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2-03-20 23:55吴春花徐钏铭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通络内皮例数

刘 康,吴春花 ,徐钏铭

(麻城市人民医院1.呼吸内科2.神经内科,湖北 麻城 438300)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是指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其脑缺血的症状仍在48~72h内逐渐加重,并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PCI的发病可能与脑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存在基础疾病有关[1-3]。PCI是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相比,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患者的预后较不理想[4]。川蛭通络胶囊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该药可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的黏度,抑制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其脑血流量。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川蛭通络胶囊治疗P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其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PCI的诊断标准[5]。2)其年龄在40~70岁之间。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未合并有重要器官的严重器质性病变。5)未合并有传染性疾病。其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源性脑栓塞。2)合并有免疫功能异常。3)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采用随机双盲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56.2±6.6)岁;其病程为48~72h,平均病程(50.8±6.8)h。对照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其年龄为50~68岁,平均年龄(59.2±4)岁;其病程为48~72h,平均病程(51.2±6)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的水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保护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同时使用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080240)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10 mg/次,1次/d,在每晚睡前服用。在此基础上,用川蛭通络胶囊(生产企业: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90031)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的总分为42分。患者NIHSS的评分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呈正比。2)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其NIHSS的评分降低80%以上。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病残程度为1~3级,其NIHSS的评分降低45%~80%。改善。经治疗,患者NIHSS的评分降低18%~44%。无效。经治疗,患者NIHSS的评分降低不足18%,或有所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3)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的分值为0~5分。患者mRS的评分与其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呈反比。4)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的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组38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38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68%,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VEGF及ET-1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及VEGF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其血清ET-1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患者血清SOD、VEGF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ET-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s)

注:*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SOD(U/m l) VEGF(pg/m l) ET-1(pg/m l)对照组(n=38)治疗前 52.34±7.68 357.29±24.37 121.06±0.08治疗后 82.35±21.47 405.61±58.36 81.19±0.12治疗组(n=38)治疗前 51.28±8.46 355.22±22.65 121.07±0.11治疗后 97.64±20.85* 425.95±55.81* 61.10±0.08*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 IHSS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患者NIHSS 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8) 6.02±0.38 3.55±0.98*治疗组(n=38) 5.93±0.57 2.42±0.74*t值 -0.791 -5.691 P值 0.432 <0.01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 RS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mRS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患者mR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RS评分的对比(分,±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RS评分的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8) 2.64±0.57 1.57±0.64*治疗组(n=38) 2.79±0.50 0.92±0.53*t值 1.222 -4.824 P值 0.226 <0.01

3 讨论

在脑梗死发生后,患者会出现脑血流中断的现象。但在其发病后的6h内,其所出现的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具有可逆性,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减少其脑组织损伤,改善其预后。脑梗死发病后的72h内属于病情进展期。在该阶段内,患者受损的脑组织会逐渐出现软化、肿胀、变性等现象,其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的沉积速度和沉积量均会明显增加。在该阶段内,患者的梗死病灶既包括中心坏死区,也包括缺血半暗带区,其病灶内存在存活的神经元与侧支循环。此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挽救其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一旦其病灶内的血凝块扩张,其缺血半暗带区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PCI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其梗死病灶中的缺血半暗带区,抑制其脑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当前,临床上对PCI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为主,旨在缩小其梗死病灶的面积。

SOD是一种酶类抗氧化物,可清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发挥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人体中SOD的含量越高,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就越强。VEGF是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具有调节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ET-1是一种生物活性多肽,由多个氨基酸组成。该物质具有提高全身血压及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液中VEGF及ET-1的表达均出现明显的改变[6-11]。

川蛭通络胶囊是临床上对处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药。该药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川芎、丹参及黄芪。水蛭中含有的水蛭素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丹参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作用。黄芪、川芎配伍可有效地避免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缺氧损伤[12]。另外,丹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防止脑血栓的形成[1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PCI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蛭通络胶囊予以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保护其血管内皮的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通络内皮例数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勒布朗的遗产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