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危机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2022-03-17 01:13李鹏程
科教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危机大学生

李鹏程

(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技能储备的关键时期,是非常特殊的一类社会群体,他们对自身认知极为清晰,且具有宏伟的理想抱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储备力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大学生对公共危机认知度不高,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会遭遇公共危机事件,因此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极为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事件也没有持有高度的关注,因此一旦遇到灾害,大学生应急能力较差,无法有效采取措施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究其根本,还是在于高校公共危机教育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所采取的公共危机教育方式还停留在浅层,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因此高校公共危机教育迫切面临改革。

1 高校公共危机概述

高校公共危机是指校内发生或与高校密切相关的,会对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冲击、威胁或危害,且对高校自身或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事件或灾难,这些事件或灾害的诱因有很多,包括自然、人为、社会或高校本身所引发。如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对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及教育成效进行了检验。高校公共危机不仅具有双重性、危害性、突发性、敏感性等特征,同时也具有长期性和传播性特征。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高校公共危机形成可预见性弱化,突然爆发几率大幅度增加,使得高校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甚微,一旦出现公共危机事件,学生预警意识欠缺,配合度较差,不仅会影响高校发展,甚至还会出现人员伤亡[1]。其实,公共危机不是只会产生负面影响,若处理得当,对于高校而言是很好的发展契机,这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危机教育的新特征。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情况备受关注,若高校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处理不当,其社会舆论将会在极短时间内扩散,从而影响高校所积累的声誉及社会形象,且负面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2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危机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注重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高校在开展公共危机教育时,必须要注重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好思政课的作用,正确引领学生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对此,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体系及课程构建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党中央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部署与要求,及时融入教学之中,引领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高校也应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奔赴一线,肩负起党员职责;动员广大青年学子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协助学校、社区开展公共危机处置工作,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学校党委带领下,加大思想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公共危机事件中涌现出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并利用好这一契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公共危机教育中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制度自信,提高其公共危机意识[2]。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公共危机教育师资队伍。任课老师由思政课教师、法律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体育教师等组成,共同拟定公共危机教育内容,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危机教育的需求。而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加强自身防卫格斗技能训练,并将公共危机教育直接纳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设立相应的学分,确保公共危机教育有序开展。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公共危机教育水平,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重要指标,并与教师年终绩效挂钩。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公共危机教育课程兼职老师,或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公共危机管理实验室,在发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借助企业技术优势,以数据为支撑,在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公共危机应急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调查评估、监督管理的无缝对接,从而精准监控公共危机动态,合理调配应急资源,确保各项应对举措提前部署[3]。

2.2 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对于高校而言,要想提高公共危机教育成效,就必须要依靠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从而满足对各种危机的应对需求。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因此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是关键。

首先,高校可以基于现有体制,成立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共危机管理及教育工作,在推进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干预处置校园危机事件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公共危机意识。此外,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小组还要负责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并科学预判公共危机的发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协调,落实校园舆情监测,确保公共危机防治高效进行。

其次,对于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而言,防患于未然是关键,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预警的效率,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公共危机教育的成效,所以领导小组必须要落实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委派专人负责关注社会、网络及校内可能引发的危机言论,一旦出现危机苗头时,及时将危机扼杀在萌芽期,不仅可以避免在发生问题时推诿扯皮,同时也能确保公共危机教育能够落地执行,而非流于形式。

再者,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是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预防和解决公共危机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公共危机预警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不仅可以对高校内外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还能为高校公共危机处理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应由专人从事舆情信息工作,把握好危机化解“黄金三小时”,掌握各种新媒体中与危机相关的动态[4];畅通信息沟通机制。要想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就需要有良好畅通的信息渠道,以此来争取更多危机应对时间,化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完善信息公开机制,遵循“三T”原则,开诚布公的让大家了解到事情真相,从而对危机有正确的认识;完善舆论导向机制,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对负面舆论进行正确的疏导,及时主动将学校决策发布到网上,从而形成积极、正面、具有建设性的舆论。

2.3 完善公共危机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公共危机虽然可预测,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而要想降低其对学校、师生的危害,开展公共危机教育和应急演练培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还能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落实课堂阵地,发挥公共危机理论课教育作用。高校公共危机理论课主要通过理论知识、小品演绎、情景再现等有效方式进行展现,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课题中将线上“微课”教学和线下的情景再现、小品演绎等实践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如建立网上危机实践教育平台,把网络法律知识、自救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挂在网上,形成“教”和“学”的辩证统一,即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衡点[5]。通过各项技术手段,打破文本时代“单向度”教学的局限性,为教育者提供了“多维度”教学演绎方式。同时虚拟网络的“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产物,不仅让传统与现实结合,更是高校公共危机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契机。

二是积极开展公共危机科普教育工作。通过网络课程、课堂教学等途径,开展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等教学;编制《校园安全实用手册》,组织大学生开展火灾、地震、疫情等专项主题讲座,组织观看各类灾害宣传片,选取典型频发案例进行专业解读,多途径对公共危机知识进行宣传,普及自救、互救、预防等知识技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融入公共危机教育,落实日常宣传、日常教育和日常警示,在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公共危机教育氛围,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将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从而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

三是开展公共危机常态化模拟演练。当发生公共危机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危机基本知识,更需要有果决、科学的危机应对能力,依靠各部门的协调,而这都需要在反复模拟训练中不断提高和形成。因此,高校应定期开展公共危机项目实践演练,如地震疏散、火灾逃生、溺水急救、与罪犯周旋、躲避暴力袭击、避免集体踩踏等,并针对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事件展开分析,教学擒拿、跆拳道、散打、拳击等自身防卫技能,教育学生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危机意识,提高学生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及时地采取简单有效的应对方法,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此外,通过模拟演练还能增强高校各部门应对公共危机时的配合度与默契度,通过总结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公共危机管理效能,将人员、财产等损失降至最低。

2.4 拓展公共危机教育内容

目前,很多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薄弱,甚至漠不关心,而很多学生在面临危机时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开展公共危机教育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必要的化险技能与知识,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以便在应对危机时能够有更好的心理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脱离传统的说教模式,遵循兴趣化、生活化、行为化、个性化的特点,创新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公共危机教育内容的拓展。比如,可以通过有趣的心理测试、案例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此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创建心理辅导咨询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心理干预,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3 结语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从组织体系健全与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与有效实施、信息沟通机制畅通与保持、心理干预机制的建立与深入等方面着力打造全方位公共危机管理模式,通过严格执行和不断改进,为全面提升高校应对危机的能力,推动高校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危机大学生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