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英语绘本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

2022-03-17 06:57黄方园
英语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涵绘本意识

黄方园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关注(颜艺红 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2020)。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教育部 2020)。文化意识的培养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王蔷(2011)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定位要突出人物价值,即通过英语学习发展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一、英语绘本与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是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陈红芳 2020)。在英语课堂中,利用英语绘本中的文化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越来越普遍。

首先,英语绘本是一种将文字和图画结合的书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其次,英语绘本通过图画配以少量文字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故事内容,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最后,让小学生阅读英语绘本在于让他们明白绘本故事传递的道理,学会做人、做事,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体而言,英语绘本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化风味浓郁。小学生通过阅读英语绘本,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培育文化意识。

二、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绘本教学实例

下面通过英语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教学,探讨如何开展指向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绘本教学实践。

绘本讲述的是汤姆(Tom)种了一些蔬菜,准备参加乡村比赛(Village Show),但这些蔬菜被朋友扎拉(Zara)农场里的山羊吃光了。在朋友扎拉的建议下,汤姆牵着被蔬菜养得又肥又大的山羊去参加乡村比赛,最终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该绘本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故事情节悬念不断,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一开始汤姆想带着自己种植的西红柿、胡萝卜、卷心菜和绿豆参加即将举办的乡村比赛,到最后带着扎拉养的山羊参加比赛并获得第一名,反转的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告诉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勇于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故事中描绘了西方国家乡村的文化习俗——举办乡村比赛,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民俗文化特色及内涵。

第三,描绘了西方国家乡村生活的景象。多彩的农场生活和风光为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乡村的文化习俗提供了平台。

通过梳理与分析绘本的标题、图片、文本内容及文本特征等,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现文本中的文化生长点,更好地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语境,营造文化氛围

语境指使用语言的社会情境。教师在阅读前可以通过创设与绘本主题相关的语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梅德明、王蔷 2020),铺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营造文化气氛,为文化意识的培养作铺垫(莫其凤 2020)。

1.播放视听资源,感受文化气息

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故事情境是农场。在读前环节,首先,教师播放了英文歌曲On the farm,让学生感受农场生活的气息。其次,教师通过提问“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Can you...?”引出农场中的动植物。再者,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巨型动物和蔬菜的图片并询问学生:“Why do the farmers grow such a big vegetable/keep such a big animal?”学生说出了“They grow it for money.They keep it for a lot of meat.They grow/keep it for fun.They grow it for more food for people.”等句子。最后,教师播放有关乡村比赛的视频,引出西方国家乡村文化中的一项民俗——乡村比赛,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民俗文化特色及内涵,认识乡村比赛:“We know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people hold the Village Show every year.The farmers take the vegetables and animals that they have to have a competition for prize.”

2.获取封面信息,了解文化背景

在创设了具有文化气息的语境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并从中提取文化背景知识,为文化意识的培养作铺垫:“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What is the boy doing?Why does the boy read the poster?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why does the boy read the poster.”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阅读封面所得(作者、人物、背景信息、农场文化风貌),导入语言知识(动物和蔬菜的英文名称),激活已知,了解文化背景。这些信息的呈现扫除了学生阅读的障碍,为他们后续理解故事内容作好了铺垫。

(二)阅读故事,理解文化内涵

《课程标准》指出:在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部 2020)。

在读中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初读绘本,梳理文章结构,将其归纳成四个部分:The beginning、Goats go into the garden for the first time、Goats jump over the rock into the garden for the second time、Goats bite the ropes and jump into the garden for the third time。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学习语言,在阅读中学习、体验,感知和理解文化内涵。

1.局部读图,提问猜测

教师介绍故事的开端,然后呈现绘本中描绘汤姆正在田地里辛勤种植西红柿、胡萝卜、卷心菜和绿豆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Can Tom take his vegetables to the village show?”让他们猜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阅读兴趣和发散其思维。

2.解读文本,感悟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有导向的提问帮助他们充分解读文本内容,更好地感悟文化内涵。在学生理解了汤姆种植蔬菜的意图后,教师让他们阅读绘本故事的第二部分并提问:“How did the goats go into the garden?What do they eat?What does Zara do?”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文本内容:“Zara takes the goats home.She shuts the gate with rocks.”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Does Zara solve the problem?”学生根据经验会回答:“Yes.”因为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会认为门被石头挡住后,山羊就走不出来了。在此部分的阅读中,教师不会马上揭晓正确答案,而是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第三部分。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虽然扎拉想了办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山羊会进入汤姆的菜园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同样询问学生三个问题:“How did the goats go into the garden?What do they eat?What does Zara do?”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第四部分的阅读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如果你是扎拉,你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汤姆和扎拉又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呢?师生对话如下:

T:If you were Zara,What will you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ty:I will say“sorry”to Tom.

Jack:Poor Tom.I didn’t mean to it.I will keep my goats in the sheepfold next time.

Ann:You can take my goats to the show.They are big and strong because of your vegetables.

通过这四部分的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故事意义的同时,引导其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勇于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解读不局限于阅读文本的字面意思,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关注语篇知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莫其凤 2020),通过绘本末尾“Zara said,‘Take my goats to the show,your vegetables have made them big and strong.’”这句话,能感受到扎拉是一个善良、有仁爱之心的女孩,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3.朗读故事,感受文化习俗

朗读的过程也是感悟文化氛围的过程(杜德利 2020)。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听录音仿读的活动。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他们的语音、语调外,还要指导他们根据人物心理和故事情境朗读,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化习俗,唤醒其文化意识。

4.声情演绎,展现文化内涵

《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教育部2020)。要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除了让他们了解文化知识外,还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其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绘本知识的内涵,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有声有色地将绘本中角色的动作、表情等演绎出来。

在指导学生表演时,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生动、形象的示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出角色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更精彩的文化内容。

(三)深入学习,拓宽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绘本,学生知道了在西方国家的乡村,农夫们会把自己圈养的动物和种植的蔬菜、水果拿去比赛。在本堂课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及图片展示,让学生多角度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从视频和图片可知,西方国家的乡村比赛在传统的活动形式上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活动,如袋鼠跳。这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文化创新。

(四)理解反思,汲取文化精华

利用英语绘本教学时,既要发掘其中的显性文化素材,又要充分发掘隐性文化素材,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同时培育中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陈红芳 2020)。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展示了我国一些农村地区集市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的资料,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关注文化差异,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其文化意识。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S1:Most of them was held in the countryside or in the town.

S2:They was held on a fixed day.

S3:Both contain the joy of the harvest.

T:Yes.Both of them share the same traditional value—the joy of life and the harvest.

虽然世界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收的喜悦。这些活动习俗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其背后所承载的是家国情怀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发展基础。学生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透过语言感受文化。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信息中显性和隐性的文化知识及文化内涵,还要关注文化所凸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主题相关语境,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等学习方式体验不同的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增强文化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内涵绘本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活出精致内涵
绘本
绘本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绘本
挖掘习题的内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