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有效策略的研究

2022-03-16 21:32林凌萍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时空导图观念

林凌萍

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建立时空观念的意识,导致学生的知识积累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更无法在学习中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学生时空观念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缺乏对内涵的了解。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主要是对教材上零散知识点进行教学,没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时空观念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成体系,没有整体性概念,缺乏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层次认知,对时空观念缺乏认识,更不理解其深层次内涵,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1]

其次是观念较为薄弱。高中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少,难以通过自学培养时空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只是将与历史相关的图书、影视剧中的情节,与课堂所学内容加以联系,建立较为模糊的时空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时空观念不仅效率不高,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意识。况且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这种单纯依靠日常文艺作品熏陶时空意识的方式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学习。文艺作品不是教科书,其中有很多内容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些内容缺乏真实性,也很容易产生误导。

再次是应用能力不足。时间与空间一直是两大重要考点,多数学生面对相关问题时,缺少应用时空观念学习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历史学科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知识较多,生硬记忆很容易混淆,面对具有较强年代特征的问题尚可以应对,但是在面对多个知识点混合考察、年代特征相对较为隐蔽的问题时,学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二、有效培养时空观念的策略

其一是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时空关系。高中历史知识点较为零散,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如果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则难度较大,记忆效果也相对较差,但是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知识点之间的时空联系清晰地梳理出来。[3]思维导图具有逻辑清晰、直观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厘清不同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在期末总复习时使用,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全部重点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在学期刚开始时使用,在学期初绘制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导学生填充,实时找到新学知识点与旧知识点之间的时空联系;还可以在每一教学单元进行使用,单元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在每单元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晰找出其中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下称“教材”)必修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绘制一个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将“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按照顺序设置为二级标题,同时将对应时代的主要史实向下延伸。以春秋、战国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理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冶铁技术的史实,这一技术的出现导致农业产生力大大提升。同时这一时期也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孔子创建儒家学派,核心观念是“仁”;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中蕴含朴素辩证法。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培养时空观念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可以较为直观地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起到加强记忆效果、提升记忆效率的作用,高中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提升记忆能力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提升学习效率。

其二是突出阶段总结,培养时空意识。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历史事件都与时代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年代进行阶段性总结,帮助学生分辨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人物及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总结。[4]在阶段性总结的授课当中,教师还可借助新媒体设备,将时代发展脉络有条理地呈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发现其时代文化特征,形成全面、具象化的认知,了解并掌握史实发生顺序。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应当清晰划分不同历史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阐述与分析,运用时间轴等方式捋顺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总结相应时期的特点,结合时代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不同,历史事件的特点与结果也不同。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结合背景客观看待历史,在以时间为框架的教学中逐渐形成时间意识。[5]

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其中涉及到的朝代较多,学生无法快速理解、掌握,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时间轴,并结合时代特点,多维度地进行课堂讲解。首先,教师可以绘制一条从三国到西晋、东晋到南朝,以及从十六国到北朝的时间轴,捋清朝代更迭的顺序;其次,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尽管这一时期是社会动荡的时代,战火连绵、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来说较为新颖,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如果零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常有无从下手之感,而按时间轴进行讲解和总结的教学模式,可以直观地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在培养时空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三是历史地理相结合,加强时空理解。时间是纵向看历史,空间是横向看历史,两者角度不同但同样重要。地理位置对历史有很大影响,在古代战争中,地形地势对战争局势几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地理位置与风土民情相关性也较高,因此历史与地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相关地理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史事起因、结果的理解。在基于地理位置授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科普地名的相关知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名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无法将史事中的地名与现在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给理解带来障碍;其次,教师可以整理各个朝代的疆域图,将不同朝代疆域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对感受各朝代的强盛程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将历史事件地图和疆域图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认知。

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凭借发展优势对非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殖民和扩张,但这些内容与我国相关性较低,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时期西欧国家的疆域图,将新航路开辟前后的西欧各国疆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利弊以及地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角,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建立良好的历史空间观念,提升学习效率。

其四是善用比较教学,发挥教学优势。比较教学法可以将多个类似的知识点,整理汇总成一个种类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相似的历史事件,但是不同时代和国家的人们面对相似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却不尽相同,对于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梳理并加以比较,对学生理解历史,建立历史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善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更快捷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用比较教学法时,首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相关历史主题,以时间或空间为准绳,将相关知识点与主题联系起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对比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特点,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系统性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建立时间和空间意识。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中有一战与二战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将两次世界大战中我国面临的局势和应对政策进行对比。首先,教师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是我国都是被侵略的一方,然而晚晴政府面对侵略者的策略是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对侵略的态度则是奋起反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其五是借助教学工具,强化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使用教学工具,如在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培养学生空间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而在以时间为核心的培养时间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时间轴。此外,历史应该是生动有趣的,教科书上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搜寻相关教学素材,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与视频资料,构建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在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体悟历史发展进程,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寻关于盛世隋朝和唐朝的文物图片,以与历史较为贴合的影视片段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从精美的历史文物资料中,感受唐朝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从历史模拟片段中,直观地看到隋唐盛世时的人民安居乐业,五代十国割据势力争霸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体会百姓生活艰难的历史演变,加深对相关年代的理解,体悟历史发展进程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深刻的感悟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强化历史时空观念。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升课堂趣味性,将教材中相对枯燥乏味的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对相应年代风土人情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每一段历史的独特性,进而达到强化时空观念、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时空观念。时空是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二者之间的关联,借助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形式,捋清历史进程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时空导图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