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NAPLAN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

2022-03-16 21:32赵珩舟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业澳大利亚监测

赵珩舟

近年来,教育权的分散加剧了澳大利亚教育的地区性发展失衡和不公平,加之自21 世纪初澳大利亚在国际教育水平竞争中的排名逐年下降,人们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NAPLAN 应运而生。作为标准化的教育质量监测测试,NAPLAN 能够让澳大利亚国家教育部门清晰地了解各州教育水平的差异,将更多的资源倾斜教育劣势地区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然而标准化的测试往往会忽视个体的差异,忽视学生创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质量监测体系的排名制度与学校声望挂钩后,学校和教师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关注学生应试技巧的提高以及取得好成绩,这就与监测体系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因而如何建立层级分明、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全国教育监测体系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

一、NAPLAN 的发展背景

(一)教育分权制存在的问题

早期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是沿袭英国的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但自20 世纪初宪法确立了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后,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逐渐受到美国地方分权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管理,州负责的教育制度贴合了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这也有利于各州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发展教育。

然而,教育权的分散也造成了各地区教育水平差异过大,这就有碍于国家衡量和检测各州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容易造成教育发展的失衡和教育不公平。同时,因为各州教育水平存在差异,跨州转学的学生往往也很难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制度。因而对于教育应由中央掌控还是地方分权的讨论一直存在。[1]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也不断采取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来提升基础教育完成率,例如,丰富中学的课程和学科等。中小学的教育完成率从1980年的34.5%提髙至1987 年的53.1%,但这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2]许多青少年并没有接受完整的中小学教育,这也直接影响了劳动力队伍的整体素质。因而人们对于教育权分散的管理制度的批判愈发强烈,这也为21 世纪国家标准化测试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教育质量的竞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是人类未来的基石。国际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教育水平的竞争力,也是学生质量的竞争力。21 世纪,国际学业质量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评价的焦点。PISA 是一项由经合组织(OECD)于 1997 年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学业评测项目,它为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平台,通过这项测试,各个国家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国基础教育水平在世界的位置,从而为提升本国教育水平和推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在PISA 的影响下,各国纷纷开展了学业质量测评项目以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

澳大利亚在2000 年的PISA 测试中,读写、数学、科学都位居前十名,2003 年的阅读和科学成绩更是位居前五名。然而,自2004 年起,澳大利亚在PISA 测试中成绩急转直下。读写、数学、科学的成绩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数学,更是从2003 年的524 分下降到2015 年的494 分,下降了30 分。到了2015 年,澳大利亚的数学测试成绩为494 分,仅仅比OECD 的平均成绩490 分高4 分,同时读写、数学、科学之间的分数差距也比OECD 的平均差距水平要大得多。因此,澳大利亚的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亟待改善。

二、NAPLAN 概述

(一)NAPLAN 的定义

澳大利亚国家读写和数学能力评价项目(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Literacy and Numeracy,简称为NAPLAN)是澳大利亚为了实时评估本国基础教育质量而设立的国家测评计划(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简称NAP)的子项目之一。2008 年澳大利亚进行了首次NAPLAN 测评,这次测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的三、五、七、九年级学生,测试内容则是学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NAPLAN 为全国学校提供了学校层面的成果总结,并且能够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测评数据,从而实现更优的教育资源配置,也能帮助学校清晰地了解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校层面和学生的数据也可以在测评系统中使用,使得教育资源可以直接被最需要的学校所采用。NAPLAN 还有一个可公开访问的国家网站(My school),这个网站于2010 年建立,每年都会公布各个学校的NAPLAN 测评结果。

(二)NAPLAN 的测试内容

NAPLAN 的考评内容是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测评时间是每年5 月的第2 周。在测评题型方面,NAPLAN 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简答题为主,在英语的阅读测评中还有一篇写作测试。同时NAPLAN 的官方网站也发布了各个年级、各个科目的样题,这样全国的教师、学生都能更好地了解测评的题型和考察范围。NAPLAN 测评题目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考评的是澳大利亚数学和英语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体现了测评的基础性。NAPLAN 的本质是对全国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的监测,考察的是学生长期的知识储备,因而其并不提倡学校和学生为了提高NAPLAN 成绩去刻意补习。

三、NAPLAN 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成效

第一,国家能够衡量各地区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会因当地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而产生差距,NAPLAN 通过设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全国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从而为衡量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比较平台。国家及相关部门则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及时了解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有利于家长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业质量。对学生学业质量的了解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NAPLAN 这一全国性的标准化测评项目,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能够通过NAPLAN 清晰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当下学年应有的知识,同时还能与全国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从而知道学生个体与同级学生的差距,这样家长也能更好地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测评内容无法充分考量学生学业质量。NAPLAN 考察的是澳大利亚数学和英语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这就意味着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要求。因而测试题型会相对单一,如多为选择题且题目较为简单。而在NAPLAN 测评实施之前,各州因教育水平的差异也已经存在不同的州级教育监测评测,有些州的一些题目就包含对学生复杂思维和思考能力的测量,因而相对基础性的NAPLAN 和各州的课程内容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NAPLAN 测评的难度无法达到学校、家长和教师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无法充分地测评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因而如何平衡各州之间的课程差异也是NAPLAN 测评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NAPLAN 的排名机制与学校名望挂钩而成为应试技巧的比拼。NAPLAN 作为全国性的教育水平检测考试,会公布学校和学生的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NAPLAN 的成绩和学校的名望挂钩,并对学校和教职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一方面这种应试技巧会降低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大量的时间消耗在NAPLAN考试的准备上会压缩其他核心课程的时间,如艺术和音乐等。同时NAPLAN 的排名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焦虑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在每年的NAPLAN 中获得的评价等级是相对固定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学业始终低于标准水平,从而感到焦虑并激发对NAPLAN 的负面情绪,也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

四、NAPLAN 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

(一)建立层级分明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澳大利亚全国质量监测体系NAPLAN 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这与各州多年的州级质量监测工作积累的实践和理论经验息息相关。州级教育水平监测体系建立了标准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的工作队伍,并最终形成了国家和州之间的两级监测系统。我国的教育水平监测工作才刚刚起步,监测体系也依旧薄弱。目前,我国尚欠缺效率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巨大的教育规模,决定了要想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全国教育水平监测体系,需要国家、省、地区三级监测体系协同并进。同时要加强监测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建立专业的监测教师队伍,为全国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均衡和公平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的公平建立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截至2017 年,全国已经有560 个市县区实现了教育的基本均衡,因而教育的重点要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面促进教育公平。NAPLAN 作为澳大利亚全国标准化测试,一方面使用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来提供一个全国性的可比较平台,可以区分教育优势和教育劣势地区,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劣势地区提供更好的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个体因为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和素质能力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统一化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个体的可比性。NAPLAN 中的个性化测评,照顾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体健康情况、不同性别等的学生需求,例如,为残疾学生提供抄写员,为视障学生提供黑白试卷,为不能到场的学生提供在线试卷测试服务等,也是我国监测体系能够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高教育质量和兼顾保障不同学生群体的利益是建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关键。

(三)建立公开和隐私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NAPLAN 具有完善的评估反馈体系,这一测评能够针对不同科目、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使得评测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尽管NAPLAN 存在排名机制,但它兼顾了报告体系的公开性和私密性。NAPLAN 会根据受众将国家报告和学生报告发布在它的专属网站——My school 上。国家报告主要展示各州之间和州内的教育水平和学业质量的差异,这是公开的。而学生报告则是隐私的,只对学生本人开放,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又保障了学生的隐私,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监测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则缺少相应的公开平台,同时监测系统对监测结果缺乏更多功能性的导向分析,以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功能性建议,因而监测体系并没有发挥真正地促进学习的作用。此外,单一的监测排名制度往往会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学校和学生易于仅仅注重应试技巧和考试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培养与发展。

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心已经转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为此需要完善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规范教育监测评估机构并定期发布评估报告。澳大利亚全国读写和计算能力评估测试NAPLAN 的发展背景、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的实践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学业澳大利亚监测
艰苦的学业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在澳大利亚骑行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