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陷汤加味方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2022-03-19 13:34刘丽梅刘华明李世阁陈艳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左室左心室内皮

刘丽梅,刘华明,李世阁,陈艳华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0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综合征,因心脏结构及功能不全所引发。冠心病是引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65%~70%的冠心病患者最终发生心力衰竭[1-2]。从发病机制来看,目前已成共识的主要有神经内分泌因子过度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进而引发血管内皮的炎症损伤、功能异常及氧化损伤等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和结构重塑等心脏结构及功能不全,最终引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结局[3-4]。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因此探索有效治疗方案意义重大。有研究显示加味升陷汤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5]。本研究对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进一步探讨了升陷汤加味方对患者左心室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6]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水停血瘀证和中气下陷证的诊断标准;③治疗依从性好,能够完成本次试验;④无精神、心理和沟通障碍。

1.2排除标准 ①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活动性心肌炎、严重瓣膜疾病、心源性休克、缩窄性心包炎、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绞痛及难控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行介入性外科手术治疗者;④存在试验药物禁忌证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2020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升陷汤加味方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丹参20 g、当归15 g、麦冬15 g、太子参15 g、五味子10 g、柴胡10 g、知母10 g、升麻6 g、桔梗6 g。加减:严重水肿者加益母草、葶苈子各30 g,泽兰15 g;气喘不续息者加山茱萸30 g、红参10 g;怯冷畏寒者减知母,加菟丝子和补骨脂各15 g;心律失常者加生龙牡30 g、甘松15 g。上药加水煎浓缩为200 mL,早晚各1次,100 mL/次。2组疗程均为8周。

1.5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和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价。显效: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控制,心功能分级Ⅰ级或改善>2级;有效: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2级;无效: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分级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心脏超声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和E峰减速时间(EDT)。④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10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⑤神经内分泌因子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LVEDV、LVESV和LVEF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LVEDV、LVESV和LVEF比较

2.3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E/A、IVRT和ED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E/A、IVRT和EDT比较

2.4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ET-1和NO水平比较

2.52组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 2组治疗后NT-proBNP和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6。

表6 2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和AngⅡ水平比较

3 讨 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无力和胸闷气喘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相继经历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说、炎症说、氧化应激说及心肌重塑说等理论阶段,治疗干预策略也经历了从单纯短期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药物治疗,向长期修复性策略和阻断神经内分泌因子激活过程及改善心室重塑等治疗方案转变[8-9]。目前学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为神经内分泌因子过度激活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所导致的心室重塑[10]。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胸痹”“喘证”“短气”“心悸”和“水肿”范畴,发病机制为阳微阴玄、心气不足、气滞血瘀和水饮内停,故临床多从瘀血、气血论治[11]。寇亚强[12]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病机制为水停血瘀和中气下陷。本研究采用升陷汤加味方方中以黄芪、太子参补气升陷、益气固表共为君药;丹参、当归养血活血、五味子养阴益精、麦冬滋阴润燥共为臣药;柴胡、升麻升下陷之气以上腾,知母滋阴润燥,防气郁化热,共为佐药;又以桔梗作使,便可引诸药上行,达至胸中,致使气息得续、津液得化、喘症得克。诸药共济,共收补气升陷、活血通脉、温阳利水之功效。周宇石等[13]报道,升陷汤可抗心肌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张根生[14]认为,加味升陷汤可改善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本研究通过检测LVEDV、LVESV、LVEF、E/A、IVRT、EDT、ET-1、NO、NT-proBNP和AngⅡ发现,升陷汤加味方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综上所述,升陷汤加味方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明显减轻症状,提升总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左室左心室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miR-21、TGF-β1表达及临床意义*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