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草木染艺术的活态传承

2022-03-18 02:52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活态民间文化草木

刘 芳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演艺术;二是手口传播的表现形式;三是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传统的手工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在近现代已经逐渐完善起来,如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从非遗资源自身来讲,它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它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草木染传统工艺是指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来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当前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来更好地促进相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然而受现代科技的影响,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问题。下面就从非遗的角度深入研究草木染艺术的活态传承。

一、草木染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草木染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美学价值

草木染自身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美学价值。传统的草木染艺术具有古朴、典雅等艺术特质,它将传统民间文化和视觉艺术享受融为一体,既具有绚丽的外表,同时又显得自然、朴素。草木染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天然的植物,通过人为操作的形式进行加工。其具体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草木染艺术中的元素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图案在草木染艺术中非常多,其题材也较为丰富,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风格,清新、朴素,具有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期盼,如吉祥如意、安康幸福等。

2.草木染艺术自身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色彩。由于草木染的材料以天然的植物为主,色彩也更偏向于清新淡雅,给人一种空灵、深远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更向往自然的环境,从而使得身心放松[1]。二是形式。很多草木染艺术在加工雕刻的过程中,受工艺的影响,展示出来的图形多以平面化的点线面为主,雕版和染色的限制使得民间艺人开始从造型上寻找突破点,于是装饰感就出现在了草木染工艺品中。

(二)草木染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人文主要是指一种重视人的文化,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笔者认为草木染艺术在人文价值上的体现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1.满足了人在物质上的生理需求

草木染艺术使用的天然的植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自身无污染、无毒无害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推崇和喜爱,同时也符合现代人对自然社会的向往和返璞归真的心态,可以说,它在一定意义上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与此同时,许多植物在中医上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镇痛、提神醒脑等,这也使得草木染工艺品有独特的魅力,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草木染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护。

2.尊重个体,对人有情感上的熏陶

草木染艺术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间文化的应用体现出它的传承性和艺术性。在现代社会中,草木染艺术的发展既要体现出民间文化的艺术性,还应该将其产业化,以此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部分民间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笔者认为,民间艺术既然来源于现实生活,自然也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产业化能够进一步促进草木染艺术的创新发展。

二、草木染艺术传承的现状及问题

(一)活动较丰富,但同质化严重

当前在草木染艺术传承中,很多工艺人通过售卖课程的形式来进行传播,这种传承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草木染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其传承较为困难。体验课程主要是以工作室和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例如公司的大型活动、家庭活动、展会、市集等,活动的类型非常多,且部分体验课程还将人群划分为成人和儿童,其内容更偏向于扎染。如今一些有名的工作室都有体验课程,且初次体验的顾客人数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同行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同质化现象明显,对工作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

(二)产品种类多,但缺乏设计

调查研究发现,售卖草木染工艺产品是一些工作室的主要活动之一,针对的消费群体多为女性,产品类型涉及丝巾、抱枕、衣服等,种类非常多样,并且在这些材料上进行扎染,能够将草木染工艺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且深受顾客欢迎。在草木染工艺品中,图案主要有扎染和画蜡两种,扎染所设计出的图案、形状和体验课教学中的类似;画蜡设计出的产品图案比较精致,但是价格较昂贵。两种图案设计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体现出现代审美。这也使得顾客在选择草木染工艺品时,第一考虑的是产品的布料,以布料的材质判断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以草木染工艺进行判断。

三、非遗视域下草木染艺术的活态传承途径

针对草木染艺术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创新是当前草木染艺术传承的一种可行之策,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以深入研究草木染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式活态保护发展

将草木染艺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之中,这是草木染艺术的活态延续,通过这一方式,草木染艺术将会超越原生态的发展变化[3]。历史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如果停滞不前,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在非遗视域下,笔者认为可以将草木染艺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使其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活态传承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围绕创造力产生出了一种新的产业类型,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强调借助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形式,使一种文化以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状态展示出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非常广,如影视表演、服装设计、广告策划、工艺设计、软件信息服务等。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可以将草木染艺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使其经过一定形式的改造,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继而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例如,以纪录片的形式对草木染艺术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草木染艺术;或者在动漫影视作品中渗透草木染艺术的相关内容,使其在无形之中对人们产生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弘扬。将草木染艺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草木染文化产品是其最终的呈现形式,而草木染文化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又是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以理解为草木染文化产品是向人们传播传统民间文化的有效媒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活态展示。

(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培育传承人

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教育平台,系统地进行草木染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文化传承是一种人为的活动,是由人来开展的。故而我们必须培养草木染艺术的传承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学校可以举办“民间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在基础教育中进行草木染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育。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加强联系,在草木染艺术的传承上开展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4]。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选择对草木染艺术有一定了解且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构建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如幼儿园、中小学为一体的培育体系;从传承的内容上来讲,可以根据草木染工艺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学习种类,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给学生进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草木染工艺传承人,以他们的讲解为主,教师辅助教学。

其次,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在职业院校中培养专业的草木染艺术传承人。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工匠精神、技艺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以此加大草木染艺术的传播力度。

最后,积极实施“研培计划”,提高草木染艺术传承人的水平。早在2015年,文化部就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研培计划”,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专业化的研修和培养,其中各大高校就是研修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草木染艺术传承过程中的教学优势、场所优势和能力优势,对草木染艺术传承人进行专业化的研修研学培训,帮助他们强化基础、开阔视野、增强学识,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传承水平。

(三)融入信息化手段,促进数字化传播

我们可以将草木染艺术和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以科技促进草木染艺术的活态传承。一是加强对草木染艺术传承人的信息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例如,通过教育部和学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向草木染艺术传承人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化传播方式。现代社会中,信息化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间文化同样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草木染艺术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就必须融入信息化的手段[5]。通过对草木染艺术传承人的文化教育,让他们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将草木染艺术传播到各个领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以新媒体为媒介,进行草木染艺术的数字化传播。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定期向大众推送草木染艺术的相关内容,更新草木染艺术的教学视频,进一步使草木染艺术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同时,构建网络化的互动平台,拉近大众和草木染艺术之间的距离,在信息的交流中促进草木染艺术的广泛传播。草木染艺术传承人还可以了解大众对草木染艺术的相关需求,积极解答他们的疑问,以此促进草木染艺术的数字化传播。

(四)走上国际舞台,全面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草木染艺术的活态传承不仅仅是在中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发扬,同时也应该走上世界舞台,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草木染艺术,认识到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全方位地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笔者认为,可以加强对草木染艺术的项目管理,对草木染艺术项目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使其成为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在非遗视域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草木染艺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国际化的品牌塑造,打造草木染艺术国际化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草木染艺术这一民间文化,进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需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国情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木染艺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草木染艺术推向国际化的发展领域,使其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从而促进草木染艺术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非遗视域下,草木染艺术虽然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但是如果草木染艺术不能主动创新,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它必定会被历史所淘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草木染艺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需要被纳入活态传承中,借助信息化的媒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传承人,促进草木染艺术走上国际舞台,最大限度地展现它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活态民间文化草木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