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

2022-03-16 21:32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中华育人

严 海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家风,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主导者角色,需要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包括许多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准则,在家庭教育中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坚持言传身教原则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需要坚持言传身教的原则,做孩子的榜样。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言传身教,即家长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为此,家长要确立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意识,从而有的放矢地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孟母三迁故事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需要时刻思考如何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重视清洁、卫生,孩子就会耳濡目染,逐渐明白家长提及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这样既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让孩子认识到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又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作息规律,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并让孩子理解“既昏便息,关锁门户”等,使得他们逐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养成自主学习和自律生活的习惯。家长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营造和谐家庭的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重视经典阅读

很多经典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便需要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经典。阅读作为青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品非常多,但每一个青少年儿童的阅读素养和基础不尽相同,为此,家长要学会筛选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并鼓励孩子从阅读经典作品入手开阔视野。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多诵读经典能够达到童蒙养正的效果,使得幼儿获得良好的启蒙教育,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广受欢迎的有《论语》《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等,这些经典作品内容十分广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修养。例如,《三字经》中蕴含了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句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十分适合孩子诵读。通过引导孩子诵读《三字经》,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仁义孝诚敬”等核心思想,便自然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尤为重要,可以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作品,及时对孩子的疑问作出反馈,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三、把握家庭教育契机

家庭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适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多,传承的契机也很多,例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以及除夕等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其节日礼仪富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借助传统节日的礼仪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让孩子亲身体验,尤其是亲历一些风俗习惯,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春节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写春联、贴春联,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让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爱劳动的习惯;清明时节可以带着孩子们祭祖追思,思考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重阳节则可以登高,带领孩子们爬山锻炼,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等等。各种传统节日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契机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文化与风俗,而且这些节日独具的仪式还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感,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关注传统节日,可以培养他们更加活跃的思维、更为广泛的兴趣、更加丰富的社交经验。家长只有言传身教,把握每一次正面影响孩子的契机,才能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四、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够确保青少年儿童实现可持续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家长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其次,在青少年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应当配合学校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再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应当形成协同合力,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当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同体系形成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率就会更高,学生接受教育的时空就会获得极大地延展,知识学习、技能运用、实践探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便互相融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五、家庭教育思想应当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也需要家长葆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方法,确保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并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其产生、发展、继承、光大都受到所在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家长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要灵活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避免照搬照抄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论语》中提到“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句话意在提倡见义勇为,在那个时代是符合社会基本情况的。但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社会的复杂性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安全,不再要求儿童盲目地见义勇为,提倡孩子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冷静观察,及时寻求教师、家长、警察等的帮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上衍生许多慷慨激昂的动人故事,当下将其融入到家庭教育时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辩证、历史地理解家、国与民族概念,使得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培养的新时代少年儿童具有良好的素养,未来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重要的是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要重视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起榜样和形象,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社会教育相联系、相结合、相融合,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融入到家庭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促使家庭教育逐渐完善,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