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黄石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

2022-03-18 08:13王莉莉骆天忍
天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莲黄石文创

王莉莉 骆天忍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黄石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庞大,既有东方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等自然资源,形成了“半城山色半城水”的城市风貌;也有西塞山神舟会、阳新布贴、阳新采茶戏等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湖北水泥博物馆等工业文化资源。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为回答古代中国悠久的青铜时代铜原料的来源问题,首次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奠定了黄石作为中国青铜古都的历史地位。这些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都为黄石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文化支撑。

一、黄石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

黄石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尚处于尝试与探索的起步阶段,现有的旅游文创产品仅仅在一些纪念馆、旅游景区和博物馆售卖,且大多直接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文字及元素套用在一些产品上,并没有将其进行再设计。由于旅游文创产品未能将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与产品再设计相融合,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无法达到传承与传播文化的目的。

目前,大众对黄石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与工业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未对黄石旅游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与转化率不高,旅游文创产品品牌化概念相对薄弱等。在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面,未能很好地将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市场上鲜有特色鲜明、创意性强的旅游纪念品,旅游文创产业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因此,根据特有的地域文化设计出具有黄石特色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势在必行。

(一)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建立博物馆,将文物妥善保护与收藏的方式仅仅是对文化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将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逐渐从单一的物质需求过渡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国内外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尤以文博单位文创最为突出。国内以故宫文创、苏州博物馆文创等为代表,国外以大英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为代表,文创产品设计表现突出,深受游客和大众消费者的喜爱。黄石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有特色鲜明的矿冶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与故宫文创、苏州博物馆文创相比,黄石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未能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尚未形成旗帜鲜明的创新理念和相对成熟的文创产业,文化资源利用率偏低。

(二)品牌化意识薄弱

现阶段国内的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特色不强的产品盛行。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旅游文创产业的发展要树立具有特色的品牌意识,缺乏创意的品牌其市场竞争力必然薄弱,更无法产生品牌效益[1]。黄石的旅游文创产品品牌化意识薄弱,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探究,产品开发缺乏一定的深度,市场上现有的文创产品呈“单打独斗”状态。如黄石博物馆主要展示黄石悠久的矿冶文化,开发出了一些以矿冶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主要以钥匙扣、书签等饰品类和文具类产品为主;东方山景区开发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其他景区“各自为政”,尚未着手开发文创产品,未对黄石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三)文创产品与新技术的结合不充分

在5G时代,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材料以及新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不仅是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还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潮流,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会带来全新的消费与使用体验。年轻群体是旅游的主力军,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他们喜欢旅游,喜欢新鲜的、有创意的旅游产品。目前黄石市场上的文创产品以书签、吊坠、IP形象类产品为主,较少关注新技术、新材料与新的传播方式。黄石旅游文创产品要想得到市场认可,需要将文化与新的科学技术结合,在坚持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的前提下,将新技术、新材料与旅游文化结合,设计出既富含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与消费方式的文创产品,给使用者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

二、黄石旅游文创产品创新的特性分析

黄石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在识别度与地域性、情感化与纪念性、创意度与时尚性等方面不是很突出,导致旅游文创产品识别度不高,在产品情感化设计与创新性方面仍需加强。

(一)识别度与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指本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它既包括当地自然人文环境下人们呈现出的真实的、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等,也包括经过时间沉淀所留下的承载着特定时期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等。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识别性,能够清晰地传达当地特有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有利于接受者对当地文化更好地进行认知与理解[2]。

黄石工业文化源远流长,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工业遗址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黄石三千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也使黄石成为拥有丰富工业遗产的城市。东方山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弘化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历朝历代屡受皇封,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工业文化与佛教文化都是黄石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将工业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入旅游文创产品中,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会增强黄石旅游文创产品的识别度,有效满足不同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形成旅途中良好的文化记忆,进而使之更加深入了解黄石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情感化与纪念性

一件具有纪念性的旅游文创产品可以给游客带来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重温旅游记忆,甚至产生故地重游的意愿。“讲好一个故事”是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可以以黄石某一景点的由来及其背后的寓意为创作切入点,打造一个温情的小故事,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来表现某一个景点的特色,达到传播黄石旅游文化的目的。

除此之外,黄石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其中以矿冶文化最具独特性、代表性和纪念意义,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亚洲第一天坑、湖北水泥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工业遗产,都是黄石工业文明的主要见证者,也是黄石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典型特色,对游客来说,以矿冶文化为载体的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纪念意义。

(三)创意度与时尚性

2019年环球旅讯的报道显示,80后、90后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也以年轻群体为主。以故宫文创为例,上万件的文创产品,几百万的社交媒体粉丝,上亿元的年销售额,年轻群体成为成就“故宫文创”的重要力量。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不同,年轻群体会更加关注文创产品的颜值与时尚度,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也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能够彰显自我的个性化产品。

黄石的主要旅游消费者也以年轻群体为主,仙岛湖等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去打卡。因此,在设计相关旅游文创产品时,要考虑年轻群体的审美特点与使用需求,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意度和时尚性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兼顾产品价值输出的同时,重点融入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将富有地域特色的时尚产品推向市场,以有利于黄石旅游文化的传播。统一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理念,有效对接现代审美与历史文化,满足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3]。

三、黄石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策略与途径

文创产品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设计师将文化资源转换成设计元素,从理解文化到元素提取,再到设计应用,文创产品成功实现从无形的文化转化成有形的产品,并通过生产销售等环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能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3]。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也要遵循以上思路,融入旅游文化元素和地域性文化特色,从而设计出优秀的旅游文创产品。结合黄石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时,应注重以下策略的运用。

(一)结合矿冶文化,树立品牌IP

黄石有着悠久的矿冶文化,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开矿炼铜,至今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以青铜和铁矿开采、冶炼为代表的矿冶文化,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技术成就之高,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都极为罕见[4]。黄石矿冶文化使得黄石成为中华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是一部中华民族矿冶文明的百科全书[4]。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是黄石文化体系中特色最为鲜明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在时间上呈现出连续性,在品类上呈现出多样性,在空间上呈现出聚集性,这些特性综合构成了其唯一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用矿冶文化作为黄石旅游文创产品的品牌IP,不仅可以体现出黄石的特色,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这一品牌,同时也可以将黄石几千年来的矿冶文化精神内涵以旅游文创产品的形式传承下去,在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结合民俗文化,打造产品品牌

黄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吴楚文化交融,其除了具有悠久的矿冶文化之外,生活在该地区的先民们还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黄石现有世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西塞山神舟会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石雕、阳新布贴、阳新采茶戏、王贵武龙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创产品肥沃的土壤,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民俗文化,提取其文化元素打造产品品牌,为黄石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特色产品

黄石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包含佛教圣地东方山、七峰山生态旅游区、美丽的城中湖磁湖、度假胜地仙岛湖等。每个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各具特色,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每个旅游景区的特色,挖掘与其相关的文化、人物、故事、历史、生活习俗等,以旅游文创产品为载体,做到每个景区的产品都各具特色、生动鲜明,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5G时代,人工智能、VR、全息投影技术及3D打印等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也给设计的形式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黄石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新技术与地域文化的创新融合,设计出更多具有黄石特色、并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创新性产品,同时也要注意与新技术结合,开发多元化的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黄石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一)设计背景与机会点分析

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追求文化体验、贴近自然的要求。广大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购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自用或者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随着故宫文创的兴起,国内旅游文创产业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许多地区开始发展当地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黄石旅游文创产业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但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给设计者带来更多的创作思路,给设计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以旅游文创产品为载体,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还能够为黄石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

“白莲频开”是东方山八景之一。东方山弘化禅寺的白莲池因种植从印度引进的白莲而得名,据说这种莲花含苞以后,并不随便开放,要等到夜深人静时,在和尚的诵经声和木鱼敲击声中才频频开放,所以叫“白莲频开”。“白莲频开”的故事让人觉得奇妙玄幻,激发了人的好奇心理,令人印象深刻,将其融入设计创新中,不仅会提升“白莲频开”景点的知名度,还可以做到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提升景区旅游经济收入。

(二)设计构思

旅游消费的主要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旅游文创产品的目标群体应以年轻人为主,产品的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趣味性和时尚性尤为重要。东方山“白莲频开”的故事耐人寻味,能够勾起游客的好奇心,将故事情节与小夜灯的功能相结合,可设计一款针对年轻群体的小夜灯。

1.造型方面

将白莲的开放时间、开放所需要的因素以及其开合状态、Q版药师佛作为设计元素,以年轻人使用小夜灯的行为为出发点,把“白莲频开”、Q版药师佛与灯具相结合,将产品造型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

2.功能方面

白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和尚的诵经声和木鱼敲击声中频频开放,与小夜灯晚上使用、白天关闭的状态极为相似。此外,和尚的诵经声与木鱼敲击声可以起到一定的催眠作用,使得小夜灯的功能与“白莲频开”的故事结合更紧密,更加容易让人接纳。

3.体验方面

将和尚的诵经声与木鱼敲击声抽象为小夜灯的开关,使其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用户获得良好使用体验的同时,又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

(三)设计实践

“白莲频开”小夜灯的总体造型如图1所示,将开关进行了趣味化设计,其使用方式分别与莲花的开合状态和Q版药师佛敲击木鱼相对应,用户体验感得到提升。小夜灯选用木材底座,用于固定灯;灯罩则是对莲花花瓣提取后进行再设计,并且在其材质上将传统的造纸和纸张成型技术与现代3D打印技术结合,由宣纸分解成纤维后,使用定制的3D打印模型制作而成;在花瓣部分的设计中加入了一种开合式的结构,确保莲花灯能够接近于真实莲花的开合状态。其木质底座上有一个盘坐的Q版药师佛拿着犍稚在敲击木鱼,呈现白莲开放需要诵经声和木鱼敲击声这一场景。

图1 “白莲频开”小夜灯设计

小夜灯有四种使用状态,分别是静止状态、待充电状态、充电状态、正常使用状态(如图2)。静止状态指的是没有使用或者是满电状态,Q版药师佛手上的犍稚并未与木鱼接触并且角度与木鱼也不是垂直的;待充电状态时灯罩处于闭合状态,开关状态与静止状态几乎一致,只有犍稚顶部会发出红色的提示光;充电状态与上一个状态几乎一样,只有灯光颜色不同,此时的提示灯光颜色为绿色;正常使用时用户可以用手旋转Q版药师佛,将其转至与木鱼垂直,此时犍稚顶部与木鱼有接触,犍稚顶部会发出微弱的黄色灯光,灯罩处于开放状态。

图2 “白莲频开”小夜灯使用状态

五、结语

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的特色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文化差异上[1]。旅游产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消费内容,必须要展现出足够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创意[5]。因此,黄石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和推广每个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从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多角度去分析,将其文化内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深度创新,确保其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文创产品得到传承,促进黄石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白莲黄石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池上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