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智库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2022-03-14 23:27黄涛李娜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智库建设

黄涛 李娜

摘要:[目的/意义]对中国知网(CNKI)平台上新型智库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分析,为我国新型智库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2013—2021年新型智库的相关文献进行数量分析和主题分析,并运用Nvivo分析工具,基于内容分析方法,从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优化路径这三个维度来回顾我国新型智库理论研究的现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主要涵盖研究背景、概念界定和基本特性,新型智庫面临的问题体现在智库自身应对诸多挑战、政府推进智库建设存在困境以及第三方评价主体影响较弱。提升智库自身能力、构建政府支持体系、发挥评价主体作用是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路径。未来需加强法学研究、案例研究和不同领域智库的研究,以此来丰富新型智库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新型智库    Nvivo    智库建设 质性分析

分类号:C934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1.05

1  引言

新型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新型智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新型智库相关的问题被广泛讨论,学术研究的成果颇多,关于新型智库研究现状的论著也逐渐增多。任恒[1]运用CiteSpace对近25年社会智库研究的年度分布、学科期刊、关键词共现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试图展示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吴艳东和米倩倩[2]通过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智库相关的165份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新型智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四大功能,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启示。王静宇[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文献,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研究特征、研究方向以及未来趋势。江心如和何子耕[4]借助CiteSpace对比分析国内外智库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智库的运行规律和两者间的差异,为我国智库研究的方向提供借鉴。相关研究通常停留在可视化计量分析层面,文本内容分析以政策文件为主,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尚不多见。因此,本文运用Nvivo软件,对该领域的83篇与新型智库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文本分析,旨在研判新型智库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2  文献搜集与文献基本情况

2.1  文献数量分析

2013年,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的概念[5]。根据新型智库研究文献出现的最早时间,本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库,以“新型智库”为主题,以2013—2021年为搜索年限,共检索到文献1945篇。

图1展示了新型智库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自2013年来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7年),该阶段的发文量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了重要批示,新型智库的相关研究逐渐攀升[5]。2015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新型智库问题得到广泛关注[6]。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智库对政策研究的重要性[7]。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部署[8]。因此,该阶段的发文量呈现快速升温的现象,体现出政策文件对新型智库研究的导向性。第二个阶段,是趋向成熟阶段(2018—2021年),该阶段新型智库研究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研究成果质量较高,这说明了新型智库研究逐渐地形成体系,研究内容也较为成熟。

2.2  文献主题分析

对主题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型智库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将1945篇新型智库相关文献在知网上呈现的主题词进行整理排序,除去对新型智库本身重复的内容,同时对同义词进行合并整理,从而得到排名前十的主题词,见表1。研究发现,新型智库研究主题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关于新型智库的基础理论研究,学者主要集中探讨智库内涵本质、逻辑以及智库种类,如“高校智库”“图书馆智库”“教育智库”等。第二,面向决策职能的智库角色定位,新型智库的主要职能在于参与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政府政策结果。因此探讨新型智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新型智库的决策影响力成为主要研究热点。第三,关于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各项会议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完善决策咨询制度,新型智库建设迎来发展机遇。新型智库在现实中遇到的建设难题亟需得到理论上的指导,因此相关研究文献快速增长,新型智库建设和发展研究成为我国智库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

3  分析维度确立

3.1  研究工具

Nvivo是一款专业的定性研究软件,是研究人员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中经常使用的软件工具。该软件有助于快速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访谈、文献、问卷调查、音频等内容,能够有效地进行编码,避免以往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繁杂工作。

3.2  样本选择及编码方法

为提高研究效率,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新型智库研究进行内容分析,以CSSCI期刊为标准对1945篇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得到453篇文献。着重关注新型智库整体研究现状,再次进行人工筛选,去掉重复论文,同时选择下载量和被引量都比较高的文献,它们能够体现近年新型智库研究发展状况,从而确定83篇文献为内容编码的来源。

为说明新型智库的研究概况,以及新型智库的建设情况,且根据新型智库研究的主题方向,本文将83篇文献的摘要、各级标题以及关键语句以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优化路径作为三个维度对原始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回顾我国新型智库研究的现状。

因此,将上述3个维度视为文本编码的一级节点,主要围绕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优化路径3个方面展开,手动编码参考点712项,形成3个一级节点,9个二级节点,节点及编码参考点结果如表2所示。对83篇文献逐份、逐句地进行摘要提取,并以简短的语句表达相关现象,对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进行二级编码,对新型智库的面临问题和优化路径进行三级编码,形成19个三级节点。

第一,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基于文献内容的编码,将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分为背景、概念和特点三大类。

第二,新型智库面临的问题。学术界主要从智库本身、政府推进和外界主体3个不同的层面对新型智库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83篇文献均提到新型智库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编码成三级节点(见表3),智库层面存在人才建设、交流沟通、定位导向、决策咨询、资源获取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挑战,政府层面存在支撑体系、行政体制和自身认知方面的困境。第三方评价主体问题则体现在机构差异较大和外界定位错误。

第三,新型智库的优化路径。本文通过整理发现,83篇文献对如何建设新型智库展开讨论,主要从智库、政府和第三方评价主体出发进行编码。智库通过强化人才队伍、畅通交流渠道、提高决策能力和明确发展定位四个方面提升自身能力;政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保障机制来构建政府支持体系;评价主体作用的发挥则从改进智库评价、引导公众认知两个方面出发。节点及编码参考点见表4。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

4.1.1  新型智库的研究背景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其中35篇文献涉及对新型智库的一个或多个视角,总体而言,将新型智库的研究背景分为国际和国内双重环境因素。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正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周边环境,国际格局和政治力量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对我国新型智库的建设提出了挑战;从国内环境来看,面向十四五时期,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9],国内强烈的政治需求和复杂的社会需求也要求加强新型智库的建设。

4.1.2  新型智库的概念界定    智库,亦被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是参与政府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结果的咨询机构。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概念和建设目标,国内学者及相关文件对“新型智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一是基于文献研究的概念界定。它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0]。新型智库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又不同于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也不同于西方党派政治及民间研究机构的新型思想库和智囊团[11]。二是基于规范文件的概念界定。《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将新型智库定义为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12]。

4.1.3  新型智库的基本特性    一是獨立性。通常而言,智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实体,有学者认为“新型智库有着自身的背景、逻辑和目标,机构的独立性至关重要”[13]。二是协同性。新型智库是聚集各专家学者的高端平台,是联结多方科研力量的重要纽带。三是目标性。新型智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及价值取向,始终把政治导向作为智库建设的原则[14],把服务政府决策作为目标任务。四是专业性。智库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智库研究对象的专业性、智库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智库研究过程的智力性[15]。

4.2  新型智库面临的问题

4.2.1  新型智库自身应对的挑战    新型智库自身应对的挑战包括以下6个方面。

(1)人才建设短板。人才建设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缺乏高水平、高素质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主要分布于影响力大的智库,部分智库缺乏领军人才,缺乏洞察现实问题、参政议政的能力,并且“满足于现状,自我陶醉”等问题较突出[16]。二是人才流动问题。社会智库与官方智库存在人才流动差异,社会智库与公权力部门之间较少存在人才交流渠道,远不及官方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人才流动程度[17]。三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智库人才。高校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当面临职称晋升压力时,很难有动力到社会其他岗位去实践锻炼[18]。

(2)交流沟通不畅。一方面,是缺乏与政府的沟通。部分智库缺少与政府、党委沟通联系的机制,政府也较少关心智库的研究成果,造成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是缺乏与国际的沟通。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智库公共外交的特点可知,我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且“中国智库在国外的合作平台和研究中心数量还相对较少”[19]。在国际市场上较少看到中国智库的身影,较少听到中国智库的声音。

(3)定位导向不清。一方面,是部分智库对自身定位认识不清。部分机构将智库简单地定义为出谋划策的机构,但是并未真正做出实绩,造成智库行业同质化、低水平现象。另一方面,是部分智库对研究内容和方向认识不清晰。智库的研究内容有所偏颇,忽视了中国决策体制的特殊性,难以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部分智库研究内容聚焦不明显,“对于长期的跟踪研究、基础性研究、微观民众性研究关注不足”[20]。

(4)决策咨询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水平有限。专家意见有时会带有明显的政策倾向,决策咨询职能发挥不到位。智库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传统封建思想观念等是影响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主要原因[21]。

(5)资源获取困难。在财政资金上,官方智库主要靠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整体造血机制不足;社会智库主要靠为政府提供产品服务获得资金,或是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筹集会费等方式弥补财务上的空缺;中西部地区智库更缺少支持,经费严重不足。在信息资源上,由于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公开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智库信息资源建设落后,专题数据库、信息情报数据库、云计算技术、数据共享技术等现代化工具尚未完全运用到智库建设中。

(6)成果转化低效。第一,智库成果推广方式单一,智库目前多注重学术论文的发表,较少通过媒体采访、宣讲、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推广,智库成果转化受到阻碍。第二,较少接受国际媒体采访,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刊物,智库成果缺少国际评价。第三,科研成果转化慢,许多研究仅停留在成果被采用、被批示的阶段,对于后续效果以及是否运用到社会实际却较少关心。

4.2.2  政府推进智库建设的困境    政府推进智库建设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支撑体系不力。第一,政府参与智库建设的资源投入呈现不平衡性,对东部地区的投入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智库的投入较多关注“985”“211”高校。第二,法律支持体系不足,我国智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细化和落实,智库监管也处在法律盲区。

(2)行政体制问题。我国智库大多数是政府附属机构,政府内部的“圈层结构”、行政体制等问题影响了智库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水平,在政府委托公共决策咨询项目时,政府官员的偏好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部分地区政府内部存在政策垄断等问题,致使部分智库成果无法进入到决策层。例如,“体制内的亲缘关系更容易得到决策者的信任”“官方智库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等论述,能够说明政府浓厚的行政色彩是阻碍其他智库深入政府层面的主要原因[22]。

(3)自身认知不足。一方面,政府部分人员对决策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或政策研究水平不高,导致部分优质智库成果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23];另一方面,部分政策制定者出于对现有政策的盲目自信,使系统外部的政策建议难以进入政府内部。

4.2.3  第三方评价主体影响较弱    第三方评价主体影响较弱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机构差异较大。我国智库评价机构发展差异较大:一是国内部分智库大多形成了品牌效应,所纳入的智库机构、数据信息以及机构评价方法的重合度较高;二是智库评价机构分布在不同区域,对本地区信息数据掌握较全面,缺少与其他评价机构的协作分工;三是部分机构智库评价指标不够细化,指标重数量、重形式、重智库排名,适合智库的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使得政府、大众忽略了对智库重要成果的关注。

(2)外界定位错误。由于我国社会民众知识产权观念薄弱,且智库尚未摆脱行政依附,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智库为政府服务是理所当然且不求回报的,或者出现“智库的社会功能夸大或泛化,似乎有了智库,中国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的现象[24]。

4.3  新型智库的优化路径

4.3.1  提升智库自身能力    提升智库自身能力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强化人才队伍。一是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打通“旋转门”的障碍,鼓励智库专家到政府内部挂职锻炼、学习培训,鼓励政府官员到智库内部任职、学习智库思想、了解智库研究内容等。二是加快人才引進工作,通过对比国内外智库人才相关评价指标,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引进专业素质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25]。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培养智库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工具,培养理论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智库专家,形成智库研究人员独立思考的氛围。

(2)畅通交流渠道。一是加强与政府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畅通政府和智库之间的沟通渠道,深化研究体制改革,使智库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学习和借鉴国外专业智库的经验做法,促进我国智库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论坛,扩大智库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国内不同类型智库、不同区域智库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智库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智库思想市场的统一融合。

(3)提高决策能力。新型智库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内外两个条件出发:一方面,智库需要增强自身的决策能力,如“汇集民情民意与建立数据库,随时随地为决策机构及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数据及社情民意”等[26];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释放决策咨询需求。政府作为决策过程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作用,以此提升智库决策水平。

(4)明确发展定位。第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决策咨询理念,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想立场和价值立场[27]。新型智库要在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坚持政治导向,明确智库发展目标,提出合理的政策方案。第二,智库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国家民生重大问题为研究方向,为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4.3.2  构建政府支持体系    构建政府支持体系包括以下2个方面。

(1)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法律层面规定智库的地位,并推动政府法律智库建设[28]。我国智库自身需要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要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法律监督检查。

(2)加强保障机制。第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合理划分政府资金,积极拓展经费来源;落实公益捐赠制度,鼓励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对智库进行捐助。第二,拓宽信息资源渠道。政府与智库应进行长期的合作与沟通,建议政府定期主动公开相关决策信息,从而拓宽智库信息资源获取渠道。

4.3.3  发挥评价主体作用    发挥评价主体作用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改进智库评价。一是评价机构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立足中国国情,确立中国标准,坚持智库评价的本土化发展方向。二是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智库评价应坚持以客观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为辅,全面、准确地衡量智库发展水平,提高智库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三是评价机构要改进智库评价方法。主流评价机构要重视软性评价指标,如关注智库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建立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相结合的符合智库发展条件的评价体系。四是加强不同评价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此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质化现象。

(2)引导公众认知。新型智库与社会公众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智库依托自身优势整合社会多元利益并反馈民意,社会公众的信任和依赖能推动智库向好发展[29]。一方面,智库要自觉地承担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向社会提供新思想、新观点,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公众通过各种民主渠道参与智库工作,增强对智库的信任感和信心感,为提升智库决策咨询能力提供民意参考。

5  研究展望

5.1  建设新型智库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对新型智库的规定主要是停留在政策层面,对智库的细则尚未落实和细化,许多规定和细则分散在其他法律文件中。《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对新型智库的意义、原则、目标等做出了详尽规定,但毕竟缺少法律的约束,有的问题处在法律盲区,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建设智库法律保障体系,离不开学者对新型智库的法学研究。法学领域的专家应深入了解我国智库建设过程的法律短板问题,并对我国新型智库做出实证研究,推动智库界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文件的出台,提高智库法学研究的水平以及相关文献的产出量,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5.2  加强新型智库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指结合现实社会实际,选取典型案例素材作为分析对象,这样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在对83篇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文献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较少关注新型智库的案例研究。即使有相关研究,其案例素材的选取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新型智库或部分知名智库。一方面,后续的研究应集中于新型智库的案例研究,深入进行实践调研,研究某一智库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他智库的经验借鉴,研究某一地区智库发展现状、智库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等。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西部或落后地区新型智库的研究,探究中国智库区域差异,并对平衡不同地区的智库发展提出建议。

5.3  加深不同领域智库的研究

对新型智库的研究不仅是局限于上述主题范围,还包括教育智库、科技情报智库、传媒业智库、出版业智库等領域的智库,这些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成果,但是文献产量不高,未开展全面、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国智库的进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教育智库是服务国家教育创新的新型智库,为教育决策者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专业化的建议。我国是教育大国,教育智库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领域的综合改革提供智力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情报机构的定位、职能也提出了要求,即为政府、企业提供战略情报和信息资源。因此,建议加深对不同领域智库的研究,从而促进智库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恒. 近25年来国内社会智库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3): 232-240.

[2] 吴艳东, 米倩倩.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2(1): 17-25.

[3] 王静宇. 国内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进展: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 41(9): 54-57, 66.

[4] 江心如, 何子耕. 国内外智库对比研究: 基于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4): 143-145.

[5] 人民网. 习近平为何特别强调“新型智库建设”?[EB/OL]. [2014-10-29].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9/c148980-25928251.html.

[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16.

[7] 新华社.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6-05-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4.htm.

[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人民出版社, 2017: l-71.

[9] 新华社.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EB/OL]. [2021-03-05].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448.htm.

[10] 李凌. 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 2014(4): 4-21.

[11] 张华.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与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研究[J]. 东岳论丛, 2010, 31(10): 5-10.

[1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 (2015-01-20)[2021-03-19].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13] 郑方辉, 谢良洲. 独立第三方评政府整体绩效与新型智库发展: “广东试验”十年审视[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7): 153-155.

[14] 张效廉.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党委政府决策[J]. 学术交流, 2015(3): 5-8.

[15] 何绍辉. 论智库的一般特征[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3(3): 95-102.

[16] 王宏源. 创新地方社科院新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2(1): 58-63.

[17] 任恒. 构建我国新型智库“旋转门”机制: 内涵、现状及思路[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 75-84.

[18] 沈国麟, 李婪. 高校智库建设: 构建知识生产和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4): 46-50.

[19] 李一驍, 于洪君. “一带一路”智库公共外交的特点、挑战及建设路径[J]. 当代世界, 2020(12): 73-77.

[20] 陈赟畅. 基于创新的新型智库建设标准化及管理路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6, 34(3): 9-11, 40.

[21] 刘海峰, 刘畅, 曹如中. 新型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发展契机与提升策略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 37(1): 47-52.

[22] 张旭. 智库思想市场与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中国路径[J]. 情报科学, 2017, 35(6): 51-56.

[23] 任恒. 我国智库思想市场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 37(9):6, 7-14.

[24] 薛澜. 智库热的冷思考: 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5): 6-10.

[25] 邱丹逸, 袁永. 我国科技决策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21):46-52.

[26] 陈振明, 黄元灿. 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11): 43-49.

[27] 孙蔚, 张宇婷. 从西方智库“独立性”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构建[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6(4): 17-25.

[28] 应松年, 计洪波. 政府法律智库的完善之路: 以英美澳实践作为参照[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1): 114-119, 151.

[29] 吕旭宁, 肖尤丹. 科学、科学家、科技智库与公共决策[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21): 253-258.

作者贡献说明:

黄  涛:提出研究选题,修改并终审论文;

李  娜:撰写并修改论文。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New Think Tank in China

——Based on Nvivo Qualitative Analysis

Huang Tao1,2  Li Na1

1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2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comb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papers of new think tanks on the platform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new think tanks in China. [Method/proces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matic analysis are conduct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new think tank from 2013 to 2021,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new think tank in China is review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the new think tank by using Nvivo analysis tool and content-based analysis method. [Result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hink tank mainly cover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are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think tank itself meets many challenges, the government has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nk tank,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subject is weak.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the think tank itself, building the government support system and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evaluation subject are the main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hink tank. In the future,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legal research, case research and think tanks in different fields, so a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new think tank.

Keywords: new think tank    Nvivo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1-09-23      修回日期:2021-10-19

3766501908209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智库建设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