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高职思政课亲和力的策略研究

2022-03-18 02:39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亲和力教学内容思政

张 丹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高职院校学情具有自身特点,如何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在思政课当中,提高学生接受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思政课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这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

(一)学生不重视思政课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就业为导向的价值取向,这使得学生不重视公共课学习。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够更好地就业。学生将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和提升方面。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来说,学生觉得学得不好也不会影响就业,因此,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并没有被学生普遍认可和接受。二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后,进入大学则进入了全新放松的氛围中,面对由高中阶段的紧张到大学阶段的放松这一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更是忽视了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课都不十分重视,使得学习态度和成绩都出现滑坡现象。三是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认为思政课就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这门课程不学也会,自己的道德品质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无需认真学习,对考试成绩好坏也不重视,并没觉得课程会对自身的成长成才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二)大班型授课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尽管国家提出小班型授课的要求,但是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限,以致这一要求并没有在全部高职院校中得以实现,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仍是大班型授课。这样的教学现状限制了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经常在思政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画面: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讲着高深的理论,在讲台下的学生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睡觉。这也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地与每名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原本设计好的实践教学方案或教学活动也无法在这样的大课堂上实施。同时,多专业组成的大班型课堂也存在着教学管理的困难,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严重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很多省份也为思政课教师设置了专项津贴,这些都是为了调动思政课教师授课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动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政课教师精力不够。很多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思政课教师忙于完成授课任务,对于外出培训学习、开展教学改革和进行思政研究存在着分身乏术的问题。二是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够。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操作能力不足,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进行教学改革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主动性不高。三是学校的职称评聘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聘还没有单设标准,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中,思政课教师没有优势,这也影响着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意义

(一)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思政课是帮助学生塑造灵魂的课程[1]。但是,从思政课教学现状来说,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大趋势下,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基于此,思政课也要借力而为,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贴近学生思想、情感、生活的网络教学内容、语言和影音像等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既是思政课提升亲和力的路径,也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任务和教学使命的需要[3]。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目标。

(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国家选人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未来社会的竞争绝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人品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竞争。所以,高职院校绝不能仅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工作,更要将学生品德的培养放在更高的位置。因此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来学会做人做事,有一技之长,有高尚品质和职业道德,有责任担当,这样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大浪淘沙中奋勇前进,才能在国家建设的事业中作出贡献[3]。这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人生的各项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更是成就学生出彩人生的需要。

(三)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要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钻研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国家大力提倡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面对昏昏欲睡的思政课堂,如何提高,从哪些方面提高?这都是需要思政课教师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将新媒体技术融合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在教学资源、方式和方法方面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为学生回归课堂带来了可能,也为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缺口。所以说,提高亲和力必须要找到切入点,在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下,要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当中为思政课所用的重要因素和内容,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乐于参与、受益匪浅的课程[4]。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思路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提高亲和力

有一句话叫“亲其师而信其道”。思政课要成为有温度的课程,思政课教师就是要成为有温度的教师,因此,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关键在教师。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敬畏思政课堂,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光荣,使命艰巨。因此要做到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精湛,教学态度认真,自觉做到为人师表[5]。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绝不能高高在上,要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探索教学方法,善于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喜欢你,爱听你的课。再次,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虽然博士毕业,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但是却不善于教学研究,教学语言乏味,教学内容深奥,这样的教师也很难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深度较强的课程,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和语言,同时或运用新媒体手段、或善于开展实践活动、或授课内容生动幽默,总之,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深深地吸引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热爱学生。思政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关乎到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成长成才,所以一定要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二)教学方法要接地气

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是大水漫灌的形式,思政课教师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虽然理论深度很高、教学内容全面,但是能听懂的、愿意听的学生却廖廖无几。这既暴露思政课这类公共大课的弊端,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能够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途径除了教师以外,就是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整个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收获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5]。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以学生为主,多多采用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这些都是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一定要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地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雨课堂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教师授课当中发弹幕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和预习教学内容,并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授课的主角,学生课下进行准备、学习、拍摄课程内容,课上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选择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如优秀的微课、微党课等,将其很好地结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当中,这些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加以使用[6]。

(三)师生建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融洽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课堂上的事,思政课教师也应该担负起“三全育人”的重要使命。在全程育人过程当中,思政课教师有时往往只承担学生一个学期的思政课授课任务,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师是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应该也肩负起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很多思政课教师在课下也利用QQ、微信等交流软件与学生谈思想,聊学习,对学生存在的情感、就业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还有的思政课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联系班导师、兼职班主任等,深入到学生当中,随时配合辅导员老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还有的思政课教师作为公益社团的指导教师,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申请公益活动岗位等,甚至帮学生拉赞助开展公益活动。这样思政课教师才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承担起了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与学生建立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融洽关系。

(四)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

要想让学生喜爱思政课,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要使教学内容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时代性。当前的思政课教材也在结合时代不断更新,所以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所讲解的案例、选择的人物都应该与学生身处的时代相符,与学生的兴趣相容。

二是贴合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那些符合他们这个年龄的生活的实例。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大学生喜爱追逐的社会热点或热门事件为案例的内容,把原本深奥抽象的理论用通俗的案例、影像、音视频、活动等展现,例如在思修课讲解理想信念时,可以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中国人民吃饱饭作为毕生的愿望作为案例向学生讲解,选择那些学生熟知、且为当前最新消息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共情,又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其中,这也是亲和力的体现。

四、运用新媒体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

思政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是指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面对当前00后学生,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如果思政课教师不能认识到新媒体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影响,不能有效使用“奥利给”“C位”等网络用语,那么是很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因此,要积极主动认识新媒体的重要性,要善于在教学中融合新媒体的内容。

二是要掌握新媒体应用的技能,包括操作能力和结合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力,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或者论坛,积极学习高校先进的新媒体应用经验,向国家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学习,还要具备指导学生运用新媒体将思政课录制成微课的能力,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新媒体教学方式和方法[7]。

三是培养学生新媒体时代的网络道德品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已经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在这一教学实践的引导下,要将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品质纳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教师以身作则,同时引导学生做到线上线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注意自己的网络言行,宣传正能量,这也是提升新媒体素养的内容之一。

(二)增强新媒体内容融入教学的情感共鸣

新媒体内容是指新媒体平台中所拥有的视频、动画、表情包等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这些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觉醒年代》,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先辈的建党初期的信仰和献身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也使大学生们深受教育。这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感人事迹让大学生们深受感动,更让他们理解了历史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这比书本上的说教要更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情。所以,在新媒体内容的选择上,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新媒体当中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资源。相比那些高大上的案例,那些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接地气的网络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8]。二是要进行严格筛选。网络内容丰富多样,但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所以,教师要选择那些积极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和资源,发挥以德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丰富教学方式

新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以及便于信息的使用和管理等[9]。所以,在技术手段方面,一是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沟通交流功能。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直播、弹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弹幕功能发表观点,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非常受学生欢迎。二是利用好新媒体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功能。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使用学习通APP,可以实现调查问卷、课后讨论、作业测试等功能,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得出统计结果,为教师进行过程考核和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10]。

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因势而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手段、内容和方式来提升课程的亲和力。这既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回归课堂的重要体现。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理清新媒体与思政课融合的思路,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和学情特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运用新媒体的本领,将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作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回归课堂的重要切入点,并不断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亲和力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