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策略

2022-03-14 18:27刘浩功
学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刘浩功

摘 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阅读与鉴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但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与鉴赏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就结合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阅读鉴赏教学的具体开展路径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鉴赏;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55

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感悟、丰富的想象力等,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对阅读作品形成独立的见解、观点和感悟。可以说,鉴赏性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活动,能够让学生在鉴赏性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实现情感认知,最终促使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作品内涵的认知境界,并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现状

第一,阅读理念滞后,过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虽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的教学理念中,指向“考试”设计阅读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首要目标。致使高中语文“鉴赏与阅读”教学也逐渐趋于考试形式,呈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基本上都是逐字逐句开展阅读,以完成阅读后面的习题作为最终目标。长期下去,不仅难以达到既定的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还会导致学生在“应试化”的阅读教学中衍生厌烦的情绪。

第二,阅读与鉴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优化阅读与鉴赏教学时,要结合阅读的内容、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且千篇一律,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句子、篇章等,并完成课后课题。这种教学手段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制约了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效果。

第三,忽视知识积累,制约了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感知能力是阅读鉴赏能力的起点。而要实现这一阅读教学目标,必须要遵循“综合—分析—综合”的流程开展。其中,第一个综合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但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制约,常常误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不需要阅读积累这一过程,而将阅读教学重点都集中在解题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高中学生阅读积累不够,致使学生阅读感知能力低下。

第四,缺少学生与文本对话,制约了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以“串讲”的方式开展教学,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下。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忽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致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假阅读”的现象。如此,学生难以走进阅读文本中,无法与阅读文本、作者形成强力的情感共鸣,难以真正实现鉴赏性阅读,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1]。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

明确的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阅读鉴赏阅读的基础,也是保障鉴赏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鉴赏教学之前,要具备明确的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

一方面,按照文体明确阅读鉴赏教学目标。从文学作品的题材上来说,可划分为现代化、文言文等多种文体。阅读文本的文体不同,阅读鉴赏的方法、阅读鉴赏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阅读与鉴赏教学时,除了制定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之外,还应结合阅读文本的文体,制定出差异化的阅读目标。

比如,在《项羽本纪》阅读中,就可将阅读鉴赏教学目标设定为写作手法、文章内涵、重点字词句等层面;针对《鸿门宴》这篇文言文,就不能将阅读鉴赏目标设定为项羽、刘邦输赢层面上,而是要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探究人物描写、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文言文的写作模式、语言表达方式等,最终带领学生在阅读文本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另一方面,结合文章特点合理选择阅读鉴赏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强化阅读鉴赏训练时,还应结合文章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以《背影》为例,就可结合文章特点,从抒情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开展鉴赏阅读;在《荷塘月色》的阅读鉴赏中,就结合文章的特点,从描写景物的方式入手开展鉴赏阅读,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最终促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2]。

(二)补充、延伸知识,强化阅读鉴赏效果

虽然高中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深厚的知识积累,且高中学生心智发育基本成熟。但由于高中学生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在阅读鉴赏中常常难以捕捉作者的情感,无法理解作者的深层次内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效果。尤其是针对高中阅读的文学作品来说,其文学性相对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鉴赏难度。同时,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在作者脑海中反应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因此,时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其中反应的社会现实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时代,作者不同,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也有所不同。面对这一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鉴赏教学中,必须要紧紧围绕阅讀文本,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等知识。学生只有积累了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才能走进作者生活时代、走进作者的情感中,最终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比如,在《祝福》这一篇文章的鉴赏阅读中,就必须要将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学生才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无能为力,以及其他人物的迂腐懦弱,进而完成阅读文本的深层次阅读和鉴赏。

(三)信息技术辅助,提升阅读鉴赏教学效果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备受教师的青睐,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逐渐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优化鉴赏阅读教学时,可结合具体的阅读鉴赏文本,将与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课文中的人物简介、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生平经历等呈现出来。如此,不仅丰富了语文阅读鉴赏的学习内容,也为学生深度鉴赏阅读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沁园春·雪》的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图画再现文学作品情境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画面。接着通过知识链接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可在丰富的背景指示下,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揣摩其内心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提升阅读鉴赏效果。

另外,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在优化鉴赏阅读教学时,也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课堂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最大限度激发了高中学生的鉴赏阅读兴趣[3]。比如,在《白毛女》的鉴赏阅读中,就这一电影进行了剪辑,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学生可在电影的直观感知下,对阶级压迫、阶级迫害形成更加深刻地认识。之后,再将电影内容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鉴赏,深刻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语文阅读鉴赏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最大限度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联想对比,强化阅读鉴赏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明确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认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联想比较则是在具体的阅读鉴赏教学中,将内容上、形式上有关联的文章组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的阅读鉴赏中,通过明确异同点,实现学生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鉴赏教学时,应将两个、两个以上的阅读文本进行对比,指导其在相互联系中抓住阅读文本的特征,指导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互为参照、互相对比,最终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同”,最终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指导学生开展联想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阅读方法非常多。

第一,将题材相同的作品整合进行对比阅读。比如,在李白《越中览古》的阅读鉴赏教学中,由于其题材为吊古作品,可选择刘禹锡的《石头记》作为对比阅读鉴赏内容,指导学生在对比阅读鉴赏中,对两首诗的意象进行对比,最终促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明确了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兴盛衰败的发展规律。

第二,将主题相同的作品进行对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在贬官时期的作品。由于诗人两个时期的心境基本相同,因此这两首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情绪基本相通。因此,教师在阅读鉴赏教学时,必须要引导学生先找到字句上面的相近之处,使得学生在对比阅读鉴赏中感知其相通点。接着,再引导学生从两首诗词的意象入手,结合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特点,发现诗词中意象的内涵,引导学生更好地明确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三,将艺术追求相同、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李凭箜篌引》都是对音乐进行描写的重要篇章。并且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十分接近,作品的时代性共通。但是由于创作理念、创作风格有所差异,两者之间存在极强的差异性。教师在对比阅读鉴赏时,就指导学生对两首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相同点、差别等。

第四,将文人作品与民间作品进行对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鉴赏时,可将文人作品与民间作品相结合进行选择。比如,同样是描写爱情,民间作品常常直抒胸臆,文人作品的表达则委婉含蓄。教师就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对比鉴赏,明确两个作品之间的内涵[4]。

(五)互动质疑,深度鉴赏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效果,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必须走进阅读文本中,与作者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最终完成阅读文本的深度鉴赏。就当前高中教材来说,其中选择的阅读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并包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展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鉴赏阅读时,从“教教科书”转变到“用教科书教”中,指导学生与阅读文本互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的多重交叉对话中,完成阅读文本的深度阅读。

另外,在具体的互动对话阅读中,还应指导学生在與文本、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质疑、创造。首先,指导学生在多维度互动中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囚绿记》的互动阅读鉴赏中,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绿本属于自然,你我共有,怎么能够囚住呢”。其次,在学生鉴赏阅读中容易受到忽略的地方进行设疑,指导学生提出更有质量问题。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互动鉴赏阅读中,针对文章中出现了三次“雪景”的描写,教师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质疑“小说环境描写、小学形象塑造之间存在什么关联”。最后,抓住学生在鉴赏阅读中认知、情感上行的发展矛盾进行质疑。比如,在《陈情表》的鉴赏阅读中,就以“李密被皇帝召见,担任要职,原本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但李密却百般苦恼”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质疑。

(六)合作研讨,在思维碰撞中鉴赏阅读

高中学生在文本的阅读鉴赏中,常常会形成一定的观点、见解。但是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有限,学生在鉴赏阅读中常常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面对这一现状,为了深化鉴赏阅读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形式,围绕阅读中的困惑、形成的见解进行交流、讨论。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课堂参与程度,也促使学生在合作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了深度鉴赏的目的。

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鉴赏阅读教学为例,学生在完成文本鉴赏阅读之后,就指导学生将这一首诗中的意象呈现出来,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鉴赏阅读感悟,对这些意象进行理解。接着,教师给学生补充了作者海子的生平资料。从这一点上,指导学生结合诗词中的意象,对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度探究。之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见解和观点展开自由谈论、交流等,最终达成共识。学生在合作研讨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诗词的深度鉴赏,也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强化了学生的诗歌意象的阅读技能,逐渐掌握了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使其具备知识迁移的技能。

(七)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强化鉴赏阅读效果

学生在文本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心对文学艺术进行体验、思考、归纳总结,才能深刻体会阅读文本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强化阅读鉴赏教学时,不仅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生活中,最终达到鉴赏阅读的目的。

比如,在《秋的怀念》鉴赏阅读中,教师就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开展阅读之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关于秋天景色变化,结合文本内容,在鉴赏阅读中对秋色、秋景、秋天中人们的生活习慣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借助文字将其描述下来。如此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文本阅读鉴赏效果,也促使学生在训练中强化了自身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当前高中学生阅读鉴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低下的现状,教师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制定明确的鉴赏阅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和延伸知识、信息技术辅助、对比鉴赏阅读、互动质疑、合作研讨、联系生活等方式,不断提升阅读鉴赏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辛晓芳.品味诗词——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24.

[2]   黄钰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0(7):244.

[3]   祁黎峰.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现状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0(18):160.

[4]   许春生.掌握阅读策略  提高鉴赏能力[J].课外语文,2020(16):11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3462501908207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