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翻译教学

2022-03-17 21:45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能力

王 会

(安阳工学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中国翻译行业现有37万余笔译从业人员,近18万口译从业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中国翻译的整体水平并不高,高质量的中译外人才缺口仍然很大,翻译市场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日常生活中错误翻译的现象屡见不鲜,文学译著质量参差不齐等。为此,怎样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解决应用型翻译人才紧缺的问题,是本科翻译教学中亟待处理的问题[1]。

1 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问题

1.1 传统翻译教学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缺少实用性与专业性

传统外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往往是一种提升语言能力、掌握语法功能、了解中西文学与文化知识的一种手段,教材的编写与选择也将语言和文学知识作为导向,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提升人文修养,忽略了实用性主题内容。近几年来,即使翻译教材在数量上逐渐增多,但依旧是文学体裁占据主要内容,应用主题占比较小。但实际上,文学翻译在市场上并不占主导地位,媒体和游戏本地化、电子商务、生命科学、法律与金融等各类应用型文本的翻译才是当今翻译市场的主体,侧重文学翻译和基础语言能力的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应用型高水平翻译人才十分紧缺。

1.2 传统翻译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技能培养

随着翻译市场的扩大,翻译活动的性质已逐步演变为一种商业活动,翻译人才也必须接受专业的翻译训练,才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但是,在传统翻译课程中,因为培养目标和教学时间的局限性,翻译教学通常局限于教授翻译理论与基础语言能力,缺少充分的实践教学,翻译理论课时多,学生实践机会不足,造成学生毕业后,到翻译岗位上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不能直接成为适应当今翻译行业需求的专业翻译实践人才。我国个别高等院校于2006年起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2007年起正式设立翻译专业硕士学位,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了传统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2]。翻译教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张,学生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学生实践水平、研究与创新力度并未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并未改善,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

1.3 “双师型”翻译教师十分稀缺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既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与优秀教育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当前,众多高校树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工科类院校,尤以应用型、实践性为重,但良好的翻译教学同样需要同等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必须先有一个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人师者本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然而,本科翻译教学发展至今天,仍有众多学校的老师从语言相关专业毕业后即投身翻译教学,从未经历过翻译实践项目,也未进行专业的翻译职业培训,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并且,还有许多翻译教师为传统英语语言文学培养而成的教师,缺少一定的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3]。所以,当前部分高校本科翻译教育的问题在于,许多进行翻译教学的教师即使拥有十分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但是缺少对市场和行业的了解,翻译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匮乏,换句话讲,“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不能有效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要。

2 基于市场导向,建立实践型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

2.1 结合区域发展状况采用实用型翻译教材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提升翻译能力的重要介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相比以往,现如今翻译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译文使用者和客户的动机也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以前的翻译大多是文学与宗教文本,而现在的翻译市场充斥着大量诸如广告、公约、法律、科技小品、电讯、演讲稿等应用型文本,翻译种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金融、机械、贸易等领域。所以,在选取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应用型题材的翻译教学资料,教材内容有必要最大程度展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增加商务、金融、经济、广告、法律、新闻、科技、旅游、政治外宣等的翻译内容,提高应用文体的比例,切实培养学生今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这里流传着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化故事,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农业、工业十分发达,各大企业的国际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农业基础良好的城市,值得我们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力推介,值得开展更广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当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而言,可以从宣传城市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出发,着力培养一批能有效服务当地商业、科技、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本科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为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国际翻译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编写或选择具有实用性的翻译教材,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2.2 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活动的占比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结底需要开发合理、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课题系统,最大程度展现“灵活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养特征。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加强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学习和创新能力为驱动,构建外语语言+跨学科专业课程+多媒体仿真软件实践+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要理论与实践并举,除了将基础课程、英语专业课程、各类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选修课程相结合外,还要提高实践活动的占比[4]。有学者指出,应当将翻译教学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选择和设计为不同的学习目的服务的任务[5]。同时,将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适当时机参与翻译实践,到公司或机构中实习,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教师提供的真实翻译项目,逐渐积累经验,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奠定基础。

2.3 引入企业项目,建立产业和教学相结合的翻译实践平台

想要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还应有充分的实践训练。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训练,培养应用语料库和主要翻译软件进行机辅翻译的基本能力,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建立网络翻译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现真实的翻译案例与翻译材料,从网络媒体或实际生活中采集无参考译文的素材,模拟或投身实际翻译市场的业务场景,进行实践练习。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与企业创建合作关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创建产业与教学有效结合的翻译培训基地。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一个实用的管理办法,制定培训大纲,以此来明确教学内容,创建指导小组,对学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有效处理,让学生能够以跟岗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实践训练,了解和熟悉翻译程序和市场,从而获得翻译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例如,在我国山西省,早在2011年就设计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块。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山西科技信息学院、希望出版社和大型企业的翻译部门合作,将山西省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当作是山西大学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根本方向;重视翻译技能、技师、行业管理等应用型培养准则;并有效结合山西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培训目标指定为培养特色专业,例如焦化、煤化工、当地文化、电力等专业的高级翻译人才。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工科方面大力发展了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就英语学科尤其是翻译方向而言,也可以发挥自身地理优势,与相关企业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使教学课堂与翻译业界衔接起来,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到实际的翻译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翻译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4 打造“双师型”队伍,拓宽师资聘用渠道

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毕业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优良的道德修养与育人能力,具有精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深刻认识“双师型”教师对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重要意义,从师资聘用、培训、发展各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由于翻译的需求和素材来源于生活,翻译的产品又回归市场和生活,翻译实践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熟悉社会的需求,了解翻译市场的运作。因此,应用型本科翻译教学的师资队伍必须多元化,不能局限于几乎从未迈出过学校大门的毕业生、学者。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这一方面得益于学院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其教师团队中既有翻译研究、专业翻译的资深教授博导,又有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既有学界的专职教师,又有业界的兼职教师;他们中有的是资深的翻译从业者、口笔译译员,有的是翻译公司创始人,有的是翻译家协会会员、会长,以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资深译员。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高校应拓宽师资聘用渠道,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兼任翻译,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实现“应用型教学”和“教学相长”。

2.5 改革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

古往今来,凡是学习,必经考试方知不足;凡是工作,必经考核方显成效。可以说,考核评估是知晓得失、纠偏补缺、以今观昔、激励奋进的重要标尺。然而,现如今,一些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考试和评估制度,首先是内容上仍以书本知识和理论为主,忽略实践与过程;其次是方式上仍是“一锤子定音”,没有一个系统的、发展的考核制度,使得学生谈考试色变,没有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提高过程评估的占比,高度重视学生的翻译实践,将学生课外的翻译项目与实践训练的成绩纳入评价制度。过程评估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翻译知识的过程中的翻译任务完成情况与学习态度进行考察,将传统的“评讲译文”方式改为综合评价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翻译任务的全过程,注重翻译过程,关注学生的翻译思路,鼓励合作学习、同伴互校,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反思,取长补短[6]。开展过程评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各自所长,增强学习信心,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进一步向世界敞开怀抱,各国不断走向开放和合作。各行各业的交流融合离不开语言的支持,翻译市场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要提高翻译行业从业者的质量,充分满足翻译市场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改革传统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开放思维,拓宽渠道,大胆革新,充分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