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培养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

2022-03-19 22:18刘婧婧于红霞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校个体初中生

刘婧婧 于红霞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培养。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行为能力,培养他们的个人素养,学校和家长应主动合作,通过高效的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日益成熟的关键发展时期,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对他们展开密切关注,共同培养学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以下内容从家校联动方面,对培养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一、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与家校联动的深刻内涵

(一)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含义

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指与学习目标相互联系的实践能力,顾名思义,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对自我的一种约束,它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学生的自律性。初中生可以利用个体自我管理能力完成各种学习目标,深入强化自我认识,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进一步规划。因此,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提升的,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管理自己的学习,还能将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实时调节自己的身心与健康发展的状态。通过家校联动,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二)家校联动的深刻内涵

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过程中,都会选择家校联动的方式。家校联动联合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于一体,带动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家校联动的过程中,学校和学生家长能互相交换信息,从而共同确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教学体系,通过这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达到双倍的培养效果。同时,家校联动并不是单一的,其具有多元化发展特点,无论是在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还是在体系建立、模式创新中,家校联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人素养,让学生在双方面调控作用下提高个人管理能力。

二、对初中生开展以家校联动为主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意义

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也就是说,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他们的情绪可能受到多方面影响而产生波动,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学生调控自己的身心发展,从而合理协调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学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方式,能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塑造相辅相成的成长环境。在良好氛围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能加强对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认知,了解其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主动投身于学校和家庭共同创设的各种活动中,以此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和家庭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创设规划,进而实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家校联动的教育模式更与教育改革相互促进,是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重要培养模式,让学生、学校和家长在交流与沟通中同步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三、家校联动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和家长缺少创新教育理念,忽视了家校联动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抽象及形象思维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教育界加强了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视。在培养初中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创设出一个科学且充满趣味性的环境,在一个与之相符的氛围中带动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学校在实行家校联动的过程中,应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创设出适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保证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回家后都能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在开展家校联动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环境创设。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学校和家长缺少创新教育理念,忽视了家校联动的重要性。教育改革的文化背景下,学校要首当其冲,主动创新教学理念,并且与学生家长之间取得紧密联系,通过交流与沟通提高家长的创新意识,学校和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经验,实现高效的家校联动。

(二)展开家校联动的途径过于单一,影响了家校之间的交流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校在开展家校联动培养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方式过于单一,从而影响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很多初中生缺少个体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还局限于形式,他们大多具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思想,却没有真正地结合这一思想展开积极实践,从而影响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效率。同样,学校和家长也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认为初中生课业繁忙,不应该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其他方面,以至于家校聯动的实行途径过于单一,甚至停留于表面形式化,其并不能发挥过多的作用。

四、结合家校联动开展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处于身心不断成熟、发展过程中,但是因为年纪较小,在独立完成各种事情的过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理较为敏感,因此很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致使他们不愿意独立完成任务,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在通过家校联动培养初中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培养过程中要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缺少自我管理意识的学生,他们没有较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当然,这与教师和家长的过度干预也有关系。教师的盲目教学和帮助以及家长的溺爱,会让学生失去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在任何事情的处理和实践上都等待着教师和家长的提醒与帮助。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转变态度,在家校联动过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一个观念,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盲目依赖并不是长久之计。教师和家长在为学生制定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自主地位,提醒学生并不是为了别人而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从“我为别人完成任务”转变为“我为管理自己而完成任务”,这也是提升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这样,学生能在充分认同的环境下勇敢地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即使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也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建立一种自主性。

(二)构建民主化管理体系,强化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

在开展家校联动,提升初中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参与民主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制造出更具有自主性的管理氛围。这样,初中生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实践,这种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体自我管理意识,在一步一步实践过程中领悟自我管理规律,从而内化形成自己的个人经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大多心思敏感、情绪容易波动。因此,教师和家长并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而是应构建民主化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个体自我管理能力。并积极对学生的行为和实践进行评价,从而鼓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自我肯定的态度,然后更加高效且主动地投入到今后的自我管理过程中。

例如,在建立班级卫生管理体系时,教师和家长应实现有效联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都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教师要安排班级值日小组,每个小组内的组员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任务,从扫地、拖地、整理桌椅到关窗、关灯、擦黑板,值日小组都要独立完成。采取小组轮流制,确保每天都有小组值日,同时有利于同学和教师的监督与管理。这样,能有效加强初中生的班级责任感,有助于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卫生任务,共同维护班级内的良好卫生状况,促进他们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而在家里,家長同样要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管理和建设中,可以与孩子一起分配家庭卫生任务,并列出一个比较清楚的任务清单,实现民主化管理,促进分工合理。这样,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逐步形成个体自我管理意识,通过管理体系不断进行自我约束。

(三)创新自主化管理模式,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

学校和家长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个体自我管理意识后,应对他们展开进一步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从而为发展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有效保障。为了实现高效的家校联动,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参与到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创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实践。提升初中生的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因此,学校和家长所创造的自主化管理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不能过于拘束学生的自我实践,而是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要求和积极的鼓励。为了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和家长就应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班级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应创新管理模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成为具有决定作用的管理者。教师在进行班级建设时,应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创新。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和决策,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班集体的工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深入激发每个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设置更多的班级管理岗位并采取轮班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实践、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评价在班级内设置荣誉称号,例如“卫生之星”“学习之星”以及“管理之星”等,这样不仅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欲,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决心,形成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教师还可以在自主化管理模式中融入有趣的自我管理活动,例如“班级志愿汇”“管理大比拼”等,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通过趣味培养,燃烧起学生对自我管理的热情。而在家庭中,家长要与教师取得密切联系,共同创新对孩子的自主化管理模式。为了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鼓励他们自我实践,成为家庭管理小能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与此同时,家长还要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动态,及时对孩子进行评价和鼓励,实现高效的家校联动,让孩子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明确自主和约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四)结合演讲活动,联系家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在以家校联动为主要方式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做的是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到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内涵。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下,教育界强调学生要综合发展,深入培养自己的个人素养。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向学生广泛传播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演讲活动,联系家长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演讲活动中明确一个合适的活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为学生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可以讲自己的事例,或者说一说自己的榜样,以此强化他们对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认知。这样,学生能主动投身于学校和家长为自己创造的各种活动中,在学习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加强班规和家规的制定

根据学生的发展状态制定科学的班规和家规,让学生能充分意识到学校管理和家庭管理的重要性,这对家长是一种启示和督促,让家长能正视家庭管理和教育的必要性。在班规和家规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尊重,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善,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主动性。为了制定更加合理的班规,班主任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适当调整,促使班规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在班规和家规的执行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成为规则的捍卫者,让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发挥管理和监督职责,这样他们都会因为自身的职责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长期坚持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获得提升。

五、结语

学校和家庭在进行家校联动来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时,应有效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通过双方相辅相成的联动式教育,促进学生展开多方面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注:本文为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联动机制下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ZJY060)研究成果。

(宋行军)

2821500520397

猜你喜欢
家校个体初中生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