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健康理念的住区景观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住区为例

2022-03-15 14:18陈盟丹
绿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居民

陈盟丹,李 煜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但是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1]。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2],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过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了许多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因而提升住区景观环境的全民健康导向功能迫在眉睫[3]。

2 概念界定

2.1 健康

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住区环境的影响会将生理健康与其所在的生产环境融合到一个空间中[4]。因此,健康主要指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良好的统一性[5]。可见,健康是身体与内外在环境处于平衡的一种状态,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心理上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住区

住区可根据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城市住区需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设施,方便城市管理和居民使用[6]。在长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居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素质和生活水平的影响下,住区的公共设施和曾经的建设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健康的新需求。住区作为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中国的“细胞工程”[7],既是居民居住的载体,也是居民健康生活的载体。

2.3 景观环境

景观可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可以是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还可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体,或是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统一体。景观环境不单是某一具体的景观要素,而是由空间和各种景观要素构成的完整统一体[8]。

要探索全民健康的住区景观环境优化策略,首先要明确住区景观环境中影响居民健康的要素。本文选取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交通系统、休闲活动空间和景观绿化”3个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现状分析,总结共性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3 昆明市住区概述及研究样本选取依据

3.1 昆明市住区概述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住区已经从最初的解决住房问题到现在的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和如何改善城市住区的居住品质[6]。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9]。昆明市住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单位住房为主;第二阶段,从单位住房变为小区住房;第三阶段,商品房兴起,并开始改造城中村;第四阶段,商品房陆续发展,改造老旧住区并开始注重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图1)。在昆明市几十年的住区发展历程中,由于过去人们在住区环境建设认知方面的不足和居民需求较为单一,导致了曾经建设的住区景观环境与目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不能完美契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元素。因此,需要对住区的景观环境进行优化更新,使其成为健康住区。

图1 昆明市住区发展历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研究样本选取依据

本文以昆明市住区为研究对象。昆明市住区的景观环境由于建设年代跨度大、设计理念不同、老化程度不同等因素,导致各住区景观环境对居民的行为活动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住区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选择样本主要考虑到以下原则:①住区景观环境建设年代多样:不同建设年代的住区景观环境由于建设理念和设计手法的差异导致景观环境中景观结构和空间功能的多样性。②住区景观环境老化程度不同,住区景观环境老化程度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更加影响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因此,选取五华区虹山小区、盘龙区金康园小区和官渡区东旭骏城小区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4 调研对象概述

4.1 调研样本概况

4.1.1 五华区虹山小区

虹山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昆明最早一批的小区,其具有梯形地貌,依山而建,布局独特的特征。小区内部用3条主干道和大量户外阶梯将楼栋之间相互链接,代表了小区布局的一种类型。

现状问题有:①交通系统:交通系统较混乱,道路破损严重;尽头路较多且缺少标识;户外地形高差大、楼梯多且防护性较差。②休闲活动空间:空间缺少活动设施,安全性不足,消极空间较多。③景观绿化:绿化率不高,绿植稀薄,植物种类单一,缺少疗愈功能的植物(图2)。

图2 虹山小区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1.2 盘龙区金康园小区

金康园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小区,是昆明市最先将设计、绿化等概念融入小区景观环境中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后续小区景观环境的发展。

现状问题(图3):①交通系统:由于住区内车库数量和停车位不足,许多私家车停在了交通主干道上,使道路变得拥挤且不美观。②休闲活动空间:空间类型较少,主要分为球类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区,缺少互动交流、休闲的空间;整体环境适老、适幼化不足。③景观绿化:植物生长状况不好,缺少降噪的大乔木,路缘种植了带刺的植物,缺少疗愈功能的植物。

图3 金康园小区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1.3 官渡区东旭骏城小区

东旭骏城小区是近几年建设的新小区,属于开放式小区。小区布局采用分区块的形式。主干道连接每个区块,每区块都是一个完整的住区体系,包含楼栋、活动空间、植物景观等。

现状问题(图4):①交通系统:人行道较窄,且颜色和机动车道区分不明显,缺少隔离栏,存在安全隐患;游步道缺少无障碍设计。②休闲活动空间:活动空间只有健身区和休闲区域,功能单一,且大多数空间被居民作为晾晒区使用。③ 景观绿化:植物生长状况不好,缺少后期养护,缺少疗愈功能的植物。

图4 东旭郡城小区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2 现状问题梳理

4.2.1 交通系统

住区交通系统普遍存在人车未分流、缺少无障碍设计、道路景观较差的问题。老旧住区存在交通组织混乱,道路狭窄且坑洼较多,尽头路多,人车未分流的问题;近年来建设的住区虽然在道路通行上较为顺畅,但在无障碍设计和视觉效果方面还存在不足。此外,道路景观也不尽完善,存在缺少道路景观、道路景观视觉感受单调、后期维护不善、路缘种植带刺植物等问题。

4.2.2 休闲活动空间

住区休闲活动空间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空间不足且功能单一,消极空间较多,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工作未能真正为居民解决问题。上述问题可通过举例说明(图5)。

图5 休闲活动空间现状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一,闲置的户外空间。老旧住区户外空间有不少被闲置的消极空间,其地面凹凸不平、缺少特色、缺少基础设施。第二,基础设施选择不当。住区公共空间的休憩座椅采用了塑料饰面,经过风吹日晒会产生裂痕或破碎容易对居民造成伤害,因此,使用木质饰面的座椅更为合理。第三,休闲活动空间安全性不足。在某休闲活动空间内,地面采用了鹅卵石铺装并且因潮湿鹅卵石表面已经长有青苔;由于没有夯实地基,地面表层出现了裂缝和高差;且此空间四周都是草坡,防护方面却采用了矮小的护栏,这些问题都会对居民的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第四,未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垃圾分类点设置在景观亭旁,导致景观亭鲜少有人使用。

4.2.3 景观绿化

老旧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绿化率低,植物生长状况不好,整体绿化及植物效能未达到理想状态。近年来建设的住区绿化率勉强达到设计标准,但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把视觉效果和种植成本作为考虑因素,缺少系统的景观绿化营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性较差。在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缺少系统性的考虑,各绿地斑块从视觉和功能上缺少联系。由于绿地空间破碎和植物选择的不科学性,导致住区景观绿化缺少疗愈功能的植物并且未能形成系统的康复景观。

(2)可达性较差。住区绿地空间的可达性是保障居民使用小区绿地的前提。但住区普遍现状是:绿地和休闲活动空间相分离,绿地空间未设计游步道或居民活动空间,居民无法进入绿地中,景观绿地只停留在视觉效果层面上。

(3)人性化考虑不足。住区绿地空间设计及景观植物种类选择时未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此外,由于植物种类选择较为单一,缺少色叶植物点缀,易于引起居民视觉疲劳,情绪压抑,影响居民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5 住区景观环境优化策略

5.1 梳理交通系统,打造养生步道

基于全民健康理念的住区交通系统优化是根据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对住区现有交通进行人车分流,改善交通环境,完善人行系统,打造养生步道的策略。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提升住区交通环境和促进健身运动的需求结合起来,为居民日常出行以及散步、慢跑等健身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完善人行交通,打造养身步道。设计成环形的养生步道,道路材质选择色彩鲜艳轻快的塑胶材质,沿途标识已行走的距离、已消耗的卡路里和养生趣味小贴士,有利于鼓励居民运动健身,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全民健康理念下的住区交通系统优化,首先是要保证居民的安全出行和心情舒畅,其次是尽量为居民提供可以进行体力活动和健身运动的场所。

道路景观是影响居民使用住区步道频率非常重要的因素,营造感官舒适、有疗愈效果、季象变化丰富的道路景观,可以提高居民使用住区步道的频率。提升住区道路景观可以从行道树的选择、道路两旁绿地空间的营造等方式入手:行道树选择方面,可选择无飘絮,树形美观,色彩舒适、吸收尘霾等有害物质的行道树;路边绿地空间营造方面,设计微地形,配合株高不一、色彩不一、开花结果时期不同、季象变化丰富的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植物,穿插设计不同主题系列的花境、路缘绿地空间。为居民在使用养生步道的同时,提供舒适轻松的景观环境。此外,植物又被称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植物外观的变化可以对道路等灰色基础设施产生正面影响,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住区交通环境。

5.2 复合空间功能,改善消极空间

住区内的居民可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和残障人群。依据住区户外空间不足的现状,对有限的户外空间进行整合优化、合理利用。住区儿童空间的营造,要注重安全性、趣味性、科普性,让儿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成长;对中青年来说,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缘故,需要轻松、愉悦的住区环境,因此住区内的休憩空间、活动空间、健身运动空间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效果;对老年人来说,住区的休闲活动空间是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体力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空间的开敞程度、设施摆放、座椅尺度、植物色彩等都是住区休闲活动空间适老化需要考虑的问题,应依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营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表1)。

表1 居民活动偏好及健康需求分析(表格来源:自拟)

5.3 优化景观结构,打造康复景观

优化景观结构,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行为偏好、活动规律等特征。通过优化绿地空间的可达性,将绿地空间与休闲活动空间合理结合等方式,将人性化设计融入住区景观结构中,为居民提供令人轻松愉悦的住区景观环境。

康复景观兴起于美国,其服务对象多为受疾病影响的人群,是一种具有治疗和康复功能的景观类型[13]。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日益增加,且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康复景观的服务对象范围已经呈现出扩展至全民的趋势,康复景观的概念已经从初期医疗养老环境的疗愈属性扩展至景观设计促进公共健康的社会属性[3]。康复景观能够促进景观与使用者的相互作用,改善身体机能,并维持使用者精神和心理的健康与平和[14]。将康复景观与住区的景观绿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很好的满足居民对现代健康的需求,利于住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康复景观,要充分考虑不同健康状态的居民对住区景观的不同需求。科学严谨的选择植物种类,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及配置,打造住区康复性景观,为居民提供视觉审美和康复效果兼具的住区景观。

5.3.1 视觉景观

(1)植物色调。植物色彩进入视觉感官后,不仅可以调节和改善人们的心理情绪,还可以影响呼吸和脉搏的频率,缓解身体疲劳、平复情绪[15]。暖色调植物可以营造温暖的效果,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热情积极的情绪,例如鸡爪槭、垂丝海棠、红花檵木、波斯菊等植物;冷色调植物可以营造安静祥和的环境,使人产生平静舒缓的情绪。因此,在互动交流空间可以点缀一些暖色调植物,营造热闹舒适的氛围;在安静的休憩区可以选择一些冷色调的植物,营造舒缓安静的氛围。

(2)植物形态。在植物形态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植物的冠形、色相、季相以及配置方式、种植形式等,还可以适当增加观花、观果的树种,以此来营造丰富的是视觉效果。例如形态奇特的植物龙爪槐、观花观果的植物广玉兰、滇朴、西南栒子等。

5.3.2 听觉景观

(1)隔离噪音。通过种植树冠浓密的高大乔木来隔离噪音,采用乔木和灌木组成的群落形式,既可隔离城市噪音,又可丰富植物群落的景观层次。

(2)听觉景观。竹林细雨、雨打芭蕉都是听觉景观。除植物本身的听觉景观外,还可以通过打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吸引蝴蝶、鸟类和各类小动物的方式来丰富听觉景观,使小区景观丰富多彩。

5.3.3 嗅觉景观

植物气味的药用功能。例如紫丁香、栀子花、桂花等花香宜人的植物可以使人放松身心、减少烦忧;香樟的味道对蚊虫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还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松柏类、水杉、石榴、爬山虎等植物的气味可以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

5.3.4 味觉景观

第一,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选择可食植物,例如山楂、石榴等。第二,融入住区小菜园,通过志愿服务或租赁将社区管理与居民使用结合起来,既可丰富住区景观环境,又可提高居民的参与性,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6 结语

基于全民健康理念的住区景观环境优化既是提高居民健康指数的方式之一,也是打造健康可持续住区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健康状况问题,以及老年人和儿童对住区景观环境的特殊需求难以满足,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优化住区景观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针对昆明市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梳理交通系统,打造养生步道;复合空间功能,改善消极空间;优化景观结构,打造康复景观”的优化策略,力求为居民提供促进其健康的住区景观环境。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居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走进绿地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