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池塘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技术

2022-03-17 13:26徐晨曦陈秀玲高晓田张丽敏刘鸣扬赵春龙崔兆进付仲
河北渔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刺参梭子蟹对虾

徐晨曦 陈秀玲 高晓田 张丽敏 刘鸣扬 赵春龙 崔兆进 付仲

摘 要:为提高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构建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模式,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的单产高达3 191.25 kg/hm2,其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单产1 875 kg/hm2,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504 kg/hm2,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07.5 kg/hm2,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505.5 kg/hm2。

关键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生态混养

为了提高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与昌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构建了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四品种生态混养模式,并在昌黎县进行了养殖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2020年在秦皇岛疆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海参-日本对虾-梭子蟹-菊花心江蓠四品种混养试验,采用了两个3.33 hm2(50亩)的刺参养殖池塘,面积共6.67 hm2(100亩)。试验池塘底质为泥沙底,池深3~4 m,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1.2 准备工作

2020年3月中旬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淤平整,整理刺参附着基-礁石,使堆高保持0.6~0.8 m,堆宽保持1.3~1.5 m,行距2.5 m,堆距3.5 m。对试验池塘清整后进水,进水时用80~100目筛网过滤,水深80~100 cm。刺参投苗前一周左右泼洒“硅藻旺”肥水,培育底栖藻类,使水体透明度维持在30~40 cm。

1.3 苗种投放

2020年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规格200~300头/kg,投苗密度22 500只/hm2。日本对虾第一茬5月初投苗,规格为体长1.0~1.5 cm,密度45 000尾/hm2;第二茬8月上旬投苗,规格为体长1.0~1.5 cm,密度30 000尾/hm2。三疣梭子蟹5月下旬投苗,规格200~300只/kg,密度3 750只/hm2。菊花心江蓠在6月份池塘水温稳定在20 ℃时投苗,播种方式为底播,苗种株高8~10 cm,密度6 000株/hm2。

1.4 养殖管理

大潮期间进排水。根据试验池塘的水温、水色和水深情况安排施肥和进排水,池塘水色调控至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维持在30~50 cm。春季和秋季的池塘水位保持在1.0~1.5 m,夏季高温期水位加至2 m以上。整个养殖期间不投喂,完全依靠天然饵料满足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养殖品种的生长、體质状况,池塘水色和透明度变化,池塘设施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收获测产

2020年10月中旬,对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菊花心江蓠进行收获测产,抽取30头(尾、只、株),测量刺参、日本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的体重,测量菊花心江蓠的株高和株重,统计各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平均体重、单位面产量以及试验池的总产量。

2 测产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菊花心江蓠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1 875 kg/hm2、504 kg/hm2、307.5 kg/hm2和505.5 kg/hm2,合计单位面积产量为3 192.0 kg/hm2。

3 讨论

我国有海参品种147种,具有食用价值的有20多种,而目前可进行规模化繁育和增养殖的只有刺参一种。刺参不仅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还在海洋物质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已成为继鱼、虾、贝、藻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主养品种之一,也是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海洋牧场增殖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单一、水体空间利用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上述情况,国内同行开发出了海参对虾混养[1-4]、海参贝类混养[5-8]、海参藻类混养[9-11]、海参鱼类混养[12-13]、海参海胆混养[14]、海参单环刺螠混养[15]等多种海参多品种生态混养模式,对于改善海参养殖池塘环境,提高养殖效益,提升水体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本试验构建的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混养模式是以海参为主养品种的养殖模式,合理搭配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菊花心江蓠等养殖品种。刺参栖息于礁石、聚乙烯网片等人工基质上,摄食硅藻类、褐藻类及含有机碎屑的泥沙;日本对虾具有潜沙习性,昼伏夜出,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兼食底层浮游生物;三疣梭子蟹潜沙,昼伏夜出,捕食凶猛,海藻、螺、蚌以及鱼、虾、蟹等皆可摄食;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的生存空间不与刺参重叠,混养时可显著提高海参养殖池塘水体的利用率,还可充分利用刺参养殖池塘内天然饵料,增加养殖产量;而且刺参的食性与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不存在竞争,混养时还能够摄食它们的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碎屑,增加养殖产量。多项研究表明对虾与海参混养时,对虾对海参的生长存活影响不显著,不会对海参的产量造成明显影响;反而,海参夏眠时正是对虾生长旺盛期,混养可使海参养殖池塘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养殖产量;夏眠结束后对虾排泄物还能够补充海参天然饵料的不足;而且对虾的活动对于改善海参池塘的底质和水质也有一定的作用[3-4,16-17]。菊花心江蓠为一种大型生物修复型藻类,能够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硝酸盐、亚硝酸氮、总磷等的浓度,促进其他混养品种生长[10,18-19],菊花心江蓠与海参混养时不仅可以改善海参养殖池环境条件;还能够起到遮阴作用,利于降低池底水温,有助于海参安全夏眠。养殖结果显示,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模式单产高达3 191.25 kg/hm2,与其他海参混养模式相比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仅刺参产量就达1 800 kg/hm2以上,比常见的海参单养模式高出1倍有余;表明该模式养殖品种的搭配和放养密度是合理的,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冷忠业,车向庆,吴庆东,等.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J].科学养鱼,2014(10):42-43.

[2] 刘园园.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J].中国水产,2018(10):87-89.

[3] 王骅,赵斌,李成林,等.海水池塘刺参对虾生态混养技术[J].中国水产,2021(10):75-76.

[4] 赵聚萍.三种刺参混养模式的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18.

[5] 任勇,张泗光,李宝山,等.海参与紫贻贝筏式混合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8,25(10):20.

[6] 林小华.海区参鲍混养技术初步试验[J].水产养殖,2018(8):9-10.

[7] 杨文真.海上网箱“鲍参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探讨[J].福建水产,2014,36(6):495-499.

[8] 徐永东,王芳,王顺全,等.混养海湾扇贝对刺参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11):11-14,57.

[9] 孙灵毅,曲善村,李五,等.刺参池塘混养真江蓠生态新模式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9(7):61-62.

[10] 高晓田,付仲,马国臣,等.刺参—菊花心江蓠池塘立体综合养殖技术研究[J].河北渔业,2020(11):23-25,33.

[11] 李朝政.孔石莼、小球藻与刺参混合养殖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6.

[12] 王浩,李洪涛,赵建军,等.刺参池塘混养点篮子鱼试验[J].河北渔业,2015(3):29-31.

[13] 滕炜鸣,王庆志,周遵春,等.刺参与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J].水产学报,2017,41(3):407-414.

[14] 时嘉赓.马粪海胆与刺参池塘混养的生理基础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9.

[15] 付仲,高晓田,马国臣,等.刺参-单环刺螠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20(9):26-29.

[16] 秦传新.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的池塘养殖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青島:中国海洋大学,2009.

[17] 王宏,迟进坤,张安国,等.仿刺参与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混养技术探索[J].科学养鱼,2014(8):42-43.

[18] 王大鹏,田相利,董双林,等.对虾、青蛤和江蓠三元混养效益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S1):20-26.

[19] 牛化欣,马甡,田相利,等.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养殖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45-48.

(收稿日期:2021-12-02)

3236501908293

猜你喜欢
刺参梭子蟹对虾
夏眠的刺参
秋食刺参正当时
吃梭子蟹
金鲳鱼和南美对虾混养能增收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可爱的对虾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