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的苜蓿草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2022-03-19 09:57刘静霖薛瑞婷
中国饲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瘤胃犊牛颗粒

刘静霖,薛瑞婷

(吕梁学院,山西吕梁 033000)

犊牛的营养管理,特别是出生后饲料的物质形式可能会导致犊牛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的巨大差异。目前,在饲料生产中,粉碎是最便宜、最简单和最常见的谷物加工方法,因为粉碎谷物的果皮可以使胚乳降解,粉碎不会改变饲料的化学特性,但增加了潜在微生物或酶附着的表面积,其中淀粉的瘤胃降解率取决于原料加工程度(姜自琴,2013)。与粉碎不同,饲料或原料制粒主要通过增加淀粉糊化来提高瘤胃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其被认为是影响动物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与膨化工艺相比,制粒和粉碎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与成熟反刍动物相比,犊牛更容易受到瘤胃pH降低的影响,因此,优化出生后的饲料配方可以改善瘤胃发酵,避免瘤胃pH下降(孙鹏和王聪,2012)。犊牛在断奶前采食饲料可以刺激反刍、瘤胃肌肉层生长、改善瘤胃完整性,增加瘤胃吸收能力(Castells等,2012)。与此相反,犊牛在断奶前采食牧草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如降低精料采食量,改变瘤胃发酵产生更多的乙酸,而非丙酸和丁酸,从而延缓瘤胃乳头的代谢、发育,降低体重和干物质消化率(Soltani等,2017)。因此,将饲料颗粒化可以作为一种降低饲料体积的策略,解决切割长度过大的问题,以防止犊牛肠道填满效应和生理胃肠饱腹感。在早期断奶犊牛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颗粒苜蓿在刺激干物质采食量方面不如切碎的长杆苜蓿草(赵佩荣等,2019)。为了进一步探讨全混合日粮的形式及苜蓿草处理方式对犊牛应用的影响,本研究评估了苜蓿草的不同处理方式及饲料形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分组与全混合日粮设计试验将60头均重为40.01 kg的刚出生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试验日粮采用多因素方差设计,2种苜蓿草处理方式(切碎和制粒)和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T1组为切碎苜蓿草+粉料,T2组为制粒苜蓿草+粉料,T3组为切碎苜蓿草+颗粒料,T4组为制粒苜蓿草+颗粒料,全混合日粮组成见表1。

表1 试验基础全混合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立即与奶牛分离,并在出生后12h内被转移到单独的围栏中补饲5 L初乳。2~15 d犊牛每天补饲4 L全脂牛奶,16~40 d每天补饲8 L全脂牛奶,41 d~断奶(50 d)每天补饲4 L全脂牛奶。犊牛从出生到70 d自由采食全混合日粮。分别在出生、断奶(50 d)和70 d对每头犊牛进行称重,并统计期间的饲料用量。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试验结束当天,在饲喂后4h用带有真空泵的瘤胃导管采集每个重复1头牛的瘤胃液(约25 mL),立即测定pH,之后样品用4层纱布过滤。上清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指标(杨宏波等,2015)。在试验结束前3 d,每天采集每头犊牛的尿液2次,尿液样品立即用0.05 M的浓硫酸吸收(1∶9),参考邹新平等(2015)的方法测定尿酸、尿素氮、微生物蛋白和嘌呤衍生物等。

1.4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用SPSS软件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进行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由表2可知,苜蓿草处理方式和饲料形式对51~70 d采食量、日增重及试验各阶段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苜蓿草处理方式如何,犊牛70 d体重、1~50 d和1~70 的日增重和采食量在颗粒饲料组表现最高(P<0.05)。苜蓿草处理方式和饲料形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

表2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由表3可知,苜蓿草的处理方式和饲料形式及其交互作用对犊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单一脂肪酸浓度、瘤胃pH及乙酸与丙酸比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苜蓿草采用切碎还是制粒形式,粉料全混合日粮较颗粒料组犊牛瘤胃氨氮浓度显著提高(P<0.05)。

表3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由表4可知,T3组犊牛尿囊素和嘌呤衍生物排泄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无论苜蓿草处理方式如何,粉料组犊牛的尿素氮排泄量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但微生物蛋白合成量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苜蓿草的处理方式和饲料形式对各指标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

表4 不同处理方式苜蓿草和饲料形式对犊牛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发现,与粉料组相比,颗粒料组犊牛断奶前的采食量显著提高,这与Owens等(2007)报道的结果一致。因此,将谷物研磨成小颗粒可能会对采食量产生负面影响。但苜蓿草的物理形态对犊牛采食量和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有报道称,饲喂含180 g/kg中性洗涤纤维的颗粒苜蓿草对犊牛生长有好处(Castells等,2012)。由此可见,结果差异可能与添加草料来源、物理形式及添加水平有关。

此外,与粉料形式相比,颗粒料组平均日增重更高,这可能是由于该组有机物或非纤维碳水化物消化率提高,进而导致微生物蛋白合成升高有关(Rastgoo等,2020)。当犊牛饲喂不同形式的饲料时,瘤胃pH并未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所有试验日粮均能满足犊牛的最低营养需求。颗粒饲料组犊牛瘤胃氨氮浓度较粉料组显著降低,由于氨氮浓度可作为瘤胃氮利用效率的指标,氨氮浓度差异与尿排出尿素氮浓度的差异是一致的,本研究也发现颗粒料组尿素氮排放量显著低于粉料组,这些结果表明,粉料中较高的瘤胃氨氮浓度增加了尿氮的排泄(Kohn等,2005)。

在本研究中,与粉料日粮相比,颗粒料日粮组尿囊素排泄量增加,嘌呤总排泄量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颗粒料组微生物蛋白含量高于粉料组,这可能与非纤维碳水化合物消化率较高有关。瘤胃微生物的瘤胃淀粉利用率越高,瘤胃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越快,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Zinn等,2002)。此外,微生物蛋白的提高可能与制粒增加了淀粉颗粒表面积,允许更多的微生物附着和消化,为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提供更多的能量,并增加了氮的利用和沉积。

4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苜蓿草的处理方式如何,颗粒全混合日粮改善了犊牛的生长性能,降低了尿氮的排出,提高了氮效率和微生物蛋白合成量。

猜你喜欢
瘤胃犊牛颗粒
牛原发性瘤胃臌气的治疗方法
怎么给初生犊牛补充营养
钻井液振动筛不同振动参数下颗粒黏结作用对筛分效率的影响
颗粒间距对煤粉颗粒着火和燃烧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高原牦牛瘤胃积食的康复治疗研究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