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 以“德”贯之

2022-03-17 02:06田继松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德育

田继松

一、发挥学科特色,德育与时俱进

学科教师对所用教材的特色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与总结,就能够找到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使育智与育德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有机融合,学科教师就能够真正成为德育导师,有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本文将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述科任教师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已有十几年,但是从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材的结构体系来看在今天还是较为新颖的,教材以人文专题和人文精神为统领,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全新理念,倡导语文教学的反璞归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会总是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要因时施宜、变古易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老生常谈、蹈人旧辙,而是一个需要常谈常新、与时俱进的研究课题。

二、结合时代特点,德育端本正源

受到全球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洋节”如数家珍,而对“土节”却了解的不够深入。世界上各种节日是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折射出的是其对待中西传统文化的态度。这种偏向厚“西”薄“中”的态度是需要教师因“事”施教,逐步加以引导矫正的,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西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德育的重要内容。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下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有“文明的对话”专题,该专题包括 “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与接纳”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同条共贯,井然有序地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对待传统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在讲授这个专题的时候,教师简单地进行理论解析和观点阐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共鸣;而教师如能联系“洋节”受宠的社会现实,就会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较为容易将学生吸引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理解“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以理性态度对待“洋节”的观念。正确看待中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德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教师行之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才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德育也就真正发挥了其应有作用。

三、正视学生缺失,德育有的放矢

“情感才能”是德育教育一个比较常见的词语,而现在少数学生“情感才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几年前南京大学一个公告栏上贴出一封信,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信中列举了身为大学生的儿子几宗罪:不知反哺之情,只知儿女情长;不顾白屋寒门,只顾挥金如土等等。前年青岛一个十五岁的女高中生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此类现象较为极端,但也反映了在某些学生中情感教育长期缺位的现实。树立现代德育理念,重视情感教育刻不容缓,学生“情感才能”的培养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都具有文质兼美、寄兴寓情、诗情画意的特点,例如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的每篇文章不但字字珠玑,而且都蕴涵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学习这一专题之前,笔者组织了一次非常特别的活动——家乡旅游推介会。笔者将同一乡镇的学生分为一组,先开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亲近家乡”的实践活动,然后写一份题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推荐报告,最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在“推荐会”上介绍、推荐自己家乡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等。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体味这一专题中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总而言之,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乌鸟私情、手足之情、望云之情等等,逐步培养出良好的情感品质。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通过互联网很容易接触到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而高中生的心智尚不够成熟,是非判断能力也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如果对接触到的信息不能做出理性合理的判断,往往会导致价值观和人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进而导致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唤醒人格的灵丹妙药,有助于学生理性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就是能够很好地达成上述目的的优秀材料。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组织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专题的文章。首先笔者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品质》和《离骚》四篇精读课文,然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两个辩题:屈原、文天祥该不该殉国?《品质》中格斯拉先生的行为值不值得赞赏?最后组织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处理教材能够使学生极深研几、深中肯綮,真正体会到作者或人物的高风亮节,在潜移默化中砥砺自己的气节,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起到了在德育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四、增强生命意识,德育妙手回春

学生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情感,还需要健康的心理。当前空巢、单亲、独生等社会问题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上弱不禁“事”,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自杀的悲剧时有发生,悲剧发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这类问题也不是通过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彻底解决的,但是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德育发挥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完善育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再把考试当作法宝,不再把分数当作命根,不要被数据或指标遮蔽,而要真正了解和认识学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心理教育已成为当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语文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炉,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珍爱生命”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第一个专题,专题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在备课时,笔者将培养意志品质作为本专题的德育目标,指导学生学会打造心理的钢铁长城。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精心创设情景,再现作品中一些典型生活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师能够根据不同专题的特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见缝插针、坚持不懈地进行心理教育,就有助于学生的调节情绪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应深入研究所教学科内容,精准抓住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尝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应本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德育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德育的活力与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苏教版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