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助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浅见

2022-03-16 14:23潘瑞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道德

潘瑞霞

(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湖北 十堰 442000)

1 依托信息技术助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必要性

1.1 时代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改革创新发展的对象之一,2017年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活用教材,改变思维和观念。但是现实中教育教学情况“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以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有效性较低,独特的学科功能还没有完全得以体现。知识的传授为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考试的分数为重,忽略价值观念的引领等,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缺乏兴趣和爱好,从而厌倦学习本学科。

1.2 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

整体上看,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状态,尤其是七、八年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新理念比较缺乏,教学方法单一。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愿意运用信息手段组织教学,但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不高,缺乏有效指导,“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结合实际重新加工信息,变成自己的资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上好每一节常态课,让信息技术有效为学科服务?”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工作。

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学生来源复杂,学业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占有较高的比例。“如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依托信息技术助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途径

2.1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独特价值,可分别归纳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要围绕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等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框题《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学校微机室,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利用无线网络构建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就上网时间、网络不良诱惑、网上交友看法等不同主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数据反馈、现场辩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空间的具体要求,提升辨识、取舍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担当意识等。这框题内容耗时三节课,微机室的教学环境接地气,扣主题,教学环节充满了辩论的气息,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量大,内容枯燥,理解困难,远离学生生活,如《坚持宪法至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人民当家做主》等,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和板书,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很难突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云端了解国家机构如何运转,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等。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枯燥的教学内容散发着吸引孩子眼球的魅力,让课堂不再沉闷,教师不再“苦恼”。

2.2 借助信息资源,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是我国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教学理念,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着眼于育人使命。目前“全员德育”处于尴尬境地,学校应试教育问题客观存在、社会“快餐文化”冲击未成年人思想,“留守儿童”问题的弊端井喷式爆发等等。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要自觉承担,勇于承担“德育”重任,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要围绕着“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精选时政新闻材料进行教学,通过媒体资源,第一时间传递时政热点,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如每节课前五分钟,播放视频,主题不一,如“人民大会堂进行的抗击疫情总结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讲话”“袁院士逝世,百姓哀悼的感人画面”“你好,张桂梅”等等,学生每节课最期待的就是前五分钟的课程,早早地静坐在课桌前守候。高兴时,掌声响起;动容时,轻声哭泣;有激动的泪花,也有痛苦的哀号,有时候教室里很沉默,有时候又热闹非凡,孩子们的心情随着画面而变化,心灵滋养在悄然进行,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和理性分析,渗透性地进行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方面的教育,挖掘潜在的精神内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长久地坚持不仅让孩子们懂得真善美,而且从心灵上,从情感上升华为一个社会需要的阳光人。

2.3 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助力“学科素养”培育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分享性,张湾区教育局依托湖北教育云平台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网上教学服务,如网上教研,动态关注,同步直播等,方便了同行之间的教研互动,不用出校门也能答疑解惑,观摩交流优质课等。积极推动101PPT的使用,教师资源上传后,无须携带优盘进教室,登录后直接使用课件,避免了因忘带优盘而影响课堂的尴尬。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为教师注册“学科网”VIP服务,提供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教师通过“好分数”教师端了解考试状况,尤其是学生错题的分析,对错题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变形等,强化训练,举一反三,极大地在“学科素养”培育的落实上实现“查漏补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3 依托信息技术助力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研究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新时代下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在网络资源的信息甄别上要把握原则,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尤其是善于从身边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等正面鼓励和引导学生,2020年线上教学,道法组进行了专门的德育渗透课,以“抗疫”为主题,分别在七八九年级进行专题讲座,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工作,时代感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电子类产品的监控

信息并不等于知识,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学习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初中阶段学生来看,思想上的关注,行动上监管,生活上的关爱是必不可少的,新时代下电子类产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家庭监控缺失普遍存在。因此,在教学落实上,不允许通过云端进行作业的布置,线上授课(特殊情况除外)等,教学的落实重在校园里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重在校园里进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重在校园里进行。

3.3 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十堰市东风第四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年龄偏大,运用电脑等进行互联网操作存在一定困难,信息化培训要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减轻教师的负担和压力,信息技术运用的信心和熟练度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教学手段的丰富促进了课堂环节的饱满,教师们以更好的状态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结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师们要依托信息技术助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落地,落实。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