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改革*

2022-03-14 08:25刁小琼杨亮茹郭书玲袁金伟
广州化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课程

刁小琼,杨亮茹,郭书玲,袁金伟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郑州 4100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等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是化学类学科的核心课程,也是化学工程、生物、油脂、食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有机化学课中推进课程思政[2-5],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

1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内容

有机化学中孕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科学家的故事、民生工程、先进材料、实验安全、药物两面性等等。之前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政的引导。因此笔者认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系统挖掘有机化学中的思政内容,整理成思政内容设计大纲,确保每一章节都有思政引入,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至教学环节中,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大纲Table 1 Outlin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design

续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总结的思政内容包含了许多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科学界的明星,从科学家的事迹中感悟有机化学的魅力,感悟科研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也包含了很多先进材料的介绍,培养大家从有机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物质;通过手性药物、烧烤的美味与致癌性等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双刃剑的理念;在学习饱和烃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感悟祖国的日益强大,理解国家对民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等等。

2 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不能知识是知识,思政是思政,这样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引入既要有声有色,又要润物无声。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引发思考,引发共鸣。因此,笔者针对不同的思政要素进行不同方式的融入和引导,采用音视频资源、课堂讨论、课后资料查阅与整理等方式。

2.1 例1烷烃的自由基反应

在学习了烷烃自由基反应机理后,适时提问“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那么起破坏作用的是氟还是氯?如何破坏?”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回答,确定起破坏作用的是氯,并且通过自由基反应机理来解释破坏的原理,进而引导大家关注新型制冷剂的主要成分改进。通过提问、讨论、总结和延伸,即加深了学生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又引导了学生对地球保护问题的关注,从专业角度认知氟利昂的巨大破坏作用,激发专业认同感。

2.2 例2反应停事件

在学习立体化学的章节,通过影视图片资料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反应停事件。19世纪60年代,欧洲大量孕妇为了缓解妊娠反应而服用了镇静药“沙利度胺(thalidomide)”,但是随后出生婴儿的畸形率飙升,即新生儿长出海豹肢,该药物撤出市场。通过事件的介绍,视觉的冲击,使学生关注到手性药物的两面性,震撼于不严谨的科研态度所造成的巨大危害,进而激发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2.3 例3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的发展史离不开科学家的研究与贡献,历届诺贝尔奖包含了有机化学的发展体系和方向。绪论引出屠呦呦团队与青蒿素的故事(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立体化学引出不对称催化(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式试剂引出格利雅的故事(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醛酮的化学性质引出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等等。通过课堂介绍,结合课后文献查阅与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感悟科研的魅力,了解有机相关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科研发展现状与趋势,深植家国情怀,担负起专业使命。

3 课程思政考核模式

考核是检验育人目标是否达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课程思政的考核,笔者将其融入知识、能力考核之中,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深化三环节。利用线上资源,查看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对于思政资料的阅读情况;课堂讨论环节根据学生参与的活跃度及回答的情况评分;课后设置文献查阅与总结的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分。保证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都有评价方式,全面考核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的达成度。

4 结 语

在有机化学的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改革的效果看,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提升,课程认可度较高,证明了改革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