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对急诊心绞痛病人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期望水平的影响

2022-03-22 01:37章晓芹冯海珊林惠玉
全科护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移情心绞痛病情

章晓芹,冯海珊,林惠玉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1],是由于冠状动脉的供血功能异常不足,伴有心肌细胞持续性或短时间内发生缺氧/缺血现象致使的临床综合征,因疼痛特点不典型,病人入院就诊时最常见的主诉通常为胸痛/胸闷。急诊医护人员通常快速分诊,迅速采集生命体征、简洁扼要地询问病史及症状,完善心电图检查,并依据自身经验评估病人病情轻重缓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及检验结果,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2]。然而部分症状不明显或入院指证不显著的高危病人,在等候评估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极易因病情危急、进展快等疾病特点而引发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现象[3]。有研究调查发现,急诊面临拥堵、工作超负荷、急诊量激增及软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在弱化急诊科作为分流和疾病初步评估的重要功能的同时,更影响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增大医保支出[4]。而病人在救治过程中因身体疼痛等原因容易产生加重心绞痛病情的心理负担。因此,本研究探讨采用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模式对急诊心绞痛病人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期望水平的影响,改变以往就诊流程的低效性无序化流动、短暂性脱节、中断照护现象,避免病人及家属产生无助恐惧感甚至发生严重的护患冲突,以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福建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44例急诊心绞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79例。对照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39~72(51.14±13.6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史27例,冠心病家族史20例,糖尿病史18例;入院方式:救护车转入39例,自行入院26例;去向:随诊35例,留观11例,住院19例。观察组男50例,女29例;年龄41~70(57.02±10.77)岁;病史:高血压史33例,冠心病家族史22例,糖尿病史24例;入院方式:救护车转入48例,自行入院31例;去向:随诊26例,留观23例,住院3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典型胸痛以及疼痛部位,主要是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伴胸闷、心悸;②典型持续胸痛,持续时间5 min以上,不超过20 min;③急诊科就诊;④心电图有改变;⑤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具有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等基础性疾病;③自其他医院转入;④存在先天性心脏病;⑤不愿参与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病人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用药、疾病发生情况和既往病史等信息给予快速评估,完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开放静脉通路及吸氧等对症干预,治疗期间准确做好治疗费用、抢救护理与用药等抢救记录,完成急救护理后告知家属注意事项,并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疾病宣教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3.1 成立专业研究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1人,以及伴有10年以上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资质主管护师8人共同成立专业研究小组,共同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课题,在统一参与无缝隙护理和移情干预护理培训后,结合本院急诊科现状调查后,据临床现存的护理缝隙制定相应的方案(见表1)。干预期间由护士长把控并指导护理措施实施进度,护理组长据上级指示督促护士完成进度,并定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讨论,随时根据操作规程、数据采集、归档情况等汇总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纠正,并明确组内人员职责及分工,以确保护理质量。

表1 两组病人急救效率比较 单位:min

表1 急诊心绞痛临床护理问题现状

1.3.2 无缝隙护理实施方案

1.3.2.1 无缝隙排班/对症处理 由护士长安排经验丰富的高资质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对病人进行分诊及抢救,期间可结合临床护理高峰等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人员。定期对急诊分诊及抢救护理人员开展胸痛快速分辨、药物使用与管理、呼吸系统评估/检测及体格相关检查等相关方面的训练考核。在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前快速评估病情,完善心电图,采集血液标本且正确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监测手段,并全程细致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帮助医生赢得最佳救治时机,从而协助医生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急救效率。

1.3.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护士与医生接诊后采用“高危胸痛风险评估量表”及“早期预警评分表”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6-7],根据评估中的危险因素、疾病症状、呼吸频率、体温和收缩压等结果,快速准备相关抢救药品、仪器,并电话通知检验科、放射科医技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面对高危/突发病且需立即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人,即刻采取“绿色通道”转运至对应的导管室/专科以及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等,并通知对应科室相关人员在旁等候协助,同时准备好床位,以便病人到达后直接进入导管室接受治疗。

1.3.2.3 转运流程 转运前根据病人的病情划分护送等级,根据等级结果配备相应级别的医护人员和所需医疗药物与器械。同时由护士再次确认呼吸机、氧气袋、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药物物品和检查报告单等,提前与熟练各种抢救措施、业务能力强且具备观察应急能力的高资质护士共同协商并确认最佳护送路线。转运途中密切监测并记录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生突发情况则快速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与导管室/专科以及CCU交接时,根据转运交接单,完成交接项目并由护送者填写交接内容,接班者必须在交接单上的每项操作上认真对接后签字,便于病情查询及发生医疗事故后的责任查询。

1.3.3 移情干预实施方案

1.3.3.1 认知-同理心交流 评估病人入急诊时的心理状态,通过换位思考将全身心情感投入至病人角度思考其处境,在病人出现烦躁、恐惧等情绪时讲述成功案例,并以诱发式发问鼓励其宣泄负面心理情绪,在积极解答病人所遇问题中建立情感共鸣,纠正其错误认知的同时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

1.3.3.2 情感-转移消极情绪 在等待各项检查结果及会诊期间,尽力安抚病人,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在了解病人以往幸福或值得骄傲的生活事件去调动其正性情绪,予以评价并从中筛选出最具记忆号召力的事件,同病人家属共同配合,将病人从疼痛的注意力转移至以往的美好生活事件。在追思过程中鼓励病人描述该事件的具体前因后果,期间护士调动面部神态让自身与病人所描述的心境相符以渲染此类情感,从而强化其内心愉悦的情感。

1.3.3.3 行为-放松指导/及时回应 转运途中因病人具有高风险性,病情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指导病人深呼吸以放松身心,并对病人出现或主动反映的任何需求做出及时回应并满足。护士以旁白的方式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使其进入放松状态。同时观察病人胸部起伏是否逐渐趋于平稳,待状态稳定后以诵读的形式将事先摘取的心灵语录念给病人听,引导其缓解紧张、恐惧心理。

1.4 观察指标 ①急救效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急救效率调查量表对两组病人的急救效率进行比较,量表主要包括分诊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3个指标,用时越少表明效率越高。②心理状态:采用由杨延忠等修订的中文版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两组人员进行评定[8],该量表由20项描述不同情绪、情感的条目测评病人的正负性情绪。该评分介于10~50分,若其中1、3、5、9、10、12、14、16、17、19该条目选项的正性情绪评分值较高说明该组人员情绪较为愉悦,若分值低表示淡漠;负性情绪得分较高,则表示该组人员个体主观较为痛苦,若分值低说明镇定。③期望水平:采用针对个体对生活态度与信念的Herth希望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病人期望水平[9],该问卷共12项条目,总分为12~48分,采用非常反对~非常同意的1~4级评分法,12~23分表示低水平,24~35分则处于中等水平,36~48分即说明病人期望水平较高。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PAN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Herth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急诊心绞痛病人的急救护理现状 心绞痛是受寒冷、劳累或情绪波动等内/外界刺激因素诱发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0-11],通常伴有烦躁、濒死感、呼吸困难且呈压迫、紧缩感的临床表现。现临床将其分为疼痛次数、部位、诱因等方面,且3个月内症状特点无明显改变的稳定型,以及疼痛界限不清、闷胀等不同性质的不稳定型两大类。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血压异常、吸烟为引发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及预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12-13]。由于急诊心绞痛病人具有起病急、猝死风险较大特点,目前临床通常利用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螺旋CT等辅助检查工具来诊断病情和危险分层[14]。其中血管造影作为心绞痛病人危险预测的直接依据,却具有无法快速评估、耗费较高且为有创检查的弊端[15]。而对于急诊科病人而言,在最短时间内把握疾病演变趋势,制订治疗方案且有流程秩序的有效护理措施,对缩短急救时间和提高急救成功率尤为重要。

3.2 无缝隙护理对急诊心绞痛病人的急救效率影响 由于心绞痛发病较急、发展变化较快,所涉及的系统疾病较为多样,且有研究表明该病症的疼痛程度与危险性不成正比,给急诊医护人员鉴别与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致使误诊、漏诊概率较高[16]。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根据急诊病人病情轻重缓急进行风险评估,并合理分流诊治是解决如何分配有限医疗资源的关键,而目前大多医院仍有赖于一线急诊医护人员的准确分诊,故预检分诊和尽早识别低高危心绞痛症状为提高急救效率的关键[17]。因此,本研究在成立专业研究小组后,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找常规护理中存在的源于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以及转运风险的缝隙问题,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和确保护理安全,同时高效实现各科室间抢救工作的无缝衔接,提高急诊与多科室间的协作配合,以节约更多的抢救时间。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分诊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抢救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考虑到心绞痛具有高危风险,病人病情较为特殊,在转运过程中如若发生监护设备故障、抢救药品未携带齐全等任何意外事件,可导致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甚至心搏骤停等影响其循环与呼吸功能稳定性的不良后果[18]。且相关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信行总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作为临床的实践者、沟通协调、教育/咨询和研究者,需具备专业实践、教育、临床决策、沟通与咨询5项能力,尤其急诊专科护士在面对急诊病人时,及时评估与决策,合理分流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对改善病人预后具有一定促进作用[19]。因此,本研究根据加拿大急诊护理协会制定的实践能力标准,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训练考核,以提高急诊科整体抢救水平。

3.3 移情干预对急诊心绞痛病人心理状态及期望水平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移情干预在提高人们分享行为的同时可增强其对分享的认知,而认知作为可感知相关情绪的基础,情感体验则为对认知的深化及延伸,最终与他人的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利他行为的发出[20]。基于此,本研究联合认知-同理心交流、情感-转移消极情绪及行为-放松指导/及时回应的3个侧重点,循序渐进地确保与病人共情的实现,通过“情”和“意”的结合引导病人将真情实感转化为相应的意志行动,缓解其负性情绪来提高治疗依从性[21]。经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正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生活的态度/信念等期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原因分析在于本研究分别据自身以往类似经验去感受病人当前心境,在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病人内心感受以达成共鸣,并提出正确的情感反馈。以上结果表明,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可最大化发挥临床急救能力,确保急救护理的时效、系统和有效性,同时促进病人行为改变,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对病人病情预后产生积极改善作用[22]。

综上所述,将无缝隙护理联合移情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心绞痛病人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率与正性情绪,促使病人在减少负面心理的同时提高期望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猜你喜欢
移情心绞痛病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心绞痛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