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下易县于家庄规划研究

2022-03-17 03:31尚改珍
山西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庄生活空间风貌

王 琳,尚改珍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1 “三生”空间解读

“三生空间”是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总称。“三生空间”概念起源于1990 年我国台湾提出“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农业构想;1991 年我国在6 a 发展计划中开始正式实施[1]。“三生空间”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关联、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的地域共同体,复杂系统是其空间的本质特点[2]。

简而言之,乡村地区的“三生空间”可以进行如下界定。生产空间是提供产业活动的空间,生活空间为村民进行日常活动的空间,生态空间则是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保育作用的空间。“三生空间”在空间上的要义是以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即“生产空间应达到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应满足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要实现山清水秀。

2 易县山区村庄现状及问题

与其他类型的村庄相比,山区村庄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2.1 生产空间动力不足

一方面,为了顺应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山区村庄必须优先发展农业生产,易县农业动力不足,直到2019 年农产占比有所好转(见图1) 。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村庄的“造血”能力,摆脱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弱势地位[3-5]。如何通过生产空间的重构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1 易县生产总值与三产产值

2.2 生活空间品质逐渐降低

1) 由于村庄内生产能力弱等原因,造成人口流失甚至空心村现象。这些人口所占有的宅基地居住功能实际已经消失,更多的是财产保有功能[6]。

2) 基础设施滞后以及后期维修运营困难问题严重。经调研发现许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松山村由于资源紧张,无全年级小学、排水管道、公厕等基础设置。

3) 受城市化、人口流失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村庄传统文化和风貌正在逐渐消失。

2.3 生态空间环境受损

山地生态空间相较于平原类村庄占比较高,具有保育区的作用。生态空间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山地村庄生产空间受地形影响分布相对分散,农业机械化生产受制约,无法形成机械化农业、构成产业联动,产业效益低。这就导致了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破坏生态格局,打断村庄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可探索在不破坏生态空间的前提下与产业空间结合,二者相互转化,提高土地效益。

3 “三生”空间协同山区村庄规划实证

3.1 于家庄村概况

于家庄村现位于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中部,北邻长峪村,南部为龙门水库并与保定市区接壤,东接西山北乡政府驻地,西临南娄山、北娄山村,西坨线从村庄北部横穿,龙西公路向北直达大龙华乡,对外交通十分便捷。村域内有龙门湖欢乐水世界、牡丹园、狼牙山滑雪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图2) 。

图2 于家庄现状图

村内出现一系列村庄衰败的现象:

1) 生产空间主要体现在村内林果品质优秀但并未形成产业链,一二三产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联动。2) 生活空间主要体现在村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心村现象导致村庄用地紧张与个别用地闲置间矛盾凸显,村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供水管网漏水严重,村内无排水设施等问题。3)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本次规划以“三生空间”协调为理念,立足于于家庄优渥的生态环境和产业现状,根据于家庄村现有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三生空间重构,激发村庄活力(见图3,图4) 。

图3 于家庄规划图

图4 三生空间规划图

3.2 于家庄村空间重构

3.2.1生产空间优化

1) 顺应区域发展,科学规划布局。本次规划以易县城乡总体规划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示范村为发展目标。结合现状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两轴、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以村庄中部的西坨线为经济发展轴将三区串联起来(如图5 所示) 。

图5 产业规划图

2) 农业现代化转型,产业融合发展。在充分完成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后,利用村庄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加强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融合。利用当地村民的房舍,对其主要功能进行改造保留其外观,主要活动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同时依托未来孔雀山庄开发,发展村庄康养休闲度假(如图6 所示) 。

图6 产业发展路径示意图

3.2.2生活空间优化

1) 平衡用地增减,提升生活品质。规划将原村委会旧址改建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农产品加工; 为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新增三处村庄公共空间; 新建四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余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位置与规模基本保持不变。村委会增加便民服务站、多功能室、农家书屋、幸福院等,完善办公环境。卫生室增加配套医疗设施及床位。2) 结合传统文化,延续建筑风貌。规划整治延续村庄现状整体风貌,通过功能更新和完善提升村庄生活品质。村庄建筑整治改造充分尊重建筑现状,通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在形式上与村庄整体风貌保持统一,在功能上实现现代宜居理念。

3.2.3生态空间优化

1) 构建绿色通廊,优化生态布局。松杉村形成以“点、线、面”相连接的多层次的生态网络基底。“点”是村中公共节点以及山林风貌区观景台。“线”是东西穿村的主干道。“面”是大地田园风貌区、商业服务风貌区、牡丹花海景观区、蓝银湖滩景观区(如图7 所示) 。

图7 景观与绿化风貌图

2) 结合生产功能,培育特色空间。利用村域南部龙门水库,开发森林旅游步行线路,修建滨水慢行步道,并沿途布局一些生态型休息设施,打造良好的户外休闲体验场所,扩展生态教育功能。

4 结语

山区村庄乡村“三生空间”是既独立又关联,相互重叠、共生融合的关系。村庄的发展不能只靠外部力量,还需激活内部动力,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培育村民技能,完成产业联动。同时,合理调整用地布局,完善设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此外,构建绿色通廊,结合新业态增加生态效益。本文以保定市易县山区村庄规划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论的村庄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山区村庄开展同类规划作参考。

猜你喜欢
家庄生活空间风貌
乡村振兴视野下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与发展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闻喜县郭家庄:山楂喜获丰收 助家致富脱贫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年年有鱼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