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的内涵、价值及实践策略

2022-03-17 21:31张春玉何曼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6期
关键词:亲子绘本育人

■张春玉,何曼

阅读是幼儿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之一。绵阳市公园路幼儿园是一所占地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小”幼儿园。为了拓展育人空间,幼儿园从2010年开始开展早期阅读。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阅读总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兴趣难以持久;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和理论很多,但很多教师依然用老经验、老办法指导幼儿阅读;不少家长总是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轻视,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基于上述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与实施策略,带领幼儿园走出了一条“小小空间大大世界”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一、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形成过程

(一)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内涵

所谓绘本大阅读,就是以幼儿的需求和问题为基础,以与此相关的、丰富的绘本为依托,通过能激发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多种方式,实现绘本与幼儿的生活共鸣、心灵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读懂自己、获得成长。主要有以下四个典型特点:

第一,边际宽,注重动态发展与生成。以幼儿为中心,在师幼互动中共同建构课程,阅读的内容广度、深入程度和时间长度均取决于幼儿,生活无边界,阅读就无边界。

第二,内容广,提倡完整性和系统化。绘本内容包含多种文学体裁和主题,可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习得生活经验;内容建构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促进幼儿经验的内化、迁移、运用、创造,由此形成教育的顺序和梯度。

第三,机制全,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教师、幼儿、家长成为“阅读共同体”,阅读贯穿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融合、全方位渗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四,阅读量大,关注从量变到质变。一个主题,幼儿可读到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多本绘本,加之每日师幼餐前共读、睡前亲子共读,一年下来,幼儿读到的绘本至少几百本甚至上千本。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幼儿的眼界得到拓宽,经验得到丰富,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运用能力等也随之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绘本大阅读的形成过程

“绘本大阅读”是我们经过十年早期阅读实践后于2019年提出来的,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通过“买一批绘本、圈一批老师、带动一群家长”开启阅读之路。通过研究“什么是绘本”“怎么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实现了从看图讲述到绘本阅读教学的转变。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实现了从单一的绘本教学向多元阅读的拓展。我们以课题“基于图画书类型分析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为载体,形成了“绘本分析—活动规划—活动实施—活动反思—亲子共读”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以绘本类型为切入点梳理了故事、诗歌、散文、科学四类绘本的阅读指导策略,生成了读书节、家庭小书吧、对话式图书漂流、绘本创编、绘本表演等多元阅读活动。

第三个阶段是形成阶段,实现了从关注阅读活动开展到关注全面育人的转变。在省级名园长工作室的指导下,我们突破领域限制,聚焦儿童全面发展,依托省级课题“促进儿童早期阅读的OAE模式研究”,形成了以儿童全面发展为核心,紧密联结生活,根据幼儿的需求和问题不断生发、长大的“绘本大阅读”理念,并基于此,重构课程体系,完善阅读策略,推进园本教研等,实现了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三)关于“大阅读”的研究

“大阅读”(Thebigread)最早源于英国广播公司(BBC)2003年组织的一场民众“共读一书”的阅读推广活动。后来在美国兴盛,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阅读”在国内学校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小学,大多以“课程”“策略”“品牌”或“活动”等形式出现,有对大阅读本身的认识,有对阅读价值的再思考,也有对阅读理念的重构和阅读实践策略的研究,但均不系统,要么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要么局限于阅读教学研究。

“大阅读”在幼儿园的实践不多,且比较零散,大多是教师个体运用大阅读理念在某一个方面的实践,关于大阅读本身的研究以及在幼儿园全面应用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二、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绘本大阅读课程体系

第一,课程目标和内容。绘本大阅读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学习动力,通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增强学习毅力,通过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习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类型、分阶段的阅读资源《幸福的种子》,是最基本的课程内容,重在让幼儿体验阅读乐趣,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二是以幼儿的兴趣、需求或问题为核心生成的主题阅读资源,重在拓宽幼儿视野,形成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建立“用书解决问题”的理念。三是渗透在游戏和生活中的阅读资源,如符号、标记等,提升幼儿的观察、理解、运用等能力。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发放30份,回收30份,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显示,83.33%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兴趣,课本知识基本能内化吸收,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二,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贯穿幼儿一日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如晨间主要是经典诵读,餐前则有师幼共读,睡前是故事倾听,晚上是亲子共读。专门的阅读教学活动一周两次,在生活中、游戏中则通过说明书、设计图、标记标识等方式进行阅读。

第三,课程评价。建立多维和多元的阅读评价机制,持续地观察记录幼儿的阅读过程,建立班级和幼儿个人阅读档案,通过抽样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分别对在园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综合发展,毕业幼儿阅读坚持情况、阅读影响力,以及教师、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是不断优化和改进课程,二是了解幼儿的阅读偏好、思维方式以及发展状况,三是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幼儿,提升阅读指导及科学育儿能力。

(二)建立“1+3”阅读方式

“1”即幼儿自主阅读。阅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成长为自主阅读者,我们从小班开始,通过建立专属阅读区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设定自主阅读时间、提供适合自主阅读的书籍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多种阅读策略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3”即三种共读方式,包括幼幼共读、师幼共读、亲子共读。我们倡导与伙伴共同阅读,并创设2人、3人共读小组,与伙伴分享阅读快乐,交流阅读观点,探讨阅读问题。师幼共读分两种,一种是引导式共读,主要在集体教学中通过提问、整理思维导图、表演等多种策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一种是分享式共读,主要在餐前自由放松的氛围中共读绘本、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分享快乐。亲子共读则在每天晚上进行,每次不少于15分钟,重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实施主题式阅读

第一,主题建构的原则。与分类型阅读不同,主题阅读课程主要以幼儿的需求、问题为导向,通过选择一本或多本绘本,开展相应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形成对一个主题系统、深入的探究。主题建构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儿童主体、问题导向、不断生成、链接生活。

第二,主题建构的策略——“一定二配”。一定,即确定阅读主题和促进阅读生长的问题。二配,即选配绘本,根据问题多维度、多角度选择绘本,或解决问题,或丰富经验,或增进认识。

第三,主题实施的关键要素——绘本、活动、问题。由绘本生成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适宜的绘本生成活动解决问题,继而产生新的问题,再寻找适宜的绘本生成活动解决问题……如此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循环往复,直到不再产生新问题或幼儿兴趣消失。

在此过程中,绘本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活动则架起了绘本与问题之间的桥梁,问题促使绘本阅读连绵不绝。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经验得到丰富,实现整体和谐发展。

(四)形成绘本大阅读的七个策略

(五)推进绘本大阅读园本教研

第一,围绕大阅读,突出全面育人研究。为突破领域限制,实现全面育人,我们围绕大阅读,加强了对阅读的生理、心理机制的研究,对古今名人大家的阅读看法以及大量幼儿阅读案例的分析,实现了大阅读从外在形式到内涵的发展。我们将阅读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提出“不断长大的阅读”,即基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不断生长,生活无边界,阅读无边界。阅读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的问题和需要,更加系统完整,家长、教师全员参与,与五大领域、一日生活全程融合、全方位渗透,帮助幼儿获得更为丰富完整的生活经验,形成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启蒙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抓住大阅读,加强关键要素研究。一是加强课程体系的研究,让阅读内容体系化,真正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二是加强阅读策略研究,让幼儿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绘本,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让阅读兴趣更加持久;三是加强阅读方式的研究,通过适宜的阅读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加强阅读评价机制的研究,通过建立阅读评价体系,改进、优化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品质。

第三,推广大阅读,创新教研工作方法研究。一是以阅读研阅读。我们采取每日绘本分享、绘本赏析、分层次的读书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绘本阅读量,提升阅读素养和阅读指导能力。二是以故事研阅读。通过分享幼儿的阅读故事,捕捉幼儿兴趣点,发现潜在的问题,评价幼儿发展,讨论大阅读走向。三是以分享研阅读。借助工作室的平台,开展园际教研、工作室联合教研,通过分享、讲座、交流、展示,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炼成果。

(六)建立亲子大阅读机制

第一,达成共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幼儿的阅读力,帮助幼儿成长为自主阅读者,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家园有机配合并持续不断地坚持。对家长来说,坚持每天亲子共读,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就能帮助幼儿有效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促进共识达成,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绘本解读、共读策略;在父母课堂中建构阅读专题,根据小、中、大幼儿的阅读发展实际开设课程,指导家长亲子共读;通过阅读开放日、家长会,让家长看到阅读带给幼儿成长的价值。

第二,建立机制。建立“五个一”家园一体化阅读机制:每天一读,每周一挑战,每月一课,每期一展示,每年一更新。我们推行“阅读等身计划”,倡导365天阅读不间断推进每天一读,让亲子共读成为公幼家庭共同的生活方式。通过一周一张阅读挑战表,记录亲子共读时光,督促养成阅读习惯。通过一个月一次亲子阅读课,转变亲子共读中诸如“阅读就是识字、提炼中心思想、学习知识”等功利思想,转变过度提问、僵化死板等共读行为。通过一学期一次幼儿阅读成长档案展示,让家长直观感受阅读带给孩子的成长。通过建立家庭小书吧,每年一次清理、更新,为孩子营造专属阅读空间。

三、绘本大阅读育人理念的实践价值

(一)幼儿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一是绘本内容广博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容易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发生关联,使幼儿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完整。二是绘本与生活的相互作用更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一方面绘本打开了幼儿的视野,幼儿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真实生活经验的丰富也促使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阅读素养和多项能力得到发展。在阅读兴趣培养中,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得到充分保护,学习动力满满;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专注力和坚持的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学习毅力得到强化。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观察、反思、分析、判断、思辨、表达等多种能力得到发展,学习力有效提升。

(二)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变指导儿童为追随儿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再是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幼儿、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二是教学行为得到改进: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研究,教师逐渐学会以问题为教育契机,不断追问“为什么”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养成主动研究的习惯。三是教育策略得到丰富:不仅读书还会用书。将绘本作为解决问题、丰富经验的资源。

(三)阅读成为家庭生活新样态

绘本代替电子产品成为亲子间沟通的桥梁,亲子共读成为家庭最温馨美好的时光。通过绘本阅读、演绎,亲子间共同话题日益增多,亲子沟通更加高效,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家长学会用绘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是生硬的说教,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又能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

(四)有效助推儿童阅读推广

通过多地区推进阅读基础建设、多形式推广阅读研究经验、多角度引领区域早期阅读研究等措施,帮助更多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吸引更多家庭更早带领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

书香弥漫的十余年,阅读已经成为我园教师共同的行为自觉,绘本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语言。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绘本大阅读,立足儿童发展,不断探索幼儿园品质提升之路。

猜你喜欢
亲子绘本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绘本
绘本
绘本
他们用“五招”育人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