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机制研究

2022-03-14 23:27金晓彤张笑楠刘雨彤拱茁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激励机制

金晓彤 张笑楠 刘雨彤 拱茁

摘要:[目的/意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高成果转化率及提升服务政府决策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询服务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论述了政府—新型智库—智库研究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与仿真,分析了政府激励系数、智库组织激励系数以及研究人员努力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府激励系数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正相关,与智库咨询服务社会化转换系数负相关;智库激励系数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负相关,与智库咨询服务社会化转换系数正相关;而双重监管对双层激励机制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政府与新型智库应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设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型智库    双重委托代理模型    决策咨询服务    激励机制

分类号:C932.6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1.04

1  引言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开启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新篇章[1]。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智库大量涌现,国家高端智库“领头雁”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较好体现了智库咨政建言和理论创新的功能。然而,与当前我国政府决策对智库的期待和现实需求及发达国家智库提供的高质量智慧服务相比,我国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相对滞后,能够将成果转化为有效社会公共决策的智库较少[2]。因此,调动与激励智库组织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智库组织的激励和监督,提高智库研究人员知识创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智库服务政府决策水平,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值得全身心投入的长期战略任务。

学者们关于新型智库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学者们对建设目标、方向以及主要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杨亚琴[3]分析了当前中国智库现代化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梁炜等[4]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建设目标、价值取向、基本特征、体系构架和支撑条件;文宏等[5]利用内容分析法,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本为研究素材,提出“目标引导—资源配置—环境开放—合作协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逻辑。也有学者从数据资源的视角出发研究新型智库建设。例如,黄晓斌等[6]从需求规划、资源内容以及合作机制等角度,研究了新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陆丽娜等[7]从科学数据监管的角度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进行策略分析,提出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高校智库决策方式;罗繁明等[8]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特色新型智库信息化平台。②新型智库治理。石伟[9]从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評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舆论引导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制度保障策略;汪桥红等[10]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智库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郭宝等[11]分析了智库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智库治理路径结构,并分析了美国智库治理案例。③新型智库评价。黄晋鸿等[12]构建了智库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1家省市级社会科学院为评价对象,对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行为进行分析;汤建军等[13]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天井模型”;方茜[14]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16年473家智库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张颖等[15]辨析智库评价的情报作用,围绕智库评价与情报工作的共性、流程和方法3个维度,解析智库评价与情报工作的关系。④新型智库激励。唐平秋等[16]基于期望理论,分析了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激励的困境与对策;孙瑞英等[17]提出我国高校智库联盟激励机制,包括工作激励机制、报酬激励机制、精神荣誉激励机制、有效沟通激励机制;陈海贝等[18]构建了智库与政府之间的激励模型,给出了最优合同设计。

纵观已有研究,学者们主要从新型智库建设目标、路径与对策、智库治理、智库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虽然已有研究涉及新型智库激励,但主要是单一对象激励,鲜少从“政府—智库组织—智库研究人员”三者关系视角出发,论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多层激励机制。因此,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决策执行服务行为进行探究,分析政府、新型智库与智库研究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和利益关系,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激励模型,设计新型智库的多层激励机制,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高成果转化率及提升咨询服务能力提供帮助。

2  智库咨询服务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2.1  智库咨询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可以被看作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动态发展与深刻变化以及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我国政府面临的决策难度和复杂程度变得越来越大,亟需专业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与智慧服务。因此,政府是智库产品的需求方和购买方,可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智库购买政策调研、发展规划、服务咨询、决策论证、文稿草拟等软性服务[19]。

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机构,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决策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工厂”[20]。智库接受政府委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提供咨政建言和决策支持,是智库产品的生产方和供应商。智库提供的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战略规划等产品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内容,而智库通过竞争获取政府购买服务的资格,同时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增强自身服务公共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智库研究人员是由智库组织聘任的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素养、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研究人员。智库研究人员接受智库组织的统一安排管理,以项目的形式承担具体的决策咨询任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形成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表述顺畅和具备可操作性的智库产品。智库的研究人员是智库产品的具体生产者,其智力成果集中体现为智库产品。

2.2  双重委托代理的应用条件

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Burley)等以现代公司治理为起点所提出的,目的在于平衡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契约关系,构建满足双方条件的最优化契约。而本文所涉及的双重委托代理,在两个传统参与方的模式下,增加一个参与方形成双重代理的三级供应链,包括政府、新型智库组织以及智库内部的研究人员。中间方即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以委托双方公认的指标体系进行双重激励。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委托代理行为的参与方都处在信息非对称的环境中。本文所涉及的参与方中,政府优势在于把控了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改革都有全面的规划,但是对于智库组织内部的研究开发进程无法实时监控;智库组织汇集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有足够能力为政府解决难题,但同时对于政府未来的发展政策难以预料。因此,本文双重委托代理的各参与方满足信息不对称的条件。其次,双重委托代理的行为主体追求效用的最大化,通过契约合同关系的订立,形成行为主体间激励与约束的协同关系,在保证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实现行为主体的最优效用。因此,双重委托代理理论适用于本文对于智库激励机制的研究。

2.3  政府—新型智库—研究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购买新型智库决策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包括政府与智库组织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智库组织与智库研究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双重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政府、新型智库与智库研究人员通过契约合同相互联系起来,构成关于智库知识成果的三级供应链。政府与一些智库组织长期合作,形成稳定的代理关系;同时,政府也会通过项目申请、投招标等方式,与一些智库组织形成短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智库与其研究人员通过聘任合同,形成长期稳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政府既是购买服务的委托方,又是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在委托智库进行项目调研、撰写咨政建议的同时,也对智库的努力程度、项目进度以及成果质量进行监督。智库作为委托代理行为的中间人,一方面,代理政府的决策咨询委托,接受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的报酬与奖惩;另一方面,组织智库研究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对研究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智库研究人员既是购买服务的受托代理人,又是智库成果的生产者,代理咨询服务获取新型智库组织报酬,并提高自身效用。政府—新型智库—智库研究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如图1所示。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智库组织和智库研究人员本质上都属于理性经济人。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共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智库组织在保证自身效益的同时,来实现政府的最优公共决策;智库研究人员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

3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激励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和参数说明

基于上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本文尝试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模型来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机制进行研究。

(1)假设政府和新型智库组织都是风险中性,完全理性的;智库的研究人员作为自然人是完全理性,但风险规避的。因此,对于智库研究人员效用函数的表达,本文引用阿罗-帕拉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表示为u(k) = –e–rk。其中,r为智库研究人员的风险规避系数,其表达式为r = μ′′(k)/μ′(k),k为智库研究人员所获得的收入报酬。

(2)假设只考虑一家新型智库组织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不存在与其他智库组织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并且不考虑智库组织内部研究人员之间的竞争和流动性。

(3)假设政府与新型智库的目标都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智库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4)假设智库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本用其努力程度来代替,工作成本c(x)与其努力程度x和努力所投入的边际成本b(努力成本系数)有关,

即智库研究人员所投入的工作成本。当

x=0时,c(x)=0,说明当个人不付出努力时就不会发生努力成本,x越大即智库研究人员的努力程度越大,努力成本越大,随之带来的负效用也越大。

本文所涉及的关键参数及含义如表1所示。

3.2  效用函数的确定

3.2.1  智库研究人员效用函数    智库研究人员在整个咨询服务项目中的绩效产出主要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新型智库内部的管理水平有关。因此,绩效函数为y=ax+θ。其中,θ代表与努力程度不相关的环境风险因子,其方差σ2越小,表明绩效的产出水平大部分取决于研究人员的努力水平。根据新型智库内部的委托代理契约合同,智库研究人员获得固定报酬ϖ0,在绩效产出的基础上以系数ϖ对其进行激励。当y>y0时,新型智库以ϖ的比例对研究人员进行正向激励;当y<y0时,新型智库以ϖ的比例对研究人员进行负激励。因此,智库研究人员所获得的报酬收入为ϖ0+ϖ(ax+θ–y0),且其努力成本为,智库研究人员的收益

函数为

(1)

由于智库研究人员对风险的规避性,效用函数表达为u(X) = –e–rk,因此,智庫研究人员效用函数期望值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2)

3.2.2  新型智库效用函数    根据政府对购买新型智库决策咨询服务的委托代理契约合同,除了固定的报酬P0以外,政府需要根据该项目成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对新型智库进行系数为t的激励。社会效益用(hx+λ)表示,即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程度的社会化转换,则该激励函数表示为T=t(hx+λ)。除此之外,智库组织还要对智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其监督所产生的成本表示为G = g – ηx。其中,η体现出智库的监管力度,随着研究人员努力程度的提高,智库内部的整体监管成本就会减少。因此,新型智库的收益函数为

(3)

由于新型智库属于风险中性,因此其效用函数的期望值为

(4)

3.2.3  政府效用函数    根据政府对购买新型智库决策咨询服务的委托代理契约合同,政府可以获得智库服务成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即(1–t)(hx+λ)。同时,政府也要对新型智库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知识成果的质量进行监督,其监督成本表示为M=m–β(ax+θ)。其中,β体现出政府的监管力度,具体以整体绩效的产出为基础进行监督。因此,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5)

由于政府属于风险中性,因此效用函数的期望值为

(6)

3.3  双重委托代理下的新型智库激励模型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设立条件,激励政策必须使得参与方满足参与约束(IR)和激励相容约束(IC)。其中,参与约束是指代理人接受委托人所委托的任务时,获得的收益要大于不接受该任务的保留效用;激励相容约束,是指代理人接受委托任务时应满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样才能保证代理人参与到委托活动中[21-22]。

因此,本文假设智库研究人员投入成本c(x)所获得的最高效用函数为u(X0),X0表示工作人员的最高机会收益,即选择其他委托时可能获得的保留效用;u(D0)表示新型智库所能获得的最高效用函数,D0表示其可能获得的最高机会收益。则分别存在和以个体和新型智库的效用最大化。

综上所述,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模型为

(7)

(8)

(9)

(10)

(11)

3.4  模型求解

对智库研究人员的激励相容约束公式(10),求解关于努力程度x的一阶偏导并使其为零,得到最优的智库研究人员努力水平,即

(12)

由公式(12)可以看出,智库研究人员的努力水平x*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a正相关,与研究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b负相关,与智库对研究人员的激励系数ϖ正相关。

将公式(12)代入公式(4)中,得到在智库研究人员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新型智库组织的激励相容约束,并对其中新型智库激励系数ϖ求一阶偏导数使其为零。因此,满足新型智库效益最大化的激励系数为

(13)

将公式(13)代入公式(6),得出同时满足智库研究人员和新型智库效用最大化的政府期望效用,并对其中政府激励系数t求一阶偏导数使其为零。因此,满足政府对智库组织最优激励系数为

(14)

由公式(14)可以看出,政府对智库组织的激励系数t*与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b负相关,与新型智库组织的监管力度η负相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β正相关。当β<1时,存在,则政府对智

库组织的激励系数t*与新型智库决策服务产生社会效益的转换系数h负相关;当β>1时,

,则政府对智库组织

的激励系数t*与智库内部的组织管理水平a正相关。

将公式(14)代入公式(13)中,得到智库对研究人员最优激励系数为

(15)

由公式(15)可以看出,新型智库对智库内部工作人员的激励系数ϖ*与新型智库决策服务产生社会效益的转换系数h正相关,与新型智库的监管力度η正相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β正相关,与智库工作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b正相关。存在,则新型智库对智库

内部工作人员的激励系数ϖ*与新型智库内部的组织管理水平a负相关。

将公式(15)代入到公式(12)中,得到智库研究人员最优的努力水平为

(16)

由公式(16)可以看出,智库组织研究人员的努力水平x*与社会效益的转换系数h正相关,与新型智库的监管力度η和政府的监管力度β正相关。

4  模型数值仿真

政府激励系数t、智库组织的激励系数ϖ和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程度x,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a、智库工作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b、新型智库决策服务产生社会效益的转换系数h、新型智库的监管力度η以及政府的监管力度β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各参数变化对新型智库激励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上述参数进行数值运算,并对运算结果进行仿真处理。为了验证上述分析方法在随机情况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设置参数的初始数值为a=3,h=300,b=1,η=5,β=5,然后再逐步调整数值大小,以考察在不同参数变化下政府激励系数t、新型智库的激励系数ϖ和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程度x的变动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4.1  政府对智库组织的激励系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智库组织管理水平与政府的激励系数呈现正相关关系。智库组织管理水平越高,政府的激励效果越好。智库管理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智库组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研究人员处于宽松、创新的文化氛围中,其研究能力和咨询服务水平可以较好地在项目中体现,政府的激励机制落实在高管理水平的智库组织相应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智库管理处于较低水平时,政府为了智库组织的发展会提高对智库的激励;当智库的管理达到一定水平时,政府对智库组织的激励逐步趋于平缓。

智库咨询服务所产生效益的社会化转换系数与政府的激励系数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智库咨询服务所产生效益的社會化转换系数的增大,咨询服务项目社会化收益不断增加,智库组织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满足,此时,即便政府的激励水平逐渐降低,智库组织也会积极主动进行咨询项目研究。因此,政府不需要设定过高的激励也能确保项目的进行,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政府的激励最终减小到趋于平缓。

智库与政府的双重监督对政府激励系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政府监管力度越大,其激励系数也逐渐增大;而在智库监管力度同比增大时,政府的激励系数逐渐减小。政府的监管力度越大,代表其重视程度越高,政府会相应设定更高的激励系数。而双重监督同比增大时,政府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因此,政府与智库组织需要在监管时各有侧重,共同发挥监督效果,提高激励水平。

4.2  新型智库对智库内部研究人员的激励系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随着智库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智库内部研究人员的激励系数逐渐降低。新型智库组织管理水平越高,组织结构更清晰、管理制度更规范,研究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随之提升,智库组织研发效率、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使智库组织设定较低水平的激励,也能达到较好的咨询服务效果。

随着智库咨询服务所产生效益的社会化转换系数的增大,智库组织对研究人员的激励同比增大。咨询服务社会化转换系数的增大,意味着政府咨询服务项目带来了持续的社会收益,这表明新型智库咨询服务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福利,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这也是智库组织存在的价值所在。因此,智库组织为了获得较高的转换系数,必然设定较高的激励系数,而较高的组织激励水平,也会带来智库咨询服务成果的高转换。

智库与政府的双重监督对智库内部研究人员的激励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如图3所示。当政府和智库监督力度不断增大时,智库组织对研究人员的激励系数也按一定比例稳步增大,且政府监督力度对于智库的激励系数影响更大。政府对智库的监督力度直接表现为政府对智库的重视程度,随着政府监督力量的上升,智库对研究人员的激励也随之增大。

图3  双重监管对于智库激励的影响

Figure 3  Impact of dual regulation on think tank incentive

4.3  智庫研究人员的努力程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与其努力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研究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逐渐增加时,其努力程度不断下降,从急速的下降趋势最终趋于平稳状态。研究人员较高的努力边际成本会产生较大的负效应,因此,研究人员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

智库组织管理水平与智库研究人员的努力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智库组织管理水平越高,智库研究人员的工作就会越努力,即高水平的组织管理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身心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更加激发出研究人员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

智库对研究人员的激励与研究人员的努力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智库激励系数的增大,工作人员的努力水平也随之增大,即智库组织激励机制使得研究人员愿意付出更多努力,但是受到努力边际成本的影响,研究人员的努力水平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趋于平缓。

智库与政府的双重监督对于智库研究人员努力水平的影响如图4所示。两种监督力度的增加都会给研究人员努力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随着监督力度的提高,政府与智库组织对于咨询服务项目质量的把控趋于严格,并且对于项目研发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能激发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能力。从同比增加的监管力度来看,智库组织的监管更为直接地影响研究人员的努力水平。

图4  双重监管对于智库研究人员努力水平的影响

Figure 4  Impact of dual regulation on the effort level of think tank researchers

5  结论

本文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研究对象,将智库激励作为决策变量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多层激励机制进行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拓展组织激励和个人激励研究,丰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相关研究。基于双重委托代理视角,本文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询服务过程进行分析,构建了政府、新型智库组织和智库研究人员三者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与仿真,分析政府激励智库组织和智库组织激励内部研究人员时,主要因素对智库激励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政府对新型智库组织的激励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双重监管力度正相关,与智库咨询服务所产生效益的社会化转换系数负相关。因此,政府需要在新型智库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和引导新型智库走上健康、规范的创新发展道路,促使新型智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咨询服务能力,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自我激励。其次,新型智库组织对内部研究人员的激励与双重监管力度、智库咨询服务所产生效益的社会化转换系数正相关,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负相关;而智库研究人员的努力程度与智库组织管理水平、双重监管力度正相关,与智库研究人员努力的边际成本负相关。因此,新型智库组织为了实现激励效用最大化,既要设计合理的监管机制与政府监管形成有效配合,又要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条件,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创新水平和咨询服务能力,并通过咨询服务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提高研发人员的成就满足感,抵消努力带来的负效应,提升智库研究人员的产出份额和努力程度。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党和政府在决策咨询服务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坚持党的领导,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库体系,完善智库的发展规划,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建立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和评估制度,通过契约合同明确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第三方评估智库成果质量,可以有效地增加决策的科学性;构建决策咨询服务平台,使得政府的研发项目和智库组织的成果实时对接,加大智库成果的转化力度;积极建立和推行专利成果的保护政策,强化成果保护观念,并提高科研开发的积极性。

本文虽然按照理论分析、模型构建、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的思路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激励机制进行了系统探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需要继续细化新型智库创新激励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构成要素,从多个维度对双层激励机制影响因素进行阐释;从研究方法来看,可以采取组态分析的方法对新型智库组织激励要素及其内部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激励的多组态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方.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建设实践及着力点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1): 36-41.

[2] 杨万东. 构建激励机制提升智库成果转化效率[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11-16(006).

[3] 杨亚琴.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智库影响力评价为视角的分析[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1): 70-78.

[4] 梁炜, 陈京京, 代水平.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现状评价和实现路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 37(1): 5-8.

[5] 文宏, 李玉玲. 目标引导、资源驱动与环境培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 基于82份政策的文本内容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 63-74.

[6] 黄晓斌, 吴高. 我国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分析: 以广东地方特色新型智库为例[J]. 图书馆, 2020(12): 27-33.

[7] 陆丽娜, 于啸. 面向科学数据监管的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策略研究: 以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例[J]. 情报科学, 2020, 38(3): 119-123.

[8] 罗繁明, 袁俊, 赵恒煜. 基于大数据的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建设研究: 以广东智库信息化平台为例[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5): 42-48.

[9] 石伟. 国家治理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制度保障[J]. 行政管理改革, 2021(3): 50-57.

[10] 汪桥红, 周丽, 刘嘉伟.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 学海, 2018(6): 117-121.

[11] 郭宝, 卓翔芝. 智库治理路径结构研究[J]. 情报杂志, 2020, 39(6): 119-127, 142.

[12] 黄晋鸿, 曲海燕.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行为评价研究: 基于2016—2019年全国31家省级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7): 44-49, 57.

[13] 汤建军, 郑代良, 黄渊基.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初探[J]. 湘潭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2(4): 12-16.

[14] 方茜. 基于系统理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评价及特征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18(2): 164-171.

[15] 张颖, 初景利, 栾瑞英. 情报视角下的智库评价[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0): 69-73.

[16] 唐平秋, 蒋晓飞. 基于期望理论的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激励: 困境与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1): 63-66.

[17] 孙瑞英, 王浩. 我国高校智库联盟内聚外联的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14): 13-19.

[18] 陈海贝, 卓翔芝.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智库激励机制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2): 38-44.

[19] 张旭. 智 库思想市场与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中国路径[J]. 情报科学, 2017, 35(6): 51-56.

[20] 任恒. 政府向新型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 模式、困境及其对策[J]. 情报杂志, 2018, 37(7): 31-37, 106.

[21] 赵丽梅.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2): 143-151.

[22] 张彦博, 段天然, 陈阳阳.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企业绿色技术应用道德风险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20, 39(5): 83-90.

作者贡献说明:

金晓彤:设计构思,模型建立求解,数据分析,论文起草;

张笑楠:版本修订,论文语言修改;

拱  茁:资料查找;

刘雨彤:资料查找。

Research on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ouble Principal-Agent Theory

Jin Xiaotong  Zhang Xiaonan  Liu Yutong  Gong Zuo

Schoo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chievement conversion rate of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erving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ole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sultation service process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pounds the doubl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e new think tank and the researchers of the think tank. The multi-layer incentive model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structed, solved and simul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 think tank organization incentive coefficient, researchers’ effort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analyzed.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think tan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think tank consulting service; the incentive coefficient of think tank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nk tank,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think tank consulting service; and the double supervis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oubl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ew think tank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designing the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new think tank    dual principal-agent model    decision-making advisory service    incentive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21-08-09     修回日期:2021-09-04

3542501908254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