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溃疡病原学特征及0.01%次氯酸水溶液联合左氧氟沙星的疗效观察

2022-03-23 03:17符乃方庄耿刚陈诗海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异物感氧氟沙星结膜

符乃方,庄耿刚,陈诗海

细菌性角膜溃疡是在角膜受损之后因各类病原菌侵入而引发的化脓性感染,其病情发展迅速,且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1-2]。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致盲,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多以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为主[3-4]。人们常在劳动中、器械使用中损伤角膜,还有部分年轻人因佩戴隐形眼镜不卫生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5]。该类疾病是当前眼科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对其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6-7],但长期使用会引发眼表及角膜不同类型的损伤,且部分患者对该类抗生素治疗效用不明显,溃疡难以痊愈[8-9],故寻求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至关重要。次氯酸作为天然抗菌剂,产生于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达到杀伤细菌的目的[10-11]。现有细菌性角膜溃疡研究多为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少有联合次氯酸进行分析,故本研究通过对107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该类患者的眼部健康保驾护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文昌市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107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关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无治疗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治疗期间未完成治疗或改用其他治疗方式;(3)合并其他感染性基础疾病;(4)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病变。107 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 组。A 组58例患者中,男36 例、女22 例,年龄(45.58±5.39)岁,范围12~73 岁,平均发病时间(4.15±3.10)d;B 组49例患者中,男30 例、女19 例,年龄(44.97±5.27)岁,范围10~70 岁,平均发病时间(4.22±3.11)d。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B 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河北创健药业有限公司,河北制药厂,国药准字H20113118,规格为10 ml:48.8 mg/支),1~3 滴/次,4 次/d,将液体滴入眼部结膜囊内后按压内眦,以防药物进入鼻腔;口服复合维生素以促进角膜康复,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感染,若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症时采用复方托吡卡胺(黑龙江龙桂制药有限公司,龙桂制药,国药准字H20066782)扩瞳,连续治疗2 周。A 组患者在B 组的基础上加用0.01% 次氯酸(巩义市豫润海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中原制药厂,国家标准GB19106-2003)水溶液滴眼,4 次/d,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1)微生物检测。使用消毒刮刀在患者溃疡边缘刮取部分坏死组织或以其渗出物作为角膜刮片进行检测,采用革兰染色,将其放置肉汤内增菌培育5 h 左右,而后将其放置在37℃的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培养24~48 h,再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2)临床疗效评估。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膜未出血,溃疡消退且痊愈,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阴性;②改善:结膜无明显充血,溃疡消退且显示出痊愈迹象,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阳性;③未改变:结膜充血加重,溃疡未改善或严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阳性。总有效率=(①+②)例数/总例数×100%。(3)临床指标。观察2 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治愈时间、最佳矫正视力、住院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上皮生长时间。(4)临床症状评分。主要包括异物感、疼痛、前房积脓、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睫状充血及溃疡面积评分。①异物感:无症状记0 分,轻度异物感记1分,中度异物感记2 分,严重异物感记3 分;②疼痛:无疼痛记0 分,轻度疼痛记1 分,中度疼痛记2分,严重疼痛记3 分;③前房积脓:无积脓记0 分,积脓1 mm 记1分,积脓2 mm 记2 分,积脓>2 mm 记3 分;④畏光:无症状记0 分,强光下流泪记1分,自然光下流泪记2 分;⑤结膜充血:无症状记0 分,轻度充血记1 分,中度充血记2 分,严重充血记3分;⑥分泌物:无分泌物记0 分,轻微黏性分泌物记1 分,中度黏性分泌物记2分,严重脓性分泌物记3 分;⑦睫状充血:无症状记0 分,裂隙灯下见睫状出血记1 分,手电照明下见睫状出血记2 分,严重睫状出血记3 分;⑧溃疡面积:愈合记0 分,溃疡面积<1/6 角膜面积记1 分,溃疡面积占角膜面积1/6~1/3 记2 分,溃疡面积>1/3 角膜面积记3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7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病原种类 107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79 例位于角膜中央,28 例位于角膜边缘。由表1 可见,在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病原中,细菌阳性率为18.6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4.67%,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各占2.80%,浅黄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占1.87%,玫瑰色库克菌与紫色色杆菌较为罕见,各占0.94%,无菌生长占81.31%。

表1 107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病原种类分布情况

2.2 A 组和B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 组患者痊愈32 例、有效24 例、无效2 例,B 组患者痊愈15例、有效26 例,无效8 例;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B 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A 组和B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A 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及上皮生长时间均少于B 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B 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B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3 A、B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注:logMAR 为标准对数视力表;B 组为使用左氧沙星滴眼液,A 组为在B 组基础上加用0.01%次氯酸

组别A 组B 组t 值P 值上皮生长时间(d)4.00±1.06 6.30±0.79 12.528<0.001例数58 49治愈时间(d)7.23±2.19 10.05±3.68 4.901<0.001住院时间(d)7.38±1.16 10.13±1.50 10.686<0.001结膜充血消失时间(d)3.14±1.23 5.45±0.98 10.605<0.001最佳矫正视力(LogMAR)0.60±0.25 0.50±0.20 2.255 0.026

2.4 A 组和B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的异物感、疼痛、前房积脓、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睫状充血及溃疡面积等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下降且A 组低于B 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B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s)

表4 A、B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 组为使用左氧沙星滴眼液,A组为在B 组基础上加用0.01%次氯酸

临床症状异物感治疗前治疗后疼痛治疗前治疗后前房积脓治疗前治疗后畏光治疗前治疗后结膜充血治疗前治疗后分泌物治疗前治疗后睫状充血治疗前治疗后溃疡面积治疗前治疗后A 组B 组t 值P 值1.02±0.15 0.13±0.06a 1.04±0.14 0.50±0.19a 0.708 14.036 0.480<0.01 1.51±0.32 0.21±0.10a 1.48±0.30 0.72±0.32a 0.497 11.500 0.62<0.01 1.54±0.30 0.30±0.11a 1.52±0.29 0.62±0.30a 0.349 7.550 0.728<0.01 1.42±0.31 0.30±0.13a 1.45±0.33 0.65±0.18a 0.484 11.647 0.629<0.01 1.32±0.40 0.21±0.10a 1.36±0.42 0.65±0.32a 0.504 9.921 0.616<0.01 1.42±0.30 0.11±0.05a 1.40±0.28 0.53±0.26a 0.354 12.051 0.724<0.01 1.22±0.28 0.40±0.18a 1.24±0.31 0.62±0.19a 0.350 6.141 0.727<0.01 0.753<0.01 1.22±0.50 0.22±0.10a 1.25±0.48 0.63±0.29a 0.315 10.088

3 讨论

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的首位病原菌也有差异,但仍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2-13]。患者在患病之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胀痛感、异物感、灼热感、畏光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将恶化。目前常用抗生素为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但其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溃疡无法完全治愈,治疗效用有限[14-15]。

本研究对107 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因表皮葡萄球菌致病的概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也相对较多,这与罗丹等[16]研究结果相似。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多存在于人体皮肤、鼻腔、胃肠道等部位,是正常寄生的一类菌群。通常情况下表皮葡萄球菌并不会产生外毒素或杀伤白细胞毒素等,侵袭能力一般认为较弱,但该类菌群在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为致病菌,提示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致病,少数的表皮葡萄球菌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溶血毒素等,引发患者化脓性感染,或变成细菌侵入血液。因此,在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微生物学检查中应加以重视,并针对该类菌群的耐药性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多寄生在人与动物皮肤、咽喉、化脓性创口中,该球菌在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出现,提示应注意日常食品卫生,使用干净的水及食物原料,注意加工环境及个人卫生。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土壤中,在水、空气及人体的湿润环境中生存,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导致的眼部感染一般为角膜溃疡,多见于外伤后,大多数患者是因为角膜接触隐形眼镜镜片或镜片液体受到污染导致的感染,提示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隐形眼镜的佩戴卫生,降低被感染的概率。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常见细菌,多通过飞沫传播,若患者眼部检测出该菌类应及时治疗,并切断传染源,提示患者注意对空气、器械及敷料的消毒,保证眼部处于一个相对干净、安全的环境。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疗效高于B 组,其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上皮生长时间及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B 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B 组,提示0.01%次氯酸水溶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表现出理想的治疗结局,与王凡等[17]研究结果接近,原因在于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其活性较高且抗菌谱广,能够有效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的复制与转录,阻止细菌DNA 的生成,进而杀死细菌,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球菌如链球菌等抗菌效果显著。虽然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如果长期使用这类抗生素滴眼会导致角膜损伤。0.01% 次氯酸水溶液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亦显示出广谱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杀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角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而A 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及角膜恢复效果均优于B 组,但0.01%次氯酸水溶液仅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且是在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使用的,对于其单独运用的治疗效果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十分重要,是有利于患者伤口痊愈、视力恢复的必要手段;采取0.01%次氯酸水溶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对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视力矫正理想,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但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缺乏前瞻性研究的多中心性,只是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进一步改善,使研究方案可行性提高、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异物感氧氟沙星结膜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被“夸张”的眼病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