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幼淋细胞白血病小细胞变异型2 例临床分析

2022-03-16 12:17王菱菱陆米则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重排骨髓染色体

王菱菱,王 珏,陆米则,程 枫,杨 蕾,周 新,陆 焱,钱 瑛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 无锡 214023;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 无锡214023)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T-PLL)是一类罕见的临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成熟T细胞肿瘤,其病程呈侵袭性,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1]。T-PLL约占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20%,表达成熟胸腺后T细胞表型,主要临床特点为幼淋巴细胞异常增多,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浆膜腔积液等。T-PLL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易与其他成熟T细胞肿瘤混淆,如:Sezary综合征、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临床医生通常5~10 年才诊治1 例T-PLL患者,极低的发病率使得临床医生很难全面认识这类疾病,且没有特异的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用于确诊T-PLL。因此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是诊断T-PLL的主要手段[2]。本文我们报道2 例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54 岁,因“胸痛一周”于2020年12月09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5 ℃,脉率80 次/min,呼吸17 次/min,血压139/84 mmHg;神志清楚,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瘀斑瘀点,无黄染;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直径1~2 cm,质韧、无触痛、无融合、活动可,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脐下1 cm,质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 43.83 ×109/L、淋巴细胞计数39.23×109/L、HGB 102 g/L、PLT 48 ×109/L。外周血形态:不典型淋巴细胞占81%,该类细胞胞体小,胞质少见,蓝色,无颗粒,核不规则,异形性明显,胞核多突起,核染色质聚集,部分细胞隐约可见核仁(图1A)。血生化检查:血糖6.94 mmol/L、直接胆红素7.3 μ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7 U/L、乳酸脱氢酶(LDH)331 U/L、腺苷脱氨酶29.5 U/L。β2微球蛋白4.12 mg/L。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3+):95.32%、辅助T细胞(CD3+CD4+):65.67%、细胞毒T细胞(CD3+CD8+)4.96%、B淋巴细胞(CD19+)3.81%、NK细胞(CD3-CD16+CD56+)0.43%。骨髓形态:增生活跃,粒红比1.27:1,成熟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约占87%,该细胞胞体小,胞浆少见,嗜碱性,部分细胞胞核不规则,可见扭曲或突起,核染色质较粗糙,少数细胞隐约可见核仁(图1B)。骨髓活检病理:CD4+CD8-T淋巴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HE及PAS染色示送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约90%),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各阶段粒细胞红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少见。网状纤维染色(MF-1级)(图1C、1D)。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52.96%,表达CD3、CD5、CD2、CD4、CD45RO,弱表达CD7、CD161,不表达TCRγ/δ、CD8、CD10、CD19、CD20、CD57、CD56、CD16、CD25、CD94、Perforin、GranzymeB、CD45RA、CD30(图2)。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阳性,TCRβ基因重排阳性,TCRδ基因重排阴性(图3)。染色体核型:46,XY[20]。右侧颈部淋巴结活检:CD4+CD8-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CD5+,CD2+,CD7+,CD20-,PAX5-,CD10-,CyclinD1-,Ki67阳性率约10%,BCL2-,CD56-,CD57-,TIA1-,CD4较多+,CD8部分+,CD138-,CD30-,CD25-,ALK-。荧光原位杂交(FISH):EBER-。二代基因测序(NGS):STAT5B 3.0%,JAK3 26.70%,ATM(p.G2765C)73.80%,ATM(p.E2768A)73.0%。颈胸腹部位CT:颈部散在稍大淋巴结,脾大,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两侧腹股沟多发稍大淋巴结。诊断符合T-PLL。患者依从性差,拒绝接受化疗,要求出院,失访。

病例2,男性,81 岁,因“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五月余,加重一周”于2019年01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率103 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78 mmHg;神志清楚,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瘀斑瘀点,无黄染;颈、腹股沟处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直径1~3 cm,质韧、无触痛、边界清晰、活动可,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三指,质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 134.38 ×109/L、淋巴细胞计数55.23 ×109/L、HGB 116 g/L、PLT 14 ×109/L。血生化检查:血糖6.94 mmol/L、总胆红素37.2 μmol/L、AST 55 U/L、LDH 1 537 U/L、腺苷脱氨酶115U/L,尿素8.5 mmol/L,尿酸480.7 μmol/L。β2微球蛋白8.07 mg/L。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CD3+):95.9%、辅助T细胞(CD3+CD4+):94.9%、细胞毒T细胞(CD3+CD8+)0.9%、B淋巴细胞(CD19+)0.8%、NK细胞(CD3-CD16+CD56+)3.2%。外周血形态:淋巴细胞体积小,胞浆少见,蓝色,无颗粒,核型欠规则,部分细胞可见扭曲,核仁不清楚。骨髓形态: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全片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占85%,成熟淋巴细胞占多数,胞体小,胞浆少见,蓝色,部分细胞核型不规则,可见扭曲或突起,核染色质较粗糙,核仁不清楚;粒系比例减低,占8.5%,红系占5%;巨核细胞全片1 只,血小板少见,意见: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80%),淋巴细胞增多,胞体大小不一,染色质细致,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网状纤维染色(MF-1级)。免疫分型: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88%,表达CD3、CD5、CD2、CD4、HLA-DR、CD45,弱表达CD7,不表达CD8、CD10、CD19、CD20、CD22、CD57、CD56、CD16、CD13、CD33、CD138、CD38。TCRγ基因重排阳性,TCRβ基因重排阳性,TCRδ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核型:46,XY[2]。FISH:TP53基因缺失阳性(42%),CEP12、D13S319、ATM基因未见异常,CCND1/IGH融合基因阴性。NGS:TP53基因编码序列发现p.V203L突变,突变频率44.6%。胸腹部CT:两侧胸膜增厚,两肺多发陈旧性病灶,纵膈及两侧腋下多发肿大的淋巴结;脾大,左侧肾上腺增粗,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患者不接受化疗,出院后口服激素治疗,随访约1 个月后死亡。

图1 形态学结果

图2 流式免疫分型结果

图3 毛细血管电泳法检测TCR基因重排结果

2 讨论

T-PLL是一种极罕见的T细胞性肿瘤,1973年首次报道该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61岁,男女比例约为2:1。约15%患者起病时呈惰性经过,但维持一段时间后疾病终将进展,且一旦疾病进展,极为迅猛,预后差[3]。T-PLL相关的研究多为病例报告、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和小规模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对于T-PLL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估标准不一致,所以很难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4-6]。T-PLL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不同,而早期T-PLL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慢淋工作组(IWCLL)对CLL的诊断标准,但是CLL的诊断标准并不总是适用于T-LL[7]。2019年,T-PLL国际研究组就本病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淋巴细胞>5 ×109/L,具有典型的T幼淋巴细胞异常免疫表型;异常克隆T淋巴细胞,通过PCR或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TCR基因重排证实;典型的遗传损害(TCL1A/B或MTCP1改变或14号染色体异常)。次要诊断标准:11号染色体异常(11q22.3;ATM);8号染色体异常:idic(8)(p11), t(8;8),trisomy 8q;5号,12号,13号,22号染色体异常或者复杂核型;临床有T-PLL特定部位受累(如脾肿大、积液)],确诊T-PLL需符合三个主要诊断标准,或满足前两个主要诊断标准和一个次要诊断标准,也可以诊断为T-PLL[8]。

T-P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常>100 ×109/L,幼淋巴细胞≥55%,约半数病例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生化检查常发现LDH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无高钙血症。血清学或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Ⅰ型和Ⅱ型始终为阴性,提示该逆转录病毒与T-PLL的发病机制无关[9]。本组2 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出现不同程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LDH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

外周血细胞形态对T-PLL的诊断最为关键,可以表现为3种形态异常[10-11]。75%为经典型,特点是T-PLL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中等致密,可见明显的中位核仁,胞质嗜碱性,无颗粒;20%为小细胞变异型,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少,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5%为脑回型,与Sezary细胞类似,细胞核似脑回,胞质泡样突起。本组2 例外周血形态特点为细胞体积较小,核异形性较明显,核仁不明显,符合小细胞变异型T-PLL形态特征。其他组织(如骨髓和淋巴结)的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能无法明确区分T-PLL和其他成熟T细胞肿瘤,因此不是确诊T-PLL必需的检查,但骨髓形态学检查对治疗后评估疾病缓解程度必不可少。本组例1骨髓活检和淋巴结活检均提示CD4+CD8-T细胞淋巴瘤,而例2骨髓形态学结果提示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并无法明确区分T-PLL和其他成熟T细胞肿瘤。

免疫分型检查对T-PLL和其他成熟T细胞肿瘤鉴别诊断意义较大[12-13](表1)。T-PLL起源于胸腺后T细胞,无T系前体细胞标记,如CD34、CD1a、TdT,无NK细胞标记,如CD16及CD56,表达泛T细胞标记,如CD2、CD3、CD5、CD7在T-PLL强表达,但也可见弱表达现象。CD4+CD8-最常见,也可见CD4+CD8+及CD4-CD8+[14]。本组2 例患者免疫表型均为CD4+CD8-,表达泛T细胞标记CD2、CD3、CD5、CD7,且不表达CD16、CD56、CD1a、TdT,符合T-PLL免疫表型特点。

表1 T-PLL的免疫表型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细胞遗传学提示T-PLL病例中T细胞受体基因(TCRβ或TCRγ)存在克隆性重排(经PCR/NGS或流式细胞术方法证实)。T-PLL病例常检测出复杂染色体核型(70%~80%),所以染色体显带分析和FISH可以为T-PLL与其他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提供依据[15]。T-PLL病例常有8、11、14、17、X染色体异常,导致MYC(位于8q24)、ATM(位于11q22.3)、TCL1(位于14q32)、TP53(位于17号染色体)、MTCP1(位于Xq28)基因的表达异常。在80%~90%的T-PLL病例中检测到11q23(ATM)位点的突变,相关研究[16]证实在ATM基因异常的背景下,TCL1过表达具有促白血病的协同作用。Bergmann等[17]研究发现在31%的T-PLL病例中检测到TP53基因缺失,而14%的病例存在TP53基因突变,T-PLL病例伴TP53基因缺失或突变均提示疾病预后差。Stengel等[18]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T-PLL病例,发现约75%的病例存在JAK/STAT通路的激活,且T-PLL病例伴JAK3基因突变提示疾病预后差。本组2 例TCR基因重排均为阳性且染色体核型为正常核型。例1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有STAT5B、JAK3、ATM基因突变;例2通过FISH检测发现TP53基因缺失阳性,二代基因测序结果提示TP53基因突变。本组2 例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与目前国外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T-PLL病例存在TP53基因异常表达,提示预后不佳,生存期短,本组例2 有TP53基因异常表达,生存期仅1 个月。

T-PLL属于罕见病例,目前尚无治疗指南。阿仑单抗是治疗T-PLL效果最佳的药物,它是一种针对表面CD52抗原的完全人源化的IgG1抗体,几乎所有的T-PLL细胞表面都表达CD52,Dearden等[4,19]报道应用阿仑单抗治疗T-PLL总体反应率(ORR)高于90%,无进展生存期(PFS)在8~11 个月。尽管ORR较高,但患者仍会复发,有应答者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少于2 年。因此,完全缓解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异体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巩固治疗。尽管治疗相关死亡率和复发率仍然很高,但大约1/3的患者可以通过allo-HSCT获得长期生存[20]。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的一项前瞻性研究[21]结果表明,接受包含至少6 Gy全身照射作为移植预处理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对于无供体来源的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也是一种选择,可以明显延长PFS。复发后,T-PLL的预后很差,再次使用阿仑单抗仍有约50%的患者对其有反应,但总体PFS较短。通过体外药敏研究探索治疗T-PLL的新的靶向药物,新的药物如BCL-2抑制剂、HDAC抑制剂和JAK3抑制剂可能对T-PLL有治疗作用[22],将来需要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重排骨髓染色体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EGFR突变和EML4-ALK重排双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赞美骨髓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