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信息在药品包装中的应用安全

2022-03-19 21:49段冰玉赵璐
设计 2022年4期

段冰玉 赵璐

关键词:色彩美学 药品包装 色彩情绪 心理安全 信息传达

引言

包装作为传达药品信息功能的载体,需兼具物质使用和审美价值。

我国《药品包装管理办法》规定,包装设计“必须以鲜明的色调来反映药品的特点”[1] 。而我国目前并未充分发挥色彩在药品包装中的价值,存在“重视药而轻视包装,重视包装材料而忽视色彩设计”的现象[2]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3] 。应关注色彩在提升包装附加值中的作用,发挥色彩的情绪调节功能,通过色彩刺激唤起色彩经验,引导积极的心理联想,辅助建立心理安全通道。

一、依据色彩美学研究色彩的价值属性

(一)色彩的物理性和感受性:色彩学学科庞大,涉及领域宽广,密切关联社会生活。色彩理论家菲利普·奥托·朗基所说“色彩是一种终极艺术,它现在是,将来也仍会是一个持久的迷”。最开始从科学角度解读颜色的人是牛顿,他通过三棱镜实验的方式得出色彩学的科学支撑,此后,主要分为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是牛顿等科学家对于色彩科学规律的探讨,一种是对于色彩感性化艺术表达的研究。鲍姆加登认为,色彩研究应该对“色彩学”科学和“美学”人文兼收并包。利用科技开发色彩除艺术审美的实用功能,通过理性连接感性认知,兼具科学与艺术,实用美与视觉美,开辟新的研讨思路。

(二)色彩的文化属性:视觉反馈中,人对色彩的敏感度很高,是一种内在的感知本能,色彩的视觉功能的影响力很强,将色彩审美关联大众审美,通过色彩设计服务社会。色彩感知是感知历史,感知主观情感的累加,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影响着不同色彩观念的形成,色彩美学也伴随全球化进程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色彩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感受性的、经验性的、人文的、且极具想象力。除了自发性色彩,在审美过程中,与自然物质的属性还紧密关联。

“色彩是最有感知力的设计要素,既有商品物理属性的体现,又有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心理折射,还蕴含着民族、区域、文化、时尚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4] 。文章旨在探讨药品包装中如何发挥色彩的情绪性、象征性、通感联觉、物理特性等诸多实用价值以及不同类别药品包装色彩使用倾向以及建立色彩药品包装类别的共识色彩是否有必要。

二、信息可视化下的色彩设计导向心理安全

英国理论家格列高里曾经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状态”[5] 。为更大程度地发挥药品的疗愈功效,包装色彩设计要充分照顾患者的心理感受。

(一)药品包装色彩信息可视化整合:药品包装不同于其他商品,通过包装色彩来提升购买力的诉求并不强烈。药品分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初级包装和次级包装,文章对次级包装的色彩设计进行信息整合,如表1。

选择二级综合医院销量前200名的药品信息整合,该医院所临社区主要人口为中老年人,对于除去注射类以及同药品名不同厂家的104种药品即128个包装进行功能分类后的色彩取样。按照药品功能和用途分为19类,色彩选取占包装表面积约15%及以上的色块进行统计,每个包装最多选取占比前三的颜色。

从数据结果来看,白色使用率最高,几乎每种包装都使用了白色,从印刷成本来看更具性价比;从物理特性来看,大多数药品有遮光和储存温度要求,利用白色反射性和绝缘性,减少光对药品保存的影响,延缓药物变质,避免氧化反应[6] 。药品包装色彩种类一般不多,降低印刷成本,简化色彩信息分层。从表一反应,呼吸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清热解毒用药色彩最为单纯,均为蓝绿色系。滋补类药品、受体激动/阻断药和抗过敏药为暖色占据主导地位,抗生素类药品、呼吸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糖尿病用药、抗精神病药品、清热解毒用药以冷色系为主。

因此,除了色彩的物理特性,药品的色彩选择和药品功能存在相对密切的关联,发挥了色彩对于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如表2。

医院周边社区老龄化,心脑血管用药占比最高,以心脑血管病药品包装为例,65种药品中白色占57种,只有8种没有使用白色,与白色在其他类别药物色彩中的占比近似。 此外,蓝色、绿色、黄色出现频次最高。冷色系蓝、绿、青、紫的出现47次,暖色系红、橙、棕、黄、粉出现36次。红色、橙色出现的面积一般比较小,部分纯度不高,多数呈现相对温和。由此,调查样本中的心脑血管类药品包装以心理疗愈的冷色为主。

此外,还有因避免仿冒进行的周期性包装外观迭代而产生局部配色的变化,这种对主要配色规律的影响不是主要的探讨内容。

包装色彩具有象征性和心理影响,通过整合发现其色彩的选择多与病理联想色、心理疗愈色、药材色相关联。

1.病理联想色:病理联想色是依据药物的适应症联想到的颜色。比如,藤黄健骨片用于治疗肥大性脊柱炎、骨质增生,包装色彩为红色、黄色。其中炎症容易使人联想到病症为红色,熟地黄是主要药材,为黄色来源。通心络胶囊适应症为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包装色彩为白黄红,红色体现利血剂的功效,淡黄色来源于人参、水蛭、全蝎等药材。

2.心理疗愈色:心理疗愈色是与病症相反令患者感到舒适缓解的色彩。在统计销量前20的药品中,治療高胆固醇血症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活血化瘀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包装色彩为蓝色,绿色,白色。蓝绿色给人治愈恢复的清爽感受。

3.重要药材色:色彩选择来源于药品中的重要药材,多适用于中成药。比如,参芪五味子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五味子、黄芪、党参,因而包装主要色彩为棕黄色,体现主治药物色彩。维生素C的提取物主要来源为柑橘、西红柿、柚子等果蔬,其包装色彩主要为橙色系,体现提取物色彩。

(二)色彩特性与病理相结合:法国学者费雷指出“红色能够提高机能和生产效率”[7] 。有研究表明,身处红色的环境之中,心脏脉搏跳动节奏与压力各增强17%,纯度很高的红色不适用于降压、心脑血管病、镇定、精神类药物,红色容易刺激人的神经,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大脑皮层兴奋,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暖色亮调的黄色、橙色适用于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药物或者维生素保健品,鲜亮的颜色有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促进消化吸收。粉紫色系包装多用于妇科类药物,属于女性色彩感受。蓝色、绿色适用于清热降火、镇定、消炎、降压药物,蓝色给人冷静理智、纯净冰爽的视觉感受,绿色令人感到生机勃勃、平和安宁、心旷神怡。

药品包装的色彩要表达药品特性与功效,需兼具科学与美感。日本大正口腔溃疡贴,包装选择与病症关联紧密的色彩,强调药品属性,口腔溃疡肿胀令人联想到红色,红色包装表达疾病痛点,大面积白色降低色温,饱和度高的红色指引使用方式,信息传达清晰,亲和力强,与患者有效沟通,具有很强的说明性,色彩形象识别性强,有助于加深品牌印记。依据病症特征进行选色用色适用于没有明显的疗效颜色或者更希望包装与病症更紧密关联的药物,强调病症痛点,且色彩使用时要注意明度、色相、饱和度的调节,把握尺度,见图1。

三、药品包装色彩对不同受众的心理安全影响

在包装色彩选择中,药品包装的色彩要考虑到患者的群体。依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和心理情况不断细化分类,准确把握患者视觉心理,起到抚慰心理和情绪的作用。

(一)儿童:设计要考虑到儿童的心智发育程度和思维惯性,儿童患者往往比较敏感,抵触药物,情绪有波动,常会产生服药量不足、药品浪费的情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掌握的数量不同。年龄越小的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越受生理影响,对刺激性色彩反映度较高,之后便会受更多生活经验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1.6-3岁儿童辨识度较高的色彩依次为红、白、黄、黑、绿、紫、蓝、橙[8] 。6岁大多可识别97%的色彩。总体上,儿童更喜爱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对比较强的颜色也很受青睐。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设计配色,实现亲子互动交流,色彩移情。

(二)老人:药品包装设计需考虑到随着人类年龄的增加,眼部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视力、辨色力减弱,对暖色的辨识度高于冷色,且服用多种药物[9] 。为体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针对老年人的药品包装大多字体字号大,颜色醒目。为避免误服,不同药品包装之间的色彩设计需结合符号学做差异化传达。在药品开启部位或者关键信息点出可以做强对比色彩标注。Post-it Note Medicine Package针对老年人忘记服药的特点,设计了彩色便利贴药品包装。正面便利贴可标注手写,反面透明袋子,清晰呈现药物形态。同时,不干胶可将药品粘贴在醒目位置,鲜明的色块将药物间的差异化扩大,如图2。

(三)特殊疾病患者:部分患者希望保留隐私,因此可以选择更含蓄的设计语言、弱对比的色彩,模仿生活用品,隐蔽患者的病症信息,定期更新包装,配置药盒,隐蔽用药行为,放松的心理有助于加强用药和提升疗效。

(四)色盲色弱患者:色盲不能识别自然光谱中的特定颜色,容易识别同类色相中不同明度的色彩,分辨明度能力强。对于色盲人群,黄色和蓝色色相变化相对稳定[10] 。色弱辨色能力较差,易识别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但反应时间长。因此,包装色彩选择应当拉大明度对比度,提高饱和度,多种色彩组合。同时,将色彩与符号学相结合,设计建立色彩与形状之间的关联,增强辨识度,实现无障碍设计[11] 。

科学的色彩设计会提升药品安全系数,合理分析色彩象征性、情感属性,引导患者的心态,产生联想和想象,引发多种情感语言,提供更高效的安全防护,通过色彩设计来提升品牌形象。在设计过程中,用色彩强化积极情绪,表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药品包装中的色彩辅助建立心理安全。

四、色彩通感联觉的安全引导

色彩存在联想力、冷暖感受、重量感、象征意义,在理想环境的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建立用药安全的心理环境[12] 。

(一)色彩联想:大脑的不同区域是存在联系的,色彩的生理反应还体现在错视、幻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直接联想[13] 。感官系统通过色彩,受生活经验影响可以产生丰富的感知联想。冷暖的感受本是触觉所带来的,但是生活经验会让人体验到色彩的冷暖,比如蓝色的大海,冰山等视觉经验使得蓝色给人清凉的感受。且蓝光有吸热功能,不导热。实验表明,高温机器涂冷色会给操作者一丝清凉的感觉,而消炎药也多选用蓝色包装,给人消肿清凉的视觉感受。

(二)感官联动:色彩不仅是对人的情感反映和象征,还是心灵情感表达的归属行为[14] 。观色知味,色彩联动味觉。柠檬黄给人酸涩感,粉色是甜美感,红色有刺激感,黑色令人联想到苦味。桃子口味面包超人儿童专用感冒糖浆是可爱的粉色系,给儿童甜美的联想,刺激食欲,提高儿童用药的配合度。小林制药的喉咙类药是清爽的蓝色,联想到清凉利喉的口感,有视觉降温的效果。色彩的色相、饱和度、亮度巧妙配合,产生不同的节奏与韵律,对通感联觉有重要的心理暗示,对疗效存在一定影响。

五、色彩标注下的信息设计安全

善用色彩标注做信息分层,协调信息架构和视觉语义,内容清晰明了,传达信息有序、简洁、醒目、易读,满足解读资讯的要求。

(一)色彩信息设计1.色彩标注:发挥色彩语言的信息传达功能,强调标注药品过期的时间、功能、食用时段、开启方式、保存方式和回收方法等提示信息。比如,“Folding Ointment” 药膏使用色彩标注方式强化了包装使用方式和说明书,在尾端延伸翻折处设计了鲜明的色彩标注,手握摇动,可挤出膏体。同时,该部分置入药品说明书,鲜明醒目,如图3。

调节色彩标注的色阶、纯度、明度,在找准包装主色调的基础上,进行色彩搭配。组合过程中注意包装中的色块标注数量和对比度,形成合理的色彩语言。以色彩情绪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塑造品牌形象。以色彩标注引导视线,强调说明,放大信息,调节节奏。

2.色彩编码:色彩编码增加了视觉传达中的信息密度,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LSMP SKINCARE LINE是一个专业药妆品牌,产品根据其功能进行色彩编码,结合数字、字母和色彩,将四类首要功能和五类次要功能共标注为九种颜色标签进行任意组合搭配,多种组合,形成功能图表,清晰可读,如图4。

Canonpharma公司将色彩与编码结合,按照八大药理学类别分别设置唯一色彩:红色心脏病学、蓝色神经学、橙色内分泌学、绿色肠胃病学、黄色皮肤病学、青色抗病毒补救措施和艾滋病毒、紫色精神病学、灰色肿瘤学。陈列了每个类别所有药物的清单,以两位数字呈现,个位数对应八种色彩,为八大类别,小数点后一位标注使用计量,以极简的方式传达药品信息。患者可通过色彩和药品编号迅速在药店识别药品,其方式赋予包装功能性和便利性。对于建立色彩药品包装类别的共识色彩存在一定啟发意义,见图5。

色彩、数字、字母之间的编码应用,将色彩符号转化为信息说明,快速完成从色彩编码到信息传达到色彩情绪的解码,表达简洁,层级分明,一目了然,兼具科学性与规范性。

(二)彩色信息标签规范:标签对于药物的使用副作用及风险有明确的色彩标识要求,比如蓝色的麻醉药品标识、绿色的精神药品标识、红色的外用药品标识、黑色的医疗用毒性药品标识以及非处方药红绿OTC标识,绿色OTC表示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效果更和缓,红色OTC适合病症较重的患者,效果更鲜明,标识配色层级符合患者的生活经验,鲜明醒目。用药后驾车警告标识,黄色为一般不影响驾驶,但不排除个体差异。橙色标识代表可能对驾驶产生影响,需咨询医生。红色为驾车禁用药品,依据色彩强度,色彩重量,分级警示[15] 。色彩图形标签有利于患者识药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对于处方药应该进一步在国际范围达成统一的标签规范和使用准则,见图6。

结语

色彩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参照美学理论和视觉经验,科学利用色彩情绪,提高包装的附加值,引导情感,强化疗效,建立心理安全通道;利用色彩信息传达功能,协调包装信息构架;利用色彩物理特性,延长药品保质期。在未来的设计中,对于处方药应该进一步在国际范围达成统一的标签规范和使用准则。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色彩的价值属性,实现药品包装中的人文关怀视觉化。

26055017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