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门枕石的设计思维方式研究与应用

2022-03-19 18:28芦冰
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

芦冰

关键词:门枕石 造物思想 设计思维 设计意识 现代设计转化

引言

门枕石作为大门起承托作用的构件,历史由来已久,探索门枕石的起源发展,需从古人造物的角度分析门枕石的造型语言、装饰纹样等外部设计特点,更应深入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分析其演变逻辑,从“天、地、人、物、工”五个方面提炼传统门枕石的设计思维方式,并尝试进行现代设计的转化。

一、传统门枕石的设计特点

门枕石,又称门墩、抱鼓石,是大门建筑的重要构建之一,位于门槛两端,主要作用为承托转动的门轴,分内外两部分,承托门轴转动的海窝在门内,中间凹槽用来安置大门的门槛,外部为高起的装饰性部件。门枕石最早出现在汉代四合院形成时期,起初仅为承托门轴的石头,后在门外部雕刻装饰性的图案以求美观,如宋代李戒的《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当时最复杂的门砧的工艺(如图1),可见在当时门枕石还是内外同高的样式,后经历朝演变,门枕石外部加高,并雕刻吉祥图案预示美好愿景,又随儒家礼制思想的传播,在造型上体现古人等级之分,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

(一)造型特点

1.造型分析

从现阶段已记载或发现的门枕石外形大致分为四类——方箱形、抱鼓形、石狮形和兽形器物人物相结合四类(如图2)。

方箱形门枕石外观造型为矩形,来源于书箱,并在四周雕刻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岁岁平安、三阳开泰等,后多摆放在文臣或书香门第宅门前。抱鼓形门枕石即在基座上承托为鼓状石雕,其由來源自战鼓造型,战鼓在古代战场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所谓“战鼓擂而士气鼓”,后多置于武将宅门前。放置石狮形门枕石原意为避邪驱恶,因狮子为凶猛野兽,也视为“兽中之王”,守门看户,后石狮形门枕石演变为彰显皇权皇威的统治阶层所使用。兽形器物人物相结合的多样门枕石,发现较少,但造型多变,如图中为常家庄园内石芸轩书院门前的多样形门枕石,主体为雕满图案的花瓶,下有莲花状须弥座承托,前有手抱如意的童子,瓶口两只打闹嬉戏的石狮,整体造型多变,营造出一种怡然嬉戏的轻松气氛。

2.地域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又因自身人文因素影响,导致门枕石在造型有所差异,本文选取院落式传统建筑发展较为完整的北京、徽州、山西及关中四地(图3)作为代表,结合当地地域人文特点进行门枕石造型分析。

北京地区的门枕石受其地理人文、建筑风格等影响,在造型上也有对称特点,即门枕石从顶部到底部采取中轴对称的方式进行外形与图案的雕刻,显得庄重厚实,等级森严,既蕴含了百姓的质朴形态,又彰显出皇家的华丽繁琐的贵族气息。徽州地区的徽商文化与家族伦理观念直接造就了徽州门枕石的造型特点,在体量上更加高大挺拔,造型采用局部偏离的特点,整体纤细隽秀。装饰图案多以儒商文化、敬宗睦族等教育故事作为雕刻题材。山西晋商的门枕石多追求满装饰、重细节的造型特点,以求宅邸的豪气与奢华。满装饰即在整个门枕石雕满装饰图案,追求圆满之意;重细节指雕刻手法细致、线条细密,表现力强,装饰题材多以晋商文化为主的背景展开,从造型、图案以及雕刻技法上力求表现屋主财富实力与地位等级。关中门枕石在造型上也呈现出构图松散、上放下收,即门枕石底部的须弥座向内收缩,从侧面增加整体的层次感的特点,构图采用虚实相间与居中布局的构图,力求画面整体更加协调有致。

(二)文化内涵

1.儒家礼制:儒家文化贯穿古代社会,其礼制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中,它肯定了社会各阶层的尊卑,一切的器物的造型与装饰语言皆要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可僭越。诸如明清时代,狮子型是最高等级的门枕石,只有皇家或皇亲国戚宅邸前能够摆放;高级武馆摆放抱鼓石,其上可有狮子作为装饰,低级武馆抱鼓石上雕刻兽吻;高级文官摆放有狮子装饰的方箱形门枕石,低级文官则用四周可有装饰图案的方箱形门枕石;而富商只能摆放无装饰的门枕石。而徽州地区门枕石敬宗睦族的装饰题材,也暗含了儒家传统“礼”“仁”观念,从器物到精神层面都受到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

2.天圆地方:“天圆地方”在古代哲学观中具有重要地位,属阴阳学说一种,代表阴阳平衡、静动互补。具有天圆地方观念的传统器物很多,如方孔圆钱、天坛和地坛等。对于门枕石的天圆地方则是下方须弥座的方形和上部抱鼓形的圆形的结合,而方与圆的结合,不仅在空间层次感体现出造型的形式美,文化内涵上也暗含了古人心性要圆润通达、命事要严肃谨慎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传统门枕石的演变逻辑与造物意识

从前文门枕石的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得知,门枕石作为器物的存在与发展,是阶级精神需求与时代技术发展的结果,通过其演变逻辑,亦能窥探到门枕石的造物思想。

(一)门枕石的演变逻辑

远古时代器物的形成首先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出现盈余,才会将器物进行美化,以赋予器物审美的功效,这时候器物就被赋予使用及审美两个功能,时代背景和技术工艺的发展亦能影响门枕石等器物在造型、风格以及图案题材上的演变。社会进步,权力产生,统治者为了规范社会秩序,也为了彰显其自身的权威,于是出现在建筑和器物上的等级要求,皇家贵族通过纹样来显示等级,而百姓则通过图案表达美好寓意,因此,门枕石作为古代器物之一,实质是贵族阶层与百姓精神的需求产品。

(二)门枕石的造物意识

从门枕石的演变逻辑可以看出,其造物意识都指向时代背景、技术工艺、人群等级和前文提到的不同的地域特征等方面,因此通过门枕石的造物分析归纳如下:如图4所示,时代也就是古人所讲的“天”,代表自然变化、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内容以及行为方式等。门枕石的起源,也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代自然的选择;环境也就是“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物质资源、民俗文化都有所不同,工匠也是根据不同地域的风格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造物等活动;人群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人”,工匠在造物中用不同的手段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因此门枕石也因需求不同呈现多样的发展趋势;工艺技术称为“工”,指工匠的技艺技法和材料特性。由时代、环境、人群、技术因素创造并发展的门枕石,可概括出其造物思想为由“天、地、人、工”导致“物”起源于发展,而对于“物”的创造,是由人的需求进而有“物”的产生,创造出的“物”又反过来应用于人,所以对于“物”的特性,可总结为“人为物本、物因其用”。

三、门枕石设计思维

在门枕石设计思维中,“天、地、人、物、工”五个因素相互影响(如图5),古人通过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与探索形成人文伦理等思想观念,如“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并将这种伦理道德上升到生活层面中,规范器物制造和人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天”的变化与发展影响到“地”“人”和“物”;而人们造物,利用物来改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等,因此“物”也会对“人”“地”和“天”有所影响;同理,“地”和“人”也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而在整个设计思维系统中,“工”也就是技艺技法,是协调与各个要素间的中介性质,让“天、地、人、物”四个要素在整个系统中有序发展,起到调和、平和整个系统的作用,让各要素和谐运行,进行造物活动。

四、门枕石设计思维方式在现代设计的转化与应用

以本人所设计的“筒子楼”日料养老中心为例,尝试运用门枕石设计思维在方案中进行转化与应用,验证其设计思维在现代设计的可行性与可鉴性。

(一)“筒子楼”日料养老中心方案概况“筒子楼”日料养老中心,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原址厂房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因城市规划与环境污染等原因,厂区搬离市区,原厂区进行厂房改造,附近生活区皆为本厂退休职工。此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方案的全面分析,针对退休职工的居家养老问题,规划日间照料中心,形成“社区——居家”的养老模式。

(二)运用传统思维方式做方案分析门枕石设计思维方式强调从“天、地、人、物、工”五个方面进行造物设计,本方案尝试从以上五个要素进行前期设计分析。

1.天:“天”意为“天时”,也就是历史与社会的发展,河北省近年老龄化日趋严重,如表1为河北省2015-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其占全省总比重表,由此可见河北省老龄化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处于重度老龄化省份,老问题日益突出。

2.地:“地”主要指地理环境,老厂区位于市一环东北角,西、北皆临交通要道,交通便利。旧厂址周边宿舍区多为五六十年代国企宿舍,原为筒子楼,即职工宿舍,后来经拆迁改造,改为社区,但居民仍以国企职工为主,附近共11个居民区,距离老厂区路程步行多则20分钟,少则5分钟(如图6)。厂区周边社区医院拥有社区医院两所,二甲医院一所,可解决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和疾病所需。在地里位置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人”在此方案中指目标群体,也就是原厂的退休职工,周围社区较多,如表2为部分社区居民人数,此地居民的特点:其一在国企工作几十年的“老工人”,生活方式与记忆情怀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其二,生活环境固定,周围人群基本都为工友、同事;其三,其子女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因工作、学习原因,多半不在本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老年人的养老又出现新问题,诸如封闭式管理,老年人容易受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误导,引起部分老年人在认识上的偏差,继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再加上居家隔离,不与外人进行沟通,焦虑心理很容易上升为恐怖、害怕等情绪,心理情绪会导致身体上的病变,诸如出现胸闷、心慌、失眠、 食欲不振等现象,从而让自身抵抗力更加低下。

4.物:“物”指的就是“筒子楼”日料养老中心方案本身(如图7),该项目在原有厂址进行老厂房改造,运用已有的建筑与空间,规划日料中心,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维持既有的人际关系,通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解决老年人日常吃——社区食堂、科学配餐,即在了解老年人的基础病史后按照医嘱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配餐,从饮食方面控制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指标;心——增强安全感、促进情绪恢复,通过聊天、娱乐等基础活动,舒缓释放老年人在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促进健康情绪的恢复,并通过定期的基础心理知识讲解,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安全感;娱——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增加动、静等娱乐项目,包括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聘请专业教师定期为老年人教授中医保健常识、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课程;医——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定期体检,医疗咨询;护——日托护理、无障碍设施,集合社区医院,定期对有基础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指标监测,在日料中心增加无障碍设施,即半自理老年人也能享受到基础项目,解决各种老年人群日常活动和饮食娱乐等基本问题。

5.工:“工”作为一种造物媒介,在本方案中主要指设计师运用的规划方法,对于户外活动区域,可以适当模糊室内外的空间界限,利用单面空廊作为户外阳台,增加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既可让老年人在阴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也可提升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加入到户外活动,增加身体锻炼。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屋顶空间进行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在屋顶种植适合老年人耕种与培育的花草植物,打造屋顶露台设计,并适当进行景观规划,既可增加老年人的各个娱乐和活动项目,也调节空气湿度,增加绿化面积。针对老年人的自理程度,设置宅间绿地(图8)等近距离景观区,可让失能老人也能就近享受户外景观,除此之外,应设置休闲区、广场活动区、依据地势而规划的生态景观区、长廊休闲区和适当面积的耕种区(图9),不同区域功能,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从“天、地、人、物、工”提炼设计方向

通过对整个方案“天、地、人、物、工”的分析与提炼(如图10),找出方案设计的侧重点,即在保持原有建筑不便的情况下,加大老年人的活动区域,辅助无障碍设施,使老年人能享有单独休闲或群体娱乐空间。根据设计方向,绘制方案初稿(如图11),该项目占地将近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0%,沿用三座旧厂房用作社区食堂、阅读休闲和室内娱乐项目,户外设有宅间绿地、耕种区、花卉园艺区、休闲广场等区域,并相应配有凉亭、园椅和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力图打造以“社区——居家”的养老模式,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让老人在新的空间中放松身心,扩大老人的生活空间,延续老人既有的社会关系。

(四)运用传统门枕石设计思维进行现代设计创作

明确规划方向与侧重点,运用传统门枕石设计思维进行细部设计,把“天、地、人、物、工”元素具体化:“天”即方案背景、社会环境等大趋势;“地”代表区位因素;“人”目标群体、受众对象;“物”即整套方案的概念规划;“工”代表在设计中运用空间规划的技术与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整个方案的前期调研、明确方案目的、确定设计方法和手段、形成方案计划最后完成方案,期间需要分析和考虑的因素,完全和传统门枕石设计思维中的五个要素相符合,正是从“天”(社会背景)、“地”(区位因素)、“人”(目标人群)、“物”(方案)、“工”(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构成整个方案本身,“天”“地”“人”三个方面影响“ 物”的设计方向,而“ 物”的构建也要符合“天”“地”“人”各要素的需求,在整个过程中“工”也就是设计师进行方案创作的过程,起到媒介、调和的作用,辅助“天”“地”“人”和“物”要素间更好地协调和规划,这也验证了前面提到的五个要素在设计思维相互的作用关系。整个方案规划中,分析出设计方向的情况下,对目标人群进行功能和日常生活作息的观察和记录,依据老年人的静态尺寸和活动中的动态尺寸进行静、动功能的分区,按照老年人的生理缺陷设置近户外活动区——宅间绿地和大型公共活动区域——广场区域,并辅助以无障碍设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厂建筑,打造以“社区——居家”的养老模式,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延續老人既有的社会关系,扩大老人的生活空间,最后得以方案的呈现(如图12)。这些都是设计者通过“工”,并结合“天”“地”“人”,对“物”进行的规划和体现。总之,现代设计就是通过对“天”“地”“人”外部因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设计师在“工”给予各种设计方法和手段来创造“物”,并让“物”应用于“人”的过程。

结论

本文从传统大门构建门枕石入手,分析其造型和装饰特点,以及演变逻辑,并结合古代造物思想,探索出门枕石的设计思维方式主要从“天、地、人、物、工”五个方面进行造物设计,最后尝试运用天设计思维进行现代设计的转化,验证其可行性与可鉴性。由此得知传统门枕石设计思维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能够很好地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和施工技术衍生新的设计概念,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精髓,中国当代设计亦可结合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出适合本民族的设计道路,将传统设计、民族设计带入更好的未来。

3051501908241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及其对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启发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
谈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运用
多维空间造型在《立体裁剪》教学实训中的探索
“设计思维”为中国CSR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