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问题与路径思考

2022-03-18 03:37陈彬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诈骗院校高职

陈彬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安全管理处,重庆 401331)

将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当代青年人对现代信息的接触意愿与接受能力最强,所以应该从学生开始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意识领域也需要融合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服务工作中,这是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改革必然的结果,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安全意识教育更贴近现代生活,也是为了结合时代的背景,不让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被改革所淘汰,所以需要将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1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已位列世界前列。人们登录互联网的方式也已经多种多样,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都能与互联网连接,加之5G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入网”的难度进一步降低,速度加快,线上交流成为现在大众的主要交流方式,互联网的使用者也早已不局限于中青年人群,低龄儿童和古稀老人也已成为互联网受众,大家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沟通聊天、分享生活。人们每天在互联网上获得的数据量是传统模式的上百甚至上千倍,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学生在获取或者发布信息时也在将自己的大数据暴露在互联网中,部分学生在外使用公共网络,将自己的信息置于毫无保护的环境中,不法分子通过公共网络轻松获得隐私数据;部分学生喜欢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近期动态、兴趣爱好和社交关系等隐私数据,不法分子可能会收集这些个人数据,向被盗取信息者的亲友索取钱财。现在新型网络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以致高知分子上当受骗的几率呈攀升态势。例如,在某交友网站,不法分子伪装成单身贵族,利用社交软件添加目标对象,以感情为诱饵,以话术为脚本,引诱想要交友的群众借钱借物或是在非法平台进行投资;有互联网兼职需求的受害人被不法分子哄骗先交入会费,或是以小利引诱他们完成小额单,再以大单赚大钱为饼,让兼职者投入更多资金,最后引导他们贷款刷单,最终资不抵债;网购兴起后,一些不法分子靠不正当的途径获取用户数据,然后以快递损毁进行主动赔偿的形式来对群众施展骗术;还有群众在网上不小心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后,被不法分子盗取后在网上借贷;在疫情下利用健康码产生的诈骗形式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都是利用受害人想赚快钱的心理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社交意愿较强,能以较快速度融入周围的人际环境中,但虚荣、攀比等心理让部分学生丧失识别危险的能力,无法辨别居心叵测的人。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刚脱离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环境,对学习以外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以互联网领域为中心的事物对高职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且学生会主动与这些事物接触。有的学生明明知道对陌生的事物应具备一定距离感和防范心,为了融入集体当中,也可能会随波逐流甚至误入歧途。这些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所以很容易被诈骗。学生被骗后往往都会留下心理创伤,短期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长期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不小的影响[2]。

2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海量信息存在较大的分辨难度

现在的学生对于传统道德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已经产生变化的手法和套路,高职学生很难将传统的道德理念在时代背景下合理运用并加以防范。信息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很多新的事物,比如社交平台、各类新闻APP、短视频APP等,这些新鲜事物绝大部分都是在传播时下热点。很多平台为了增加流量、吸引用户都开通了评论、转发、分享等扩散信息流动的功能。这导致了在互联网上流动的信息虽然不涉及违法犯罪的领域,但部分信息具有较强的错误引导性。现在涉及到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平台,对于信息的上传门槛极低,且对于信息的内容只保证其不涉及到违法犯罪的情况,所以无论什么人都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信息。现在能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平台,为了减少因为发布信息时间慢,导致用户的流失的情况,大多数平台都是采用将上传的信息先发布然后再进行审核方式,这很容易让不法分子发布一些错误的信息来诱导学生,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很多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课余时间较多,想做些兼职来增加自己的零花钱,很多不法分子就会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在一些找工作的软件上发布不实招工信息,利用耗时短、薪资高、门槛低的新型服务类职业来诱惑学生,当学生发现现实与招工信息不符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互联网上每日产生的信息数量巨大,内容极具多元化,目前还缺乏较为相关的规范与管理措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让高职院校学生将互联网上主流思想发展为自身的主要思想,这种情况下再去建立学生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为时较晚,这部分学生还可能在互联网上或是向身边的同学继续传播这类错误的思想,以此产生恶性循环,影响更多的学生[3]。

2.2 高职院校安全意识教育机制存在不足

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是对学生出现的典型安全事故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4]。比如,因为游泳导致的溺水、突发火灾时该如何应对、家用煤气中毒该如何及时处理、如何辨别有毒食物及时预防食物中毒、面对线下诈骗的辨别与预防方法,女学生遇到坏人时的急救措施、被烧伤与烫伤后的处理措施等。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去辨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面对突发的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以及在事故过后该如何处理的相应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职学生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还包括学生的财产安全与精神安全等。高职学生的安全问题最为普遍的形式为网络诈骗,因为网络具有的多元化特性,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让高职学生防不胜防。比如,电话诈骗、微信诈骗等新型诈骗形式,诈骗分子使用的诈骗手段也是贴近我们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需求想法,这导致了很多学生上当受骗。传统的安全教育机制主要以教师口头教育的形式进行。因为传统的典型事件相对直观,且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都有所接触,能将自己思想设身处地带入安全场景中,因此相应的教学方式也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5]。但是面对现代化的安全教育,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就显得力不从心,需要针对当下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合适的安全教育措施。

2.3 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认知存在偏差

当下社会信息化程度高,人们发布或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高职院校学生接触互联网的信息较多,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接触的信息较少,这导致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道德理念建设还不成熟。对于当下产生的矛盾不能很好地分辨对与错,只能跟随大众的思想潮流进行思考,没有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高职学生在未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情况下,长时间地被现代互联网上的思想影响,且高职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对互联网上展现出的具有主观引导性的事件,高职学生还缺少分辨能力。一旦高职院校缺乏详细的管控措施,暴力、色情的游戏机会充斥学生能轻易接触到的地方,导致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沉沦其中,使其原本不够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错误的引导,逐渐扭曲;高职学生未树立完善的道德观,对没有经过真实性鉴定的信息无法进行正确分辨,比如在观看一个带有引导性的短视频时,会被视频的内容与视频上传者主观的思想所左右,再被背景音乐烘托的氛围以及视频评论与点赞最多的“神评”所影响,很容易参与到视频的主要观点队伍中去,导致其作出错误的行为。部分学生深陷“饭圈”文化,对于网络上的不实言论,缺乏求证精神,沦为“网络暴力”的帮凶而不自知。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建立更为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路径

3.1 信息技术与高职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易操作、传播信息种类繁多的特点。网络诈骗正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达到其目的,同样安全意识教育也能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大校园防诈骗宣传力度,普及反诈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学校居住,家长对其管控程度降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增多,加之其辨别能力弱、自我防范意识不足,极易成为新型网络诈骗的目标人群。正因如此,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甄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安全意识教育课可通过播放诈骗实例、展示诈骗分子行骗的流程、采访受害者等方式来加强高职学生了解诈骗分子的手段,从而使在校学生知悉、辨别当前社会高发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我国大多都是依据现有的法律来进行管控与治理,对互联网上传递的信息已经着手较为细致的管控方式,如公安局派出所主导的微信反诈劝阻群等劝导新形式,还可以增加一键报警等功能进一步加强阻止诈骗类型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有好有坏,存在一些诱导性的诈骗链接骗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此类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的情况,学校可考虑搭建一个绿色安全的信息化平台,以手机前端为应用,以网站后台管理为支撑,方便学生获取正确的安全教育信息。

3.2 传统安全教育服务信息技术安全教育服务工作适度融合

在教育内容上,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乎学生的人身安全,教学生如何去防备坏人,比如说女生遇到坏人跟踪时该如何防范;在看见坏人做坏事后该怎么去做,以及男生与女生遇到同一情况的不同做法;遇到火灾、煤气泄漏等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在暑假时应该避免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地游泳等安全内容。这些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针对犯罪分子手法的变化新增防诈内容。如现有的诈骗形式,例如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贷款及代办信用卡、冒充军警购物诈骗、“杀猪盘”、网络婚恋及交友、虚假购物及服务、虚假征信、冒充领导人及熟人、网络电子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等诈骗形式,这些都是利用群众心理进行线上诈骗。将这类防诈的内容融入传统的安全教育中,可以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在教育模式上,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通常为教师主讲,学生聆听的情况,这种模式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教师拥有较为全面的防诈知识,弊在于学生缺少参与性,教学效果较差。新时代安全意识教育服务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保留传统教育模式的精华,同时增添信息技术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高职院校微信服务公众号等平台,集成安全教育服务软件程序,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参与性。

3.3 帮助高职阶段的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在现阶段,互联网中会同时存在正面与反面信息,高职院校学生还未具备分辨这些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采取外部措施的同时,还需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首先,学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先具备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不能因为互联网的潮流性,导致学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被互联网上的不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所影响,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正确安全价值观的学生。其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接触互联网中流动的信息,这并不是在互联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无规律的信息,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高职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浏览习惯、喜欢的浏览模块、经常浏览的网站等,了解当中传递信息的类型,并在这些信息中辨别出存在错误的安全价值观的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整理细化之后当作教学案例来进行教育教学[6]。同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去浏览具有问题的信息,将自己原先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丢失,这样易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更容易在之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向错误的方向发展。最后,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课程,所以安全意识教育应该作为开学第一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便进行安全教学。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喜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是高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其他专业课程。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不断发挥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时效性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诈骗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