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路径

2022-03-15 03:44洪向华冯文燕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管人才工作

洪向华 冯文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关乎事业兴衰、国家发展,是我们致胜长远的重要战略资源。加强对人才的领导与管理历来是我们党工作的重要内容,秉承重才爱才的优良传统,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中,在我们党的带领下,各类人才服务各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助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际、着眼民族复兴的战略谋划,不仅给予了党管人才工作新的定位,还就人才的培养、发展、服务、管理等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进一步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1]P75这展现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在党管人才原则的指引下,以切实有力的举措,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充分发挥好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一、坚持党管人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关心知识分子,注重人才积极性和干事创业激情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是我们党在任何时期工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与信条。在对国内外发展形势与自身责任与使命的把握与认知中,我们对人才问题的认知不断与时俱进,实现了工作的创新发展与深度转变。

(一)党管人才彰显了对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同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管人才又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才问题的深入阐释是党管人才原则确立的理论基石。基于“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归类于生产力要素之下,并认为“人”是其中最强大、居于支配和主体地位的要素。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人”作用的发挥;从人的本质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政治性的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社会与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的,由此,“人”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性的、历史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结合人才自身的实际,制定顺应时势发展、与时俱进的人才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才干和能力要想得到有效的发挥,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异己的力量,而教育和劳动等,有助于“人”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就要求,要想人尽其才,我们不仅要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还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为人才在成长与发展中异己力量的克服提供充足的保障和有效的支撑。此外,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才工作,恩格斯指出,建立一种涵盖工程师、化学家等在内的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我们夺取掌握政权的前提;[2]P685列宁进一步强调,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各领导机关要像爱护眼珠一样去爱护专家[3]P628。在中华尚贤爱才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滋养下,立足于我国的当代实际,党管人才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一步步推进。

(二)党管人才体现着我们党对现实的准确认识

以理论为指向,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重视人才、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引导和管理水平就是我们党谋划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初期,由于自身处于幼年时期、力量还比较弱小,我们党意识到要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使命任务,就需要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而做好知识分子的相关工作成为我们政策落实推进的重点内容之一。党的二大制定的章程中就规定在党的事业推进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各方人才力量的汇聚。党的组织部门正式成立后,开启了党领导下的人才工作的全新格局。[4]在实践中,党对人才之于中国革命与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日渐深化。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善于吸收和团结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参与的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5]P6181945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今后的斗争中,他们将起更大的作用。”[6]P1028战火硝烟洗礼后的中国百业待兴,争取一切可能调动各类人才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才工作的主攻点。为此,1949年中央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诚邀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参与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1950年,中央成立人事部,以便协助中央组织部开展人才工作。在探索中,我们逐步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人才分级分层管理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拨乱反正在各领域全面展开,人才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对之前人才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为更好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国家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的时代论断,要求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人才管理大前提下,中央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时调整相关政策,下放人才管理权限,以便有效激发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教育、考核等,以期提升人才管理、监督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发展的后备军队伍不断充实,这也为后期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中,人才管理工作日臻成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结构都较之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之,在国际竞争中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彰显,推进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格局等方面新的转型与发展成为回应时代所需的必选项。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氛围,推进用人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让“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7]P35。在对人才资源认识的深化中和新思想理念的引领下,2002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这标志着人才工作在制度层面的新飞跃。2003年12月,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强调坚持和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为了更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应将人才强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抓好推进、落实。[7]P35此后,《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落实,党管人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党对人才工作宏观管控的基本格局确立并得到不断完善。

从建党初期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到党管人才原则的最终确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结合对自身任务与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准掌握,党领导下的人才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的飞跃。

二、新时代党管人才实现了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人才是第一、重要的资源的时代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发展全局,为我们清晰勾勒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着眼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给予人才工作新的定位

人才聚散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不论是硬实力的对抗,还是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依靠的是人才实力。得益于瓦特、斯蒂芬森等一批优秀人才的汇集,成就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世界强国地位。时代的发展中,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人才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国际竞争、国家创新发展等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都给予了人才工作高度的关注,以人才创造力的有效施展推进综合国力的提升成为各国共识。就我国发展而言,在外,国家间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升级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而为、积极应对。国家间的较量与竞争归根到底拼的是人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人才流动性的增加,国际间人才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国际规则,破坏了原有的人才良性竞争的格局。特别是美国等针对中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发动的科技战、采取的限制人才交往与交流等的手段,加剧我国人才工作面临局势的严峻性。我们唯有加快人才战略的实施,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才能逐步摆脱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百年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将人才工作与国家各项建设的有机融合,我们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逐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某些领域领跑的不断跃升。但是,也必须清醒意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大师级人才、领军型人才上的不足成为我们在原创力、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发展上的制约瓶颈。我们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领航中,完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部署,才能以人才作用力、创新动能的释放托举好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

谁具有强大的汇集人才的能力,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获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才资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8]P1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为了推进党与人民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用好各方面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9]P19同时,要求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强国第一战略进行落实推进。通过各级人才工作小组的建立,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统筹能力实现了逐步提升,我们也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级上实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的推进。“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建设目标的确立,再一次蓄积起助力“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人才基础。

(二)注重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

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实现爱才、识才、用才、聚才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10]P426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心工作,党中央不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对党管人才作出了新的谋划与部署。

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树立爱才的理念,练就识才、选才的慧眼。爱才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品格,更体现的是一种情怀,展现的是立于人民立场、立于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展现的责任担当与大爱。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形成了爱才的意识,党和国家提出的关爱人才、推进人才发展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惜才之心、爱才之意,不搞“面子工程”,将“尊重人才”理念化为自身行动的实际,把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才标准与底线,真正选拔出政治立场坚定、国家需要的人才;要秉持全面、发展的眼光,通过观其言、察其行,明确人才个体的特长与优势,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增强用才的能力、容才的雅量。使用人才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人才再生产的过程,是人才潜能实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枢纽。我们只有在科学的用才中,才能实现人才由存变增的良性转化。为此,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要在前期识才、辨才的基础上,依据人才的特长与优势,为人才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合适的岗位与发展平台;强调在实践中检验人才,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实践中促进自身发展与进步;要通过激励政策,使人才在成就感的获得中,实现积极性、创造性的再激发。同时,党中央要求各地、各领域、各部门要建立容错试错机制,为人才创新解决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人才基本权益的维护、合理诉求的满足等展现人文关怀。

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寻求聚才、育才的良方。为了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不仅要注重本土人才的挖掘,还要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全面开放的人才观加强国外人才的引进;要求各级、各部门、各领域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在打造畅通的晋升通道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以社会、工作、生活等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生态;遵循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促进一切活力的迸发和源泉的涌流;遵循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强化各年龄段创新能力培养,锻造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担时代大任的人才队伍。

(三)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要想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保障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就要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后,我们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健全、完善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我们才能更好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才能为党与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体制机制的建设,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角谋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建设与治理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宏观指导上稳步推进。2016年中央颁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人才政策向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实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注重人才配置优化。各方优秀人才都可为我们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基于此,通过户籍改革、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畅通了国际国内、各地区、各行业等人才流通渠道,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构建完善;强化了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破除“四唯”局限,完善奖励制度让人才得到合理回报等一系列举措,在人才创新活力的激发、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以法定责,通过制定人才权益保护、市场管理等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工作的法治基础;突出青年人才的培育。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党中央在人才工作中注重优秀青年的选拔,敢于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舞台。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善为人才发展松了绑,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有效带动了人才红利的释放。

以新思想领航,伴随体制机制等建设的纵深发展,我国人才工作不断提档升级,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真正营造起了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

三、新时代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路径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党管人才各环节实现了有效衔接和协调运转,建设的构架逐渐明朗、清晰,我们在人才的队伍发展、效能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发展中,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精神继续推进党管人才工作,不断夯实民族振兴的人才基石。

(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要奏好新时代“人才强国”最强音

“人才强国”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重视人才、团结人才、发展人才、造就人才的辉煌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在对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我国人才建设的具体实际的深化认知中,进一步明晰了“人才”与“强国”之间的辩证关系。2002年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自此,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系统性的相关工作安排逐步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等,推动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发展,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国家创新力和整体竞争力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需在党管人才的大格局构架之下,进一步加快“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步伐。

“人才强国”是应对时代变幻的必然选择。从外部局势来看,人才层面的较量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所在,这一特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下日趋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在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特性越发明显,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谁能够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8]112各国在人才问题上可谓是用尽心力,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定制性”的战略举措,日本在“科技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留学生30万计划”,俄罗斯颁布了创新发展的2020战略[11],以人才助力强国发展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只有抓住人才发展的“牛鼻子”,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才能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就国内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充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端人才的缺乏、创新人才的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我国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依旧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8]P3我们需要通过科技与创新的力量,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依旧是人才;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开启了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标志着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2]P64。综上,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探索“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为未来的发展赢取战略主动。

“人才强国”是我们党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战略安排与部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战略抉择的正确性、科学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3]我们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强国”战略置位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树立大人才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一套涵盖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等的工作体系;要强化“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文化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衔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积淀更充足的人才支撑,从而真正在中国特色的人才发展战略的实践中,完成对人才工作的松绑和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的统筹,汇聚强大合力,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远目标。

(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要突出人才的政治标准

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用何种标准去甄别选拔任用人才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的素质,还涉及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又充满艰辛的历程。因此,我们必须拥有一支头脑灵活、能担重任、执行力强、能力高的人才队伍。依靠人才队伍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才能有效攻克前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我们事业的推进也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助推力量。古语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注重人才能力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人才的德行标准。“德”是“才”的引领与指南,将划明“才”使用的方向与归属。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人才工作,我们所谓的“德”,不是仅仅强调个人品行与修养,更加讲求爱国情怀、政治立场、社会担当等,即政治标准。只有严把德行关,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真正选拔出具备坚定政治立场、甘于奉献、拥有良好德行的符合党与国家建设要求的人才,才能确保各类人才在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砥砺下,在新征程、新目标的实现中主动担当作为,才能保障人才工作的社会主义航向,才能确保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全面落实。

注重政治标准是我们党选才用才的一贯标准与原则。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我们党的选才标准是“任人唯贤”,他认为我们党选拔的人才是能够“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5]P527的。新中国成立后,结合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党在人才标准的制定上又实现了新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就要注重人才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提出选用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又红又专”的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根本指导,在中外历史与现实的实践总结反思中,我们实现了选人用人思维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同志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着眼新世纪国际局势与国内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从“任人唯贤”到“又红又专”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党的人才工作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创新与发展,在实践层面也实现了深入推进。

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就是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党管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把各类人才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以合力的汇集推进目标的实现。百年的奋斗中,坚持以政治立场、政治站位作为选才用才的首要标准和依据,我们党不仅实现了人才队伍的充实也实现了人心的汇聚,各类人才能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革命与建设的各阶段实践,助力了党与国家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在未来,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不仅是人才工作正确前行的保障,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聚才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13]为此,要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道德优良和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要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涵养各类人才的爱党爱国情怀,造就可担民族复兴大任、心怀国之大者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才的管理监督,对于有违政治底线的行为要严厉查处,确保人才队伍思想的纯洁、政治方向的正确。

(三)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要走好自主培养之路

将人才培养的主动权、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时代发展、建设推进所需。促进、推动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是我们党秉持的重要理念指向。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推进、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的加大,人才在社会生产和价值链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凸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作方式方法的优化,我们在人才工作上不断实现了新突破,但是质量、结构等上的短板不仅限制着工作效能的提速,也阻碍了人才工作的高级别、高层次发展。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影响我国人才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还将影响到科技、文化等事关经济社会进步的诸多方面。拥有人才培养的自主权,拥有培养大批杰出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人才的能力,是“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在改革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我们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13],不断提高人才供给的自主可控能力。我们要打造适合国情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好自主培养之路。

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人才数量和规模的扩展。一定数量且具规模的人才库是推动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和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实现增长,人才工作才能进入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阶段,也才能实现人才建设的高质量跨越。从我国自身的实际而论,我们作为人口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但如何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一直是党与国家在人才工作开展中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开启,在各项事业的推进中,人才需求量日益攀升,现有的人才供需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8]P107因此,要通过培养造就一大批可供发展需求的人才。要大力改善乡村教育条件,特别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通过注重扩充教师岗位、提升教师工资等一系列措施,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提升高校教育水准与质量,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打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真正构建各类型各层次教育贯通的教育模式。

人才的培养要实现人才队伍质量的提升。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回归人才培养的本质和初心,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牢牢抓住人才质量提升的这一关键点。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名师出高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教师是关键。[14]P7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并最终决定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想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一,教师要坚定信仰、修身养德;其二,教师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其三,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从而以此夯实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其次,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在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当论及如何提升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突破常规,创新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15]。一方面,要改变小学到大学阶段原有的教育模式,我们在注重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培养的同时,要着重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结合人才的特性,在人才的成长成才政策的制定上“量体裁衣”,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增长与提升。最后,培养造就一批一流科技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制定关于基础、核心和关键领域等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为高层次、战略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同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借助多元渠道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人才的培养要聚焦人才结构的优化。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其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的实施,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发挥自己的才能,汇聚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才资源在结构性上的突出矛盾成为改革深入推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人才结构的优化是指从战略目标与任务出发,通过综合考量,对内部失调、不适时的地方进行调整,形成各要素间的最佳组合,最终实现整体功能性的提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际,要完善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培养配比,促进行业均衡发展;在夯实机械、建筑等传统行业人才培养基石的前提下,要着眼国家和各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按需育才,造就一大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哲学等专业的高级人才;强化各梯队的人才培养,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人才格局。

(四)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要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

体制机制的建设是人才工作深化发展、人才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决定因素。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社会要发展必须要以生产力的进步为依托,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就必须要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人才工作作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相关工作必须要随时代发展作出必要改变;从人才工作自身来看,其发展涉及选拔、评价、培养等诸多环节,事涉教育、人社等诸多部门,完善人才建设的“四梁八柱”意义重大;从国际局势来看,利于自身发展的、整体良性的体制机制大环境日益成为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关键因素;从我国自身发展来看,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过重、人才流动渠道不畅、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都制约着人才的发展,我国人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新时代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人才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成为全党共识。

在坚持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人才工作要注重市场化改革。人才是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要求,要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升就必须让其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虽然在长期的人才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中我们选拔、招募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就现状而论,在人才工作中我们还没有在全过程、全领域中实现市场配置,阻碍人才发展的壁垒仍然存在。但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同时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为了保障人才红利有效激发、人才效能的充分释放,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政府宏观上的指导、调控与监督,确保人才政策的平稳运行、人才竞争的公平有序。在此基础上,党政部门要学会适时“放手”,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减少人才资源配置中的过度行政化干预,将人才选拔、任用、调配等权利下放给用人主体,保障用人主体的自主裁量权,逐步构建好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治理框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推动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设进程。人才的评价与使用是整个人才工作链条上的两大重要环节。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选拔优秀人才的关键一步。以往的人才评价中存在着过度偏重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的“四唯”现象,致使一些人才上升、发展途径受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在新时代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设中,我们必须从原有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式思维中跳脱出来,不搞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刀切,要根据人才的成长特点、职业特性等,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16],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人才的使用上要用好激励的“指挥棒”,一方面要通过表彰、嘉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精神层面的激励,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允许技术、知识、专利等多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股权激励等,提升人才物质待遇。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必须要有法制作为最终保障。要加快人才工作选拔、任用、激励等相关环节的立法进程,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等的完善与补充,推进人才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真正实现以制、依法治理。

(五)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就要实现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6]P52“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彰显了我国人才政策开放性特征,其要求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要求内外统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两种人才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以人才作用力、创新动能的释放推进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托举好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

对内,要着重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平台。探寻世界各国人才的成长史、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重要的规律,即青年人才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牛顿、爱因斯坦就是在二十多岁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微积分和相对论。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自然科学家创新力的高峰集中在25岁到45岁阶段。党的事业的推进和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各领域优秀的人才作支撑,而青年人才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布局谋划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同时,要求“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7]P24-25。各级党政部门要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各类政策与项目上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让青年人才有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要关切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要注重对青年人才的价值引领,鼓舞青年人才提升思想觉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身发展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真正培养出一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的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

对外,要注重海外人才的引进。要想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伟愿景,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要放眼全球,内强培养之功,外修引进之技,注重国际市场人才的选用。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2014年,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人才工作中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要不唯地域地引进人才。[8]P115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敞开大门,不拘一格,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18]为此,一方面要推动制度体系的精细化转型。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海外人才的出入境、税收、社会保障、创新创业等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能符合自身发展特性的统一协调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的体制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理,保护好海外人才在华的各项合法权益;扩大各地各部门的选才、用才自主权,提升人才专长与地区、部门发展间的紧密度,推动部门间、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海外人才的引进层次。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政策,引进、使用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海外青年人才、领军人物、高水平创新团队等。通过精准对标,汇聚八方才智,提升全球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要不断优化、提升人才环境。对于环境之于人才发展、事业进步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深刻的阐释,他认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19]P6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成就人才良好氛围与环境。为此,在大环境的打造上我们不仅要在“引得来”上下功夫,也要在“留得住”上费心思。在“引”上,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金待遇政策,切实解决好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的等问题。针对海外人才,要协调好出入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外事等部门,帮助他们便捷办理工作许可、永久居住等事宜,政策制定要凸显及时性、针对性、差异性;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要通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中心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实验室的建设,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在“留”上,建立灵活的人才发展、激励政策,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及时兑现各项待遇,让作出贡献的人才获得应有的回报;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环境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加高品质的生活、学习、工作体验,以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留下人才。

人才工作是千年大计,我们只有以前期实践、经验为重要参照系,在继往开来中才能开启新时代党管人才新篇章。从建党之初对于人才的重视,到革命战争、建设改革时期各项政策的出台、各类举措的有效实施,切实实现了党管人才的落实,我国人才工作实现了不断的飞跃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际竞争与民族复兴的重大现实需求,在人才的选用、培育等方面高瞻定向、科学谋划,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质量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开创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未来,我们要继承党管人才的优良传统,要以各项坚定有效的举措,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围绕在党的周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夯实党执政的基础与根基,从而续写党管人才工作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党管人才工作
人才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