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确保初中生作业控量保质

2022-03-16 03:02文俊
江苏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质量提升双减

【摘 要】作业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更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的作业来源比较复杂,因而“质”和“量”的管控一直有着较大难度。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应当主动担负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主体责任,通过动态调配控制作业总量,加强教研保证作业质量,建立机制提高作业管理效能,从而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作业管理;“双减”;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2-0035-03

【作者简介】文俊,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44)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旨在破解当前一些学校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挤占学生正常休息及娱乐时间的教育难题,最终实现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缓解家长焦虑的目标。《意见》就作业这一常规的教学环节进行规范和治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也彰显了国家在教育治理方面的坚定决心。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非易事。首先,从学生作业的构成来看,学生的作业来源多样。除了学校布置的日常作业外,还有家长依据个人主观判断或学生本人的真实需求额外增加的个性化作业,有的学生还有校外培训机构布置的配套作业。因此,即便学校规范了作业要求(不多于90分钟),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作业负担一定会减轻。相反,很可能出现“学校减、家庭增”的现象,并且家长的教育行为又难以管控。其次,从学校内部看,学生所学科目众多,几乎每一门学科都要布置作业,而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蛋糕”如何切分最科学、由谁来切分最公平,这对校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再次,从教师的角度看,“熟能生巧”不失为课后巩固练习的重要经验,教师担心缩减本学科的作业量极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即使每一位教师都按学校分配的时间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也通常会超过教师预设的时间,根本原因在于师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控制好学生的作业量(质量和数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但是,学校毕竟是组织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此,學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落实,确保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标。

一、总量控制,动态调配

落实“双减”要求,控制作业总量是基本目标。无论是“五项管理”,还是《意见》,都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尽管初中学生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十多门学科,但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必须控制在90分钟以内,这是对作业数量的刚性要求。唯一的改进空间在“平均”二字,“平均”可以理解为“每天的作业量可在90分钟上下浮动,但每周的作业总量不超过450分钟”,也可以细化为“每天的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各学科的作业量可以在预分配的时间标准(如30分钟)上下浮动,但周作业总量不超标”。

为保证均衡合理地分配90分钟的作业时间总量,必须采取“总量控制、动态调配”的策略。要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不同年级所授科目的差异,整体分配各学科每日课后作业的参考时间。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原则上不安排书面作业,所有涉及巩固和拓展知识的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对于初二和初三年级,在当日没有物理和化学课的情况下,可以安排35分钟的数学作业,由班主任在班级课程表排定之后做好协调。

二、加强教研,保证质量

作业量为什么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引发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呢?从教育教学实践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同一类知识的相关题目简单重复,二是部分作业内容与当日所学知识无关,三是无意义地增加题目难度。鉴于此,学校各教研组必须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精心研讨作业的设计,力求每日作业达到精准(针对性强,与当日所学内容高度匹配)、精炼(简洁高效,避免机械重复)、精确(严格按分配的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课后作业的精致化。为此,教研组要做好几点基础性工作。

第一,改变传统备课模式,优先设计作业。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教研时,首先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着设计各课时对应的作业,控制好单元作业的总量不超标,最后再讨论教学策略和方法。集体确定课时作业内容的同时,依据难度系数设置“必做”和“选做”两类题目,其中选做题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二,备课组主备教师在设计和确定课时作业前,应依据课标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充分研究配套的教辅资料,并以学生的身份试做全部题目,记录完成作业的时间,删除无效题目。如发现某一课时作业的整体质量较差,应整合各种教辅参考资料,另行编写校本化的作业单,确保作业质量。第三,集体教研确定各课时的作业清单后,各班原则上不再做调整,更不得通过任何形式增加或变相增加作业内容。第四,确保每节课的课堂巩固练习不少于10分钟,检验应知应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可以更多地聚焦知识的变式与运用、拓展与迁移,以及差异化的思维能力训练。

三、建立机制,提高效能

1.作业审核和公示机制。

学校建立提前一周备课的制度,备课结束后,备课组长要对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需要通过班级的电子班牌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经教研组长审核确认过的作业方案,按照“一周一报”和“一表双报”的制度及时上报给年级组和教务处备案、备查。

2.学生反馈和监督机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的时间应以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为统计口径。因此,学校应当赋予学生反馈和监督的权利。学校可以尝试以年级为单位设计作业量统计表,各班级选择几类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代表负责统计、反馈各学科的作业量给学习委员,整合、计算出各学科每日平均实际作业完成时间后,上报年级组长或级部教务员。如发现有明显超出预估时间的学科,年级组长或级部主任要及时找有关教师了解情况并提出警示。如某些学科教师频繁出现违规布置作业(额外增加作业内容或经常超量布置作业)的现象,学生可向级部或学校教务部门投诉。接到投诉后,学校有关部门必须及时调查与回复,确保每日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始终处在学生和教学部门的监督之下。

3.正面表彰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对落实“高质轻负”的教师进行表彰,以增强全体教师的规则意识和效率意识。实践表明,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这样一类教师,他们对课标理解透彻,对生情了解全面,对教学技术掌握娴熟,能够做到精心备课、精致教学和精准布置作业,很少出现“课上不足课后补”的现象。他们的课堂目标清晰,教学形式多样,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学生的课后作业少,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浓郁的学科情感。这样的教师或许并没有多少荣誉头衔,但始终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真正落实“高质轻负”。学校应对他们进行表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的教学导向,形成人人追求“精细、精致、精准”的教学氛围。

4.家校沟通和合作机制。

学校落实“不多于90分钟”的作业要求存在各种困难,但只要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管理到位,总体上是可以管控好的。真正的困难在于学生回到家中,家长早就准备好了另一套依据自己价值判断而制订的“个性化”作业。这类家长的逻辑是知识的学习需要足够的巩固练习做支撑,学校那点作业太少,尤其是理科作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补充。家长另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是看不惯孩子空闲下来。中学生若是在晚上八点或更早时间之前完成了书面作业,后面的时间仅用来背背书或者拓展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为孩子填补“空缺”。受此观念影响,必然出现“学校减、家长增”的局面,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

学校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队伍以及教学管理的宣传,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让家长相信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无须额外给孩子添加作业“辅料”,更没有必要给孩子安排各类校外培训;二是要矫正家长不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90分钟”以外课余时间的功能与价值,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当学校严格执行减轻作业负担的要求,家庭科学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完成作业后的闲暇时光,才能真正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308501186232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质量提升双减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众里寻她千百度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