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与设计理论视域下辅导员职业职责定位

2022-03-18 05:08唐后乐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教育

唐后乐

(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本文引入工作分析与设计理论,旨在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岗位规范的分析与设计,从新的视角研究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以期进一步为辅导员划定职责边界、厘清工作范围。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主要工作职责,笔者将这九项职责概括为“十导职责”,即辅导员担负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价值主导、组织向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网络利导、行为督导、生涯教导、实践前导等十个方面的工作,“十导职责”蕴含了辅导员总的与基本的职责、日常职责、目标职责。

一、“骨干力量”是辅导员总的与基本的职责定位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传统手段与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与加强价值引领是辅导员政治能力的体现。

(一)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理论武装

“思想理论教育”是辅导员的首要职业职责。在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中,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集体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法纪观念、责任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辅导员理论素养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认同感有待增强;教育方法有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有待加强。破解之策主要有: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建构起“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1]。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简单套用行政或学术话语,难免有话语霸权或话语失语之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以事明理、以案说法,让学生感受真理的力量。要提高对社会思潮的研判能力,正确发声,及时发声,主动亮剑。

二是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认知与认同,使辅导员认识到思想理论教育是一项铸魂、培根、固本的战略工程,关系到“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三是创设条件,改善环境,优化路径,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事实来引导学生,要把准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及时解疑释惑,把思想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要因时而进,把握时代脉动,切入时代主题,积极反映时代要求,准确捕捉思想理论教育的最佳时机,相机而动,让思想理论教育火起来。要把握国内外形势,从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新变局,适应新媒体、新常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让思想理论教育活起来。北京大学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鼓励学生“读国情书、读基层书”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二)加强价值主导,搞好主流导向

价值主导就是以科学的价值理论、正确的价值实践与有效的激励机制传递组织倡导的价值导向,指引人们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为自己的追求方向的过程。价值主导是辅导员主要的职责之一。如果价值引领倦怠、价值引领模糊、价值引领偏向,就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价值主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高校应千方百计加强辅导员价值引领能力建设。新时代辅导员应厚植价值引领的政治理论根基,增强价值引领的底气,把握价值引领的艺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学生荣辱观、是非观、公私观、生死观、苦乐观、义利观、法纪观、爱情观、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澄清价值谬误,扫清价值雾霾,厘清价值混乱,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2],引领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明晰是非曲直。

二是用典型示范与言传身教“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塑造品格、品行、品位”,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等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理想志向。

三是让主流价值理念植根于学生心田,普及在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的全过程。要在学校形成海晏河清、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氛围与主流价值场。要像全国首批“最美高校辅导员”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任雅才一样“遵循总书记的教导,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三)加强网络利导,重视网络思政

网络利导就是利用网络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高地能否占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辅导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一是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B站、APP新闻客户端、思政类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留住学生的心、锁住学生的情。辅导员要善于向列入“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的清华大学、北大青年、首都教育等公众号学习,运用学校官方新媒体等组织的力量,服务学生、吸引学生、留住学生,连上大学生的“朋友圈”“好友圈”,拉近与学生读者的距离,增加粉丝黏性。要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与学生共境、伴学生同行,用学生语言、懂学生思维。

二是增强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目前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实现了与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的合作,辅导员要善于发挥这些知名文化品牌的功能,展示大学生时代风采,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每一个学生,使网站成为大学生喜爱的网上精神家园。

三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互动性、服务性和情感度。要有用户思维、服务思维,明确学生的所思所欲所爱所忧。要挖掘好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砥砺奋进的生动故事,做有温度的思想教育。要搞好网络平台全方位的服务,关切学生权益维护。

四是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导向性、生动性和流行度。辅导员要带头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避免高校新媒体作品同质化问题,做到文章结构巧妙布局,文风朴实生动,力戒简单的“鸡汤说教”,坚持内容为王,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坚持选题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创作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大学生需求的优秀作品,凝聚精神共识。

五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主动性和精准度。巧妙利用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及时研判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研判网上学生思想动态,发挥网络“信息集散地”“心理减压阀”“思想晴雨表”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积极研究网络规律和舆论机制,掌握网络阵地话语权、主动权,打好舆论领域的主动仗。

二、“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辅导员的日常职责定位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负责党团组织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这考验辅导员的基本功。

(一)加强组织向导,做好党团建设

高校党建、团建与班级建设从表面上看是有成效的,但纵观三个组织建设的现状,还是暴露出党员、团员、班干作用发挥力度不够,党、团、班组织之间融合度不强,党建团建活动参与度不高等不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突出建设重心,提升作用发挥力度。首先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五化建设”,支部建设、组织生活、管理服务、工作制度、阵地建设都要达到要求;教育党员要做到“五个模范”,即理想信念坚定的模范、学习扎实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模范、向上向善身心健康的模范;建立党员考核机制。其次是发挥共青团的先进性与团支部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支部担负起教育团员、管理团员、监督团员和组织青年、宣传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主要职责;带头学习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主动关心支部每个团员青年的成长进步,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用先进思想教育引导青年,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同时,发挥团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是发挥班级文化建设与班干部作用。要发挥班级文化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滋润性、凝聚性的独特作用;同时发挥班干部乐于奉献、严于律己、顾全大局、身先士卒、善于创新、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共建机制,增强组织融合度。加强党、团、班三位一体共建机制建设。首先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支部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党员发展工作,搞好党支部的各项建设。团支部教育、引导和服务好团员青年。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各项活动的组织等,营造良好学风。其次是真正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班建、班风正校风”的良性循环,健全组织、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完善制度,提升党、团、班三位一体共建育人工作实效。再次是搭建合作平台,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通力合作,互通信息、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三是实现创新突破,提高活动参与度。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要按要求、保质量;党课教育要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有力有效。辅导员开展党团活动时,要精心设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活动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团活动。班级活动应围绕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党、团、班建设的水平进行。各学院要加强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制度建设;要定期开展党、团、班学生骨干培训;要积极发挥朋辈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习辅导,抓好学风建设

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氛围、创造好生态。本文所论述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等因素合成的风格。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辅导员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是注重使命指引,明确学习目的。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通过学习走向成功,学习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辅导员应帮助学生从思想源头上查找学风问题,破除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倾向,使其把个人学习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二是加强生涯导航,明晰学习目标。通过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前景分析、专业介绍大会、新老生交流会、读书学习经验分享会、考研咨询会、职业生涯交流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找原因、查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三是突出本领建设,增强学习动力。按照“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的要求,搭建好学习平台,让学生回归到刻苦读书上来,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四是树立学习榜样,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善于抓关键少数、抓学生骨干、抓学习标兵,发挥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实现浓厚学习氛围的全覆盖。要深入课堂、学生宿舍、图书馆、课外阵地、网络空间,与学生共话学习心得、共同交流方法、共同攻克难关、共同分享成果。

五是坚持言传身教,教会学习方法。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潜心科研,崇尚学术,带头学习,学有方法,这样学生也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升学习能力。同时,要构建学校学生管理机构、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班团干部、家长的联动机制,保障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强生活指导,严格日常管理

梳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现状,发现管理理念有待创新,管理内容有些宽泛,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有待改进。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科学化管理。理念是实践的先导,要以学生发展理论、校园环境理论及管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发展导向”,构建综合服务型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注重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提高管理的亲和力、影响力、号召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管理效能。

二是明晰管理内容,加强合理化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伴随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从入校前的先期沟通,踏入校门的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到班团干部选配、制度建设、奖学金与助学金评选、衣食住行用方面的生活指导,学生“奖、勤、助、贷、免、补”六位一体的困难帮扶,学生学籍异动时信息系统更新,再到毕业生教育、学生档案与党团组织关系转出,甚至学生毕业后的追踪服务等,都要求辅导员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精准到位。

三是建设管理队伍,加强规范化管理。要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指导者、服务者、守护者,要把好“选拔、培养、管理、服务、考核”关,向着“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理论扎实、作风优良、结构优化、数量保障”的管理队伍建设目标努力。

四是构建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化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来源于完善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高校要建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选拔机制、运行机制、联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三、“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辅导员的目标职责定位

(一)加强心理疏导,关注心理健康

辅导员是学生最亲密的老师与朋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明确职责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是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二者共同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共同陪伴大学生成长。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辅导员起辅助作用。不同级别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对应的能力标准:中级辅导员需要具备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高级辅导员要具备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初步排查和疏导,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苗头,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落实“五早”预警。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制定心理危机排查制度、校院学生心理问题月汇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及快速反应系统,切实落实好“五早”预警机制、“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积极构建“班级心理委员→院、系、部心理专干(教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五级学生心理防护网,进一步健全对心理危机学生情况“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告、一月一通报”等工作制度。

三是开创工作格局。开创教育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咨询服务体系、预防干预体系等“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新载体,提高教育服务的温度、立德树人的效度。

四是创新教育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星期六俱乐部”、“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心理咨询室、大学生成长辅导室建设,优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育人环境,建成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二)加强行为督导,从容应对危机

应对校园事件,需要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信息公开、预防为主、依法办事的原则,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时空抓好危机教育、危机处理、危机管控与危机善后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事前的安全教育与应急预案,做到危机教育常态化。要坚持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涉危涉险涉黄涉毒涉及犯罪,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系统,通过查看档案、谈心谈话、热线服务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真切关爱学生。建档案,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行动,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日常防范,做好“警报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舆论信息监测机制与信息沟通机制。再次,要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二是做好事中的初步处理稳定局面,做到危机处理法治化。首先,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研判事件性质与事态程度,掌握事件基本信息,迅速做出前期决策。其次,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要防止事态扩大,防止次生问题产生,防止不良舆论的传播与发酵,防止侵犯学生隐私。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做到依法依规、细致周密、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再次,及时将掌握的危机事件信息按程序上报。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同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与合作配合。

三是做好事后的经验总结,完善机制,做到危机善后人本化。善后工作是转“危”为“机”的关键。首先,做好涉事学生的安置、安抚或处置,做好其心理疏导;妥善处理所牵扯的其他问题,并做好解释;关注舆论动态,做好舆论引导。其次,做好善后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再次,总结改进,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总结凝练,逐步梳理,深入研究危机应对的实践经验与应对的规律。

(三)加强生涯教导,指引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第八个职业功能。生涯教导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创业指导三部分任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胜任力:

一要就业指导有声有色。就业指导要耐心、细心、尽心、精心,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流程指导要精准到位;信息服务要及时、全面;职业指导典型案例的撰写要有示范性。辅导员要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日常学生工作中,让学生能够对专业特色、发展前景、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等方面有深刻的认识。要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就业指导,从新生的就业讲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到后续的一对一的指导、择业和就业经验介绍会、模拟招聘会、情景模拟面试、校园招聘会或地方人才市场招聘会等,层层递进。

二要职业生涯规划有理有据。为量身定制好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策划与实施好“三个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即讲好一门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一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搞好一次访谈——生涯人物访谈,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完成大学生职业规划全程化的定制服务,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唤醒学生的职业规划感知与职业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所需、自我所爱、自我所长,合理地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认知职业倾向,培养职业价值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要创业指导有板有眼。要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前景分析,为学生开展创业指导与服务,激发学生创业灵感,教会学生创业本领。辅导员要通过创业指导、创业经验介绍会、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大赛、创意孵化服务等,培养学生成熟的商业认知、匹配的实战能力与足够的眼光和格局,教会学生如何练就创业素养、如何精准找到创业切入点并做好定位、如何寻找创业方向、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选择投资环境、如何评估创业机会、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加强实践前导,研究理论实践

知行合一是辅导员行为世范的基本要求。加强理论实践研究有利于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辅导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储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辅导员的理论知识结构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构成。辅导员应通过理论培训、行动学习与个人自学,不断掌握所需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知识使用的效率。理论实践研究要求高校辅导员增强科研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学习意识;加强理论实践研究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凝练研究方向。

二是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辅导员要想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尤其是深入把握国内外学生事务工作前沿进展,就必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参加校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

三是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和好做法,通过理性思考,把这些分散的资料、分散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逐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用于指导和推动学生工作的新实践。辅导员要通过课题或项目研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坚持知行合一,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具有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