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型化写作教学初探

2022-03-18 02:31陈孟然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微型化学情支架

陈孟然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 200234)

1 引言

写作能力,是个人在当今社会成长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学校教育则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扮演了重要角色。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进一步明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目标与内容。但反观当前学校教育中写作的教学现状,并回顾我国写作教学模式发展历程,我国的写作教学仍处于上下求索的状态中,写作难教难学,是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微型化写作教学,或许是破解当前写作教学难题的一个有效尝试。

1.1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写作的要求

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即初中的写作目标设在表达与交流一栏,前四则规定了口头表达层面的教学目标,后四则写作教学目标在原先的8 条基础上调整顺序,增添措辞,合并为4 条。在书面表达方面,突出强调了写作对象和目的的重要性,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写作奠定基础,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要求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等,对写作内容的质与量做了细致的规定[1]。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准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些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景,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写作教学支架,助力学生的写作学习。

1.2 写作与写作教学现状

写作水平综合体现了个人的语文素养。它是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智能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与途径[2]。当今社会,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个人根据目的意图,选择适当文体,运用正确、准确的词句,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

然而,写作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一大难题,学生不想写、没的写、不会写。写作通常是作为一种任务,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完成的。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有些难了。于众多教师而言,他们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却也是有心无力。一方面,语文课写作教学课时偏少,阅读教学占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写作教学缺乏过程性指导。写作课常见的模式是:教师给出题目和范文,学生模仿;或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创生写作内容;又或直接教授写作技法,布置写作任务。写作完成后,由老师评价或同学互评。但上述写作教学方式,因缺乏写作过程中的指导,未能及时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难题,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1.3 已有写作教学模式

20 世纪前期,我国写作课程一直在追求序列化,系统化[3]。创生写作课程知识,编写有序列的教材,将写作分为各个模块,以线性的方式各个击破,再统整起来形成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我国对深化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的探索之心,但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全方位不平衡的,不会听教材的安排优先或延后发展某方面的能力,学生仅得到概念上的写作知识,而不知如何去做,对其实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助益。

与追求写作序列化不同,部分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写作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并将“活动”引入实际教学中,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相近的情境,或直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通过游戏、实验、表演等活动,助力学生写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生写作内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想写、没的写”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写作教学方式仍停留在写作前的刺激辅导阶段,效率低,对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要求高,只是单纯的“给内容”。因此,活动课虽广受欢迎,实际操作起来问题较多。

在序列化写作与活动化写作的摇摆中,研究者试图找到一种更为合宜的写作教学方式——微型化写作。

2 微型化写作教学概念和意义

2.1 微型化写作教学定义

微,有微小之意,如微博、微信中的微,皆有此意。这里所提到的微型化写作,指为达成基于写作学情的学习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单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写作学习单元[4]。即将宏大的知识内容细微化,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设置写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及时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一种区别于传统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即为微型化写作教学。

微型化写作与微课、微写作的不同在于,微课主要指含有教学资源的小型课,这种课通常时间较短,在15-30 分钟内,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写作狭义上而言,是一种书写活动,其成果是百余字左右结构内容简短、观点明确的“小作文”。

2.2 微型化写作教学特点

2.2.1 教学目标明确

微型化写作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学情出发,依据学生的真实困难和现实需要设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非刻板遵循写作教学理论知识。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理解,但未达到识别自身写作问题的水平,各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例如学生不会审题,由于是“混淆了相似概念”,还是因看不懂题目意思?在微型化写作教学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寻找关键性困难,把困难转化为明确具体的教学点,将此作为教学目标。

2.2.2 教学内容灵活

写作知识繁多,教师不可能将其全部展现在课堂上,微型化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在根据学生学情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后,针对学生所需,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用核心知识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依理论教材生搬硬套。

2.2.3 教学情境驱动

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写作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进行写作活动时,写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写,都需要具体情境的刺激,知识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内化为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工具。微型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或拟真实的情境,激发其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想写、愿写、有话可写。

2.2.4 教学支架援助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要从现有的水平到达其可能的发展水平,需要有外界搭建的“脚手架”作为援助。教师所设置的支架并不会降低任务本身的难度,而是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帮助,让学生得以借助以完成任务。微型化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在写作过程中,提供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资源,帮助梳理写作框架等,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2.3 微型化写作意义

2.3.1 基于学生学情与兴趣

目前学校的写作教学情况并不乐观,百年来,研究者与教育家也在竭尽全力寻找适宜的写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强调了关注学生学情和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微型化写作教学则尤其注重学生现有的写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喜闻乐见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情境,从心理上让学生接受写作,激发其写作动机。

根据学生学情而设置的教学目标,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能就具体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我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率。

2.3.2 顺应使用者开发趋势

过去,课程的设计者与实际教学的实施者相互分离,现今,越来越强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的作用,使用者开发已经成为当今课程开发的一种趋势。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了解最为透彻,微型化写作教学,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创生写作知识,开发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的作用。

2.3.3 推动深入自主学习

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一部分原因在于受知识水平和评价标准的限制,对自己写作情况了解不充分,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对于写作,他们的问题在于某方面写作知识的缺失,使最后的写作成果未达成预期。微型化写作教学下,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分析出具体的问题,提供学习资源并做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在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

3 微型化写作教学实施

3.1 教学目标微型化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解学生之所难,满学生之所需。

窖泥随着年份延长,得分有上升趋势,3年窖泥样品平均得分6.4分,10年窖泥样品8.0分,30年窖泥样品得分8.7分,符合该厂实际生产状况,与“老窖产好酒”的说法基本一致。

对于如何聚焦教学目标,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实施。一者师生访谈,深度了解学生思维误区。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剖析问题,设定目标。

其次,直接分析学生的习作,从中发现共性问题或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将目标集中于多数学生难以应对的核心点,集中讲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暂且“悬置”,或依情况个别辅导,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者,教师可以进行同侪会诊,探讨学生写作问题。单个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问题把握或许不够透彻,多名教师“会诊”,共同探讨学生写作面临的共性问题,商讨写作教学目标的制定。

3.2 教学内容微型化

写作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将有关知识全盘抛给学生。微型化写作教学内容的设定同样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找出核心难点。例如在进行空间描写时,学生很可能会描写混乱,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一个完整的架构。教师处理这种困难时,发现学生描写混乱的原因在于,没有办法将立体的空间事物以线性顺序表达出来。对此,教师可将内容聚焦在有关空间描写的知识上,以一个空间内的事物为参照点,依顺序顺次展开描写,就可将该空间的全貌重现在读者脑中。教师将这种具体化、微型化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有利于写作课堂效率的提高。

3.3 教学情境微型化

写作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新课标中也提到: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因此,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抒发出真实的感受,通过实际地运用知识,完成内化。使学生能够就事论事,有话可言,有感可发。

创设拟真实的情境,可通过使用文字资源,用书面的小故事、短科普,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也可借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亦可通过表演短剧、事物展示等多种方法达成创设微型化情境的目的。

某小区居委会欲招募志愿者,来向大家宣传防疫措施,初中生小明自告奋勇,报名参与。若你是小明,你如何向居委会人员介绍自己,说明自己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成为志愿者后,如何劝说不愿配合的爷爷奶奶们?如何应对不听劝告的小朋友们?

上述案例即是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特点,调整写作内容,采取不同的说理方式有效地说服其他人。

3.4 教学支架微型化

支架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处理超出他们认知负荷的任务,使学生的精力能专注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支架一般多出现于活动的开始阶段,当学生的能力逐步增强,教师可逐步撤去相关支架,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写作任务。设计支架的方式有很多,目前,一般将学习支架分为三类[6]:

(1)接受支架——帮助学生收集写作内容。例如上述的劝说案例中,教师帮助同学们画出表格,思考对方可能提出的意见要求,以及自己的立场观点,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表格中的各项理由就是学生写作的内容来源。

(2)转换支架——帮助学生将获得的内容加以转化。案例中,若学生就在现场,获得的材料是一段访谈录音,现需将双方的对话以文本形式呈现,那么教师可帮助学生,将录音转换成文字稿,总结观点,并从中筛选出有益于此次写作任务的内容。

(3)产品支架——帮助学生将所理解所创造的内容顺利表现。案例中,当学生将各方观点整理出来形成文本后,教师帮助学生将写作成果以专题报告、大纲、示意图等方式,将所汇信息呈现出来。

写作教学支架的存在,使学生有效专注于某一微型化写作教学目标,而不必分心在其他学习任务上,这提高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结语

微型化写作教学,是一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写作教学方式,实施关键在于准确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障碍难点所在,以此设计微型化的目标与合宜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让学生有话可写;同时给予必要的写作支架,辅助学生写作。

尽管在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到位、写作课程内容开发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有限等,但微型化写作教学,不失为一种新尝试。

写作课程开发与写作教学之路,要在日后的实践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微型化学情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What is VR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