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研究

2022-03-17 17:30郭雅青牛胜男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

郭雅青,宋 倩,牛胜男

(1.石家庄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石家庄 050035;2.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3.石家庄市中医院 病案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档案是社会珍贵的文化资源,以最原始的记载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碾压式发展,档案作为最无声的记录,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共进,达到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一、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是一个单位文化底蕴的见证,也是充实和提升单位文化软实力的基石。档案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对记录历史而留存的“记录物”,它真实地反映着历史的发展,本身即具有文化属性。

(一)档案文化的内涵

著名学者齐燕铭(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与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第一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在1956 年12 月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将档案的文化性特别指出。1989 年,阿迪在《档案文化意识:理性的呼唤——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档案文化”概念。虽然在当时受到了一些质疑,但也因此开启了对档案文化研究的热潮。

档案文化的概念被学者们大致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档案文化,指的就是档案实体文化。广义的档案文化除包含档案实体文化之外,也包含由其衍生创造的档案事业文化。许多学者对档案文化的概念作出了界定。任汉中认为,档案文化就是在特定时间下由特定群体产生的档案意识,也包含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衍生的一切有关于档案文化的行为方式,以及受社会总体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的总功能。[1]李冬认为,档案文化包括有形档案文化和无形档案文化。有形档案文化包括实体档案,如档案书籍、档案文献等;无形档案文化包括由人类创造的语言、艺术、电影、声像等,多通过档案的理念或精神存在,虽是隐形,但其影响却是无处不在。[2]李晓认为,档案文化不仅包括档案本身,还包括围绕其产生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3]总的来说,档案文化不仅包括实体档案文化,如大事记、人物志、史志等,也包含由其产生的音视频、微电影、有声故事、纪录片、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的衍生品。

(二)档案文化的特性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真实可靠、确定、历史、社会、政治等特性。文化这一含义广泛的名词,其内涵及特性则更宽泛,包括独特性、完整性、地域性、多样性、历史性等。由档案和文化结合而成的档案文化,由以上含义可见其应具有真实性、社会性、创新性等特性。

档案文化的真实性在于档案是一种将过去存在发生的人和事真实地记录和记载下来,真实地还原历史,不需要任何的情感抒发和观点表达。档案本身具有真实可靠性,档案文化在其基础之上衍生,真实是最基础的特性。

档案文化的社会性主要来源于文化的特性。文化是在人和社会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必然扎根于社会,而档案文化则取档案的精髓,充实文化的发展,服务文化的形成,则更需扎根社会、服务社会。

档案文化的创新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变迁,文化的形式也随之变化,档案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形式发展而变化,积极创新,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三)高校档案文化的内涵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发展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学校在党政发展、教学业务、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及社会具有储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记录。高校档案文化即是高校在其发展进程中对其档案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对高校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成果。

二、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新媒体正在带来传播媒介的革命,档案行业也无可避免地被波及,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都随着传播形式的改变而变化。

(一)新媒体的内涵

刘瑛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通过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达到信息的交互传播目的的媒体。[4]李晶认为,新媒体是通过信息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一种新兴媒体。[5]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信息传播领域急速发展、广泛应用而实现面向大众提供即时交互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截至2020 年6月,我国网民突破9.5 亿,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升,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

(二)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首先,提升高校档案传承校园文化的能力。高校档案完整地记录了高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事件、突出人物、真实发展数据以及重大科研成果等。而从实体档案衍生而来的史志、人物志、风物志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历史资源,具有其独特的内涵,是学校文化的重点体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校友和社会各界看到学校的风貌与历史,将学校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从不同侧面完整地展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其次,能够为推进档案文化发展提供更便捷的通道。通过新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将档案编研中完整记录的校史校志、人物志、风物志等充分地展示与宣传,同时也可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征集更多珍贵的影像、声像、视频等具有收藏意义的资料,充实到学校的史志和校志中。

第三,能够更好地助力高校档案走向更加开放和共享的发展道路。档案记录了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脉络,能够将学校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传承下去,更好地提升师生和社会的文化自信度。高校档案作为地方档案的一个小部分,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社会属性。新媒体平台就是让这些承载着的文化与文明能够更加广泛地为人所知、为人所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依旧主要依靠传统媒介,如史志、人物志、年鉴、大事记等。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虽对新媒体文化传播方式并不陌生,但对于其在工作中的运用却很滞后。

(一)门户网站缺乏档案专业板块

门户网站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先被各大高校积极应用的平台,是通过展示学校情况和发布相关资讯从而使大众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的交互平台。虽是最早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档案模块缺乏。全国共计2 465 所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但其中的档案模块大多处于待耕耘状态。其次,沟通信息不畅通。有查档需求的校友或公众在网站的留言或评论往往需要很长的回复等待时间。第三,门户网站对档案的服务能力提升效果仍然较低。很多高校官网并没有开通自助或人工查档的通道或服务方式。

(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有待发展

微信和微博是提供即时通讯的应用,是全国信息传播和即时通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平台,受众甚多。目前高校档案文化在微信微博平台传播遇到的挑战主要有:第一,开设账号少。截至目前,全国各高校在微信开设档案专门公众号的不到100 所,微博账号不到20 个。第二,展示内容更新度差。各高校对于本校的展示多集中在历史沿革和校史校志的公开展览,大多数都是早期形成的,近年度的文化发展和任务史志等则很少体现。第三,查询利用制约性强,开设线上办理档案利用的高校仅为少数。

(三)APP 或移动程序开放共享性差

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APP 或应用程序应运而生。现阶段,档案文化传播在APP 或移动程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全国各高校的校园APP 或应用程序,其侧重点均放于教学工作,对于其他模块的利用还有待开展。其次,档案查询和利用以及史志介绍等均显匮乏。第三,APP和移动程序都是内部平台居多,开放性低,对于社会与校园的沟通和了解有待提高。

(四)短视频平台发展制约因素多

短视频平台自2017 年和2018 年兴起以来,迅速占领了移动传播媒体的新高地。截至2021 年6月,抖音平台用户日活(DAU)突破3.2 亿,说明短视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档案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第一,开设账号少。据粗略统计,全国开设短视频账号的高校约有93 所,但还没有开设档案专门账号的高校。第二,专业技术及设备缺乏。短视频制作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技术,对于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有很大的挑战。第三,短视频运营及宣传能力差。短视频发展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后期团队和宣传方案,对于高校档案馆来说,处于业务工作的空白地带,需要专业的培训与学习。

四、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档案文化传播途径的改善策略

针对高校档案在新媒体平台文化传播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为了更好地达到对档案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和宣传效果,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的文化属性,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普及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化的档案平台建设才能支撑一流高校档案文化的发展。第一,从制度中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硬性规定。从上级主管单位如教育局、教育厅或当地政府对各高校提出的数字化规定入手,加强档案数字化的普及程度。第二,确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渠道。数字档案馆建设大致可分为自主建设和委托建设两种方式。自主建设需要自身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配备专业设备、专业团队、专业系统。委托建设则是将档案数字化建设外包给具备专业资质的档案整理外包公司。第三,做好数字档案系统与各平台的衔接。数字化档案系统不仅应满足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更应该惠及校内外的需求者,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第四,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档案馆工作人员应积极维护档案平台中的各种信息反馈及档案的查询利用咨询。

(二)创新门户网站建设

高校官方网站是高校与社会连接的重要桥梁,开辟档案模块是高校网站应该开展的服务。首先,与数字档案系统做好链接,开放档案系统,给校内外需要查询档案的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其次,建立VR 版本的校史展览馆,设立多元化的史志模块,如校园人物、珍贵影像、历史今日等,向社会和校友展示更加丰富的档案文化,给浏览者更好的感官体验,拉近公众与档案的距离。第三,开设向公众收集有关于学校历史珍贵影像、声像记录的模块,畅通沟通渠道,让档案馆积极共享和宣传档案文化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平台丰富自身。

(三)积极开展微信公众号及微博账号业务

微信是现下社会最流行的即时沟通平台,全国各高校在微信公众号开展方面也非常积极。相对来说,微博平台则发展得较为缓慢。首先,高校档案馆要开展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服务,为宣传学校档案文化开辟更多的渠道。其次,积极学习,向开展得好的榜样账号学习。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档案局联合出品的“档案那些事儿”,内容丰富且前沿,广受公众喜爱。各高校之间应积极开展学习与交流,做好自己的账号。第三,要做好智慧档案系统与微信微博平台的链接,提高微信与微博账号的服务能力。第四,要做好账号的宣传和维护。不仅要在各高校之间宣传,也要走进社会,走向公众,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做好宣传工作。

(四)开发和开放专业的APP 或应用程序

开放的移动客户端是档案文化宣传与传播的重要渠道,针对上述提到的APP 或应用程序的现状和问题,各高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完善APP和应用程序,开设档案模块,并做好与智慧档案平台的链接,提供好档案的查询和利用。第二,做好APP或应用程序的开放共享工作。多数APP 或应用程序只对内开放,校友和社会公众人员无法注册与浏览,这无疑切断了校园文化和公众之间的连接。第三,参照优秀APP 或应用程序,做好自己的移动终端。例如“故宫展览”APP 给公众提供了近距离参观故宫展品和藏品的线上展厅。学校档案文化可以以校园人物为主题,也可以以校园年代为线索,选取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源配以生动的演绎,为公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视听感受。

(五)开展视频号业务

全国各高校档案账号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均有待开发,短视频平台相对于网站、微信和微博平台相比具有更强的直观性。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各高校档案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对档案短视频业务的重视程度,积极建设学校档案短视频平台。其次,全面提升档案短视频平台的专业管理水平。建立专门的短视频团队,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档案短视频业务能力。第三,做好宣传和传播工作。发布完视频后,要积极做好用户的回复与反馈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秩序。最后,做好各个平台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与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平台以及爱奇艺、腾讯等视频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

(六)做好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制作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是对档案资源的解读与创造,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拉近公众与档案文化的距离。首先,加强考察学习。故宫文创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故宫文化创意胶带、围巾、口杯等产品广受社会好评,是故宫文化贴近公众的缩影。第二,成立专门的文创发展规划部门,根据学校历史文化特性,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第三,做好产品设计与工厂制作环节的沟通,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确定合作工厂,做好文创产品的制作工作。第四,做好文创产品的宣传工作。可通过上述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好档案文化的商品属性。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高校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自由、革新和广阔的环境,当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专业的档案综合系统,完善智慧档案平台,为档案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传播打好基础。通过丰富的社交平台,做好档案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通过个性化的移动应用程序,将APP 或应用程序打造成移动档案馆,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高质量的短视频,向公众展示档案文化娱乐和多彩的一面,以生动真实的视频演绎展现档案文化的魅力,拉近公众与档案的距离。通过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展现档案文化更多的表现形式,也可为档案开启其隐藏的经济属性,以其商品的具象表现,诉说历史的故事。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