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效果观察

2022-03-20 23:55李青天徐振文连占生吴建华李嵩鹏谢学儒骆志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萎缩患侧肌力

李青天,徐振文,连占生,吴建华,李嵩鹏,谢学儒,郑 威,骆志成

(1.惠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广东 惠州 516001;2.博罗博惠中医医院骨伤科,广东 惠州 516127)

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knee,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CL损伤的重要手段。但有研究指出,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的患者易出现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大量的研究证实,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四肢、手功能恢复及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1-3]。本文对2020年2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6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6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经核磁共振检查、关节镜检查被确诊患有ACL损伤;年龄为18~45岁;存在进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术前存在下肢功能障碍或代谢性疾病;有膝关节手术史;近期内使用过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药物;存在进行手术、麻醉的禁忌证;合并有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疾病;合并有恶性肿瘤;临床资料不全;不能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穴位电刺激组(30例)和常规功能训练组(30例)。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34.38±3.17)岁。穴位电刺激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1例;其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34.17±3.8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在术后,对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功能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肢抬高、坐位伸膝、被动屈膝、半蹲屈曲、踝泵训练、活动髌骨、下地行走等。在此基础上,对穴位电刺激组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法如下:从术后第3 d开始对患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其伏兔穴、血海穴、风市穴、中渎穴作为治疗穴位。采用连续波对患者的上述穴位进行电刺激,治疗频率为50 Hz。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其逐渐增加治疗强度,以肉眼能够看到其肌肉轻微收缩为宜。在治疗的前2周,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20 m in。从第3周开始改为每隔1 d治疗1次,每次治疗20 m 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和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采用Robert Lovett肌力分级法将患者股四头肌的肌力分为0~5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

在术前1 d及术后3 d,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及术后4周,穴位电刺激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分别为(6.14±1.23)mm、(2.01±0.51)mm,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分别为(9.97±2.05)mm、(8.97±0.43)mm。在术后2周及术后4周,穴位电刺激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均小于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mm,±s)

表1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mm,±s)

注:*表示与术前1 d比较,P<0.05。

组别 术前1 d 术后3 d 术后2周 术后4周穴位电刺激组(n=30) 16.25±3.21 13.25±1.51* 6.14±1.23* 2.01±0.51*常规功能训练组(n=30) 16.35±3.77 13.33±1.81* 9.97±2.05* 8.97±0.43*t值 0.1106 0.1859 8.7748 57.146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

在术前1 d,两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的分布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周,两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的分布情况均较术前1 d显著改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的分布情况优于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例(%)]

3 讨论

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有研究指出,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的患者易发生股四头肌萎缩。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肌力和肌容量的改变均会对下肢的功能及外观造成直接影响。多项研究证实,单纯进行激进的功能训练或保守的功能训练均无法完全阻止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发生。中医认为,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属于“痿证”、“肉痿”的范畴。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有研究表明,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股四头肌功能的恢复[4-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2周及术后4周,穴位电刺激组患者双侧大腿周径的差值均小于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周,两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的分布情况均较术前1 d显著改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的分布情况优于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萎缩患侧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肌肉萎缩真有那么可怕吗
Adventurer on the wheels轮椅上的华丽冒险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首儿所关爱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