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永章黄金鳖”养殖技术

2022-03-17 13:26葛京张耀红徐彩丽管越强周占江
河北渔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殖

葛京 张耀红 徐彩丽 管越强 周占江

摘 要:针对中华鳖“永章黄金鳖”的特点,从环境与设施、饲料及投喂、越冬、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养殖技术,并重点阐述了五合一蓝藻综合防控技术(泼洒微生态制剂-移植水生植物-套养净水鱼类-物理排藻-生石灰消杀)。

关键词:中华鳖;“永章黄金鳖”;养殖;蓝藻防控

中华鳖“永章黄金鳖”(以下简称“黄金鳖”),是2018年国家审定推广的新品种,也是河北省自主选育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1]。黄金鳖体色金黄、营养丰富,食用、观赏兼具,特别是其寓意吉祥,再加上观赏鳖的稀有性,一经问世就成为水族玩家的新宠,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养殖前景广阔。目前,现有的中华鳖养殖技术多侧重产量,忽略品相,不完全适用于黄金鳖的养殖,黄金鳖选育小组历时十几年,通过生产实践,探索出许多养殖新技术,尤其是在培养良好体色、体态、外观等品相方面多有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基于2020—2021年养殖情况将技术重点总结如下。

1 环境与设施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

试验地点在阜平县景涛甲鱼养殖厂,鳖场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周围环境安静。选择3号稚鳖棚的1#-6#池为试验池,单个鳖池面积均为50 m2,共计300 m2。

1.2 鳖棚

鳖棚半拱形,为塑料薄膜日光温棚,保温、通风、透光性强。为保持良好的透光性建议每年更换塑料薄膜。鳖棚占地500~750 m2,东西走向,墙厚度大于50 cm,内建单侧鳖池[2-4]。有条件最好配备空气能加热系统、地源热泵加热系统。

1.3 鳖池

池形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鳖池规格与要求见表1。每池设进水口、底排水口、溢水口各一个,并设有防逃网。进水口要高于水面,底排水口低于池底。池底部向排水处倾斜,坡度为1%~2%。溢水口与进水口成对角,溢水口位于池梗下方20 cm。

1.4 鳖巢

鳖巢用网孔边长0.5~1 cm的聚乙烯网片捆扎,高度70~80 cm,在水面上方20~30 cm处垂直悬挂于水中,设置鳖巢数是池鳖数量的1/15(稚鳖)、1/10(幼鳖)、1/5(成鳖)。

1.5 饲料台

饲料台可用水泥预制板、石棉瓦、石板、塑料板、瓷砖(反面用)等材料搭建,位于鳖池北侧,长度同鳖池长,宽60~100 cm。一端淹没在水下10~30 cm,坡度25°~35°。

1.6 晒台

鳖池北侧设置晒台,可采用石棉瓦、木板等材料搭建,晒台浮于水面上3~5 cm,便于鳖的攀爬,且有利于干燥、晒背;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5%~2.5%。

2 主要养殖技术

2.1 放养前准备

2.1.1 设施检修 修整鳖池,检查进排水、饲料台、晒台、鳖巢、防逃网等设施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2.1.2 鳖池消毒、加水 放养前15 d冲水洗净鳖池,用生石灰150~200 mg/L,或二氧化氯(有效成分含量10%)0.3~0.5 mg/L消毒,之后加水20~30 cm晾晒升温。

2.1.3 肥水 稚鳖、幼鳖放养前7~10 d,用生物肥水素或氨基酸肥水膏等微生态制剂肥水。

2.2 苗种放养

2.2.1 苗种来源及质量要求 黄金鳖购自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养殖场,且检疫合格。苗种体色金黄且均匀,无伤病、无畸形、无花斑,有活力、规格整齐;体形圆或椭圆,背腹扁平,裙边舒展不上翻或下垂。

2.2.2 放养要求 待水色嫩绿或豆绿,透明度在25~35 cm时即可放养,水温与原暂养温差≤3 ℃。按照稚鳖40~50只/m2、幼鳖15~20只/m2、成鳖5~10只/m2进行放养,一次性放足。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鳖体10 min,或用聚维酮碘(有效碘1%)30 mg/L浸洗鳖体15 min。

2.3 饲料及投喂

投喂时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水下或水上投喂均可。稚鳖每日投喂3次,幼鳖和成鳖每日投喂2次。稚鳖、幼鳖、成鳖投饲率分别为2.5%~3.5%、2.0%~2.5%、1.5%~2.5%,喂后20~30 min吃完为宜,视天气及鳖的吃食情况可进行调整。

2.4 水质调控

保持水位稳定,维持水质肥、活、嫩、爽,及时捞取悬浮物。保持透明度30~35 cm。随着稚鳖生长,及时增加水深。适时增氧,保持池水溶氧≥3 mg/L。增氧避开投喂时间。每7~15 d换水一次,每次換水量5~10 cm。最多不超总量的20%;补水后及时泼洒含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2.5 蓝藻防控

水中蓝藻爆发后,蓝藻类附着在鳖的背甲上,造成体色暗淡、斑点纵横,此类黄金鳖只能成为残次品,因此蓝藻的防控是水质调节中的重点。多年来,我们摸索了泼洒微生态制剂、移植(栽)水生植物、套养清道夫鱼、物理排藻、生石灰消杀等综合防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3-9]。

2.5.1 泼洒微生态制剂 定期补充复合微生态制剂,构建良好的菌相[4]。每7 d全池泼洒改底、益水素等微生物制剂一次,同时泼洒红糖1~2 g/m3。气温最高月份的使用量,一般为正常用量的1.2~1.5倍,避免蓝藻爆发。

2.5.2 移植水生植物 用竹竿或网片做成简易浮床,在上面移植水葫芦、铜钱草、空心菜等。浮床面积占鳖池10%~20%,以抑制富营养化,控制蓝藻爆发[6]。

2.5.3 套养净水鱼类 套养耐低氧的净水鱼类如清道夫等。池中先放鱼后放养鳖,间隔5~7 d。套养清道夫规格与密度:稚鳖池3~5 cm/尾,密度5~10尾/m2;幼鳖池、成鳖池规格5 cm/尾以上,套养密度10~12尾/m2[6-9]。

2.5.4 物理排藻 藻类爆发时,一边加入新水,一边用溢水口排水,利用水的冲力把表层藻类去除。

2.5.5 生石灰消杀 蓝藻爆发,池水出现蓝藻腥味,水面覆盖油漆状的菌膜,用75 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隔3 d再泼一次。

2.6 日常管理

2.6.1 巡池 坚持早、中、晚巡池,随时掌握鳖的摄食情况,以此调整投饲量,观察鳖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行为异常的鳖或病鳖,及时隔离。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清扫饲料台。查看水色、测量水温、闻有无异味。

2.6.2 通风换气、搭网遮阳 一般中午掀起鳖棚南侧棚膜半小时通风换气。盛夏季节加强鳖棚的通风及遮阳降温,可在棚膜外侧搭遮阳网,遮阳面积最多为大棚面积的40%,避免水温过高影响池鳖的摄食、活动。水温超过33 ℃时酌情加入新水降温。

2.6.3 生产记录 在养殖过程中,填写养殖、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并保存至该批产品全部出售后2年以上。

2.7 越冬

水温降至20 ℃以下时并池越冬,鳖池彻底换水消毒,并消毒鳖体(见2.1.2、2.2.2)。池底铺设黄土5~10 cm,并加水到90 cm以上,越冬期间放养密度:幼鳖50~60只/m2、成鳖15~20 只/m2。

如果在原池越冬,需陆续换掉池塘老水60%,泼洒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提高水位至110 cm以上。

2.8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8.1 环境及工具消毒 池水用二氧化氯(有效含量8%) 0.3 mg/L泼洒,或苯扎溴铵(按说明使用)或生石灰40 mg/L化浆泼洒,每15 d一次,三者交替使用;过道、饲料台与晒台等用100 mg/L的生石灰化浆泼洒,5~7 d一次;工具用食盐10%或漂白粉5%浸洗20~30 min,每周2~3次。

2.8.2 投喂免疫增强剂 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增强剂投喂,两月一次,每次15~20 d。

2.8.3 鳖病治疗 常见鳖病治疗药物、用法、用量见表2[3-4]。

3 结果

6个试验池共计300 m2,2020年6月8日放养稚鳖,规格3~4 g/只,放养密度40~50只/m2。2021年10月20日测产,规格302 g/只,总重4 099.65 kg,总成活率90.5%,平均单产6.83 kg/m2。

经过挑选,试验池中的超品黄金鳖占比可达30%,普通商品级黄金鳖的占比最多,达65%;不合格黄金鳖占比5%。

黄金鳖200 g以上即可做观赏销售。

超品黄金鳖:品相超级上乘的黄金鳖。身体完整无外伤,体色橙黄明亮、色泽通透、体态圆润,池边售价200元/只以上。

普通商品级黄金鳖:身体完整无外伤,体色橙黄均匀一致,但整体色泽不太靓丽,体态大体圆润。

不合格黄金鳖:体色黄得不均匀,或混有黑点,或体表有外伤。

4 分析与讨论

4.1 鳖棚

光照对鳖体色有重要影响,要求棚膜透光度要强,避免太陈旧或尘土遮光,一般选择高透光率耐老化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一年一换。

4.2 食台、晒台

本地养殖大棚、养殖池受光照、地理、可操作性等因素影响,面积小,大都500~750 m2。综合考虑,食台长度與池边长度一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保证了进食区的面积,也能兼做晒台,扩大晒背区面积。

为了增加鳖体受光照的时间和强度,确保其色泽鲜艳,建议单独设置晒台。晒台浮于水面上3~5 cm,便于鳖的攀爬,且有利于干燥、晒背。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5%~2.5%,是现在普遍采用的设置。晒台位置在鳖池北侧,光照角度更适宜晒背。

4.3 饲料及投喂

为了保持黄金鳖的良好的体型,避免体过厚,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笔者制定的投饲率略低于普通商品鳖。解剖观察养殖对比情况,日饵率略低时,黄金鳖体内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体比系数降低11.3%以上,黄金鳖体活力和运动性能提高,成活率、发病率等未见异常。

关于黄金鳖投喂饲料后在多长时间吃完为宜的问题,标准[10]中建议是2 h内,而笔者建议在饲料投喂后20~30 min吃完为宜。据观察,在河北地区大部分集约化鳖场,正常摄食时商品中华鳖和黄金鳖在20~30 min就能完成进食[3-4]。

4.4 蓝藻防控

黄金鳖最具鲜明的体色特征,按照普通鳖的养殖方式或者养殖不当,极其可能化为乌有,丧失观赏价值,沦为残次品。笔者[6]在前期蓝藻防控试验中发现,鳖池分别采用施用微生态制剂、种植空心菜、套养清道夫三种不同模式净化水质,对藻类密度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5.89%和75.48%、77.38%和40.42%、63.60%,对鳖池水质都有较显著的净化作用,能抑制鳖池富营养化,预防蓝藻的形成[5-6]。其中,套养清道夫模式综合效果最好,鳖体优质率提高15%以上,病害发生率降低10%,每茬养殖水的利用时间提高20 d以上,幼鳖生长速度提高33%[6-9]。在套养净水鱼试验中,鱼的种类也选择过鲢、鳙、红蓝龙鱼等,但这些鱼的存活率极低,试验不成功。原因可能是池水温度较高、溶氧较低。目前只有清道夫试验成功,其他种类有待进一步试验。

4.5 越冬

调查走访保定市的中华鳖养殖场,发现越冬期间池底有的铺沙子,有的铺黄土,有的什么也不铺。越冬池水深在120 cm以上。在养殖基地对上述三种底质模式进行越冬试验对比发现,黄金鳖成活率差距不大。但铺黄土模式中,池水水质不易变坏,擦伤率降低,黄金鳖鳖体完整率最高、颜色也最好,所以建议越冬期间池底铺设黄土。而铺设黄土后,黄金鳖有钻埋习性,发现水深维持在90 cm也没有问题。通过环境的改良优化,黄金鳖稚鳖色泽通透,趾爪尖锐,四肢干净,体表完整,优质率达到85%以上。

2015—2021年,黄金鳖选育小组累计试验示范黄金鳖养殖面积达40 780 m2(日光棚)+142 hm2(池塘鱼鳖混养),经过多年试验和改进,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黄金鳖养殖技术,建立了黄金鳖养殖生产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示范基地商品鳖的一级率能达到93%以上。黄金鳖养殖技术的总结为广大养殖群众提供技术先进、操作性强的统一规范,对推动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质量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耀红.“黄金鳖”健康养殖技术[S].河北农业,2020(8):21-25.

[2] 张跃红,管越强,高倩,等.日光导入式中华鳖温室大棚养殖装置:CN201921925541.X[P].2020-07-28.

[3] 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华鳖“永章黄金鳖”养殖技术规程:DB 1306/T 187-2021[S].2021.

[4] 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华鳖“永章黄金鳖"繁殖制种技术规程: DB 1306/T 188-2021[S].2021.

[5] 张耀红,曹杰英,袁春营,等.中华鳖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渔业,2007(12):18-21.

[6] 葛京,张耀红,管越强,等.三种不同模式对鳖池池水的净水效果比较[J].中国水产,2012(12):69-72.

[7] 张耀红,管越强,葛京,等.集约化鳖池套养清道夫初试[J].河北渔业,2013(1):21-23.

[8] 葛京,赵士超,高倩,等.一种新型集约化鳖池套养模式介绍[J].渔业致富指南,2013(17):43-44.

[9] 张跃红,管越强,马光,等.集约化鳖池套养观赏鱼的节水增效方法:CN201710477099.8[P]. 2020-02-11.

[10]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公害食品 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NY/T 5067-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5.

(收稿日期:2021-09-14;修回日期:2021-12-31)

3376501908208

猜你喜欢
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牛最佳养殖模式及发展策略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