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热河避暑山庄河工考述

2022-03-15 06:29
中国园林 2022年2期
关键词:热河避暑山庄河山

曹 盼

胡希军*

避暑山庄所处区域在清初并无汉语地名,原属蒙古部落游牧地带,刊刻于1714年的溥仁寺碑文中提及此地是“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康熙在这里构建行宫后,“热河”成为行宫所在地的代名词[1]。从一个“人烟尚少”的居民点,发展为一个“市肆殷阗”的都会,其原因完全是由于避暑山庄的兴建[2]5。避暑山庄由清盛期的“云壑渟泓、石潭清霭”、一派“文禽戏水、鸢飞鱼跃”的塞上江南景致,至热河沦陷时期水系断流、内湖淤塞的荒芜景象,其兴衰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历来中国传统园林理水与城市水利休戚相关[3-5],城市水利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下,园林理水成景,“水”的存在实为两者最根本的联系。

已有关于避暑山庄园林理水、承德古城防洪的研究多散见于侯仁之[2]21-22、孟兆祯[6]、侯凤歧[7]、阎学仁[8]等诸先生的论述中;柳晓玲[9]、窦茗[10]等较系统地梳理了避暑山庄以北地区狮子沟、裴家沟等旱河的修筑及其岁修维护情况。纵观已有研究成果,除必要的田野调查外,多依据文字档案推演而来,而对于直观、形象、原始性的河工舆图及碑碣少有关注,因此将热河河工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对于避暑山庄的全面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1 “热河城外河山图”考析

1.1 “热河城外河山图”考

有关避暑山庄的舆图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2类:一类是由内务府舆图房收藏的专门派人绘制的舆图;还有一类是办事官员为了表明所办事项的具体位置或详细内容,在缮折具奏时绘制图样,作为附件呈进的地图[11]。在绘画材质与绘制技法上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在相关研究中,诸如冷枚、沈喻、钱维城等宫廷画师所绘制的避暑山庄舆图受到的关注要显著得多。后一类笔法虽粗放,但由于其绘制目的是确言其事,因此具有前一类舆图所不具备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热河城外河山图”(图1)系由承德文史专家钱树信、闫春生偶然发现并辑录入书的[1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图无年号。笔者曾梳理该图信息,推断了其大致创作时间段,惜未能确切[13]。

图1 热河城外河山图[12]

“热河城外河山图”是纸底彩绘,展示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北至二道河子、南至半壁山、西至广仁岭、东至普乐寺的区域面貌;图中墨绿着色表示山体、浅蓝是水体、橙红是旱河,堤坝、驳岸、宫墙、桥梁均用象形的方式表达;舆图中有详细的各段水毁情形、河道挑挖尺寸、武烈河①于引水闸口南端西行出槽直逼宫墙;钤有“北平中法大学藏书”小篆阳刻方章。从图中绘有扎什伦布(即须弥福寿之庙)可推断该图绘制时间不会早于1780年(该庙的建成时间),舆图中大量的文字标记是考定舆图创作时间的线索所在。将舆图中的信息与晚清官员上奏的有关热河水患的奏折进行比对(表1)可知,“热河城外河山图”与1883—1884年呈递的数封奏折密切相关,但又有细微、明显的差别。从表1中的“拦水坝情形”项可知,此次河工曾由“1道御水坝”改为“拦水石坝”,到最终工程验收时是“草坝2道”,因此,“拦水坝情形”是考证舆图创作时间的关键所在。

表1 “热河城外河山图”与督承官员奏折信息对比表②

李鸿章在《修办热河工程折》提及:“……臣于本年(指1884年)正月间即饬陈庆滋驰往,确细复估,责成该员与热河道富华、承德府知府嵩林核实筹办……所有兴工日期及原拟拦水石坝改做草坝情形,亦经继格奏报。旋于五六月间各工一律完成……”

依此线索再查得热河都统恩福之后,接任者继格于1884年3月8日上奏有《挑濬武列河加筑拦水坝并宫墙泊岸堆拨等工现办大概情形折》[16],提道:“……查武列河形势,总以修筑大坝为万全之策,今因巨款难筹,暂为之计,如将来修复大坝,此次工程系属重叠,不如将上下游二坝,改为草坝,每坝费用不过数百金,水小之年亦可捍卫,费既省而款不致虚抛……”折后硃批“览奏已悉,热河宫墙、泊岸、堆拨亟宜兴修,着该都统认真办理,至石坝改为草坝,亦需详慎,毋得草率”。

由此可知,“热河城外河山图”是由热河都统继格于1884年3月绘制当是确实无疑的。

1.2 “热河城外河山图”析解

“热河城外河山图”是用以说明具体河工位置及策略的,工程竣工后还会将其与实际工程一一查勘验收,因此图上所载信息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嘉庆朝曾进行过终清一代最为翔实的避暑山庄宫墙实测,测得总长为2 913.2丈[17]331-336,此数据与1983年避暑山庄管理部门实测数据相差无几;晚清时期也曾对武烈河大坝进行了详细勘测,测得长度为1 415.5丈[17]338。“热河城外河山图”中避暑山庄宫墙坍塌段共凑长1 893.8丈(不含上口坍塌的221丈);武烈河石坝水毁段共凑长1 092.1丈(含375.7丈长的缓修段),迟至1884年3月,避暑山庄宫墙坍塌占比达65%,武烈河石坝水毁段占比达77.15%,山庄内外破损已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热河城外河山图”中武烈河主河道之西另绘制有一道河流直抵宫墙泊岸,流经流杯亭,于郭家村老爷庙附近出大坝。直观的图像信息可与相关史料记载相参照——“道光以后,多年失修,坝既损坏,河亦淤浅。同治九年(1870年)水灾,虽系旱河为患,实由武烈河淤高,去路不畅。近自南山嘴转弯处改道西行,紧逼石坝”(李鸿章语)。其实早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该段河流即有西趋之势,到1808年7月淤高致堤顶与河面相平[18]。逐渐淤高的河床并未进行彻底有效的挑挖,致使河流偏流之势日甚,最终夺道西趋。避暑山庄肇建之初设计的引水闸口设置于该区域,此处频繁的河相变化也造成了长久以来的在论述避暑山庄水引何处时的莫衷一是[13],而“热河城外河山图”为彻底厘清这一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证据。由此亦知避暑山庄肇建之初所设计的山庄引水系统,至迟于1884年初已变得无水可引了。

舆图中的宫墙,从惠迪吉门北端、至流杯亭门南端是用青色、“工”字画法绘制的,明显异于图中其他区域用红色、采用圈点画法示意的虎皮石墙。经实地详勘,这与山庄宫墙现状完全一致:东北侧宫墙为料石宫墙,墙基部分是用料石垒砌,其上再用大城砖砌筑收顶。其他区域则是虎皮石宫墙,用块石砌筑、灰浆抿缝。不论是用材还是构造做法,料石宫墙都显著优于虎皮石宫墙。就山庄宫墙来看,只有这一段面临着狮子沟水向南漫溢、武烈河水西趋顶冲的威胁,其用料规整、砌筑严密当是以更强的整体刚度来应对水患。冷枚所绘的早期山庄舆图并无料石宫墙的存在,宫墙构造方式的改变与洪涝史料记载共同印证了热河地区水患的日趋加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避暑山庄洪水适应性设计的存在。

2 热河河工碑碣考析

历来碑碣具有铭功纪德以记其事的功能,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现存的大量御制碑碣相较,有关热河河工的碑碣数量极少。“避暑山庄宫墙及武列河堤坝各工程碑”与“武列河西崖大坝岁修章程碑”是目前仅见的有关热河河工的碑碣。原碑现藏于避暑山庄博物馆,两碑曾于1976年拓印出版[19]。

2.1 避暑山庄宫墙及武列河堤坝各工程碑

避暑山庄宫墙及武列河堤坝各工程碑(以下简称“各工程碑”)(图2-1、2-3)刊刻于1888年仲夏上旬,由李鸿章撰文、谦禧书丹。碑首阳、阴两面均为方形双钩篆额,分别是“百废俱兴”“勋铭金石”,碑文均为楷书。碑阳主要叙述热河、避暑山庄历史及河工经过,碑阴则刊刻河工参与人员,估约63人,包括其品级、职位等信息。惜年代久远、碑身局部文字磨损严重以致模糊不清,更因原碑拦腰折断,尚有缺损。正因如此,相关研究引述此碑时大都只记其碑名而未述其内容。

彼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主管热河事务,结合其《勘估热河工程折》[15]305-307《修办热河工程折》[15]554-555《热河要工出力人员请奖折》[15]555-556《勘估热河银数折》[20]《热河要工完竣折》[21]439-440《热河大石坝各工程等工程验收完竣折》[21]454-455,可对“各工程碑”碑阳文字进行辨读;结合《热河要工出力人员请照拟给奖片》[22]64-66《查明热河官幕被参各款折》[22]124-125可对碑阴记载的人名进行辨读,这使得对碑文缺损碑文的补充成为可能。全碑估约共有1 525字,其中碑阳921字、碑阴604字,共辨读出1 440字,用红色楷体标出,其中估读106字、用蓝色楷体标出;难以识读的共85字、用蓝色“□”替代。辨读后的碑文使用简体汉字、依原位置标出(图2-2、2-4)。

图2 避暑山庄宫墙及武列河堤坝各工程碑[图2-1(碑阳)、图2-3(碑阴)引自参考文献[19],图2-2、图2-4作者绘]

“各工程碑”所载信息珍贵,武烈河五源汇合、夏秋水势极大极猛,“自建山庄以来,改河道,使水南流,设石堤以障之”,这应是避暑山庄自1703年肇建后官方首次明确提出避暑山庄的建设占据了部分武烈河河道,迫使原本向西南顺流入滦河的武烈河局部改道,由此而建大坝。直到1891年李鸿章[23]在勘查被水毁的大坝时仍提及“非原做工不坚固”而是“坝基常有地泉上涌”的缘故导致,改河道后避暑山庄及其坝工部分建设于原河床之上,地基湿软、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直存在。

2.2 武列河西崖大坝岁修章程碑

武列河西崖大坝岁修章程碑(以下简称“章程碑”)(图3-1、3-3)刊刻于1888年季夏上旬,全碑仅碑阴有3字缺损。此碑由谦禧撰文、廷杰书丹。碑首亦为方形双钩篆额,阳、阴两面分别为“万民为福”“百世遵行”。全碑一共1 717字,其中碑阳474字、碑阴1 243字(图3-2、3-4)。

图3 武列河西崖大坝岁修章程碑[图3-1(碑阳)、图3-3(碑阴)引自参考文献[19],图3-2、图3-4作者绘]

“章程碑”同样记述了热河地区人水争地的矛盾:“地窄居广,不得不堵水筑庐”,建设堤坝以防武河水患。但清晚期以来的大坝失修、旱河岁修废弛,水患频仍,民众苦不堪言,主政者深刻认识到“河工本无永逸之策,非岁修不可”,河工完竣后订立了武烈河大坝岁修章程七条刊刻于碑阴,这也是目前可见的最完整的热河河工制度记载。

3 晚清热河河工始末及评述

3.1 舆图、碑碣所载河工始末梳理

“热河城外河山图”所描述的2道草坝是因“巨款难筹、海疆多故”而实施的权宜之计,而“武列河形势,总以修筑大坝为万全之策”,河工碑碣所述的“热河要工”即为此筹款修筑的大坝。梳理史料可将此次河工分为2期。

第一期:涉及避暑山庄宫墙、泊岸、堆拨维修,武烈河挑浚及拦水草坝等。该期工程于1884年3月9日动工,1884年5月底完竣,耗银92 985两。2年后,所修草坝被冲刷无存,大水直趋避暑山庄宫墙,为此主政者深刻认识“断非修办大坝不可”。

第二期:涉及筑砌武烈河大石坝、临水泊岸、虎皮石墙、护工草坝,挑挖武烈河,疏通泄水沟,錾凿阻水山嘴,修筑宫墙等。该期工程于1887年2月25日动工,1888年4月底完竣,耗银385 988两。李鸿章称之为热河百余年来未有之巨工。同样仅过2年,1890年热河地方山水涨发,大坝、泊岸、虎皮石坝各处均有损毁[23],而此次水毁段中既有一期、也有二期工程所修之工。

3.2 晚清河工成因梳理

1884年3月8日热河都统继格呈递的有关热河水患的奏折[16]除汇报灾情外,还阐述了河工原委,将“热河城外河山图”与现代测绘图相参照(图4),可梳理出洪水致灾的脉络:由于二道河西岸淤出滩洲,致使武烈河水流较原河道遍东行,这股水流随即受到东、南侧山体的阻挡被逼向西流,恰好与狮子沟旱河水流方向相对冲而刷出第一处大湾;对冲的区域河床淤高迫使水流不能顺势西行,转而南行,南行后复又受到安远庙北侧山体阻挡,致使水流直冲流杯亭门一带,但因有宫墙泊岸的抵御,最后水流顺地势南流从涵洞出武烈河大坝,刷出第二处大湾;水流行至迎水村附近时,武烈河河床由于避暑山庄的扩湖工程而急剧缩窄,河水被壅积而全行西注,最终导致大坝、泊岸、宫墙、堆拨等节节冲坏、闪裂。

图4 晚清避暑山庄洪水致灾原因分析图(作者绘)

由河流动力学原理[24]可知,河流水流有着既往前,也往河岸两侧摆动、侵蚀的趋势,在前进过程中因受力不完全对称,顺河道方向会发展出螺旋流,河流表面流束向离开水流的方向斜向一岸,河底流束斜向另一岸,因水面含沙量小,河底含沙量大,表面流束所挟带的沙量小于河底流束所挟带的沙量,因而产生横向输沙不平衡现象,导致一岸冲刷,另一岸淤积。

武烈河在流经避暑山庄外时,经过大的河湾,在凸岸的二道河子区域淤出洲滩,武烈河前行的水流受淤滩推挤、群山阻挡,河流中泓线折向西南,淤滩越大则河流越向西趋,与狮子沟水流对冲的趋势越明显。狮子沟、裴家沟合流之水汇入武烈河形成了河流交汇口,主、支流交汇的水流相互偏转会带来局部水流的停滞,形成交汇口水流的“滞留区”,二道河区域淤滩的扩大加剧了武烈河西趋之势,越向西趋,武烈河与狮子沟的交汇角就越大,从而导致交汇口“滞留区”的扩大,“滞留区”水流流速放缓、停滞,形成落淤,遂将地势淤高。再者,狮子沟之水汇入武烈河时,由于交汇口下游河床边界突变发生了流动分离而形成“分离区”,此区域局部环流的存在、流速放缓同样导致泥沙沉积。狮子沟、武烈河水流在此落淤,促使武烈河主河道逐步偏东南迁移。河道偏东南移的结果便是流杯亭门迤北一带演变成河流的凹岸,武烈河水流淘刷坝根、冲破大坝,进而刷出大湾后复归主槽,其对岸则形成新的淤积凸岸(图5)。

图5 避暑山庄外河流水动力示意图(作者绘)

3.3 晚清河工评述

纵观此次“巨工”,几乎使用了一切可供主政者使用的河工方略,2年后的严重水毁即宣告此次工程的彻底失败。倘若我们将此次河工工程放到避暑山庄营建的全周期、周围的山水环境中去审视,会发现这种失败有其必然性。

避暑山庄营建之初设石堤、改河道,虽改变了局部水流方向,但并不能改变山庄上游水流经河床弯道后形成的冲淤特性,设石堤、改河道后山庄永佑寺舍利塔外侧一带正当河流顶冲,时至今日此处石堤仍是沉降最严重的区段。康熙朝避暑山庄侵占部分武烈河床,向东南增辟了银湖、镜湖,使得此区域河道过水断面急剧压缩,武烈河洪水至迎水村一带下泄不畅,造成壅水,加之受东岸山体阻挡,一齐加剧了地势偏低的流杯门一带的水毁程度,在历次严重水毁记载中该区域均属最严重,便可知一斑。

处于河湾下游、布局于河谷浅山地带的避暑山庄,面对“改河道”带来的水流对冲、“拓湖面”导致的河道壅水,加之兴废无常的河工制度,晚清热河主政者设想通过局部的凿山嘴、填地基、镶坝根、挖河道等工程措施彻底解除避暑山庄的水患威胁,是治其标而未涉其本,失败的结局在所难免。

4 结语

晚清热河河工舆图、碑碣为我们提供了直观、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深刻、全面认识避暑山庄营建这一传统造园活动的珍贵资料。以往对于避暑山庄理水的研究关注其艺术性有余而技术性不足、颂扬其匠心巧思之处颇多而反思其营建失误之处鲜少。

避暑山庄引水端口设于水流特性复杂的交汇口下游,能否正常发挥其引水功能,除河流本身的河相变化影响因素外,区域河工工程能否正常地开展也是不容忽视的,岁修有常则循轨有所归宿,岁修无常则积淤日甚,河槽迁移以致无水可引;避暑山庄营建早期所实施的改河道、筑大坝、拓湖面等措施在为山庄扩充了建设空间的同时,也加剧了局部水患,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水流作为一种自然景观要素,我们既要对其深静、柔滑、汪洋、回环、肥腻、喷薄、激射等各式形态有所领会,更要对其蒸散、流量、冲淤、流速、演变等水文规律有所了解,跳出“就事论事”的局限、以系统性的思维处理当前涉水规划、水景观整治的实践,应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① 史料记载为“武列河”,现通称为“武烈河”。

② 清代1营造尺=0.32m,1营造丈=3.2m。

猜你喜欢
热河避暑山庄河山
河山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