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教育在书香校园中真实发生
——以四川省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为例

2022-03-17 21:31毛道生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书香师生

■毛道生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期待“有学上”升级为“上好学”,让孩子通过享受“美好教育”来实现“美好生活”。如何给学生提供美好教育?在老百姓的眼里,受教育就是“去上学”“去读书”,读书与教育几乎是等同的概念。钱理群教授指出:“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陶行知强调“活教育”就是“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以培养“真善美的活人”。阅读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展开的重要渠道。要想给孩子美好教育就要建设书香校园,让美好教育在书香校园真实发生。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正以书香校园建设来推动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启“二次腾飞”新篇章。

一、书香校园是最好的教育场

“人是怎样存在的?”哲学家们给出了很多答案,包括文化、实践、思维、交往、学习等。阅读具有帮助人类突破自身局限、帮助人类传承自有文明、帮助人类实现自我建构等作用。因此,阅读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与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和职业等均无关。

在阅读时,读者与作者展开深度对话,伴随着反思、反省、诊断、重构、生长等人成长的“内构”过程,促进读者不断地向“理想的我”逼近,成为“最好的我”。因此,阅读还是人的生长方式。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所在就是教育所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在校园里的所有经历和生活都是学校教育展开和发力的地方,而非仅仅是教室、运动场和实验室,还包括食堂、宿舍、花圃、校门口等,尤其是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学生汲取知识、涵养德行、完善人格的地方。学校提升和改进首先要从图书馆入手,要将学校建设在图书馆中,让学生过上阅读的生活,享受阅读的教育。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文化引领,以“为师生而设计”为价值导向,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复合型学习空间,建设文化交流中心、社群学习中心和资源储备中心等三大功能区,集阅读、展示、查询、交流、教研、休闲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师生在其中,既能自由阅读,还能交流分享;既能教研备课,还能亲近自然,被师生誉为“建了一座让师生向往,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图书馆”“成都冠城的文化坐标”“咱们学校的网红打卡地”。

阅读不仅仅是在图书馆中才进行,而是处处可读,把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是学校的教育初心和内在使命。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将阅读课列入课表并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以规范和保障阅读课的落实。学校在各学部教学区廊道、休闲吧、教室等设立图书角和阅读区,将集中阅读和分散阅读相结合。

“书香校园”,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硬件和场所建设,更应该有精神层面的氛围和活动。学校制订“书香校园行动计划”,开设“冠城悦读文化节”,组织“我爱阅读我成长”主题班会等,大力宣扬阅读文化,营造阅读氛围。学校通过评选“阅读之星”,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活动,整合阅读力量,发挥成人示范和同伴互助的作用。小学部还通过“睡前1000个故事”“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听”书,通过“100部成长影片”等活动“观”书,通过“探寻四川十大文化名人”“鱼凫文化展演”等活动“研”书,大大丰富了阅读形式,激发了阅读欲望。

美丽的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校园,不仅四季美丽如画,花香沁人,更是日日读书成习,书香怡人。“人人好读,时时皆读,处处可读”已成为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的魅力名片。

二、师生共读是最真的教育爱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兼具“教书人”和“读书人”双重身份,必然担负着“终身阅读示范者”和“培养终身阅读者”的使命和责任。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一个长期积累与磨砺的慢过程。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智慧的沉淀,都需要教师主动地、持续地进行内外兼修,切忌揠苗助长,勿期“一夜暴富”。通过阅读,教师在大师名家身上汲取教育思想,习得实践智慧,然后通过“接知如接枝”的自我内化和建构过程,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和提升。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注重以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都要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每月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教师的寒暑假作业都有“读书心得”内容,每周党政联席会都要组织干部进行“读书分享”,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演讲比赛等,让阅读融入生活而成为一种习惯。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鼓励教师从“成己”与“成人”两方面出发寻找阅读方向,包括:基于自我涵养读生活之书,基于生命理解读人文之书,基于立德树人读教育之书,基于培育新人读社会之书,基于交流沟通读对话之书。在阅读方法上,学校鼓励教师在滋养和重构中优化阅读方法,包括:输出与输入彼此促进,纸质与电子各得其所,精读与泛读相得益彰,集中与泛在灵活运用,吸收与批判结合推进。从而促进教师通过阅读实现主动发展、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而组织主题性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例如,针对教师迷失于“概念丛林”,学校组织教师阅读石中英教授所著的《穿越“概念丛林”》、李政涛教授所著的《教育常识》等书籍。例如,学校倡导教师树立“生命理解者”的意识,追求“做最懂你的教育”,组织教师阅读成尚荣先生所著的《儿童立场》、马科斯·范梅南教授所著的《教育的情调》等书籍。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才能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才能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师生共读即是共成长,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又能通过学生读后感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变“读书”为“读人”,还能“倒逼”教师的阅读。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常态化组织“共读共享,一起成长”师生阅读分享会,或是教育部推荐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或是师生共同约定的图书,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外公是棵樱桃树》《窗边的小豆豆》《七色花》《十万个为什么》等。学校在“校长家访”活动中,必定要赠送书籍或购书卡,交流读书心得,提出读书要求。学校还邀请著名作家、诗人、主持人如张渌波、陈岳、贾飞、王国平、杜莹等到校和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学校还成立“冠城少年文学院”“新荷文学社”“新月文学社”等文学社团,在老师指导下开展阅读推广、写作表达和成果输出等活动。

教师做“终身阅读示范者”,来培养“终身阅读者”,师生共读共享共成长,这是对学生最好最真的教育爱。

三、亲子阅读是最浓的亲情爱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支撑自我教育的体系,缺一不可。诚如习总书记所讲,“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立德树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学校要发挥在“三位一体”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发挥好家校协同育人作用。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来带动“书香家庭”建设,把“书香家庭”建设纳入“书香校园”建设之中。学校从三个途径来开展“书香家庭建设行动计划”。一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班级阅读活动中。让家长明晓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知晓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情况,从而汇入“书香校园”建设之中。二是,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例如家庭阅读时光、共同制作书签、分享读书心得、阅读成果展等。三是,开展家长阅读分享会、“我的家训我传承”分享会、“我姓名的秘密”分享会等,促进家庭文化、家风、家教的建设,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亲子阅读,不仅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也倒逼和反哺了家长的成长。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书香家庭建设座谈会”上,一位父亲真诚地说道:“小时候读过《三国演义》,好久没读了。寒假和孩子一起再读了一遍,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当下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有了新的认识。”一位母亲则是从家庭教育方法角度去思考,她说:“和儿子一起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坚强和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从沙利文教海伦·凯勒认识‘水’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我要学会宽容孩子,耐心地教育孩子,要静待花开!”

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行动计划”,成都冠城实验学校的家长已深深地认同和践行学校提出的“亲子阅读”主张,如“共读过程中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价值”“亲子阅读是最好的爱”“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香”不仅是花香,更有人性的温情。“阅读经典,书有余香”,这个“香”不仅是墨香,更有灵魂的温润。美好的教育要在“阅读”中铺就,更要在“悦读”中展开,让美好教育在书香校园中真实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书香校园”建设来推进“全民阅读”,促进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书香师生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新乐市实验学校书画作品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