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促进一年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美术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2022-03-22 00:59卢坤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一年级美术课堂心理健康

卢坤

摘要: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的学科特性,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够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放松心理压力、表达内心感受、进行心理调适提供良好契机。尤其在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调节情绪。

关键词:美术课堂;一年级;学校生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日益提升,并且低龄化趋势愈加显现。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的调查结果可知,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小学生群体中也发现了重度抑郁症,检出率为3%。比抑郁更为普遍的是焦虑,当前,一年级新生入学前都面临着巨大转变的问题,焦虑现象也存在于幼儿园毕业生中,因此,如何帮助这一幼儿群体完成身心上的幼儿衔接,也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

美术课作为低年段学生中颇为受欢迎的一门课程,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培养对真善美的向往、舒缓负面情绪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小学生本身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帮助其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环节,那么在美术课中如何塑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进行了探究。

一、布置教室,打造温馨氛围

学生入学后从幼儿园的相对封闭性来到更广阔的校园,短时间要接触到几百人甚至是两千多人,面对环境的突变、全新的同学和老师,出于不信任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容易产生焦虑等问题。此时,在美术课堂上就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设计出教室装饰品,用来美化教室。有了自己亲手创作的装饰,学生就能产生成就感和亲近感,从而拉近了与学校、班级的距离。如在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在硬卡纸上画下陶罐轮廓,教学生们用几何图案进行美化,最后和学生们一起将彩色陶罐剪下来,粘在教室后墙上。当学生们看到自己设计出的作品装饰在教室一角,都拥在那认真欣赏,热烈讨论,顿时融入了新班级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拉近社交距离

当今社会的小学生大部分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成长,自我为主、自我保护意识较重。美术老师要深入了解学情,课堂活动中设置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接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

如在《人物简笔画》课堂练习中,我给他们以小组形式给老师画头像画。学生4人为一小组,你画轮廓,我画眼睛,他来补充细节,慢慢地,同学间的距离更近了,话匣也打开了,教室变得热闹起来。同时,在细致观察中,他们也在认真观察老师,有些性急的孩子还跑上讲台上近距离观察,和老师交流,大大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

三、走出课堂,融入优美校园

进入新的学校,学生们对环境的改变十分欣喜,迫切想要自己去探索、发现。抓住这个阶段的心理,美术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去参观,去欣赏优美的环境,既能提升对美的欣赏,又能培养参热爱学校的真挚情感。教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或者生活中去观赏体验,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来开展教學过程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真正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更能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美丽的大自然》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小学生深入到城市森林或者是郊外的自然环境中,让小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绿色、红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让小学生感受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地上的爬虫,同时将小学生进行分组后,看谁画的最好,看哪个小组能够通过合作画出最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合作积极探索大自然中的后面,能够让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得到积极培养。

又如在《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课题搬到了操场,要求学生观察我们校园的环境,说出我们看见了什么,怎么表现我们优美的环境,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5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树叶剪贴画。学生们积极交流,为共同完成画作而努力,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美术作业,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四、调节情绪,丰富心理素养内涵

研究表明,绘画能够体现人的心理特征,并将人在潜意识中的感情、冲突等通过画作表现出来。绘画的过程也是心理、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教师应通过绘画来感知不同学生的不同心态;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更多的满足感、自信心、归属感和成就感。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因此通过课堂活动训练帮助他们进行专注力训练对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非常有力和必要的帮助。美术课堂上,可以用填色练习来加强学生专注力的训练,开始先平涂色块,线条一条挨着一条涂,涂完后再曾加难度,渐变色填涂,慢慢的学生随着填色安静下来,她们也更关注自己的色彩漂不漂亮,线条画得直不直,这时候的情绪则得到表达,释放周围环境带来的压力。学生可以把变化无常的情绪通过填色练习慢慢平静下来,转化成有条不紊地绘画,从而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对于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内心比较拘束的学生要激励其创新,对于理性型和感性型的学生要会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其更好地完成美术学习任务,补足心理短板。

终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心理健康方式渗透,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消除小学生心理上的负担,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这样才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山.浅谈敦煌市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43-144.

[2]李亚丽.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15):87-88.

[3]张德喜,郗小英.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24-125.

[4]程精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8):29-30.

[5]雷锡忠.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21(27):5-6.

3020500589215

猜你喜欢
一年级美术课堂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