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的项目学习活动案例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

2022-03-17 00:4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气泡物理知识点

徐 烨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214000)

初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零碎,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理解能力才能系统的掌握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不知道如何系统的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习题”的模式授课,对单元项目活动组织的较少,学生只能借助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动脑和动手实践活动较少,实际收获并不多.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以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来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1 对单元项目内容进行分析

要想利用单元项目法对学生展开物理教学,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单元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直线运动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知识点应用的非常普遍,所以教师要认真做好对这一知识点内容的全面分析.直线运动是《物体的运动》这一章节里面的内容.借助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运动的正确认识,从而积极构建出正确的知识体系.在进行单元项目内容分析中,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对物体运动的观察来详细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通过对运动现象的观察,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并对运动这一概念产生详细的了解.

2 对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基于单元的项目学习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经历更多思考、质疑和论证等环节,发展学科素养.由于基于单元项目法来开展的项目学习活动是紧紧围绕直线运动这一章节来展开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内容来展开教学设计:

2.1 围绕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做好课堂引入

直线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以运动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直线运动的案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做好课堂引入,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一教学单元是紧紧围绕直线运动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案例,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发生的条件,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紧紧围绕问题来展开课堂引入,就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正课开始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龟兔赛跑”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让乌龟跑的更快一些,这个时候学生们会突发奇想,有的说可以让乌龟“超近路”,有的说可以让乌龟“变速跑”,他们都合理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兴致勃勃讨论的时候,教师再引出“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有何规律?”这个话题,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很多,会主动围绕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探究,课堂氛围轻松了很多.

2.2 认真做好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对学生进行基于单元的项目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实验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借助实验内容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观察到本节课所要探索的物理现象,当学生借助教师所开展的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就能更好的展开对物理现象的讨论.在对学生进行直线运动单元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纸锥下落和气泡运动两项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在气泡运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内径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内充满水,内部封上一小气泡,翻转后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让学生观察气泡的的运动情况,最后给学生一个任务,尝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素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气泡和纸锥下落两项实验开展的结果,从而发现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出现的差异.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欲望将会提高很多,他们不再局限于仅观察实验现象上,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实验设计以及论证上,满足了单元的项目学习活动要求.

2.3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当学生借助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发现了不同条件下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存在差异之后,学生就会产生探索这一物理现象的欲望.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对教材中直线运动概念的学习,借助概念和实验来验证课本中所提到的各种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实验结果,由于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所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在实验介绍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创造110米栏奥运纪录的情景,并附出刘翔通过不同距离时所用的时间表格,比如13.72米时用时2.50s,22.86米时用时3.40s,32.00米时用时44.50米,50.28米时用时66.50米……110米时用时12.91s,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判断刘翔的运动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进而让他们深化对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案例”的模式,学生的物理思维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课本理论知识上,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快速的判断,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 基于单元的项目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基于单元的项目教学,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下积极的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将其设计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而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认真做好项目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议教师按照以下策略展开教学资源的开发.

3.1 准确领会直线运动这一教学项目教学目标

学生进行直线运动一教学项目的学习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准确领会这项运动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气泡的运动规律和纸锥下落的轨迹来展开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学生可以借助对两项实验的研究和观察,通过自己的计算加深对速度和直线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教材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向其他同学请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当学生对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不全面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秒表测速”、“物体直线下落”等让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进行认知,通过动手做一做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出其中的速度,进而对直线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3.2 认真组织学生展开对实验内容的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速度和直线运动的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了气泡实验和纸锥下落实验,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认真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展开对实验内容的探讨气泡运动规律和纸锥下落的规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观察纸锥下落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两个纸锥同时从相同高度落下,让学生观察,从而加深对直线运动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纸锥运动的快慢有何不同?当学生通过观察对着直线运动有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纸锥下落的速度进行测量.这是一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学活动.对于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器材,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学生安排成几个实验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实验,组织实验材料和过程,学生在亲自参与下他们的探究欲望就能提高很多,比单纯的讲授式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很多.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有了全面认识之后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应用这一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中,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可以说,基于单元的项目学习法在开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在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展开对教材的研究,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对物理实验的研究和观察,加深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猜你喜欢
气泡物理知识点
只因是物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处处留心皆物理
冰冻气泡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