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历史贡献、困难挑战与思路对策

2022-03-17 11:31何成刚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机构

刘 莹,何成刚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战线在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的专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教研制度的优势。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同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明确提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1],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新时代对标国家要求,总结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经验成果,梳理当下面临的问题挑战,探讨新职责新使命,对于推动其转型发展,发挥好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一、教研工作推动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基于对近些年来各级教研机构工作总结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等材料的文本梳理与归纳分析,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咨询

教研机构积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起草研制一系列有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等方面的重大教育政策文件。很多教研机构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参与区域教育督导、质量监测、教师培训等多项重点工作。此外,教研机构为教育发展薄弱地区的学校及教师建立了定期指导机制,推动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指导学校落实五育并举

教研机构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完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一是将德育内容落实在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二是深入开展中小学音体美教研活动,积极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展示和课例观摩,不断提升体育和美育学科教学质量。三是制订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与指导意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编写劳动教育教材,指导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与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

(三)聚焦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教研机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转化与实施开展研究,形成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围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的研究,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特别是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各地教研机构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号召,围绕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开展研究,指导中小学校成功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推动教研工作科学转型

教研机构通过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协作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省教研工作目标任务、机制方式,加快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展。例如,山东等14个省份相继出台了本地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二是积极采用校本教研、区域教研、主题教研等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教研工作重心持续下移,深入学校,聚焦课堂,及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引领。

(五)促进教研队伍专业发展

教研员是教研工作的中坚力量,高质量的教研离不开高质量的教研员。教研机构制订教研队伍建设方案,明确教研员遴选标准,加强教研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研制教研员专业标准,强化教研工作的专业性,推动教研队伍高质量建设。通过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组织开展的国家级研修活动和国培、省培等项目以及教研员专项研修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教研队伍的专业能力。

(六)涌现大量优秀教研成果

教研机构带领广大教师组织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对策和具有实践价值的经验成果。在教育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一等奖项目中,教研机构主持的项目分别占50%和20%,充分体现了教研机构在破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中的引领和核心地位。

二、新时代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各地教研工作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矛盾点,分析近些年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的系统调研结果,教研工作面临以下突出困难和挑战。

(一)工作定位有待明确

一些地方对教研工作定位不准,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一是教研机构承担了与教研工作不一致的任务,使其过多地聚焦行政管理,忽视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导致工作重心偏移;二是教研工作多聚焦在区域试卷命制、考试成绩提升上,忽视了对课程方案和课标理念要求转化落地的研究和指导;三是教研工作聚焦在部分学校,缺乏全局视野和整体质量观,如注重对传统名校强校的指导服务,忽视对发展薄弱学校的指导服务。

(二)管理体制有待理畅

近些年,一些地方因领导不力、重视不够或机构合并等因素使得教研工作管理体制不顺畅,教研工作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个别地区教研体系内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专业职能发挥。全国各级教研系统亟需形成教研工作整体规划和推进工作的“一盘棋”格局。

(三)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许多地区教研机构的研究水平还不够高、指导能力还不够强、服务质量还不到位。工作任务方面,关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成为教研工作的短板弱项。指导方式方面,简单的听评课和考试复习指导在不少地方占主流,创新性和丰富性不够;另外,对校本教研缺乏有效指导,校本教研呈现虚化、弱化和形式化的倾向,整体质量不高。长期以来,教研工作更多依靠教研员的个人经验而非基于问题的科学研究,亟需从注重传统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向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解决转变。

(四)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许多地方教研队伍不但在数量上严重缺乏,而且存在结构严重不合理现象。根据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调研,约有3万教研员编制未用到教研工作。音、体、美教研员普遍缺乏。教研员老龄化现象凸显以及缺乏定向支持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导致一些地区教研员难以胜任工作挑战。此外,教研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待遇水平较为落后,导致教研岗位难以吸纳到优秀人才。

(五)条件保障有待提升

一些教研机构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支持教研活动开展的办公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导致一些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好想法、好计划和好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同时,由于没有单独编列足额的教研预算,各地教研机构普遍缺乏研究经费,导致无法开展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制约了教研工作的深度和宽度。

三、新时代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建设高质量的教研体系,强化教研工作的服务意识、研究属性、机制方式创新和保障力度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强化教研工作的服务意识

从“研究、指导、服务”到“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和行政”(简称“四个服务”),从强调教研工作本身到更加突出教研服务主体,做好“四个服务”将是新时代教研工作遵循的基本方向,也是反思、校准、评价教研工作的核心指标。

1.服务学校课程质量提升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课程实施的主体在学校。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修订已完成,教研机构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承担大量具体的专业性工作。教研机构应作为区域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应提高课程领导力,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围绕引领和指导区域、学校课程改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切实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课程结构不完善、课程实施不力、课程评价不充分等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课程改革实效与教育教学质量。

2.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教学能力是教师质量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外显的关键要素[2]。教研机构要发挥教学观摩、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常规工作在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标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及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教师的理念认识,研究并指导教师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自觉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对教学全要素的研究,包括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通过问题驱动、录像辅助和反馈驱动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3],形成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搭建“脚手架”。

3.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教研,归根结底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4]。教研工作主要是通过服务学校和服务教师来实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生机制,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教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教研机构要在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校和教师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服务教育科学决策

教研机构要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成为地方“教育智库”,为政府制订教育管理决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咨询意见。教研人员要建立“大教研”概念,对一线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理论改革和实践问题深入思考,把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求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研究范畴,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展开深入的实践研究,为国家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落实提供实践性智慧和策略。

(二)强化教研工作的研究属性

为推动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提高教育质量、守护教育质量服务,由基于经验指导教学工作到基于研究指导教学工作是必由之路,新时代教研工作要强化全面育人和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工作。

1.突出全面育人研究

教研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基础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作出的整体规划。落实关于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要求,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内容、方法、策略和机制研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充分挖掘并全面落实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作业布置、考试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5]。

2.加强育人关键环节研究

加强课程建设研究。教研工作要将精干队伍、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指导一线教学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并在学校课程实施规划中做好转化落地工作,研究指导教师准确理解国家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在此基础上确保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正确育人方向,加强课程的品质建设,走出过于追求数量的误区。推动区域课程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找准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和行动方略。

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改革始终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课改深化的着力点。首先,要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指向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研究形成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落实落细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6]。在加强方法策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开发相应的实践案例,切实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落地。

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作业设计与实施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操作路径,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教研员应系统研究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等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内在联系,适当增加跨学科作业、探索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质量[7]。当前,应特别关注常态化作业的品质提升,发挥其内化巩固、诊断、应用、铺垫功能。

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研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对此,各级教研机构要提升在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水平。对教学评价标准、工具、反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引导学校和教师注重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逐步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循证指导,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评价体系形成。

(三)强化教研工作的机制创新

1.注重差异化指导

教研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采用课例研究、主题教研、项目教研等多种教研范式,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教研方式,针对不同教师群体面临的不同实际问题,开展分层次、多类型、立体式的差异化教研指导,提升教研指导的针对性。

2.注重解决一线问题

教研机构应通过经常开展学校调研,了解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及时指导化解学校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薄弱学校建立联系点制度,对薄弱学校办学给予更多关心和扶持。教研员要深入教学一线,每学期要到不同教师的课堂听课、磨课,在对话交流中解决一线教学存在的真实问题。

3.注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

教研机构要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人力,帮助这些地区的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让这些地区的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提升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4.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研机构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科学应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健全网络教研机制,依托智能课堂中丰富的智能技术和多模态行为数据精准教研[8],实现教研效能最大化。

5.注重实证教研

教研机构要充分重视和研究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条件下的教研模式变革,要把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研作为下一阶段教研工作转型的攻克点,实现从点上的突破到面上的突破,开展视频图像分析以及课堂话语分析[9],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四)加强教研工作的保障力度

1.加强教研体系建设

教研机构要进一步理顺教研工作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为教研工作独立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教研工作不受削弱。同时,各级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上级教研机构对下级教研机构的业务指导职责。各地教研机构要加强与中小学、高校、科研师训等单位的协作,体现教研工作的开放性。推动形成统一思想、上下联动、运行高效、形成合力的教研工作体系。

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教研工作意见》提出了教研员准入的基本条件,是各地选用教研员的及格线,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进入教研机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从政治站位、专业素养、研究能力、服务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级教研员准入条件,创造条件按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进一步优化教研员队伍年龄结构,落实教研员激励和退出机制。同时,也要进一步重视教研队伍专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教研员专项培训,鼓励教研员定期深入教学一线执教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等方式促进能力提升。

新时代基础教育更加聚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教研工作将更加重要。教研机构必须提升责任意识、专业精神、研究能力和指导水平,只有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科学规范的研究,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并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机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