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训练对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康复的影响

2022-03-22 01:49李杨李辉温鑫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耳蜗言语人工

李杨 李辉 温鑫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配合相应的言语康复训练可达到良好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1]。多数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环境下听觉言语能力尚可,能与人正常交流,但在嘈杂环境中听觉及言语能力较差,且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佳。音乐背景经验是言语感知能力的主要来源,杨丽萍等[2]提出音乐感知与声调可能具有相似感知机制,提高音乐感知对增强听觉及言语能力有很大帮助。语前聋儿童比健听儿童在视知觉操作、运功能力、视觉运动整合等非言语认知方面落后,导致儿童不能正常交流,严重影响其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3]。3~6岁儿童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4]。本研究分析音乐训练对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童28例,女童22例;年龄4.50±0.84岁;左耳植入21例,右耳植入29例;人工耳蜗使用时间6~14个月,平均10.72±1.67个月。研究组男童26例,女童24例;平均年龄4.41±0.76岁;左耳植入24例,右耳植入26例;人工耳蜗使用时间6~16个月,平均11.08±1.89个月。两组性别、年龄、人工耳蜗植入耳侧及时间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在专业康复训练师指导下完成训练,所有患儿家属均具有较高配合性,可协调患儿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先天性语前聋儿童,符合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5];年龄3~6岁;母语为汉语普通话;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未接受过音乐训练;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认知障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脑病;非先天因素造成的耳聋;无法独立完成言语识别任务;依从性差。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听觉练习和发音练习,沟通过程中配合手语、眼神等肢体动作,语速放慢,声音洪亮。

1.3.2 研究组 采用音乐训练模式,应用美国House研究所和泰格语音技术研发的天使语训听能康复系统,该系统分为音乐感知能力训练、乐器识别训练、言语感知能力训练3大版块。主要方法为电脑随机播放不同的音符和乐器,让儿童进行区分和识别。电脑屏幕会根据反馈结果跳出鼓励画面或重复播放画面。系统随机采用普通话读出字词,儿童重复发音。软件计算训练正确率。两组每天练习1小时,训练周期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音调感知能力。采用Fitzgerald等研发的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测试[6],评估儿童音调辨差阈值(F3音调、C4音调)、旋律辨别正确率及和弦辨别正确率。(2)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7]评估,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声调识别。(3)语言能力。采用《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8]评估,内容包括听话识图、看图说话、模仿句长、主题对话。(4)心理状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and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9]评估,SCARED量表包含5个因子,共41个项目,分别为躯体化/惊恐(13条)、广泛性焦虑(9条)、分离性焦虑(8条)、社交恐怖(7条)、学校恐怖(4条),采用0~2级评分法;DSRSC量表为单维度,包含18个项目,采用0~2级评分法,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与评分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音调感知能力测试

训练前两组训练结果测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3音调辩差阈值、C4音调辩差阈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旋律辨别正确率、和弦辨别正确率均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音调感知能力测试比较(±S,分)

表1 两组儿童音调感知能力测试比较(±S,分)

与本组训练前相比,*P<0.05,下表同

组别 F3 音调辩差阈值 C4 音调辩差阈值 旋律辨别正确率(%) 和弦辨别正确率(%)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50) 5.71±10.57 2.38±0.62* 15.98±2.47 9.62±1.90* 44.98±30.56 77.34±6.65* 42.22±4.58 79.95±6.84*研究组(n=50) 5.89±10.64 1.67±0.48* 15.27±2.16 8.70±1.81* 44.21±30.35 88.97±8.96* 41.06±4.09 89.34±8.99*t 0.561 6.403 1.530 2.479 1.114 7.370 1.336 5.878 P 0.576 0.001 0.129 0.015 0.268 0.001 0.185 0.001

2.2 听觉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听觉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声调识别的识别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听觉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儿童听觉能力比较(±S,分)

组别 声母识别 韵母识别 声调识别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50) 35.85±3.48 76.73±6.59* 30.23±3.06 70.71±6.24* 43.05±4.33 78.64±6.95*研究组(n=50) 36.24±3.62 84.60±7.96* 31.09±3.12 81.22±7.51* 42.18±4.19 86.15±7.57*t 0.549 5.385 1.392 7.611 1.021 5.167 P 0.584 0.001 0.167 0.001 0.310 0.001

2.3 语言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语言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听话识图、看图说话、模仿句长、主题对话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语言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儿童语言能力比较(±S,分)

组别 听话识图 看图说话 模仿句长 主题对话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n=50) 32.60±3.52 72.84±7.06* 40.49±4.08 75.20±7.65* 30.31±3.06 61.49±6.17* 10.02±1.04 55.38±5.50*研究组(n=50) 32.38±3.30 83.61±8.33* 41.51±4.19 85.00±8.72* 31.33±3.11 69.10±6.82* 9.83±0.91 59.87±5.74*t 0.469 6.974 1.233 5.974 1.653 5.851 0.972 3.994 P 0.640 0.001 0.220 0.001 0.102 0.001 0.333 0.001

2.4 心理状态比较

训练前两组SCARED、DSR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SCARED、DSRSC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5。

表4 两组儿童SCARED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儿童SCARED 评分比较(±S,分)

?

表5 两组儿童DSRSC 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儿童DSRSC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 t P对照组(n=50) 22.26±3.71 17.48±2.50 7.555 0.001*研究组(n=50) 21.55±3.65 15.69±2.08 9.863 0.001*t 0.965 3.892 P 0.337 0.001*

3 讨论

音乐感知能力是除言语感知能力外重要的听觉能力,由于人工耳蜗设计之初是为了帮助听障患者解决言语沟通问题,所以其只针对言语信号的信息提取需求,对频谱的分辨率较粗糙,不能传递基频信息和时域精细结构信息,因此给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乐体验并不愉快[10]。在他们的世界里,音乐的声音被认为是机械的、不自然的,这使得单纯的言语康复训练远远不够,无法让儿童在生活中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常伴有自闭、抑郁等心理[11]。贺然等[12]指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多存在焦虑情绪,音乐训练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听辨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更好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其语言韵律、噪声下言语识别及谈话识别等能力也更强[13]。原因是音乐的声信号是由多种基本元素交汇编织排列组成,聆听者要具备高度分辨能力,对组成音乐的各项声学要素的快速转变进行准确识别,所以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音符、乐器识别等测试能够有效提高其语音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辨别能力[14]。健全的音乐感知能力是提升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音调感知能力高于对照组,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结合音乐训练的语训模式有利于促进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降低听阈值,从而提高言语能力。音乐音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符听辨能力[15],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在常规言语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及言语感知能力[16],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音乐和语言拥有相似的听觉通路,如音高不仅可传递言语的声调信息,还可传递音乐的旋律信息,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物理声学特征,音乐可通过基频水平高低定义音调,而语言可通过基频轮廓形状和高度定义声调,所以通过不同音符的辨别测试,可训练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精准的音乐和言语频谱识别能力,让儿童不仅能听到,也听明白。

适当的音乐可放松身心,给人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音乐聆听中获得了愉悦感,有助于积极的情绪反馈。本研究显示,研究组SCARED、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结合音乐训练的语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行为和心理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耳蜗言语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人工“美颜”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人工制冷
关于冬天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