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写意画与陶瓷艺术创作

2022-03-17 13:52唐金萍唐金燕
景德镇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写意画青花笔墨

唐金萍 唐金燕

(1.鄱阳县图书馆;2.景德镇六法园瓷艺文化有限公司)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中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尽致的水墨、纵横豪放的笔法、灵动深远的构图和意境赢得人们喜爱。

一、写意画的形成与发展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历代都有传承和创新,可谓人才辈出,生生不息。

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后人称他的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的“落墨法”;宋代文同,兴“四君子” 画风,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 意在笔先之论。另外,宋代、元代还有释仲仁、文同、苏轼、杨无咎、赵孟坚、释法常、王冕、李衍、柯九思等人均各有所长;明代,受宋、元文人写意画影响,在形式、技法上多有创造,胜过前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林良、沈周、陈白阳、徐青藤、陆治、王冕、王绂、夏等都是写意好手;清代承明代之盛而更加繁荣,画家之多,技法之丰富,都是空前的。人员有:高其佩、华嵒、虚谷、任颐、陈衡恪,朱耷、原济、高凤翔、汪士慎、李鱓、黄慎、郑燮、金农、高翔、李方膺、罗聘、赵之谦、吴昌硕等。其中朱耷、原济、“扬州八怪” 影响深远。朱耷是明朝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明亡后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鱼,亦工山水,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意境冷寂。他对水墨技法多有创造,对后世大写意形式有巨大影响。原济是明藩靖江王朱守谦之后,清初隐为僧,法名道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广西全州人。擅画山水,兼长花果竹篮等,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力求独创,笔墨恣肆,构图多变,意境苍莽而新奇。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扬州八怪”和近代国画影响深远。

民国初期,吴昌硕、陈衡恪依然健在,左右南北画坛。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国画家亦力图创新,有的主张融汇民间传统,有的倡导向东西方绘画艺术学习。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精研传统,吸收东西方绘画有益营养,创造尤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和名家。卓有造诣的首推齐白石、高剑父、徐悲鸿、潘天寿诸位。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雕花木工,后与文人交结,学诗文、篆刻、书法、绘画。中年多出游南北,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在艺术上与陈衡恪相切磋,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诸家。六十岁后融汇了文人传统与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画风逐变,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兼顾形神,色彩质朴强烈,创大写墨叶彩花新风,山水、人物有独到处,书法、篆刻亦有创造,世称“齐派”,从者甚众。高剑父,广东番禺人。擅画山水、花鸟、走兽,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别具一格,世称“岭南派”。徐悲鸿,江苏宜兴人。少时学习国画,后留学法国,并东渡日本考察,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在绘画上主张“尽精微、致广大”,尊重国画传统技艺,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所画花鸟走兽,融合中西技法,简练明快,富有生气,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名中外。潘天寿,浙江宁海人。擅画写意花鸟、兼作山水,远师徐渭、朱耷,石涛,近受吴昌硕影响,而刻意求变。主张“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他的作品平中求奇,寓繁于简,自辟蹊径。以上诸家促进了写意画的发展。

二、写意画的审美特征

纵观写意画的发展进程,再细品历代名家的画作,领略各派风格特性,笔者个见,写意画有如下审美特征:

一是笔法放纵,水墨酣畅。工笔画和写意画,都是以笔墨为表现基础,以气韵生动、意境鲜明为主要特征。以笔墨为表现基础,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点,也是区别于西画的一个显著标志。对“以书入面”的写意画来说,其笔墨功夫较其他画种则显得更为重要,作画时,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表现不同的对象和作者不同的情感轨迹。笔法的凝重、飘逸、俊秀、气势磅礴等,都是从运笔中体现出来的。离开笔墨,就失去了写意画的传统特色,也就不能称其为写意画,不具备笔墨的功夫,其画面必然软弱无力或灰黑一片,显得没有生气,没有意味。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南北朝时,谢赫把“骨法用笔”列为绘画“六法”中之一法。古人还说:“细如丝发全身力到。”即是说,画中的线条到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画家有了笔里的功力,干笔不枯,湿笔不滑,重墨不浊,淡墨不薄,点画腴润而苍劲,下笔与物景浑然一体,才能达到写意画的艺术效果。几百年来,但凡在写意画上有成就的画家,无不在笔墨上下过苦功。

二是意境深远,气韵生动。中国画素来讲究意境,写意画更是如此。写意画通过画的意境,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写意画若有画无意,或叫人不解其竟,莫名其妙,则称不上名副其实的写意画。欣赏写意画,最好是从绘画技能入手,捕捉画中之意,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中国写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绘画手段塑造的,在写意画中,最为突出的是写意精神,这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寓意于物,以形传神,或以神写形,不拘泥真实细节的描摹,主要突出自己要表达的心境。什么是意境?意境是画家对客观形象精粹部分的集中反映。一幅画要通过“形”传达出“神”,只有传神才耐看,写意画不论人物、山水、花鸟、兽虫,都要求这样。古人论画说“造化入画,画夺造化”,所谓“造化”就是自然界的景物,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写意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既要源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就要取自然景物中最美的部分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使“造化”更富有神韵,更具备内在之美。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写意画,这样的写意画才有意境。不讲造型,离开自然景物的本来面目去乱涂乱抹,粗制滥造,当然不是写意画。没有生动的气韵和深远的意境而堆砌起来的客观景物,决不会给人以感奋、回味和力量,这样的写意画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也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三是构图简括, 风格疏爽。寓繁于简,率真大气,无法而法,是写意画的至高境界,这其中大有文章。其实,写意乃一美学概念,不能简单地以为笔画率简、乱头粗服即为写意。有人将“简笔”与“写意”画了等号,这是一种误读。黄宾虹认为:作画“不难为繁,难为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应减之以笔”。黄老此言,丰富了简笔的内涵和意义,有味外之味的界定和妙趣。“写意”之本意不是简率,而是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梁揩的简笔画和“八大山人” 的写意画,笔墨不多,却言简意赅。

三、写意画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绘画的工笔画与写意画,对陶瓷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陶瓷粉彩技艺借鉴工笔画技法较多;陶瓷青花技艺,尤其是民间青花,则受写意画的影响更早更广。无论是从现存于各大博物馆的珍品里,还是从民间或地下发掘的瓷片中,人们都可以看到写意画挥洒自如、清新活泼的笔意,品到陈老莲、八大山人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画风。由此归纳,民间青花借鉴运用写意画技法,具体体现在:

一是通过抽象、象征的或寓意的方法,用比较概括、粗犷、奔放的表达形式,表达传递形象的内容和信息。

二是情绪的强化,形式的浓缩。这是民间青花的风格特色,民间青花中的大写意作品,很像中国画的书法,是以笔墨线条直接表现内心情感。

三是民间青花“少而精”以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特点,久为人们赞叹与折服;以廓概全,以虚求实,疏淡空灵,简而有意是民间青花意境的空间美,以实求虚,青中求白,密中求虚又是一种艺术的空间美。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瓷的技艺和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创制出许多精品,也出现许多名家,他们承前启后,继承和创新了写意画的精髓和景德镇传统青花技艺,使二者融合一体,引领景德镇青花艺术的发展,这其中,王步是杰出代表。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长湖竹溪村人。王步的父亲王秀春,乃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的青花画师。1907 年,9 岁的王步到景德镇学画青花,拜青花老艺人许友生为师,后在吴霭生门下仿制清代青花瓷,又在王琦的影响下,学习中国画。他在瓷业美术研究社工作七八年,画艺日臻成熟,尤以仿古乱真而著称。此后,王步开始走自己的道路,他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陈规陋习,在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股崭新风气。新中国成立后,王步致力于青花艺术创新,使古老的青花艺术重新焕发出青春。他的作品具有构图新颖、层次分明、色调浑厚、笔力刚劲、画意生动的特色,在构图上摒除一切不必要的配景,画面极为简练。尤其是他独创的青花大写意技法,大胆地将国画泼墨手法运用在青花绘画上,使得作品色泽鲜润,画面格外活泼而自然流畅。其画意蕴含着浑厚、朴质、清新、遒劲,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浓厚民族风格,获得国内外一致赞赏,因此享有“青花大王”之美称。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后,景德镇许多陶瓷美术设计人员在吸取彩陶、敦煌壁画、汉书石以及写意图画的基础上,又大力创新,创出了大量既富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民间青花的艺术语言,使传统的民间青花显示出新时代的青春活力。

猜你喜欢
写意画青花笔墨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青花
笔墨童年
水墨青花
中国写意画的审美特点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