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2-03-17 11:31丁奕然李雁冰
关键词:课标生物学概念

丁奕然,李雁冰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透过“2022版课标”文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已然能管窥其大体特征与主要变化。然而,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特征仅是修订的结果表象,其背后内隐着关乎学科进展更迭、世界课改趋势与未来人才培养指向等多重的深层逻辑。各类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只有厘清了这些逻辑,方能明晰课标修订的驱动要素与关键指向,进而在领悟专家理念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初中生物学课程,降低其课程转化的实践落差。正因如此,研究者深度思考了课标修订背后的基本方向,并从古今变更与中外对比的视角抓取了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特征,以期为今后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建议。

一、“2022版课标”修订的基本方向

(一)后疫情时代的学科育人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与学习方式[1]。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而言,后疫情时代不仅加速了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与生物世界的融合(如大数据流调、机器核酸检测、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更将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侧重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方面,并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下的生物学课程应及时跟进与补充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科育人使命。此外,后疫情时代社会伪科学的信息层出不穷、各种网络流言鱼龙混杂,受网络谣言影响造成防护措施不当、出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或教师也不在少数。可见,未来的生物学课程不仅需要在内容组织上加强对新兴生物学技术及其风险的关注、侧重于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还应当在教学实施上让学生面对爆炸的新闻信息,引导其辨别真实的科学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科学探究与学科实践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这也恰恰印证了钟南山院士所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此次疫情的重要经验”[2]。

总而言之,后疫情时代的生物学课程应当在传授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学科自身的育人使命。无论是内容的更新迭代与重组调适,还是教学的推进落实与创新变革,必将更加注重给予学生现象推理分析、探究思维方法与工程应用转化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或认知性知识。只有给予了学生“一本万殊”的学科本质思想等(亦即关乎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伪科学现象时,做到不迷信权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生命科学的规律,关注生物技术的进步及其所带来的生命福祉。

(二)生物学世纪的内容统整任务

当今时代教育中存在两大矛盾,即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学习时间精力的有限稳定相矛盾,真实世界现象的关联统整与实际分科育人的零散割裂相矛盾。想要解决这两大矛盾,将学生应当获得的全部经验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或者以综合课程取代学科课程等做法自然无法实现[3]。更为实际的做法应当是通过学科内容的结构化、跨学科联动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更为本源性与可迁移性的经验用以调和这两大矛盾。进入21世纪这一生物学世纪以来,二十年间生命科学知识积累与技术发明更是以指数形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因而,促进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实现“少而精”的内容统整就成为了当下课程应当解决的任务。实则,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已经以10个内容主题与铺陈其中的50个重要概念,廓清了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脉络。然而,相较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中大概念的课程组织方式,初中部分50个重要概念的罗列仍旧呈现了此学段知识的繁杂。因此,“2022版课标”的内容组织也将会以更加系统、宏大与上位的视角来凝炼概念,从而更能引领课程实施的“深层次”与“大视野”。

除此之外,纵观世界科学教育发展历程,科学教育往往会因应社会文化的开放与民主更为关注儿童的经验、社会和环境中的现实问题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整合,科学课程和教学也会走向综合化[4]。同时,基于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生物学课程中凸显跨学科的理念已经势在必行。其并不是否认生物学学科自身生成的逻辑体系与育人价值,而是强调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间的内在联系,可见内容统整的任务中还囊括了生物学与其他科学学科以及技术、社会间的交织圆融。

(三)真实性学习的科学实践指向

我国早期的初中生物学课程发展,经历了实验派与调查派之争,即受学科发展落后于西方这一现实的困扰,仍旧以观察描述的调查分类为主;而后,随着国内生命科学的发展,实验生物学受到进一步重视[5]。无论两种派别的观点所持依据为何,其实质均说明了生物学课程是以探究实践为本的科学。正因如此,新世纪以来的初高中生物学课程很好地落实了科学探究的内容,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与设计制作的形式进行各类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应当说过去二十年来,伴随着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深化,科学探究的方法也得到了较好的掌握,但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仍旧存在形式化、固定化与空洞化等基本倾向[4],致使学生无法真正运用所习得的策略、方法或思维进行具象化、真实性的实践。可以发现,“2022版课标”为“科学探究”的真实性、具身化发生而正名,并且在教学实施建议等部分注重各类实践活动的安排。也许正如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将首位关键词从“探究”(inquiry)变为“实践”(practices)那样[6]。

诚然,科学探究想要发生真实性学习,并非将所有学习活动植入真实世界,而是为了体现真实性的探索,在生物学探究活动中创设更为形象真切、意境深远与综合复杂的情境,并融入更多实践性要素,从而促进学习者全身性主动投入学习。除了透过实践活动深刻掌握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科学学科真实性学习的实践指向还应当考虑到将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放置于社会环境变迁的背景下进行思考,侧重知识的批判熔炼而非简单接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元认知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促进他们审辩力、创造力与规划力的提升[7]。

(四)课程治理下的转化保真要求

“课程”一词除了上文中所述经验或学科的内涵外,还包含了教育目的实现、社会文化再生产与社会改造等延展性的定义。从其延展性定义中不难发现,由于课程关乎着未来一代人的经验思维、文化涵养与精神气节等,所以课程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课程治理不仅要突出学科本体的育人价值,而更应当在其育人价值中凸显“培根铸魂”的立场,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意志。“2022版课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而特质鲜明与一以贯之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也往往会因教师理解的不到位与教学深度的不够,于转化中存在着层级间的落差[8]。可见,为确保课程转化的保真性(一致性),课标的修订细化了课程实施的建议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2022版课标”通过详细的教学策略建议或教学案例提供,引导教师融入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科学发展中贡献的中国智慧等情境素材,厚植学生的乡土根基与家国情怀,进而达成课程治理下的转化保真要求。与此同时,课程转化中保真性的实现还可以通过课标中完善学业质量的评价予以引导。相较于“2017版课标”中明确了学业质量内容,可以促进课程标准对评价与中考命题的指导作用而言,“2011版课标”的评价体现得较为薄弱。因此,在“2022版课标”中以学业质量内容的补充,促进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三者间达成一致,进而为教师的实践教学与评价提供准绳,进一步降低课程转化的落差。

二、“2022版课标”的主要变化特征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与核心素养的凝炼

相较于“2011版课标”从教学实施、课程目标与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提出课程理念,“2022版课标”的课程理念则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与学业评价等方面有更为完善的结构,具体课程理念包括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以及学业评价促发展[9]。为了更好地承担上文所提及的后疫情时代的学科育人使命,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凝炼了生命观念、探究实践、科学思维与态度责任等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9],呈现了对于生物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入思考与清晰表述。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凝炼与表述是对“2011版课标”中三维目标的继承与超越,其描述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的尊重生命、保护生态、求真务实的必备品格与批判创新等方面的关键能力,促成了宏大教育目标的个体化、学科化落地推进。其中,探究实践、科学思维与态度责任作为与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共有的核心素养被列出,而生命观念作为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是生物学独特的核心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接了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达成初高中育人目标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还针对真实性学习的实践指向、初中生认知与能力特点进行了调适。如探究实践核心素养更加突出了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而态度责任核心素养不同于高中生物学应达成的社会责任高度,其更注重科学态度、健康意识与社会责任的共同涵育[9]。

(二)学习主题的统整与学科概念的进阶

因应上文所述的生物学世纪的内容统整任务,“2022版课标”在“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统整了学习主题,尤其利用大概念凝炼并梳理了课程内容。具体而言,“2022版课标”突出“少而精”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社会变迁以及学科发展等三个方面的需求,以7个学习主题将初中生物学知识融合起来,实现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其具体包括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与“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等七个部分[9]。在这7个主题下设9个大概念构建学科内容体系,例如在“植物的生活”学习主题中,学科大概念是“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9]。此种表述是以观念的形式表示了生物学概念,其表象呈现的是一般科学规律或概念抽象表述,但背后更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与现象。用概念特质与丰富内涵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取代了之前“教育目标分类学动词+学术概念或学习活动”的目标为本表述,转变为以概念为本的表述,便于促进师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10]。“2022版课标”中的大概念采用类似“2017版课标”中“大概念+主要概念+次位概念”的分层罗列方式,其不仅与“2017版课标”保持了相对一致,还彰显出学科概念的进阶性。这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大概念教学逐层递进、逐步完善的脚手架,有助于他们侧重于生物学概念的系统完整、水平延展与内涵纵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阶,进而达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见,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不仅精简课程内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还构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

(三)科学实践的贯穿与学业质量的完善

“2022版课标” 科学实践的贯穿旨在达成真实性学习的指向,一方面需要将原有独立的科学探究主题合理渗透于前六个主题中,以实现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贯穿,便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由来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的程序性知识;另一方面设置跨学科实践的内容,以STEM大概念实现学科内容的跨越与应用,并融入生物学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比各学科课程10%课时的创新性做法,有助于学生发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实践包含了模型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三类活动[9]。其锚定于STEM大概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的综合复杂与生产应用的科学本质,并逐步复归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基本内涵,体会其发展历程的圆融正大[11]。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地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导向,“2022版课标”补充了学业质量的内容。其从学业质量的内涵与具体描述两个部分说明了学业成就的要求,并特别鲜明地指出与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关、与生物和环境有关、与生物技术有关等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应有的具体表现[9]。学业质量的完善不仅促进了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连贯一致,还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以及试题命制均提供了真实性学习的价值导向与现实性问题的情境建议。加之,“2022版课标”提供了具体评价案例与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命题与评价侧重于真实性、应用性,从而驱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四)情境素材的列举与相关建议的细化

创设形象真切、富有意境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过去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情境素材并未作出提示与建议,而是由教师进行自主选择。然而,教师教学观念的固守本位、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均等问题制约着教师情境素材的选择,并影响着教学转化的落实。为了实现课程治理下转化保真的要求,“2022版课标”在每个生物学大概念的内容下进一步列举了相关情境素材,其中不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科学智慧、社会时代新技术发展的素材。如人工心肺机、葛洪《肘后救卒方》、利用艾叶预防治疗瘟疫等[9]。这一举措从教学情境素材的提示与规约上,进一步实现了课程治理“培根铸魂”的基本要求。

围绕着建议的部分情境素材,“2022版课标”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建议。教学策略建议是围绕部分教学情境素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实践教学列举了较为详细的教学策略。策略大多是让教师依据学生生活中能够触及到的事实现象为起点,建议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而学习活动建议则是在每个大概念后给予了实验探究活动、调查与交流活动以及项目式学习活动等类型活动的详细建议。除此之外,“2022版课标”还提供了整体的教学要求、评价建议、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建议,一系列的做法将有效促使课标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总之,众多相关建议的细化增强了“2022版课标”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真正意义上有助于降低课程转化中教师与学生获取经验的落差。

三、“2022版课标”解读的教学建议

(一)以时代性、主题式情境统领概念教学

从以上的变化特征中不难发现,“2022版课标” 在学科内容的结构厘清与时代更新两方面作出了相应调整。因此,面对着已然呈现高度结构化与序列化的初中生物学内容,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规划上往深处想,给学生注入知识背后思想的营养,即挖掘所教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外向意义,让学生经由概念的整合建构,领悟生物学的深层育人价值[12]。此点具体落实到教学层面,应当以时代性、主题式情境统领概念教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以时代性的生物学现象解释或技术应用作为引领,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具体应用与现实价值。如具体教学中可选择基因编辑、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探月工程或生物纳米材料为主题情境,将有关生物学概念组织起来,设置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取外向应用的认知性知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次位概念间相互割裂,学生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要依据“2022版课标”大概念的结构线索,在主题情境下关联与重组相关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大单元教学方案。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应依据想要给予的生物学观念或思想确定教学内容主题,并依据“2022版课标”大概念的层级对所教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调适;紧接着则需要创设连贯性、整体性与递进性的主题情境,并将与情境匹配的具有潜能的学习材料与相关任务嵌入其中。只有经历了综合性、复杂性的情境任务,才能便于学生凝炼概念体系或学科规律,以便生成可迁移应用的个体图式。

(二)以多元化、一致性评价驱动素养生成

加强评价上的引领、补充完善学业质量部分也成为了课标修订的显著标志。实则,评价的完善仍就为了带给学生强有力的生物学学科知识,落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实际的生物学教育中,应当以多元化、一致性评价驱动素养生成。所谓多元化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元化路径进行教学评价。其中,尤其要注重对于学习者前概念的诊断性评价,以及课堂表现的形成性评价。具体而言,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概念图绘制、科学阅读与写作任务、实验设计与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13]。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积极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学会学习。而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是指遵循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践行素养本位的一致性评价。无论日常的生物学作业设计,还是学业水平的考试测验,学生学习初中生物学的评价都应当以“2022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说明为依据,将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于教学评价中。详细说来,在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中需要按照学习主题设定评价任务与情境,合理设置知识点的分布结构,并减少机械性记忆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优化命题技术。如在测评试卷或作业中的试题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强调以真实问题编制试题作业,并合理控制试题的难度,使之适用于检测不同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以整合性、具身化项目深化跨学科实践

跨学科实践作为“2022版课标”的一大亮点,言明了立足于现实问题解决去发现学科间知识联系与进行实践反思的重要性。基于“2022版课标”的要求,在生物学教学中要以整合性、具身化项目深化跨学科实践。第一,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调查与科学热点事件分析,促进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应用,提升自身的STEM跨学科理解力[14]。第二,以社会生产生活的整合性话题为中心,搜集、组织与调适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第三,在行动中探索项目化教学,构建多元化、有深度的探究实践活动。跨学科实践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其不仅需要教师适切性地设置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分解任务,还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提供学习资料与交流平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构建跨学科、可迁移的个体图式。此外,教师还应当延展教学时空,让学生的跨学科实践学习发生在校园、家庭与社会等多元环境中,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具身性的情境实践[15]。如将学生带至田间地头、动植物园与博物馆中,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操作与课题研究等一系列的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基于本文的鸟瞰与引读,可发现“2022版课标”蕴藏着丰富且深刻的修订意图,即透过标准的制定与引领给予学生“强有力”的生物学知识,使其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理解科学与融入现实世界。实现“2022版课标”所设定的生物学育人目标需要教材编者、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细致全面地阅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整体结构线索,运用自身的实践智慧于教材编写、教研培训与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出落实“2022版课标”的有效方略。

猜你喜欢
课标生物学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幾樣概念店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