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2022-03-18 03:48夏吉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夏吉莉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65)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 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 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从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所做出的 “四个选择”, 即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改革开放,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教学的主线。 也可以说,“纲要”课又是一门以展现广大共产党人不断探寻理想信念、追求理想信念、坚守理想信念奋斗史为主题的思政课程。 为此,在“纲要”课教学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本文将从历史、内容和实践三个维度,在“纲要”课教学中将理想信念“哪里来”讲解清楚,将理想信念“是什么”分析透彻,把“如何育”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建构立体化理想信念教育。

一、历史逻辑:揭示理想信念的正确性

要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坚信理想信念。 而要坚信理想信念, 首先是要认识到理想信念是正确的,且能回答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什么就是它而不是其它内容。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历史维度进行梳理,从中明晰理想信念为何而来、为何是真。 通过探寻我们党树立的理想信念的血脉与根基,能够从根本上使大学生遵从理想信念,并坚信理想信念。 在“纲要”课教学中,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展现理想信念的深厚底蕴,揭示理想信念的正确性,进而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下理性认识之基。

(一)理想信念在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探索中破土而生

近代以来, 中国一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诸如输入鸦片、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索要战争赔款、割让土地、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操纵经济命脉等,使整个旧中国变得千疮百孔。 而当时的清朝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对内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对外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探索中国的出路而掀起了救亡浪潮。 但是,这些救国方案都没能挽救中国,以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灰飞烟灭,以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在顽固封建势力的打击下只是昙花一现,以试图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已被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因此,要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必须有新的社会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是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政党。 她在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此树立起了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追求, 是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土壤,是萌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 在“纲要”课教学中,就要从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探索历史背景中明晰理想信念之根。

(二)理想信念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坚如磐石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 就肩负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的历史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结合中国革命实际, 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坚守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遭受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却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坚持革命。 他们之所以能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定革命立场,是因为他们忠诚于党的纲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冲破国民党空中飞机密集轰炸以及地面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在敌我力量对比极大悬殊下能取得红军长征胜利,创造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始终坚定对革命理想的信念。 他们在长征中用鲜血和生命高举着理想信念的旗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建立和发展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经过 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这场“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3]的抗日战争,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是中国共产党人牢牢坚守理想信念的又一佐证。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意孤行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总而言之,“纲要”课要讲清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为人民谋求光明前景的斗争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理想信念在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接续奋斗中历久弥坚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历史任务。 在建立了新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踏上新的“赶考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的征程继续坚守理想信念。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经过几十年奋斗,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 历经40 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并走上强起来的奋进道路。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纲要”课要从我们党搞建设、抓改革中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开展的伟大实践,引领学生深刻领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理想信念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愈发坚定不移。

二、内容逻辑:展现理想信念的丰富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只有明白了理想信念的内容,方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 关于理想信念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5]88。 纵观我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里一直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芒。 因此,开展“纲要”课教学时,应立足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叙事,从中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引导学生从共性与个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引领学生从长远与当下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中充分领会理想信念的丰富性、深刻性,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魂。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践问题的一部历史。 “回溯我们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偏离和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什么时候自觉遵循与科学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就科学,思想就进步,队伍就壮大,事业就发展,人民就幸福。 ”[6]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在尝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各种可能路径之后,先进分子们在思想洪流中经过比对甄别、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先进分子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认识到经济基础是改造社会的前提,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前途所在。 从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先进分子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斗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曾说,我们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明效大验,就是和中国旧的封建主义文化相比较可以被艾奇逊们傲视为 ‘高度文化’的那种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7]。 当前,我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仍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所取得的成功。 “纲要”课教学,要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背后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直接指导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直接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壮大了革命力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成功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开展革命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全面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使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革命斗争更具自觉性,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继续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明确了方向。 后来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践检验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规划了蓝图。 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所以,坚定理想信念,除了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外,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坚守。 当前,尤其要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能融会贯通,实践笃行。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见,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从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从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到推进改革开放,无论是革命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接续奋斗,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导航标。 与此同时,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基础。 换言之,共产主义是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目标。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了奋斗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夯实根基。 “纲要”课程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历史。 所以,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纲要”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实践逻辑:树立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在“纲要”课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最终要落脚到教学行为上。 解决好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是依托“纲要”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归宿。 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纵向贯通历史与当下、从横向比较国内与国外、从外在融合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从内在统一认知与行动的辩证关系中获取坚定理想信念之力,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纵向贯通历史与现实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8]。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脉,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通过“纲要”课教学,向学生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从中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根源及其正确性、 先进性和必然性,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理性认识基础。 讲述历史是“纲要”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与依托。 但是,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现实,所谓“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所以,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启迪历史智慧,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服务。 为此,“纲要”课教学,除了要讲述历史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坚守理想信念外,还要讲清楚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坚守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讲清楚历史和现实中检验理想信念的标准的差异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纲要”课教学只有立足历史,着眼当下,用历史启发现实,在现实中借鉴历史,才能体现贯穿其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意义,才能突显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命力。

(二)在横向比较国内与国外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 从1919 年我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到1945 年打败日本侵略者, 再到1953年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以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捍卫了国家主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遭遇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改革开放以来只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长期以来保持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稳定让世人为之惊叹,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取得的抗疫成果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人始终都没有背弃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反观国外,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政党互斗、民粹主义思想蔓延,为一党私利而不惜采取各种极端手段损害国民和他国利益。 在“纲要”课教学中通过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比较, 换一种角度审视自身,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故事和铁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客观认识中国与外部世界,让学生体会到“月是故乡明”“这边风景独好”, 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清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与先进性,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在外在融合个人理想与国家事业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毋庸置疑,本文所提及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每个个人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9]21。 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中国人民在完成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后,又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个人成长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环境和广阔空间。 个人与党的理想信念保持同向同行,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就能冲破艰难险阻获得不竭动力,就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当代青年大学生,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9]21。 所以,“纲要” 课除了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外,还要搭建起个人理想与党的理想信念之间的桥梁,让个人理想融入党的理想。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土改后的解放区农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将个人追求与党解放全中国的目标统一在一起,谱写了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壮举。 这充分体现了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全正确性,因为土地改革运动帮助人民群众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结合在一起。 “纲要”课教学就要帮助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在内在统一认知与行动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5]83。 坚定理想信念,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印刻在头脑里,而要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转化为为之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和实际行动。 当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 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投入战斗。 当国民党以绝对优势兵力挑起内战时,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再次投入战斗。 当新生国家的主权受到美帝国主义威胁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征程,为保家卫国而战。 一次次的行动,一次次的壮举,汇聚而成的诸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精神,都是践行理想信念的行动体现。 理想信念只有在行动中方有生命力,理想信念也因被付诸实践而彰显出价值。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 ”[5]86为此,“纲要” 课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知到了、体悟到了理想信念,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了理想信念。 “纲要”课可以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能,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形成求真务实、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浓郁学习风气; 引导学生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服务,积极参与班级、社团建设,做一个心中有他人、心系集体的责任担当青年;在职业选择时,鼓励学生主动到祖国需要的行业或基层就业,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更要促成学生成为忠实实践者。

结 语

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是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根本保证。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至关重要。 作为高校思政课主干课程之一的“纲要”课,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教育引导学生汲取历史的营养剂,将之转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关于“吃” 的远大理想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