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3-21 22:57庞利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庞利华

摘要:生态文明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为宗旨。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也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高中课堂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能够使高中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生态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高中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文明意识;教学策略

在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加强公民个人生态文明素养刻不容缓,在中小学开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教育是个体价值、自然价值、社会价值等整体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对于高中生来说,学校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因此,教师应通过对生物教材当中有关生态文明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设计将教材知识与生态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以丰富高中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生态文明教育设计案例,不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施。

一、髙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实施困境

就以高中生物课程来说,虽然生物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但是所占分值却是最少的,所以大部分学校在生物课程的安排上也是安排最少课时。但是高考生物考察的内容多而且较杂,有些内容还是教材中没有需要额外补充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高考有考察的知识点,而忽视了生态教育。即使有些教师有提到生态教育相关的内容,也往往是一笔带过,生态教育的作用不明显。此外,在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态教育教学资源存在十分匮乏的问题。而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查找资料一般是通过书籍和互联网,书籍的时效性不高,互联网中查找到的资料全面性不够。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觉学习生态知识,降低了教师开展生态教育的积极性。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在生物学课堂上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教材中蕴含大量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并加以实施。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高效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中的渗透方式可多样化。据调查,大多数教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均采用讲授法,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多采用其他教学策略。如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调查家乡附近河流的受污染情况。或是在课后组织学生制作生态瓶,观察稳定性。又如在讲解群落的结构中,可组成生物兴趣小组户外调查生物群落,调查生物群落中有哪些种群,并调查这些种群之间的关系。

(二)在实验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除了在理论课上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实验课中也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实验,这些实验中有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在实验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如“植物的吸水与失水”。可通过实验,让学会认识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明确水对自然界的意义,注重对水资源的珍惜。如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探究二氧化碳、光强等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大部分生物实验的开展会用到试剂,如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会用到层析液,教师应提醒学生使用层析液之后将其倒入到废液缸中进行回收处理,以免学生倒入水池,污染环境。

除此之外,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可对实验的装置、实验用具、实验方法等进行改进。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改变层析液的比例,减少有毒试剂的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微型实验,微型实验的实验器材易得,降低了实验成本,缓解了教育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微型实验的材料用量较少,对环境污染程度也比较低。微型实验的“微”一方面体现在操作简单、耗时较短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实验材料的用量少上,且实验器材多来自日常生活之中,与常规的实验相比,它产生的垃圾、废液以及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会更少,可以降低实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思路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传递。

(三)在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学生埋头于书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关心周边环境的变化,学校也很少组织保护环境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例如,组成生物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垃圾分類情况等,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接受生态教育。此外,教师可以在节假日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一人一棵树植树活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组织学生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以及变化趋势;在其他与环境相关的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保护臭氧层国际日、世界水日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开展爱鸟周活动等环保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四)在评价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传统的评价方式太过功利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也可以着力在评价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如在学习群落演替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去收集学生所在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图,比较湖泊、林地等区域的今昔面积,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又如在课后的作业中,让学生搜集资料,图表直接反映物种数量、南极冰冻土壤面积、人口数量、资源的使用量等。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到评价中。同时在考试试卷中也应增加环境方面的题目。教师进行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上的理论知识,也应加强价值观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在十八大已吹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领会生态文明的精神并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同时树立起正确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巍.注重体验,快速提升——谈体验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2021.

[2]林青.基于系统思维的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分析[J].生物学教学 2021年46卷2期, 10-12页, PKU, 2021.

[3]民旺 谢.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 4(2):44.

1898501705289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