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芹菜的栽培技术

2022-03-14 10:59蒲志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芹菜光照

蒲志斌

(西吉县吉强镇政府,宁夏西吉 756200)

0 引言

芹菜是一种半耐寒性植物,对高温比较敏感,可以短暂耐受低温,是我国最常见的蔬菜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居民对蔬菜的需求上涨,我国芹菜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芹菜逐渐走向规模化种植,如何提高露地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当今种植户关注的焦点。因此,推行先进的露地芹菜栽培技术刻不容缓。

1 影响芹菜生长的因素

1.1 土壤因素

土壤作为作物生长的根本,是作物生长最大的影响因素。当土壤养分不足时,芹菜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芹菜的品质低劣,且产量不高,农户的利益受损。通常情况下,农户的专业水平较低,没有轮种的概念,种芹菜的土地可能很多年都种植芹菜,这导致土壤中芹菜需要的元素被过分吸收,不被芹菜需要的元素,则遗留在土壤中,造成元素的失衡。

元素失衡导致产量下降。很多农户选择增加化肥使用量,且不施农业有机肥,长此以往,土壤恶化更为严重,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影响芹菜生长。另外,农户忽视对土壤整地,很多种植户没有意识到科学整地的重要性,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及时深耕灭茬,耕作层越来越浅,土壤生产力下降,也严重影响芹菜的生产。

1.2 光照原因

光照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光与作物生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光照时长决定了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光照度的大小决定着农作物积累有机物质的数量,光照强度决定作物生长的强弱并影响有机物质的积累。

对芹菜而言,其较长的生长周期对光照的需求也较高,只有充足的日光才能满足芹菜足够的光合作用时间,足够长时间的光合作用,能使营养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在实际的芹菜种植过程中,不能人为地干预光照的强弱和长短。种植者对芹菜播种时间把握得不够精准,光照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芹菜的光合作用,产出的芹菜也体型瘦小,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1.3 种子因素

种子自身的品质决定了芹菜的品质。基因技术发达的今天,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优势的芹菜品种,如抗盐碱、抗旱耐热、抗倒伏、抗水淹等品种,更有针对不同病虫害开发出的有针对性的抗病害品种。

1.4 播种因素

1.4.1 播种时间。如果在播种的时间上没有合理把握,就会使得光照时间不足,芹菜生长不够充分,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目前的很多种植户在进行芹菜种植时,缺乏科学的指导,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去播种,没有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种植的土壤环境综合考虑,不合理的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极大,且导致芹菜在生长期间遭受多重的病虫害的侵袭。

1.4.2 播种方式。很多农户为了省时省力,选择在整地结束后直接将种子撒在地表,然后再覆盖一层泥土。这种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会出现芹菜扎堆聚集的现象,使得区域营养不均衡,造成田间出苗不整齐、出苗不一致。而且,这种播种方式的种子不能深入耕种层,仍处于表面,一旦遭遇干旱天气,种子容易枯死,需要进行二次播种,增加了成本。

2 种植技术

2.1 土地管理

2.1.1 选择合适的土地。芹菜的种子生长能力差,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因此,在选取土地时一定要注意土地的情况,既不能干旱板结,也不能低洼积水,要选择土地较为松软且湿润的区域种植,这样芹菜的种子才能顺利发芽。芹菜是一种根系发达的植物,在发芽后,松软的土地可以让根系延伸,获得的营养物质更为丰富,有利于芹菜生长。因此,另一个要求就是营养必须丰富,氮磷钾元素等必须充足。

2.1.2 做好肥料管理。芹菜的根系发达,在发芽后根系的快速生长会急速消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磷肥在土壤中较为稳定,不易扩散,可能会出现元素缺失的现象。所以在播种前,要施加基肥,确保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充足,可将磷酸铵和尿素混合使用,再配合土地的翻耕,使化肥快速分解,供给芹菜生长吸收。

2.1.3 做好土地管理。为了有利于芹菜的生长,可以考虑种植前茬作物。例如,西瓜大豆等,在秋季收获后,将前茬作物的秸秆打碎后对土壤进行深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而后将地面整理平整,等到春季来临时进行播种。

2.2 准备种子

2.2.1 选取优良品种。种子自身的品质决定了芹菜的品质,也影响着芹菜的产量。因此,我们要选择早熟、粗纤维少、抗病性高的品种,并考虑芹菜的生长时间,选择生长时间较短的品种,更有利于提高种植户收益。

2.2.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品相较弱的直接剔除。在播种前进行晒种,一般需要晾晒7天,之后用药物进行种子浸种,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2.3 播种技术

2.3.1 精准栽培。建议起垄播种,行距15 cm,间距10 cm,这样有利于芹菜的自由生长,不受空间限制,且营养较为均衡。

2.3.2 适时播种。芹菜惧热,因此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最为合适,此时田间温度较低,土壤较为松软湿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因为芹菜的种子较弱小,不宜进行深耕,处于地下2~3 cm即可。播种量100 g/667m2,过多容易营养缺失导致生长缓慢;过少不利于增产,影响收入。

2.4 田间管理

2.4.1 出苗管理。芹菜的种子体型很小,所以刚生长的幼苗瘦弱,抗性较差。出苗一周后及时补充肥料,追加尿肥和磷酸铵,一个月后在幼苗生出2~3片叶时,去掉病叶。此时,株间距5 cm最为合适。

2.4.2 定苗管理。当出现4~5片叶时进行定苗,此时,芹菜根系已经相当发达,已经深入土壤10 cm深度。对幼小的苗和有病害的苗,进行清除,留下强壮的幼苗,并二次追加肥料,确保壮苗稳定生长发育,密度22000株/667m2为宜,株间距保持在5 cm。幼苗生长出6片叶时,定苗结束。

2.4.3 蹲苗。蹲苗的目的是促进芹菜根系的再次生长。蹲苗后,侧根和不定根的数量会显著增加,需要汲取更多的营养,此期要进行追肥,可提高芹菜的品质和产量。蹲苗的时间在间苗结束后进行,因苗的生长状况不同、土壤肥力差距,蹲苗的时间也有所不同。通常,蹲苗时间为两周左右。

3 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农业防治手段

农业防治是一种常规的防治手段,是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栽培技术来保障芹菜的健康生长发育。例如,合理的播种,给芹菜留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就可以控制纹枯病和锈病之类的病害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根病的发生。而生物防治手段不会产生污染,并且可以有效地对虫害进行防治,适合在芹菜种植中进行推广。

3.2 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通常是利用病虫害具有的生理特征,根据其生理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通常在田边放置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达到杀害虫的目的;也可以在田埂上种植向日葵,虫类对鲜艳的颜色比较敏感,可诱杀害虫;人工清除杂草,也可以控制寄生虫的入侵,减少了寄生虫的寄生环境;直接搭建防虫网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虫措施。

3.3 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采用最为常见的方法,通常就是采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农药,并且合理安排时间,化学农药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虫害的爆发期之前,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虫,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结语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蔬菜的消费量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芹菜作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力种类,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提高芹菜种植技术,改善芹菜种植现状,提高芹菜的品质和产量,是我国芹菜种植领域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探索更新的、卓有成效的芹菜种植技术,为我国蔬菜种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芹菜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芹菜也会“变脸”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隐蔽的力量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春光照瑶乡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亦食亦药话 芹菜
芹菜百合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