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华“非遗” 功在文化强国

2022-03-18 02:52陈岸瑛
天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非遗强国文化遗产

文 陈岸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具体的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新时代特色文旅产业、振兴区域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民众“自己的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

文件指出,“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多样化的非遗保护创新路径,并在理论上加以概括总结,树旗帜,立标杆;有必要吸引社会各方参与,以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等为平台,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以非遗研创成果造福地方,增强当地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必要创新非遗传播形式,通过多种新媒体互动形式,唤起广大民众对非遗的兴趣和对非遗文化的认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必将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道路上取得新的伟大业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独具中国特色的力量。

猜你喜欢
非遗强国文化遗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