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思教学:守望童年生态

2022-03-21 21:58蒋秀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蒋秀云

[摘  要] 守望童年生态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吁求。疑思教学从儿童的内在需求出发,通过引发学生深度思维,融入学生话语体系,启迪学生数学智慧,浸润数学文化。疑思教学是对童年生态的一种理性守护。在疑思数学教学中,只有实现内需、思维与话语的三位一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才能彰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人文回归。

[关键词] 小学数学;疑思教学;童年生态

儿童数学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儿童感性、知性、理性的生命涌动、律动过程。当下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很难满足儿童的数学学习需求。具体表现为,数学教学剥离了儿童的经验,脱离了儿童的认知需求,导致儿童与数学相行渐远。守望童年生态,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吁求。疑思教学从儿童的内在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生发疑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思、探究。疑思教学立足于学生本位与数学视域,以数学文化与儿童精神为引领,启迪学生数学智慧,浸润数学文化,让学生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长。

一、疑思教学:激活内在需求

所谓“童年生态”,是指学生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生存生态。疑思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往往是站在学科立场上展开教学预设的,而学生的内心学习需求处于蛰伏状态,并未被有效地激活。疑思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基于学科立场、教师立场,而且要站到学生立场上去。疑思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疑问是架构“学习任务”和“已有经验”的桥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引发学生急于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激趣生疑,疑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探究激情。疑思教学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天然的儿童质素,让学生主动地生疑、质疑、解疑、答疑。疑思教学,通过一个个“疑”境,引发学生进入“思之状态”,优化学生的“思之样态”,让学生“思之有序”“思之有向”“思之有理”。

二、疑思教学:引发深度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的科学”,是一种“面向思的事情”(海德格尔语)。疑思教学顺应了学生的求知天性,它特别注重发展学生运思能力。疑思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思维不断地进阶,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疑思教学要摸清学生的思维起点,体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揣摩学生的思维过程。疑思教学努力让教学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通过“跳一跳”能摘到“新知果实”。疑思教学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内驱力,让学生能持续地运思、想象,能持续地展开数学探究。

疑思教学力图将学生导入思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的思维不懈怠、不气馁,反而积极、有为、乐观、向上。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疑思教学理念,就是要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把脉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暴露学生的认知、敞亮学生的认知。教学中,有学生采用列表的方法解決问题;有学生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学生用“鸡兔同笼”的策略解决问题等,这些是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实质,即都是将两个未知数转化为一个未知数。有了这样的反思,有学生就主动尝试假设所有的杯子都是小杯,进而尝试将大杯替换成小杯;也有学生主动尝试假设所有的杯子都是大杯,进而尝试将小杯替换成大杯,等等。在“倍数关系的替换”(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一)与“相差关系的替换”(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的思维、探索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建构出“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疑思教学,进一步将学生的探究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其目的不在于解决一道题目,而在于解决一类问题,在于形成具有普适性意义的思想方法。疑思教学,将着眼点、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启迪学生思维上,放在促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上。教学中,教师要摸清学生思维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启发,从而让学生模糊、困惑的思维变得清晰起来,由此引发学生的积极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在创造的儿童生态场中自由驰骋是一种享受。

三、疑思教学:融入话语体系

疑思教学不仅要连接学生的经验、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不仅仅要激发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更需要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应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的差异,都体现在学生的话语表达上。作为教师,要捕捉学生细微的话语差异,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有时候,教师甚至可以“主动示弱”,从而让学生的内在思维暴露出来。同时,话语还能绽放学生的灵性。在疑思教学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要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从模糊走向清晰。可以这样说,儿童话语是童年生态守护的重要标识。

儿童话语是疑思教学的存在家园,是学生数学生命成长的摇篮。儿童话语能营造出崭新的童年生态世界,形成新的数学学习的生长点,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从而在学生精神园地里留下终生不灭的记忆。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本质之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能举例说出分数的意义吗?看谁举的例子最贴切、最合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疑思教学”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表达不是停留在概念的记忆上,而是让学生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表达出来。有学生这样表达,将一小时平均分成3份,一节课的时间是这样的2份;将地球表面积平均分成100份,海洋是这样的71份;将老师上课的时间平均分成4份,其中有3份是非常愉快的,还有1份是非常紧张的,等等。在“分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末尾,笔者没有机械地让学生记忆,也没有空洞地说教、机械地总结,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儿童化的话语来表达。如此,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被学生用具体、直观、形象的话语表达出来,就得到了生动的诠释。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就能让数学知识得到有效应用、迁移,就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习得,还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疑思教学能涵养学生的气质。要引导学生徜徉在疑思课堂,让学生用智慧去增强人生发展的力量。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作为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引发学生积极疑思,并让学生的疑思具有有效性、层次性。瑞典儿童教育家爱伦·凯曾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儿童世纪要求守望童年生态,而童年生态呼唤疑思教学,疑思教学是对童年生态的一种理性守护。在疑思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是前提,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是核心,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是关键。要促进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实现内需、思维与话语的三位一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才能彰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人文回归。

164250170520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