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策略研究

2022-03-19 20:10胡榕黄智宇刘萍徐迪雅
设计 2022年4期

胡榕 黄智宇 刘萍 徐迪雅

关键词:场景化交互要素 用户场景 场景分类 场景层级 场景交互设计

引言

交互设计策略指在进行交互设计活动时用来指导开展设计以及推进设计进程的战略性理论框架,内容包括设计流程及方法工具。场景是交互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在相应的场景中对用户的行为逻辑进行规划和设计,是交互设计的重要目标[1] 。场景提供的多样化交互视图与交互细节,使设计师们从定义系统转化为研究用户完成任务的行为[2] 。但目前为止,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尚未形成共识,对场景的分类缺乏论证,场景化交互设计方法未形成清晰的框架。交互设计策略模型可以在方法与流程的整合上对场景交互设计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

一、场景交互设计思维探究

(一)场景与交互设计的关系。

场景之于交互设计是对用户行为过程的综合描述。Carroll 提出了基于场景的交互设计思想,强调设计焦点应定位于描述什么人将使用某系统来完成任务[3] 。场景理论与交互设计理论的结合,可以形成场景交互设计理论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如图1所示。

场景“Scenario”在牛津词典里的第一解释为:事件在未来将怎样发生的叙述。除“Scenario”外,“Scene”“Situation”“context”也常用于指代“场景”。其中“Scene”更强调事件发生的物理属性,指在某场所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Situation”强调事件发生的地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策略研究RESEARCH OF INTERACTION DESIGN STRATEGIES BASED ON USER SCENARIOS点和时间的特殊性,中文更多用“情境”与之对应;“Context”强调事件发生的情节与前后关系,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事件状态。从Carroll对场景用词的含义可以看出,在交互设计领域,“Scenario”一词可以完整地表达场景的定义与作用。参考辛向阳提出的交互设计五要素: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4]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动态的用户行为,行为的“动态”属性又意味着事件的连续性,连续性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因此,场景化交互设计是对用户怎样完成任务目标的描述,也就是对该完整流程的叙述性展示。

(二)场景化交互要素探究。

场景理论可以解构为不同特征的要素,结合交互设计五要素可以探析场景化交互要素。Carroll认为场景要素概括为预先设置、事件状态、工作对象(媒介)、代理(用户)和目标以及情节。“预先设置”指通过识别用户角色和定义目标来预设“事件状态”“工作对象”以及携带“目标”的“用户”存在;“事件状态”包括了用户行为状态与媒介状态;“情节”则是由用户为完成目标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或连续性事件构成。

场景要素中的“行为状态”是交互设计五要素“行为”要素的表达,识别用户角色是“预先设置”的基础,因此,可以归纳场景化交互要素为:“角色识别”“事件状态”和“情节”。

“角色识别”指识别用户角色以定性产品用户群体,通过定义用户目标确定产品系统目标。

“事件狀态”包括对用户行为状态和媒介状态的描述,事件的主体是用户和工作对象,讨论的是行为与媒介的交互逻辑。

“情节”可以将用户行为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事件流构成的情节是用户在某场景或多场景中完成任务目标的流程,是设计联系的脉络。

综上所述,场景化交互意味着通过识别用户角色定义目标,并将工作对象作为具体的某个界面或设备来进一步设置元素,描述事件状态并设定情节。通过交互设计五要素结合场景要素,探究场景化交互要素的推导逻辑如图2。

二、用户场景的应用与分类

场景的叙述功能有助于用户和设计者对系统产品的特性形成共同的理解与认知,形成更自然性高效性的人机交互体验[5] 。场景在各个设计领域与设计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发挥不同的作用。

(一)用户场景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提升用户体验是用户场景应用于交互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系统本身作为一种软件产品应具有满足用户良好体验需求的性能[5] 。用户体验关注产品与环境以及人机交互方式,即人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与产品的交互关系并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6] 。

场景交互设计通过观察场景中的用户行为及状态,提取问题和需求以进行交互设计,并用场景化的方法呈现。如用户寄件行为的需求提取及交互优化,在产品未实现自动填写寄件信息功能时,用户寄件行为的场景可以描述为:小王在网上购买的物品不合适(操作者及其背景),想要将物品退回给商家(操作者的目标),小王前往快递站扫码寄件,进入寄件界面填写地址,但需要多次切出界面复制信息,重复操作使小王逐渐失去耐心,为什么不能直接复制自动填写呢?(操作者的活动流程及情绪等)。

基于上述对用户填写地址信息的场景描述,从该场景提取用户需求:希望界面有自动填写信息功能。据此,交互优化场景可以描述为如图3:(1)用户选择上门取件或驿站扫码寄件两种方式并进入寄件界面;(2)用户在寄件界面点击寄件地址或智能地址填写;(3)用户进入新增寄件人界面,选择上传图片识别自动填写或长按粘贴自动输入;(4)用户进入新增收件人界面,识别收件人信息并点击确认,完成寄件信息填写任务。

通过描述场景中的用户体验,针对用户在场景当中的情绪反应及需求,构建理想的交互模型。创建和阐述场景是具体的设计工作,设计师能从场景中观察设计结果的进展并进行产品评估与设计反思,同时,设计决策的相互联系性要求设计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权衡设计决策,而场景可作为设计和开发人员集成这些不同视角和层次的具体节点[3] 。

(二)不同维度下的场景分类。

Carroll认为场景可以被抽象和分类为:形态、内容、使用、循环。

“形态”是指场景可以是具体又灵活的,场景的具体性体现在场景提供了设计方案的具体设想,可以在许多细节层次上进行阐述[3] 。场景的灵活性体现在场景基于易修改的设想,可以是不完整的。“内容”指场景中包含的多种用户行为和各种各样的工作对象(媒介),它们可以描述关键功能的细节和不同角度的设计,并展示系统视图。“使用”指场景可以具体假设使用者的思考和经验。“循环”指场景富有生命力,设计师对交互形式的创新就是场景本身的重构与创新。

Carroll主要根据场景的属性进行分类,在此研究基础上,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对场景进行了功能性划分。通过对场景设计相关文献的归类总结,文章归纳了六种在设计领域对场景的分类方法,如图4。

1.按表现形式划分为文字型场景和图示型场景[7] 。文字型场景通过文本叙述梳理事件逻辑以及场景故事,图示型场景则通过故事板、思维导图、原型图等形式展现。用图示型场景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能更清晰地梳理场景逻辑,方便团队沟通。

2.按设计流程划分为客观场景、目标场景和实际应用场景[1] 。设计的一般流程为前期调研提取需求、概念设计输出方案、设计实践、设计结果输出及评估。在调研阶段,从客观场景中发现问题和需求;在方案阶段,总结对客观场景的分析研究,设想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方案,建立目标场景,有学者在这一阶段引入模拟场景概念,为产品功能筛选和优化提供依据[8] ;在设计评估阶段,将设计输出投入实际应用场景当中进行测试评估,但为节省成本,设计团队会先在内部进行虚拟测试并优化,再投入实际应用进行验证。因此,实际应用场景包括了虚拟验证和实际验证两个部分。

3.按重要性划分为强场景和弱场景。用户需求有优先级层次划分,这决定了场景按照需求的强弱来划分。有学者引入主次思维和拆解思维,将宏观的大场景拆解为众多细分场景,然后重点分析主要元素,统筹兼顾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组成拥有强需求的强场景,次要元素组成拥有弱需求的弱场景,可以有效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4.按用户体验划分为用户场景和硬件场景。用户场景主要通过用户体验地图或用户蓝图展示,辛向阳通过行为型信息架构图描述用户行为路径,这种叙述方式能更清晰地体现用户行为逻辑以及设计结果的突出功能。硬件场景指包括媒介设备的应用以及反馈,是交互触点的对接区域。

5.按场景构成划分为环境场景、硬件场景、交互场景[9] 。环境场景描述的是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根据用户的需求、目标、行为的变化而变化;硬件场景包括硬件设备以及设备状态,硬件场景存在于交互场景中,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构成交互场景。

6.按场景的作用划分为问题场景、活动场景、信息场景、交互场景。问题场景和客观场景的概念类似,但问题场景着重于通过问题描述来体现需求;活动场景指在某一事件流中,用户行为体现的设计切入点或对产品的要求;信息场景指用户画像、产品信息架构等结构化信息。交互场景描述用户的交互方式及流程,体现设计功能点和创新点。

以上6种分类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有优势与弊端。按表现形式划分的文字型场景和图示型场景属于宏观角度的大类场景,有利于在场景描述方式的选择上给予指导,但这种方式只限于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划分;按设计流程划分的方法强调了分类的程序性,按照设计步骤构建相应场景,使场景的构建与使用更具条理性,但在三个设计阶段构建的场景太大,可对每阶段场景进行细分,这样在联通场景情节的同时,也能强调产品细节和关键功能;按场景重要性劃分的方法有利于快速提取需求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帮助明晰产品的突出功能,而强场景与弱场景只适用于需求阶段,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不大;按用户体验划分的用户场景是关于用户的一个场景大类,可以包括客观场景、交互场景等,因此,这种场景划分的方式还有待考究;按场景构成的划分方式可以清晰地梳理环境,工作对象和人的关系,但难以将用户的目标与需求以及用户行为的前因后果清晰地体现出来,缺少情节的联接和描述;按场景的作用划分有利于设计和开发抓住问题要点,理解产品架构,但各个场景之间缺少联系,问题的解决方案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不明显,设计也就缺乏说服力。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依据设计流程的分类方式最具全局性,依据重要性的分类方式能更快速地捕获需求,明确场景化交互要素中的“用户”“目标”及“事件状态”,交互场景能描述场景化交互要素中的情节并清晰地梳理事件流。因此,运用设计流程与场景构建结合的方法,建立需求阶段的强、弱场景以及根据交互场景的特性进行设计,是构建科学的交互设计策略模型的有效手段。

用户场景在设计领域多种维度的划分,给设计方式方法的创新、设计效率和设计准确性的提高都带来了新思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发展,也对创新交互形式、改善产品体验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场景化交互是从交互设计方法中发展出来的全新的设计思维模式[10] 。基于场景做设计,在场景中贴近用户并创造新场景,能够产出更加自然高效的设计模式。

三、构建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策略模型

交互设计与传统设计学科的区别在于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用户在某种场景下与软、硬件设备的交互行为。虽然交互设计的侧重点是用户行为,但每个设计阶段的定义与一般设计过程是相似的,因此,按设计流程划分的客观场景、目标场景及验证场景,可以应用到交互设计流程的各阶段。

(一)场景层级的构建。

用户场景在交互设计三个阶段所覆盖的元素众多,在调研阶段更注重从用户本身出发,寻找问题与潜在需求,用户需求包括了客观问题,而且强场景与弱场景是根据需求的强弱来进行优先级排序,因此“需求场景”的概念代替“问题场景”可以表达得更准确。

设计阶段要求交互信息结构化并且包括软件交互与硬件交互两个方面以及关键交互触点的功能设置。用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较为抽象模糊,导致在将需求转化为设计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细节[11] 。因此引入细节场景概念,将交互场景中的关键交互触点提取出来进行描述。

评估阶段包括对产品的测试与评估,统称为产品验证,因此引入验证场景概念以描述产品的测试与评估,包括虚拟验证和实际验证。

根据交互设计各阶段场景之间的关联性与包含关系,文章引入层级场景思维,对不同设计阶段的用户场景做层级划分,如图5。

1.调研阶段:在依据交互设计流程进行场景分类的基础上,选择按重要性划分场景的方式对需求场景进行分类。建立客观场景为一级场景,在客观场景中提炼需求,建立二级需求场景,然后根据需求的重要程度,结合需求优先级建立强场景与弱场景。

2.设计阶段:建立目标场景为一级场景,输出交互设计方案,二级场景为交互场景和细节场景,描述用户与软、硬件设备的互动状态,细节场景突出关键交互触点功能。

3.评估阶段:建立验证场景为一级场景,测试评估产品方案的可用性与易用性,二级用户场景包括虚拟验证场景与实际验证场景,根据测试评估结果确定产品优化方向。

构建场景层级,将每個设计阶段的一级场景细分,一级场景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展现系统框架与设计方向,次级场景能从细分领域进行详尽描述,有利于设计与开发人员抓住设计要点,同时统筹细节。

(二)场景层级与交互设计流程结合的策略模型。

根据以上场景交互设计策略方法的研究,可以从多种维度梳理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方法要点。这不仅是对交互设计思维宽度与深度的挖掘,也讨论了从系统性的角度来总结场景化交互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流程可以是多维可变的,多维的方法模型可以培养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文章构建的基于用户场景的交互设计策略模型如图6。

该模型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纵向维度为结合场景化交互要素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提取、分析阶段,概念策略阶段,设计实现阶段,设计验证阶段。横向维度为每个设计阶段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场景层级的构建、设计方法或工具的应用以及设计输出的阶段性结果。

1.需求提取、分析阶段以数据信息为导向,在客观场景中通过发现、总结问题构建需求场景,在该阶段进行用户角色识别,定义系统目标。运用场景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原始需求优先级,根据原始需求优先级罗列强场景与弱场景,在这一阶段可以梳理基本业务流并且输出PRD文档以及最终需求优先级模型。

2.概念策略阶段以创新思维为导向,根据上一阶段的输出可以明确设计切入点以及产品主要功能。通过设想事件状态、设定情节构建目标场景,运用场景化交互思维确定理论指导模型,通过创新交互方式构建交互场景,输出理论模型和关键功能的场景故事板及低保真界面以供团队沟通协调。

3.设计实现阶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描述事件状态、实现设定的情节来构建具体的目标场景。运用思维导图法,概念图示法以及理论模型来构建交互场景和细节场景,详细描述硬件场景的人机交互方式以及软件场景的用户行为路径,并将关键交互触点提取出来,构建细节场景描述关键功能的事件流。该阶段的输出更为具体,包括高保真界面、页面流程图以及产品信息架构。

4.在设计验证阶段以反馈机制为导向,通过产品可用性、易用性以及性能评估确保场景交互的真实性和叙事逻辑的连贯性。通过设置虚拟验证场景优化产品性能,再投入实际验证场景,获得优化方案以完成产品迭代。

结语

用户场景是交互设计过程中总结客观现实,把握用户需求的重要策略,是提高设计准确性的重要衡量手段。分析场景化交互要素及其分类,构建场景层级,形成在场景中寻需求,场景中做设计,场景中求验证的场景化交互设计思维,可以加强交互设计流程的结构性与逻辑性。研究场景化交互设计策略,是深化交互设计方法,培养系统性设计思维的有效尝试,也为交互设计实践的理论指导拓宽了思路,有利于交互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完善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